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15篇)

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15篇)

时间:2022-11-24 15: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15篇)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宗教论的形成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15篇),供大家参考。

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15篇)

篇一: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宗教论的形成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具有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不信仰宗教但同时又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努力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的宽广胸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写出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理论文章]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

  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宗教论的形成,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具有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不信仰宗教,但同时又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努力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的宽广胸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写出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针对农牧区浓厚的宗教色彩,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点,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一、深做“加”法,让党性更高效。制定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案,着眼明确基本标准,组织每个党支部的党员,通过党员不信教座谈会、“第一书记”上党课等方式进行深入讨论,让党章、规矩、党性意识烙在每一名党员思想深处,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努力在“学”上明要义、见真章,在“做”上见行动、出实效。围绕党性学习重点,切实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经常教育、强化专题研讨、强化理论辅导、强化示范引领。

  二、勤做“减”法,让思想更纯洁。为防止出现学的不深不透、不精不熟,头脑模糊等现象,结合“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开展“党的恩情大家说”和“幸福生活靠双手”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心灵深处加深对党的认识,姘弃宗教的不利影响,勤劳致富的意识更高。通过各有特色的正面引导,促使党员群众“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一些偏激性的行为、不良嗜好、惰性思想等得到很大改善。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三、巧做“乘”法,让模式更多元。通过座谈交流、专题研讨、文化娱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党员群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宗教的本质。一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周组织党员群众观看中央、自治区关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系列影视作品。二是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历史、西藏历史,有条件的组织群众参观革命纪念馆。三是注重以上率下,着力解决“宗教什么、怎么理性对待宗教”的问题。乡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生活上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清除和宗教有关的书籍、饰品、画册、习俗等,不去宗教场所,不参加宗教活动。

  四、善做“除”法,让落实更实际。针对部分党员群众在整改中存在的障碍,乡纪委要积极引导其对照“党规党纪”联系实际深入剖析,通过个别约谈、签订不信教承诺书等方式,促使每名党员群众都能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做到正确认识宗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上的清醒者,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如有侵权请与365公文管理员联系。

篇二: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不知不觉间,宗教似乎离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学也成了一个信仰的交汇处,有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种种的,那么宗教对大学生都造成了什么影响,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利弊呢?

  关于宗教的弊端众说纷纭,归结一下就是宗教信仰会削弱人的斗志。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

  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说:“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宗教信仰极力宣扬逆来顺受,让人们不要关心现实的痛苦,不要为摆脱现实的苦难而斗争,要求人们自觉地忍受一切的痛苦,甚至要求人们去爱剥削压迫自己的仇敌,以便由此而换来死后天国的幸福。宗教信仰也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的进步。它把人们的思想严格地约束在宗教的教义范围之中。

  宗教信仰从根本上是与科学对立的。它反对科学,扼杀科学。因此,也就必然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理性的进步。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顽固的教义,往往就是压制并消灭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篇三: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各宗教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神学思想建设上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观点如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等

  我对宗教的认识

  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我们看来,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各有利弊,而且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信仰某一种宗教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大致作如下的分类:

  一、宣称信仰某一种宗教,但是不了解也不按照宗教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完全是迷信而且对社会没有明显影响。

  二、信仰某一种宗教,也了解这种宗教的基本教义,但是其个人生活几乎不受信仰的影响。这也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很有限。

  三、信仰某一种宗教,了解甚至理解其基本教义,并且实践这种宗教的理论。这是一类合格的宗教信仰者。

  但凡中国的传统宗教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正直宗教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是我大力赞同的一类宗教信仰。

  还要看到:不同的宗教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宗教对于不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宗教对

  科学、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民众的态度和对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态度可能不同,同一宗教的不同信仰者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

  总之,我们应当持有智信而绝不迷信的态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我国各宗教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因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做好。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宗教教义、教规和道德中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等。各宗教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神学思想建设上,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观点,如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等。这些合乎时代精神的神学思想,极大地激励着我国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与建立人间天堂的伟

  大事业。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全体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靠保证。

  另一方面,保守的神学思想、宗教中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的教义、教规和活动仪式还会对广大信教群众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宗教出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重要的是在“积极引导”上下功夫,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克服不适应的方面,使宗教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对宗教的认识

  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

  陈洋:20129634

篇四: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宗教信仰;身心健康;双重作用;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7.9%。预计2000年至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上升1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上升24%【2】。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18年中国宗教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信教总人数接近2亿人。而我国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数量近3000万,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17%左右且数量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学界对老年人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化,但国内学者大都从老年人宗教信仰的状况、影响因素、变迁原因、城乡差距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从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视域下审视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视域下的"宗教二重性";角度去研究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问题,分析宗教信仰对老年人的双重作用,对于制定正确合理的宗教信仰政策、提出科学有效的宗教治理方案及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是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及基本立场。它立足于现实,不仅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还论述了宗教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宗教具有二重性。

  1.1、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观最重要、最核心的基本问题。不同时代的学者运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究宗教的本质。目前,关于宗教本质的定义最少有200余种。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宗教产生的现实根源,在既批判又继承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本质观点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宗教的本质。

  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认为人的最高本质是"类";本质,也就是"爱";,而宗教的本质是人类本质的集中体现,它虚幻、歪曲地表现了人的"爱";的类本质。费尔巴哈成功揭掉了宗教的神秘"面纱";,按照他的观点,不是宗教、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和上帝。这一观点使人从天堂回到了人间、从彼岸回到了此岸。费尔巴哈指出,人的绝对本质、上帝,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本质。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你可以从人的上帝认识人,反过来,也可以从人认识人的上帝,两者都是一样的。但由于费尔巴哈站在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上去阐述宗教、上帝的本质,所以他只能在自己所构建的抽象的"爱";的宗教里恶性循环。而马克思、恩格斯在既批判又继承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指出,宗教使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丧失殆尽,人在宗教里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奴仆,完全失去了人的主体意识,人们只能在他自己幻想出来的宗教世界中

  去逃避现实的苦难。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的世界观,因为它本身就是颠倒的世界。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现实根源,认为宗教本质就是人们对支配着自己生存的现实异己压迫力量的虚幻反映。

  1.2、宗教的二重性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在社会历史上充当过剥削阶级的压迫工具,产生过许多消极影响,但并不代表宗教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既承认宗教具有消极作用,也肯定宗教具有积极作用,即宗教具有二重性。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宗教进行深刻批判来阐述宗教的消极影响。即宗教就是人们对支配着自己现实生活的力量的异化表现。只有人们在现实中遭遇沉重苦难时,才会逃避于宗教虚构出的天国世界里,但宗教里所谓的"天堂";,其实是一种幻想的存在,在人们努力去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上,宗教更大意义上起的是麻痹的作用。人们若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去努力争取,正如马克思所说:"废除作为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指出,宗教是人们面对现实苦难的麻醉剂,是人们幻想出来的"美好之花";。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但马克思、恩格斯同样认为宗教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讲,宗教虽然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但却不能否定其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也不可否认其教理、教义显现出的合理性、积极性的价值。就像恩格斯所说:"只是由于一切宗教的内容起源于人,它们才在某些地方还可求得人的尊敬;只有意识到,即使是最疯狂的迷信,其实也包含有人类本质的永恒规定性,尽管具有的形式已经是歪曲了的和走了样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宗教的历史,特别是中世纪宗教的历史,不致被全盘否定,被永远忘记。";马克思也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满足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因此,宗教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延续,也有其积极性的一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一向强调分析问题必须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出发。宗教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重

  要成果,其文化的绵延不绝性,就决定宗教会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而其作用仍然具有"二重性";。在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代中国,宗教在信教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且因其作用具有"二重性";,所以宗教信仰对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

  2、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消极作用

  当今社会,宗教现象客观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仍然是人类本质的一种异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宗教的虚幻性会使信教老年人无法认清甚至忽略人存在的现实性和局限性,以至产生超验性的意识,进而导致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滋生,特别是因宗教本身具有的狭隘性,更是增加社会治理成本,加大社会治理难度。

篇五: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浅谈宗教信仰对个人道德活动的影响

  刘湘;许正阳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1)006

  【摘要】宗教和道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对个人具有道德约束、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等积极作用,同时宗教信仰又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容易诱导人放弃自己的道德责任等.在现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宗教信仰对个人道德活动的积极作用.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刘湘;许正阳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22

  【相关文献】

  1.西部地区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现状及对其思想道德的影响[J],郭娅2.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实实在在的实现——兼论青藏铁路通车对拉萨堆龙德庆县柳梧村宗教活动的影响[J],朱玉福3.什么使企业员工做出道德决策--英文道德决策文献中个人因素影响研究综述[J],张娜;张剑;赵晓4.浅谈自制器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对个人课题《自制器械在幼儿

  园体育活动中运用的实践和研究》的一些思考[J],顾悦;5.浅谈企业道德水准与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J],李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要等问题表现出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一生硬缺乏亲和力感染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_反对宗教渗透心得体会

  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对于抵制宗教渗透,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不一样。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浅析高校如何防御和抵制宗教渗透摘要: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宗教渗透的方式较多,如利用外籍人员传教,以慈善为名传教以及媒介等。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国内转型的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机动性原则,推动宗教防范工作有效开展也离不开氛围保障和物质保障。关键字:宗教渗透;大学生;成因;对策引言

  当前,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情况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宗教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紧迫性,明确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与成因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有效遏制宗教在高校的渗透蔓延,确保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一、高校宗教渗透的概念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其产生的深刻根源,必然根植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高校宗教渗透,基本上相关研究并没有明确作出定义,都是将宗教渗透延伸至高校领域,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干扰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如:“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没有放弃利用宗教向学校进行渗透,以达到其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争夺青少年,并妄图夺取国家政权的目的。二、高校宗教渗透的原因高校出现宗教渗透和广泛传播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校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存在多方面、多层面的特点,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的等原因。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快速变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而大大强化。远的来看,国际上近年来政治风云变换不定,纷争不息,这些变化让部分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茫,并容易产生信仰危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社会成员构成的压力日增,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面临着就业、学业、生活、情感等诸多压力,特别在就业方面,大学扩招带来了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能力竞争、学历竞争、社会关系,

  2

  甚至身高、相貌都影响着求职竞争。这对满怀豪情地憧憬着未来,而应对困难和挫折心态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就可能使他们深感忧虑与彷徨,转而选择信仰宗教,寻求寄托。(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要等问题,表现出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一、生硬,缺乏亲和力、感染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但目前,各高校在对信教师生的统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缺乏创新,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近于空白。高校缺乏处理宗教事务的具体规章制度,也很少制定落实,很多只是被动处理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三)高校大学生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都非常好奇,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喜欢追求新颖、时尚的东西;西方宗教以各种各样非常奇特、怪异的形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心态,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除此此外,高校大学生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高校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期,心智发展还不全面,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还不够深入,抵制力不强,容易在追求时尚、前沿、虚无的东西同时受到不良思想的渗透即宗教渗透。因此,处于特殊时期的高校学生特别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高校要加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关注高校大学生的这一弱点,防止被宗教宣传这对大学生加以不良影响。三、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对策(一)加强提高高校党政干部政治素质高校党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宗教渗透对我国宗教事务、国家安全和高校稳定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组织协调、党群、外事、保卫等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高校还应加强与校外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联动网络,扩大控制面,建立有效地防控体系.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普及及加快建立健全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力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二)加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现阶段的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高校首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绝对主导地位,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西方对高校宗教渗透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段。(三)加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环境

  4

  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结论新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宗教渗透,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警觉性,不要夸大宗教,也不能对宗教渗透的消极影响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要积极构建防范机制,制订可行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二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界6月4日举行的驳斥“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座谈会在新疆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共鸣,师生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强化思想认识,团结一心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共建美好家园。喀什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宁立庆说,近期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维护校园稳定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宣讲活动,把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举行的座谈会内容与宣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宗教极端分子针对校园的渗透破坏活动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大三学生汗娜克孜;阿不来提说,暴力恐怖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却做着违背宗教教义的事,惨无人道,作为大学生应强烈痛斥他们的行为。同时,更要从日

  5

  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校园里与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民族团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部长木拉提;巴海说,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传播科学无神论的阵地,大学生要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办学原则,提出在学校严禁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等。然而,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重点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地方,我们要坚决抵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阿丽亚;阿不都艾尼说,一系列暴恐案件的发生,让我们更清醒、更深刻地认清了“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这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与企图分裂中国、维护民族团结与企图挑起民族仇杀、维护社会稳定与企图制造动乱的生死较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与一切打着宗教旗号的暴恐势力作斗争。新疆工程学院学生米斯然木;胡尔山说,作为大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民族宗教历史,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辱、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等正确观点。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三在我们国家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

  6

  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反分-裂分子在意形态方面的渗透。必须记住:“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这种活动手段更加隐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也更大,虽然当前学校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还

  7

  未受到“污染”,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守住我们的阵地,将分-裂分子的丑恶阴谋杜绝在学校之外。有些干部群众受分-裂势力反动宣传的煽动、影响,对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斗争中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一些错误的甚至过头的言行得不到及时的抵制和斗争,还有少数人甚至对被打击的十恶不赦的“三种分子”表示同情或赞美。这其中一定也有我们的职工,所以,在宣传反分-裂教育活动的力度一定要大,要扎实地进行。在一些教师当中,存在着对反分裂斗争形势严重性认识不清的问题,存在着对分离倾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问题,存在着对分-裂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明白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从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

  8

  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深、学透,学会运用辩证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时刻加强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自古以来伟大祖国都是不可分割的,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

  9

  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祖国也没有分-裂。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和田市,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中国人,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0

篇七: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宗教与精神性心理学的定义21宗教和精神性22信仰faith和信念belief23上帝研究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的方法31内省内在经验32内在法和外在法宗教信仰和实践41奖惩和来生的启示42接近死亡体验nde43日常生活的暗示44宗教实践精神性的发展51精神性发展的方法52精神性与大脑宗教与身心健康accountableviolationhadnegativeimpactsocietycorrectivemeasures

  Fontana的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思想

  Fontana主要认为,宗教和灵魂尽管现在存在很多坏处,但它们也给个别信仰者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带来过并将继续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坏处。1研究宗教与精神性心理学的必要性(也即主流心理学对这个领域的忽视)2.宗教与精神性心理学的定义2.1宗教和精神性2.2信仰(faith)和信念(belief)2.3上帝3研究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的方法3.1内省、内在经验3.2内在法和外在法4宗教信仰和实践4.1奖惩和来生的启示4.2接近死亡体验(NDE)4.3日常生活的暗示4.4宗教实践5精神性的发展5.1精神性发展的方法5.2精神性与大脑6宗教与身心健康

  1

  6.1宗教的消极影响6.1.1宗教与身体健康的关系6.1.2宗教与焦虑6.1.3宗教对自然世界的消极态度6.1.4宗教与战争和暴力6.2宗教的积极影响6.2.1宗教与身体健康6.2.2神职人员的健康状况6.2.3宗教、精神性和心理健康

  2

  Fontana的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思想

  Fontana主要认为,宗教和灵魂尽管现在存在很多坏处,但它们也给个别信仰者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带来过并将继续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坏处。1研究宗教与精神性心理学的必要性(也即主流心理学对这个领域的忽视)尽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挖掘出大量内涵,但宗教心理学并没有引起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Fontana认为主要有四个理由(加上这门学科的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烦)导致对宗教心理学的错误的忽视,尤其是对精神性心理学的忽视:1.1宗教和精神性似乎是与源自17世纪的科学文明及占统治地位的20世纪的科学思想相对立。1.2宗教不仅看似与科学对立,它也确实曾阻碍过科学思想的进步。一个极显著的例子就是16、17世纪时天主教会对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创建的天文学的仇视。这种仇视不是建立在合理的争论上,而是建立在这种进步是与正统的宗教教义相矛盾的基础之上的。1.3宗教心理学的复杂性要求宗教心理学家们不仅要有心理学知识,也必须熟悉历史、哲学、神学及创造性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在知识专业化加快的今天,很少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所有的知识。1.4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存在着主要的方法论问题。宗教心理学必须测量的是被称作内在体验的比较棘手的一个领域,很多心理学家们对这一领域抱着很大的怀疑在旁观。

  3

  2.宗教与精神性心理学的定义2.1宗教和精神性宗教是一个很复杂的定义,因为几种主要宗教(主要是来自中东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信仰和实践非常不同,想要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困难。Fontana也仅下了一个操作定义:有精神方面的信仰(最重要),奉行一系列精神仪式或活动并能产生一些源自精神教义的道德行为。第一类人可以称之为精神信仰者而非宗教徒,第二类人可以看作精神信仰者或是宗教徒,而第三类人则是真正的宗教徒。这样Fontana就把精神性和宗教区分开来了。精神性是对非物质的一种信仰,不过事实上它比宗教更难定义。2.2信仰(faith)和信念(belief)信仰包含信任或对没有明显支持的某事物的自信,有很多水平:深层次(仅在要以生命为代价时才抛弃)、浅层次(对思想行为影响很小)。Smith(1963)认为,信仰仅是信念的一个方面,即信仰是信念不可动摇的形式。所有宗教都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但内容有很大差异:西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倾向于把信仰者看作自身的一种德行;而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认为信仰仅仅是宗教生活的第一步。2.3上帝在Fontana所提及的六种主要宗教中,除了佛教以外的五种宗教

  4

  都是建立在对上帝的信仰之上的。而上帝、众神都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拟人化或者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被人格化了的精神力量。

  3研究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的方法3.1内省、内在经验对宗教和信仰心理学来说,内省十分重要,但是它又被很多主流心理学所忽略。为什么科学心理学会如此怀疑内省的科学性?作者从心理学与内省的发展来看: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初(冯特)十分重视内省。之后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WilliamJames)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识活动的实际功能。早期行为主义完全的抛弃了内省,而后行为主义又开始转向重视内在体验。现代内省技术又得到了发展,用来研究个体态度、信仰、自我评价、自尊和世界观等方面,而且其方法论也比冯特时期要广泛的多。现代心理学应该把内省重新当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方法。另外,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都很重视内在体验:·内省也是心理动力学(关注无意识刺激和精神模型)的必需方法。心理动力学承认人类行为背后的很多刺激都与早期经验有关,而且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它主要强调给予个体适当的帮助,让其内省和说出个人经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为了迎合物理科学的方法论,过分的研究“量”而忽视了“质”,而很多精神、情感状态、经验都与后者有关。在人的发展中,如自我概念、人格、自我评价等“质”的多

  5

  样性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如果内在经验和“质”得到了重视,对可观察行为就能有全面的理解。·Maslow的超个人心理学关注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3.2内在法和外在法宗教心理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内在法和外在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宗教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误用为另一种。3.2.1外在法外在法由Argyle、Beithallahmi(1975)和Beit-Hallahmi、Argyle(1997)发展起来,并使之成为宗教心理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的。它主要是观察宗教团体和组织中的个人的一般行为(主要是社会化、仪式化的)。也可以称之为“外在的”“社会的”或“它和他们的”方、法。它把宗教看作显著影响个体、组织和文化行为的信念和活动的集合体,以及与一些可测的心理变量,如需要、社会一致性、团体压力和清晰的恐惧及幻想有关。外在法强调客观性、准确而恰当的抽样、精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以及仔细的评价。它包括测量、问卷调查、调查、使用试验组和控制组、特殊变量以及恰当的假设、控制无关变量。如果处理的恰当,它的结果可以很精确;如果环境允许,可以反复使用。3.2.2内在法内在法主要依靠自我报告,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认识宗教在人类个体以及社会水平上对人的思想

  6

  和行为所起的作用。这种“内在的或内省的方法”主要是找出宗教体验的本质,以及有关的个体的思维活动、体验、信念等。因此,它研究宗教体验和信仰的本质的、重要的自我报告,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神秘的体验以及影响知觉-信念体系的自发事件(如,来自与神圣的、死亡的交流)。WalliamJames的《宗教体验的多样性》一书是这种方法的一本经典著作,至今为止仍然是一本在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中被广泛提到的一本书。3.2.3举例比如说,对参加宗教仪式如上教堂祷告的人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外在方法主要关注“上教堂”这一行为对个体或所属团体以及社区的作用,而内在方法则可能询问每一个参与者“上教堂”对他或她的意义。外在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上教堂”加强了团体的凝聚力,有一种亲密感,一般可能导致更多道德行为的出现,而且他们会更愿意参加慈善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而且他们与一些社会问题如虐待、婚姻破裂、孤独、性别混乱等大多没有关系。而内在法得出的结论是,经常去教堂做礼拜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神圣、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感受神圣的爱和奉献可以提高精神境界,可以与上帝进行更亲密更深刻的交流。总而言之,心理学一直都是需要观察行为的,但是产生这种行为

  7

  的过程、人们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个人体验的所有方面都是必须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把我们自身放到一个高度去定义和发展我们的方法论,以便能越来越大程度地关注这种体验以及发展自信。

  4宗教信仰和实践4.1奖惩和来生的启示不同宗教关于来生的差异很大。但大多数宗教都认为在来生会对这一生的不公正作出补偿,对正义者和做过坏事的人有所奖惩。这对信仰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它减轻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包括自身和所爱的人的死亡),给那些遭遇痛苦和努力奋斗的人以希望,信奉神的人能更接近神圣,而且也能使非信仰者变得更优秀。4.2接近死亡体验(NDE)在众多宗教体验中,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些可改变状态对人随后行为和信念的影响。最近关于这种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所谓的接近死亡的体验(NDE)。NDE关注的情况是临床上短暂死亡的人(如在医学上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或者临床上的高危患者。虽然结果是有差异的,但是大量的案例报告在这段时间有一段意识的持续,有时候能提供临床干预的细节和其他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但是不能正常的知觉。偶尔他们甚至报告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并体验到了那种想要回到自己的身体却遇到阻碍的“尴尬境地”(Bailey和Yates,1996)。Ring(1985)曾经研究那些体验过NDE的个体在以后的生活中

  8

  的行为和信念体系,发现大约75%的人在以下方面有显著提高:喜欢普通事物和自然;关心、同情她人;对他人有耐心、能容忍;对他人有爱心、有洞察力;能接受她人;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的需求;自我理解等;他们对物质事件更有兴趣,对宗教和精神性更适应;对死亡不再那么恐惧。这种改变很有可能来自与死亡擦肩而过后的解脱感,而不是来自接近死亡本身。这种擦肩而过的体验唤醒了人的道德感,使人更关注精神的东西。但是不管我们如何解释NDE或NDE想要告诉我们关于思维活动的有关方面,重要的是它使那些经历过这种体验的人相信来生的存在,并显著地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体系和行为。4.3日常生活的暗示宗教圣传中提到的行为的暗示能导致在来生有一个更有利的体验,是通过一系列起源于神圣和启蒙的根源的训诫来表达的。犹太教和基督教通过他们的“十诫”来表达上帝的旨意。另外犹太教有“摩西法”,犹太教专家的决定都是来自犹太法典的。而基督教有基督和他的同伴们的箴言。佛教有它的卓越的“八层布道”“五诫”、(诫杀、偷、懒,禁欲、酒)。伊斯兰教有“五柱”(阿拉和穆罕默德、五种日常祈祷、施舍、斋戒、往麦加朝圣),所有的回教徒都要信仰阿拉,但至少也不能否认其他四“柱”。道教有“道德经”,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对自然界的事情不进行干预)而儒教有孔子和他的门徒所著的“论语”(四书),被奉为礼教的珍藏(有关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正确行为)。印度教有“Manu-Samhita”法典,是印度宗教和社会行

  9

  为的评判标准。这些不同的暗示的生命力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在数个世纪中,他们不仅是这些文化的宗教法典也是民事法规的基础。其作者的权威性以及人们相信如果遵守这些训诫在来生会有好处都使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他们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也确实作出了重大贡献。4.4宗教实践不同的宗教圣传所宣扬的宗教实践有很多相似点,也有很多差异。印度教与佛教——更甚至有耆那教——特别强调不杀生、非暴力。在这些圣传中,不杀生不仅指人(显著相对的是某些人所信仰的尚武行为),而且指所有生物。事实上,耆那教徒在不杀生的压力下甚至避开农业(在农活时会毁坏小的生命形式),也避免践踏庄稼。另外耆那教的法师们甚至带着口罩以防止呼吸会毁灭飞虫,当他们走路时要先拂开前面的土地以免伤害到任何生命形式。佛教忠告他的信徒们要避开三种主要的障碍才能受到启发:执着、憎恨和欺骗,强调爱心,不仅是对家人朋友还应该是对所有有感觉的生物,包括动物和那些我们所厌恶的人。不同的宗教圣传所宣扬的行为与暗示的差异,可能源自不同地区的偏爱、偏见和社会需要。例如,佛教禁止饮酒可能是认为酗酒会抑制仁慈,身体的自我约束需要靠精神生活,而在西藏和其他地方这种精神生活就是要过着僧侣式的生活。伊斯兰教没有僧侣和神职传统(回教领袖式学者和教师,在伊斯兰中是不可取代的),也禁止饮酒。所以这个原因可能至少部分是认识到药物能减轻社会和道德抑制。在

  10

  犹太教中严厉的规则和禁忌支配着选择、准备,而饮食可能源于明智的保健活动而不是精神启迪。然而,圣传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待其他信仰的问题。伊斯兰教承认他们向犹太人和基督教中的摩西和基督学习忍耐,他们都被回教徒视为穆罕默德之前的先知。而尽管时代在变,基督教一直都宣称他们从基督那里得到神圣的启示,但是却一直在迫害异教徒,反对所有的其他宗教;在不同的基督教派之间也是如此,被视为异端。犹太教也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为犹太人是上帝选择的,尽管(可能因为历史的偏好)它没有通过战争来体现这种地位。一般来说,东方宗教不仅在容忍不同信仰上,而且在认识自身信仰中间的多样性都比较宽容。所以,他们一般很少会改变宗教信仰。另外,这些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的对抗和敌意也较少。印度教和佛教通常强调的是传教士的人品而不是他属于哪个教派,因此有抱负的年轻人可以不管其教派而拜访不同的传教士。通常在不同的教派中都会有不同的活动以迎合个别差异。因此不同教派和不同传教士会有不同的仪式、学习、奉献、沉思和其他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活动。宗教和世俗力量的联系,把宗教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等现象都存在。有组织的宗教在其结构上一般是权威超过民主,通常与政治、社会地位相关而不是与激进主义相关。现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藏佛教,其宗教领袖喇嘛拥有精神和世俗两种力量。自17世纪以来最卓越的达赖喇嘛是“Gelupa派”的领袖,在1621年粉碎了强大的蒙古侵略者所支持的其他教派的野心(Power,1995),但是他宣称是受到

  11

  “Chenresi”(西藏的仁慈的佛,超凡的保护者和精神守护神)的启迪。罗马主教作为基督教会之父也是基督教会的精神和司法领袖。而康斯坦丁大帝则把基督教会与世俗地位放在一起,并把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罗马主教成为西方罗马帝国在宗教和非宗教领域最有权威的人。宗教和世俗的联盟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得到宗教的帮助,世俗力量才能对国内管理和控制地位有所了解,而有了这种地位,宗教才能够从实践上掌控人们对信仰和思想的表达,才能收集和维护大量财产。这种地位的一个更大的便利是能够去除那些对教会有威胁的、对教会财产觊觎的人以及那些异端邪说。而对教会而言的另一大好处是,任何被教会法庭裁定为异教的人都能被国内的专家判处死刑,以此来使教会避免双手沾满鲜血。

  5精神性的发展5.1精神性发展的方法宗教心理学家们很少对主要的宗教圣传中精神性发展的不同途径予以分类,所以本书只能依赖宗教领域的学者所做的尝试,特别是印度教的学者如Airobindo(1957)和Ghose(1970)。印度的思想家们归纳出了五种主要的发展途径,被认为是瑜珈的五种不同形式。“瑜珈”(梵语),意味着“结合”,人与神的结合。印度智者还把这五种途径与五种宗教人格类型对应起来。5.1.1Hatha瑜珈“Hatha瑜珈”是通过身体活动和身体的改变来与神结合。在西

  12

  方主要被看作是一系列使身体健康的技术。其本质上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上的,即相信通过对个人身体和欲望的控制能够把身体能量转变为精神能量(Wood,1962)。有两种实践的方法:第一种,禁欲、禁诫。在西方僧侣和美学传统中,身体对性、事物的需求以及其他感官上的快乐都被看作精神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因为它使人专著于物质存在而不能向神解放思想,所以这种欲望必须被禁忌。第二种,真正的身体能量能够通过一系列姿势(给内脏器官带来压力)来转化为精神能量。最有力的身体能量被认为使性能量,所以必须禁欲,不是因为性行为对身体有害,而是认为它会驱散这种珍贵的能量。在很多其他的体系中也有很多运动被看作是“Hatha瑜珈”的形式,它们都能够使专注的实践者获得一种微秒的能量(这种能量在中文中被称为“气”,得到这种能量就能使身体健康和精神得到发展。)比如在中国流传很广的“太极”“气功”“武术”“柔道”“空手道”、、、、等等。5.1.2Karma瑜珈Karma瑜珈通常被描述为无私行为和好工作的瑜珈。这种行为可以是精神实质的(如做一个传道士)或物质实质的(如做一个贫困的工人)。在所有的宗教圣传中事实上都有这样一种差别表现在两种人身上,一种是追求祈祷和沉思为主的孤独生活的隐士或封闭的僧侣团体,另一种是选择留在世间为他人服务的人。佛教中的这种区别就表现在阿罗汉(追求个人启发,以便进入极乐世界)和菩萨(为众生寻

  13

  求启发,立誓愿轮回转世直到所有生物都进入极乐世界)上。Karma瑜珈就是属于菩萨那类型。Karma瑜珈本质上是包含利他行为的。5.1.3Bhakti瑜珈Bhakti瑜珈,信仰神或一些精神信念的瑜珈,是所有主要的宗教的一个普遍特征,而且有很多种形式。例如,通过圣歌、祈祷、赞美诗,通过虔诚的颂歌来歌颂上帝或神。5.1.4Jnana瑜珈Jnana瑜珈是关于瑜珈的知识(西方灵界知识),是特别直觉知识、真理的意义和本质以及精神领域的瑜珈。Jnana瑜珈要求追随者做到两件事,一是专心学习经典著作,二是深刻地理解包含在这些著作中的主题。通过自身数世纪的调查研究,Jnana哲人宣称有四种意识状态。第一种就是被称作一般的清醒意识(waking),我们凭此来应付外在世界。第二种是做梦的意识(dreaming),我们继续体验外在物质世界的一种内部状态,但是是很微妙的、虚幻的。第三种是无梦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意识消失,在此我们体验到的世界形式是不受限制的。最后是终极状态,自身之中或意识到的极大的幸福,不能知觉到任何客体,只有在这里我们才有完全的平和。Jnana瑜珈把前面三种意识状态实际上看作个体体验第四种状态的遮蔽物。Jnana瑜珈和一般精神生活的目的据说就是揭开这种遮挡。这并不意味着消除三种浅层次的意识状态。一般的清醒状态、做

  14

  梦的状态和无梦的状态仍然是必需的,但是通过理解这些状态也能进入第四种状态——了解真正的自我以应付物质世界。自我体验到的第四种状态据那些有过这种体验的人宣称,它不仅能带来完全的平静还能真正地了解“自我”“婆罗门”和的真正意义,类似于Eckhart和其他基督神秘主义者讲到的灵魂和上帝的统一,在“极乐箴言”中佛陀和极乐世界的统一。5.1.5Raja瑜珈Raja瑜珈是特别指对思想的控制以获得第四种状态的一种瑜珈,“瑜珈经典”宣称,Raja瑜珈允许实践者逐渐掌握他或她自身本质的不同元素,尤其是肉体、意愿和可观察到的思想。一旦顺利获得,实践者就达到了第四种状态下的精神完美。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而写成的“瑜珈经典”中把精神发展分为8个阶段:Step1Yama(阎罗王)——自我抑制。控制身体欲望和需要,使

  实践者更多地关注思想。Step2Niyama——自律。包括伦理道德约束,据说使安全到达更

  高水平的基础。Step3Asana——身体训练。包括Hatha瑜珈中的姿势,特别是让

  身体保持平衡和专心沉思的姿势。Step4Pranayama——控制呼吸。宗教认为只有通过呼吸,生物才

  有生命,只有呼吸才能让一个人接近自己的本质。Step5Pratyahara——控制感觉。这种感觉是从外部世界退回来,

  所以意识能全部的和强烈的关注于内部。

  15

  Step6

  Dharana——控制集中精力。当注意稳定的时候能够长时间

  地关注于一个有选择的客体的内部(如神圣的幻想或心里的一朵虚幻的莲花)。Step7Dhyana——控制冥想的能力。在印度教的瑜珈典籍中圣歌

  (一个神圣的声音)通常被看作是焦点,直到个人自我中心开始消失,冥想才算成功。Step8Samadhi——一个很难翻译的术语,指实践者经历的第四种

  状态下的意识,被描述为他/她与诸如“神圣、自我、绝对、婆罗门、源泉、无限潜力、一致意识、空虚、上帝、极乐世界等等”是一致的。这种体验据说是在其他三种意识状态的概念之外,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这8个步骤的进步都受到了身体和伦理的约束,以使人专注于内在。心理学家认为在这种专注于内部的过程中实践者排除了所有的外在刺激,进入一种极端的游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或她变得特别容易受到虚构事物的影响相信专注于神圣幻想或圣歌所象征的含义,其中欣喜若狂的思想感情被认为是这种状态的一个特征。5.2精神性与大脑最近几年有关大脑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大脑皮层功能的详细描述导致对精神领域的关注。在Persinger早期研究的基础上,Ramachandran已经证明当人们暴露于可引起宗教或精神的词语或思想下时,普通人的脑叶的电波活动水平比癫痫患者的活动水平要剧烈。癫痫患者的体验与下面一些神秘体验的报告有些相似,如看见了

  16

  被描述为所谓的圣光,洞察了不能用言语表到的终极整理,感到与上帝融为一体,感到强烈的喜悦。Ramachandran也表明,普通人的脑叶的不同区域的刺激似乎能唤醒一系列这种神秘型的体验。这种体验的报告包括类似的到来世、异世的旅行,UFO体验,退回到前生等等。而Persinger、Ramachandran以及他们的同事门更是异想天开地把这种脑叶区标记为“上帝之点”或“上帝的区域”。当然,这些研究也仍然是有争论的,在我们能把普通脑叶活动叶包括在这种跨文化、跨世纪的体验中,并把它标记为精神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甚至使用诸如“上帝之点”或“上帝的区域”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研究就证明上帝或神是存在或是不存在的,或者人与神之间的交流是可能还是不可能。它也不能证明精神体验源自大脑,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思维通过大脑来活动。但是如果“上帝之点”确实能服务于精神目的,那我们就一定要问这种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大脑要发展出这种能力?Persinger(1987)总结到“上帝的体验是脑叶的短暂变化”,也是一种补偿人类预期厌恶刺激(如死亡)的能力的心理机制。Zohar和Marshall(2000)认为“上帝之点”似乎与他们称之为“精神智能”的术语有关;“精神智能”是一种创造性能力,应对当前思想和状况的能力,使我们的经验一致,并让我们理解的能力,调和现存法律和规则与理解和怜悯的能力,允许思维预期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追求生命中更高的意义,用积极的方法来改变自我和生命的现状能力。这些能力并不只是一系列求生本能的表现,它们的无所不在暗示了它们

  17

  对人类心理的功能价值。Zohar和Marshall有这样一种观点:“上帝之点”可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是赋予我们的行为和生命以更宽广、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内容,或者是“用一种轻易的方式放弃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去奋斗,给予我们生存的目的和内容”。Goleman(1996)把“精神智能”看作是IQ和EQ的补充,并被称作SQ(aspiritualintelligencequotient精神智商)。对宗教信徒们来说,这种观点可能很吸引人,但是Zohar和Marshall并不能够证明“上帝之点”和“精神智能”之间有任何直接联系。特别是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包含在“精神智能”中的思维形式能刺激到那些与“上帝之点”相连的脑区域。即使“精神智能”的理论可得到证明,仍然不能告诉我们SQ赋予了人类怎样的进化上的好处。“上帝之点”所在的额叶是在人类发展的晚期才进化来的,这就说明人类如果没有它们也能生存的很好。而其他哺乳动物的脑叶仅停留在初期,更进一步表明在肉体的生存中他们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从Zohar和Marshall的描述来看,“上帝之点”事实上可能更多地与人类生命的“质量”而不是肉体生存形式有关,更多的与利他主义联系在一起。

  6宗教与身心健康作者在整本书中的不同方面都强调了,研究行为是为了评价宗教和精神信仰和实践的心理重要性。对宗教和精神信性信仰的获得所带来的自我概念的变化已经有一些研究了。但是忽略其细节,如果宗教

  18

  和精神信仰及实践似乎能带来可检测的身心益处,那么这种对科学家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相反如果宗教和精神信仰对身心健康有消极影响,它也能引起关注。不值得惊讶的是,最近这些争论吸引了大量研究,在他们的大量研究中Koenig、McCullough(2001)总结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宗教信仰和实践与积极健康行为有关,”也赞成这些信仰“很可能是宗教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通道”。6.1宗教的消极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宗教对个人、对社会等各反面都带来过一些消极的影响。6.1.1宗教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环境下宗教有可能与身体健康呈负相关。King,Speck和Thomas(1999)使用大量的精神信仰定义而不是传统的宗教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健康结果比控制组要差。这可能是因为,拥有一定的基本宗教信仰的团体反对一些重要的医疗干预如输血、胎儿检查以及儿童期的预防接种。他们可能宁愿依赖他们的宗教信仰而不是正常的医疗看护,在极端的案例中甚至有人拒绝接受手术。但是这类人相对来说较少,而他们的信仰对死亡率和其他与健康有关的变量之间的影响如何还不知道。6.1.2宗教与焦虑Freud是第一个宣称宗教教义能导致犯罪行为的极端水平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这种犯罪行为(特别与身体和性行为有关时)是引起神经官能症的原因之一。Zeidner和Hammer(1992)研究了在海湾战争

  19

  中遭遇导弹袭击的以色列人,发现在将精神性作为一种应激机制和增加的焦虑之间呈正相关。他们认为那些焦虑的人倾向于在危机的时候转向宗教和精神性,也有可能使导弹的袭击带来的精神恐惧伪装成了一种对犹太宗教和文化的威胁。这些结论证实了宗教信仰在一定环境下能促进焦虑。6.1.3宗教对自然世界的消极态度另一个据说受到宗教信仰的消极影响的领域是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White在1967年,Pruyser在1971年就提出了这个严重的问题,他们认为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要归因于胜景的教导:人是万物的“主导”,因此有一种神授的权利去征服和改变物质世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道德准绳中就充分西方人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被实利主义的科学技术所掌控。宗教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包括基督教的观点,与不可知论、无神论者之间的争论)得到了大量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不能确定的结果。然而,相对清晰的是,一个人的理论越保守,他或她就越不可能去关注环境问题。Guth等人(1993)的一个研究得出了特别明确的结论,发现47%的新教徒和自由天主教在面对美国的问题时更多的提到了环境,而Guth和他的同伴所定义的嫉妒又派(正统基督教派、低教会牌及神授基督派)中只有3%。在正统基督教派中,对世界末日的信仰导致了对环境问题的漠视。但是在其他宗教中没有表现出西方科学和基督教右派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漠视。美洲和亚洲的巫教和西方的异教徒认为iziran世

  20

  界是神圣的,道教、耆那教、古埃及、古希腊和东方地中海盆地的神秘主义教派以及印度教等都如此。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也认为世界是上帝给予的,所以有特别的责任去保护它。因此,在宗教的很多领域,我们发现一种反常的现象,即这些有宗教和精神信仰的人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而另一部分人则一点都不关心。因此解释宗教倾向带来的人类极端行为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挑战。6.1.4宗教与战争和暴力正式宗教带来的最明显的消极心理结果肯定是战争、暴力以及其追随者以宗教的名义所犯下的不能容忍的错误。宗教为人类天生喜欢暴力行为的倾向提供了理想的借口。6.2宗教的积极影响6.2.1宗教与身体健康尽管意见不同,但是保守的估计也至少有1/3的身体疾病可归因于心理因素。因此,宗教信仰和思维状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能意味着前者对疾病和健康有着显著影响。例如,这些学习宗教和精神之道的人与非信仰者比起来可能很少沉溺于酒精、烟草或其他可能的伤害性药物。他们也很少沉溺于混乱和危险的性,也很少会有紧张的婚姻关系。他们也不贪睡也不会喜欢其他的肉体放纵,更多的倾向于将时间花费在欣赏自然上,因此会进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在星期六他们会更好的放松,以便能更好的与现代生活的压力战斗,更倾向于养宠物——一个已知的解压的好方法。他们可能与家庭朋友之间更加融洽,

  21

  可能不喜欢遭受或实施家庭暴力。他们可能有很规律的生活,倾向于避免对抗,不会因为物质成功的缺乏而受到挫折。宗教可能更多的促使人们照顾好自己,可能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生活。宗教也让其追随者遵守大量的行为责任,包括明确的和暗示的。为了避免信仰者的不赞同,它可能甚至更多的是加强的。反对宗教中的任何原有价值的唯物主义者可能认为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量可能是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好处的唯一一个理由,而一些研究确实表明生活方式变量似乎与信仰是存在关系的。例如Troyer1988)(发现在美国很多癌症患者(包括肺癌、乳癌、子宫癌、肠胃癌等)在耶稣第七天复活论者、摩门教徒、Amish组织、Hutterites中比在更多的人群中出现的更少。例如这些给个人行为提供强硬的指示的宗教教派中可能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大量的其他研究也支持Tryer的结果,它似乎清楚的说明了戒烟戒酒以及禁戒过好的饮食及安全的性活动在这些高度控制的宗教团体中都有助于降低患癌症的危机。Hummer等人(1999)一个近期的研究报告,不上教堂的人的死亡年龄平均为75.3岁,而每周上教堂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81.9岁,每周不止上一次教堂那个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82.9岁。在美国黑人中,这些数据更显著,不上教堂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6.4岁,而上教堂的人的死亡年龄为80.1岁。即使控制进入研究的健康、运动水平、社会经济因素之后都不能改变上教堂与长寿之间相当大且持续的关系。这些都说明宗教和精神性似乎能积极的影响健康而不是其他一

  22

  些次要的因素。McCullough等人(2000)曾对29个研究的125000名被试进行过因素分析,总结到,宗教信仰与危机后的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出现偶然性的概率是1/100。由此可以有理由宗教到,宗教与诸如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低发生率之间确实有显著的相关。6.2.2神职人员的健康状况神职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宗教虔诚信仰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King和Locke(1980)在对来自5个基督教新教派的超过28000名神职人员发现,与整个美国比较起来其癌症死亡率低37%。事实上,神职人员、僧侣和修女、尼姑似乎都活得比正常人要长,了更少的其它疾病如心脏病的机会也更少。他们也可能比正常人更少犯罪,更少死于意外事故。在这里一个可能起很重要作用的因素是社会因素。神职人员和一些僧侣、尼姑可能比正常人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竞争,而他们享受的关系可能更加稳定。和身体健康一样,也有很多证据表明神职人员比一般人要更不容易遭受心理疾病。Francis(1991)测试了英国圣公令教堂中252名任命的神职人员,发现155名男性在Eysenck的神经质或精神异常维度上的得分要比一般人要低,在说谎维度上得分也低。对神职人员压力的调查也表明要低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工作满意度似乎也比一般人要高。Fletcher在对英国230名神职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3%的人考虑离开这个职业,53%的人宣称他们而“从来没有想过去做其它的”。6.2.3宗教、精神性和心理健康

  23

  Koenig等人(2001)对100个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至少有79个研究报告宗教信仰和幸福(一个宽泛的术语,也可用快乐、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乐观和希望来代替)之间存在正相关,只有1例报告为负相关。在考虑了诸如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相关变量时,参与了宗教活动的人倾向于比普通大众有更稳定的婚姻(Call和Heaton,1997),这些信仰宗教的夫妻比不信仰宗教的夫妻在稳固与不稳固婚姻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Blazer和Palmore(1976)在对272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宗教活动于有益的测量以及随研究的进展而增加的快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这表明随着被试的成长,宗教对幸福日益重要。Markides(1983)和Musick(1996)也提到了宗教虔诚信仰与不同幸福指标之间的显著相关,而Francis等人对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70岁之间的295名被试的调查发现,对基督教的积极态度与牛津幸福词典中的得分有显著相关。他总结到,这些结果表明“快乐与宗教虔诚信仰之间一致的正相关会发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总之,很多研究都指出宗教虔诚信仰与和幸福有关的变量之间有着显著相关。这种联系在男女之间,在所有的年龄组中都很显著。已经有很多的证据表明,宗教信仰和精神体验似乎提高了幸福和积极感,一般而言它也发展了心理健康。另外这种信仰和体验也潜在地影响了自我概念、道德价值观、人类关系、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生活哲学、创造性的表达、社会和睦以及团体的交流。而在宗教的消

  24

  极方面,通过与政治运动相联系通常被用来为征服和野蛮行为辩护,已成为不同独裁形式的支撑力量,以及产生犯罪和焦虑的一个方面。然而,这些消极活动在宗教的创立者的教义中都没有真正的被理解,这一事实似乎说明在其本质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多的来自人类个体和社会心理的其他领域而不是来自宗教和精神倾向。这些似乎都清楚的说明,宗教和精神性心理学产生的问题对于心理学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不管我们在这个领域面临的不正确和不赞同意见,它仍然是我们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但是这些研究面临的主要障碍仍然是很多科学家依然把整个宗教的问题看作一种偏见,忽略了宗教仍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这个事实,应该要把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未来的数十年,一方面要将宗教从科学上予以测量,另一方面也能支持它的一些信仰。但是有一件事是很肯定的,即这些想要研究宗教和精神现在起信仰的人中所占的地位和继续将占的地位的科学家不需被这种害怕他们的工作将事情相关或刺激的恐惧所妨碍。

  25

篇八: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对策当前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情况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戓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讣识宗教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紧迫性明确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斱式不成因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有效遏制宗教在高校的渗透蔓延确保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丿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_反对宗教渗透心得体会

  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对于抵制宗教渗透,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不一样。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浅析高校如何防御和抵制宗教渗透摘要: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宗教渗透的方式较多,如利用外籍人员传教,以慈善为名传教以及媒介等。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国内转型的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机动性原则,推动宗教防范工作有效开展也离不开氛围保障和物质保障。关键字:宗教渗透;大学生;成因;对策引言

  当前,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情况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宗教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紧迫性,明确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与成因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有效遏制宗教在高校的渗透蔓延,确保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一、高校宗教渗透的概念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其产生的深刻根源,必然根植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高校宗教渗透,基本上相关研究并没有明确作出定义,都是将宗教渗透延伸至高校领域,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干扰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如:“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没有放弃利用宗教向学校进行渗透,以达到其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争夺青少年,并妄图夺取国家政权的目的。二、高校宗教渗透的原因高校出现宗教渗透和广泛传播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校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存在多方面、多层面的特点,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的等原因。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快速变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而大大强化。远的来看,国际上近年来政治风云变换不定,纷争不息,这些变化让部分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茫,并容易产生信仰危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社会成员构成的压力日增,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面临着就业、学业、生活、情感等诸多压力,特别在就业方面,大学扩招带来了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能力竞争、学历竞争、社会关系,

  2

  甚至身高、相貌都影响着求职竞争。这对满怀豪情地憧憬着未来,而应对困难和挫折心态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就可能使他们深感忧虑与彷徨,转而选择信仰宗教,寻求寄托。(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要等问题,表现出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一、生硬,缺乏亲和力、感染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但目前,各高校在对信教师生的统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缺乏创新,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近于空白。高校缺乏处理宗教事务的具体规章制度,也很少制定落实,很多只是被动处理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三)高校大学生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都非常好奇,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喜欢追求新颖、时尚的东西;西方宗教以各种各样非常奇特、怪异的形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心态,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除此此外,高校大学生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高校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期,心智发展还不全面,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还不够深入,抵制力不强,容易在追求时尚、前沿、虚无的东西同时受到不良思想的渗透即宗教渗透。因此,处于特殊时期的高校学生特别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高校要加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关注高校大学生的这一弱点,防止被宗教宣传这对大学生加以不良影响。三、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对策(一)加强提高高校党政干部政治素质高校党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宗教渗透对我国宗教事务、国家安全和高校稳定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组织协调、党群、外事、保卫等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高校还应加强与校外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联动网络,扩大控制面,建立有效地防控体系.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普及及加快建立健全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力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二)加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现阶段的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高校首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绝对主导地位,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西方对高校宗教渗透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段。(三)加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环境

  4

  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结论新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宗教渗透,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警觉性,不要夸大宗教,也不能对宗教渗透的消极影响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要积极构建防范机制,制订可行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二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界6月4日举行的驳斥“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座谈会在新疆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共鸣,师生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强化思想认识,团结一心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共建美好家园。喀什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宁立庆说,近期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维护校园稳定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宣讲活动,把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举行的座谈会内容与宣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宗教极端分子针对校园的渗透破坏活动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大三学生汗娜克孜;阿不来提说,暴力恐怖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却做着违背宗教教义的事,惨无人道,作为大学生应强烈痛斥他们的行为。同时,更要从日

  5

  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校园里与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民族团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部长木拉提;巴海说,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传播科学无神论的阵地,大学生要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办学原则,提出在学校严禁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等。然而,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重点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地方,我们要坚决抵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阿丽亚;阿不都艾尼说,一系列暴恐案件的发生,让我们更清醒、更深刻地认清了“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这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与企图分裂中国、维护民族团结与企图挑起民族仇杀、维护社会稳定与企图制造动乱的生死较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与一切打着宗教旗号的暴恐势力作斗争。新疆工程学院学生米斯然木;胡尔山说,作为大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民族宗教历史,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辱、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等正确观点。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三在我们国家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

  6

  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反分-裂分子在意形态方面的渗透。必须记住:“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这种活动手段更加隐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也更大,虽然当前学校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还

  7

  未受到“污染”,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守住我们的阵地,将分-裂分子的丑恶阴谋杜绝在学校之外。有些干部群众受分-裂势力反动宣传的煽动、影响,对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斗争中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一些错误的甚至过头的言行得不到及时的抵制和斗争,还有少数人甚至对被打击的十恶不赦的“三种分子”表示同情或赞美。这其中一定也有我们的职工,所以,在宣传反分-裂教育活动的力度一定要大,要扎实地进行。在一些教师当中,存在着对反分裂斗争形势严重性认识不清的问题,存在着对分离倾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问题,存在着对分-裂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明白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从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

  8

  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深、学透,学会运用辩证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时刻加强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自古以来伟大祖国都是不可分割的,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

  9

  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祖国也没有分-裂。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和田市,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中国人,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0

篇九: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浅谈如何淡化宗教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藏民族青少年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青少年逐渐产生宗教感情,因而盲目地信仰宗教,通过上学,在学校和社会上受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但还是摆脱不了从小接受的有神论的观念,有时会在学校的无神论教育和自己的宗教信仰之间感到迷茫,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如何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淡化宗教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是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青少年的成长与其环境因素是有直接关系的,要正确的教育引导青少年,首先要重视对其父母的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藏民族地区封建迷信思想仍然严重,有的信教徒孩子生了病,却不给孩子延医服药,偏偏整日求神拜佛,相信每日一颗青稞能治病,结局可想而知,信教徒迷信佛能治病救人,缺不知佛病也得延医。有的信教徒迷信求佛能实现愿望,在孩子升中学、考大学关键时期,不让孩子复习,整日带着孩子进寺拜佛,不仅耽误孩子复习参加升学考试,还让孩子受到宗教中迷信不良影响的荼毒,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故而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又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重视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团组织作用,带头组织广大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农牧区的文化贫乏现象,使群众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让宗教活动文明化,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宗教。青少年是朝气蓬勃的一代,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一方面强烈地渴望取得成就,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在宗教与现实社会环境中感到茫然,不知如何融入社会,如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对未来感到未知和不确定。通过在校园、街道等广泛组织开展“宗教与科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普及有关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生老病死、吉祥祸福等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消除宗教的神秘感,更理性的认识宗教。在引导青少年时,要尊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开展教育,在对待有宗教信仰倾向的青少年时,不能简单地否定宗教的存在和宗教信仰,应该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引导青少年辨证地看待它。

  三是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摒除宗教消极思想。组织农牧区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的交流互动活动,帮助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激发青年的创新思维,促进两地青少

  年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淡化宗教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篇十: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对策引言当前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情况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宗教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紧迫性明确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与成因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有效遏制宗教在高校的渗透蔓延确保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_反对宗教渗透心得体会

  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对于抵制宗教渗透,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不一样。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浅析高校如何防御和抵制宗教渗透摘要: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宗教渗透的方式较多,如利用外籍人员传教,以慈善为名传教以及媒介等。宗教渗透的原因也较复杂,如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国内转型的影响以及宗教神秘色彩的影响等。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机动性原则,推动宗教防范工作有效开展也离不开氛围保障和物质保障。关键字:宗教渗透;大学生;成因;对策引言

  当前,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的渗透形势严峻,情况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宗教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紧迫性,明确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与成因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有效遏制宗教在高校的渗透蔓延,确保高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实现,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一、高校宗教渗透的概念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其产生的深刻根源,必然根植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高校宗教渗透,基本上相关研究并没有明确作出定义,都是将宗教渗透延伸至高校领域,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干扰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如:“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没有放弃利用宗教向学校进行渗透,以达到其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争夺青少年,并妄图夺取国家政权的目的。二、高校宗教渗透的原因高校出现宗教渗透和广泛传播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校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存在多方面、多层面的特点,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的等原因。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快速变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而大大强化。远的来看,国际上近年来政治风云变换不定,纷争不息,这些变化让部分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茫,并容易产生信仰危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社会成员构成的压力日增,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面临着就业、学业、生活、情感等诸多压力,特别在就业方面,大学扩招带来了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能力竞争、学历竞争、社会关系,

  2

  甚至身高、相貌都影响着求职竞争。这对满怀豪情地憧憬着未来,而应对困难和挫折心态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就可能使他们深感忧虑与彷徨,转而选择信仰宗教,寻求寄托。(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要等问题,表现出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一、生硬,缺乏亲和力、感染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但目前,各高校在对信教师生的统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缺乏创新,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近于空白。高校缺乏处理宗教事务的具体规章制度,也很少制定落实,很多只是被动处理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三)高校大学生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都非常好奇,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喜欢追求新颖、时尚的东西;西方宗教以各种各样非常奇特、怪异的形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心态,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除此此外,高校大学生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高校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期,心智发展还不全面,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还不够深入,抵制力不强,容易在追求时尚、前沿、虚无的东西同时受到不良思想的渗透即宗教渗透。因此,处于特殊时期的高校学生特别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高校要加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关注高校大学生的这一弱点,防止被宗教宣传这对大学生加以不良影响。三、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对策(一)加强提高高校党政干部政治素质高校党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宗教渗透对我国宗教事务、国家安全和高校稳定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组织协调、党群、外事、保卫等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高校还应加强与校外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联动网络,扩大控制面,建立有效地防控体系.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普及及加快建立健全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力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二)加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现阶段的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高校首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绝对主导地位,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西方对高校宗教渗透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段。(三)加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环境

  4

  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结论新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宗教渗透,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警觉性,不要夸大宗教,也不能对宗教渗透的消极影响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要积极构建防范机制,制订可行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二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界6月4日举行的驳斥“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座谈会在新疆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共鸣,师生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强化思想认识,团结一心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共建美好家园。喀什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宁立庆说,近期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维护校园稳定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宣讲活动,把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举行的座谈会内容与宣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宗教极端分子针对校园的渗透破坏活动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大三学生汗娜克孜;阿不来提说,暴力恐怖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却做着违背宗教教义的事,惨无人道,作为大学生应强烈痛斥他们的行为。同时,更要从日

  5

  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校园里与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民族团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部长木拉提;巴海说,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传播科学无神论的阵地,大学生要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办学原则,提出在学校严禁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等。然而,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重点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地方,我们要坚决抵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阿丽亚;阿不都艾尼说,一系列暴恐案件的发生,让我们更清醒、更深刻地认清了“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这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与企图分裂中国、维护民族团结与企图挑起民族仇杀、维护社会稳定与企图制造动乱的生死较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与一切打着宗教旗号的暴恐势力作斗争。新疆工程学院学生米斯然木;胡尔山说,作为大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民族宗教历史,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辱、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等正确观点。抵制宗教渗透心得体会篇三在我们国家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

  6

  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反分-裂分子在意形态方面的渗透。必须记住:“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这种活动手段更加隐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也更大,虽然当前学校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还

  7

  未受到“污染”,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守住我们的阵地,将分-裂分子的丑恶阴谋杜绝在学校之外。有些干部群众受分-裂势力反动宣传的煽动、影响,对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斗争中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一些错误的甚至过头的言行得不到及时的抵制和斗争,还有少数人甚至对被打击的十恶不赦的“三种分子”表示同情或赞美。这其中一定也有我们的职工,所以,在宣传反分-裂教育活动的力度一定要大,要扎实地进行。在一些教师当中,存在着对反分裂斗争形势严重性认识不清的问题,存在着对分离倾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问题,存在着对分-裂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明白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从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

  8

  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深、学透,学会运用辩证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时刻加强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自古以来伟大祖国都是不可分割的,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

  9

  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祖国也没有分-裂。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和田市,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中国人,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0

篇十一: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P>  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指的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郭权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此外,还有好多种。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

  1

  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一道电闪划破了夜空,一声炸雷惊天动地,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想想人类社会当中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既然人类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那肯定是个超人,超人就不是人,超人是神。他们就由此想象出个神,这个神是个什么神?然后人们就命名他为●“雷神”,他为什么要打雷?平时为什么不打雷呢?为

  2

  什么天阴了才打雷?他们说这叫“天神震怒”,就好像人发脾气一样,所以就打雷了。打雷接着就下雨,还有时是光打雷不下雨。因为我们的祖先处于农耕社会,他们是刀耕火种,民以食为天,以种庄稼来维持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人类开始没有水利方面的工具,也没有利用自然界的水源来灌溉农业的知识,那怎么办呢?就只能靠天,靠天下雨。有时候赶上风调雨顺会获得丰收,大家高兴,庆祝丰收。是谁给我们赐的福呢?是老天爷,是个●天神,那咱们应该祭祀他,然后敲锣打鼓,拿着丰收的果实来祭祀这个神。这样就有了天神。有时候赶上了天旱,小苗旱得打了蔫,甚至旱死,但是天就是不下雨。这怎么得了?不下雨庄稼死了以后吃什么呢?有人就想:这是老天对我们不满意了,咱们赶快给老天烧香上供吧。大家都念念有词:老天啊,老天,赶紧下雨吧!这种仪式为一群人所接受,为社会上大部分人所接受,形成了相同的意识和概念,这就是自然崇拜,于是宗教便产生了。

  中国的宗教和外国的宗教基本上都是这么产生的。现在我们了解了打雷的原因,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自然知识,带不同电荷的两片云相互碰撞,就会产生雷和电。可是古人并不知道,古人老认为是天神在作怪。所以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其实古人也在思考:地球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怎么起源的,人为什么会做梦等等一些人类自身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琢磨出一种解释,这种解释不是从科学的角度

  3

  来论证,而是某些人的想象,某些人按照一些自然的、表面的现象来推测,所以这样就有了宗教里的一些教义。人是怎么产生的呢?他们认为古代有一个神,叫女娲,女娲炼五色石把天上的大洞给补起来了,然后用河边的泥土捏成泥人,创造出了人类。神话传说就这样产生了。

  这些神话我们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是文学,是艺术,是神话。宗教把它拿来作了教义,却迷惑了很多人。中国也有很多原始的宗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祖先们为了改造自然,为了祈求自然给人类多降福祉,而把美好的愿望凝结成一个个的故事,这就有了神话。天降雹灾把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都给砸碎了,所以有的人就开始祈求老天风调雨顺,保佑自己。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一样。他们也都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是沿着这样一条历史发展的轨迹延续过来的,他们的祖先开始也是对自然认识不了,只得去祈求自然,崇拜自然。还有一些对英雄的崇拜,●三皇五帝是我们的祖先中的英雄,我们号称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与蚩尤打仗,他们有勇猛的力量和超人的智慧,后人就把他们供奉为神,这便是祖先崇拜。后来在社会中涌现出来一批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们,他们有着高超的智慧,过人的武力,人们也把他们崇拜为神。比如说关公。中国有很多庙叫“关帝庙”。★●(图)“关帝庙”是供奉关公的,为什么

  4

  把他也放在庙里供奉为神呢?因为关公文武双全。庙中的关公像是一手拿着《论语》,在读书,很有文采,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所以人们非常的崇拜他,把他当作了神。有了灾,有了病就请他保佑,请他来祛病防灾等等。这也是宗教的一种起源。

  宗教的起源就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时候,人们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非常贫乏,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缺乏规律性的理解和把握,人们不能认识规律也不能把握规律,更不能利用规律,所以只能祈求于神。这样,宗教就产生了。

  ★●(一)什么是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

  (三)宗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它实质性的东西是什么?●马克思对宗教有一个解释,他曾经说过:“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虚幻的、颠倒的反映。”宗教曾经对自然有解释,刚才我说的雷、电、下雨、刮风等自然现象在他们的宗教教义上有解释,但这种解释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呢?不符合。但它确实也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映,反映在脑子里面的,不是真实的、客观的,而是一种虚幻的反映、一种颠倒的反映。这就是宗教的本质。再加上在宗教活动当中人们盲目的崇拜,宗教教会的会长们要求他们

  5

  的教徒信奉上帝,信奉神道,讲究因果报应。把希望寄托在天国和来世,从精神上来麻痹人民。这就是●宗教的消极作用了,特别是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他们也利用宗教来麻痹劳动人民,让大家盲目的顺从,让大家盲目的崇拜皇帝也是神,他们是“君权神授”,他们是上帝派下来管理这个社会的至高无上的人物。●古今中外的封建皇帝大多利用宗教进行欺骗,来实施他们的政治统治。

  ★●二、我国宗教的现状目前,★●中国有五大宗教,世界有三大宗教。中国现存的五大宗教分别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这也是《宪法》允许信奉的五大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是按照信奉人数的多少和影响的大小来划分的。我今天先说说中国现存的宗教。★●(一)道教道教不是外国传来的,而是我们中国自产的,国产的。道教产生的时间是在公元2世纪,大概在汉朝时期,它的创始人叫张道陵,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张天师”。这是其中的一个创始人,在他之后还出现过创始人,同学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的黄巾军起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开始以治病为手段,传播他们的宗教和起义方面的信号。张道陵张天师创立的宗教最早叫“五斗米道”,最初在四川创立。所有的教徒如果想参加他的宗教,他不要“会费”,而是要五斗米。所以后

  6

  人称为“五斗米道”。张角三兄弟在汉末黄巾军大起义中,就曾在河北定州一带活动。定州南部与无极县交界处还有一座坟墓,据说是张角的墓。

  ●道教把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吸收为他们的教义,就是把老子、庄子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作为他们教义的理论基础。道教●最早崇拜的偶像有三个,都是虚妄的天上的神仙偶像:一个叫元始天尊,是玉清大帝;一个叫太上大道君,是上清大帝;另一个叫太上老君,是太清大帝。所以大家在旅游时看到道教的道观里都供奉着三座神,外面写着三个字:●“三清殿”。这“三清”就是我说的这三位:“玉清”、“上清”、“太清”。这都是宗教的创始人编造出来的三个神仙偶像。道教活动的场所叫“道观”,有的也叫做“庙”。现在我们赶庙会主要是串亲访友、买东西,历史上的庙会并不是这样,主要是烧香、供神、祈祷。这些活动主要是群众参与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的活动。据清道光五年《永平府志》载有《修建三清观记》,记载了我们秦皇岛当时建庙情况。三清观是山海关的一座道教宫观,座落于山海关北后街的最北端,是一座有明朝建筑风格的庙宇。三清观占地面积30余亩,前后两进院落带跨院,全部建筑结构属硬山大木,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建筑在青石高台之上,朱红大门,为早年这里修道道士们的驻跸之地和信奉道教信众上香请愿的地方,谓之“丛林”。三清观大门上方悬挂“三清观”匾额。

  7

  三清者,谓上清、太清、玉清。北京有个白云观,泰山、华山都有很多庙、很多道观,这都是道教的场所。★●道教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很多神,天上有玉皇,水中有龙王,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土地有土地神……,道教是一个多神宗教。

  在我国,信奉道教的不只是一般的老百姓,古代很多皇帝也信奉道教,他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永远享有富贵荣华,所以就请来社会上的一些道士,让他们用方术从石头里提炼一些矿物质,称之为炼丹,误认为是“仙丹”,认为吃了“仙丹”就会长生不老。实际上哪能长生不老呢?并没有哪个皇帝吃了“仙丹”能长生不老,甚至有个别皇帝由于没有化学知识,没有医疗方面的知识,吃了反而死得更快。这是道教的一些情况。

  ★●(一)道教

  (二)佛教佛教原产于古印度,古代叫“天竺国”,也叫“西竺国”。实际上是现在印度的北部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也有人说是现在的尼泊尔地区。佛教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是在公元260年。汉代有一个叫朱士行的人曾到印度游览学习,把佛教的经书、经典带到中国。我们可能只知道历史上有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把佛经带回中国,放到京城长安的大雁塔,进行翻译。事实上,佛教是在汉代传入的。南北

  8

  朝时期、隋、唐时期开始兴盛起来,那个时期冀中曾经也是一个佛教圣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定州宝塔,那是宋代的舍利塔。唐朝建的开元寺,塔就建在开元寺内,所以叫开元寺。

  我们秦皇岛比较有名的水岩寺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唐朝以前的隋朝和南北朝时期,自明朝万历年间复建,属秦皇岛市唯一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另外还有位于卢龙县城南门里的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石幢始建无记载,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重修,明万历年间又有增补。位于昌黎城内西北隅的源影寺塔,因塔所在地曾有一源影寺而得名。始建年代失考,古建筑专家根据塔的建筑特点,鉴定为金代。位于抚宁县平市庄林场山中的宝峰禅寺,因其北靠山峰宝石顶得名,又因山石风化多砂砾,又俗称沙龙殿。创建年代无考,明弘治年间重修。清河塔寺西距宝峰禅寺2000米。碑文记载该寺建于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明正德年间重修。位于抚宁县义院口乡板石峪村南50米处的板石峪塔,海拔186米。始建年代无载,根据塔的建筑风格,初步鉴定为明代。位于青龙祖山南麓的背牛顶太清观,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公元1111年-1120年)。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僧人佛海凿井建庙,带徒重修背牛顶。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年)参将谷永(字承功)修建无梁殿,崇祯五年(1632年)僧人慧息拓大金光洞。太清观原为宏量寺上院,道光十年(1830年)满洲都统钟至秀因洋人首次进中原,弃官到此遁入玄门,

  9

  改宏量寺为太清观。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钟至秀受皇封为“护国长寿灵峰普洛真人”。位于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村内城处白衣庵。根据瓦当纹饰,与长城敌楼望台相同。均为虎头纹,斗拱结构均为明代建筑形式,足以鉴定是明长城的附属建筑。此外还有山海关地藏寺,龙岗寺,铁佛寺,,洪福寺,天华寺。还有北戴河的法云寺也很有名

  ●佛教的创始人叫释迦牟尼,历史上确有其人,人们称他为佛祖,他原是古印度一个小国的太子,是一个非常体恤下情,非常爱护百姓的太子,关心贫苦的劳动人民,体恤弱势群体,有很好的德行,人民非常景仰他、崇拜他。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学说,开始在古印度传教,这样越传范围越大。释迦牟尼并不叫释迦牟尼,●是后人尊称他的号,他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后来人们尊重他,称他为“释迦牟尼”,“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寞的意思,说他仁慈,耐得住寂寞,自己潜心研究佛经。他所宣扬的教义传到中国后,影响很大。中国好多皇帝都信奉佛教,大家看过清朝的电视剧,我们称慈禧太后叫“老佛爷”,太后就信佛,可见佛教的影响之大。

  ★●佛教的教义——佛经,传到中国后被翻译成许多版本,有一种叫《四十二章经》,也出了很多解释性的经书。佛教在名山大川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了很多佛寺,中国最有名的有●四大佛教胜地: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

  10

  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我们所了解的佛教徒,有的叫和尚、有的叫沙弥、有

  的叫菩萨、有的叫佛、活佛、弥勒佛等等。既然都信奉佛教,为什么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他们呢?因为佛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尽管这里面有很多唯心主义的东西。佛教徒学习这门学问、研究这门学问和我们现在读书上学一样,它根据你学习知识的多少,境界的高低也会“评职称”、“评学位”。★●“小沙弥”是指刚进寺院的小和尚,在寺中读佛经读得多了,知识渊博以后就被称为“老和尚”,在佛寺里有了相当影响以后,人们叫他“方丈”,当“住持”,这是他的职务。在“学位”上有什么区别呢?●有的叫阿罗汉,“罗汉”就说明他学习佛教知识有了一定层次了,罗汉再往上的层次叫“菩萨”。普陀山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九华山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峨眉山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五台山供奉的是文殊菩萨,这些菩萨学问是到了很高的层次,但是还没有成佛,●佛比他们更高一个层次,假如说菩萨是博士的话,那么佛就是博士后了。

  ★●佛教传到中国,也传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泰国、马来西亚,也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的,是唐朝鉴真和尚传过去的。另外佛教也传到了朝鲜、韩国等等,传得很远,但主要在东南亚、东亚一带。

  ★●佛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不像我们刚才讲的道教,在其他国家没有,只在中国有,而佛教好多国家有。●

  11

  但是从传播的不同路线,传播的不同的人,对佛经的解释和宗教的活动是有差别的,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教派。汉语传过来的叫汉传佛教,用藏语传过来的叫藏传佛教,比如我们中国的西藏和蒙古族人也信奉佛教,但是他们信奉的佛教与汉族信奉的佛教不是一回事,他们叫藏传佛教,我们叫汉传佛教或汉语系统的佛教。●东南亚国家也信奉佛教,他们的佛教叫小乘佛教,我们中国以及日本、朝鲜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是相当多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信奉小乘佛教,人人信佛。比如泰国,被称为“千佛之国”,我曾去过泰国,泰国的每一个商店,门前准有一个佛像;有一所学校,旁边肯定有一个小佛寺;有一座工厂,工厂的里边或者旁边肯定也有一个佛寺,天天有人来烧香。在泰国,佛教已经被当成国民的一种思想政治课,每个学生一周当中,必须要到佛寺里面去学习半天,每个泰国人,必须当九个月以上的和尚,女的当尼姑。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这里提到的尼姑跟我们国家的尼姑不一样,中国的尼姑是“削发为尼”,戴着尼姑帽,穿着道袍,泰国国民信佛,无论男女,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该结婚生子就结婚生子,这在中国佛教是不允许的,中国古代出家当和尚,脱离凡尘,四大皆空,居住在青灯古寺,不许结婚,不许吃肉喝酒,这就是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教派。以上是佛教的情况。

  ★●(一)道教

  12

  (二)佛教(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汉族人很少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在中国有哪些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呢?大概有十来个民族,以回族为主,还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我们看电视可能看到过在麦加朝圣时有踩死人的新闻,这些都是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徒互称“穆斯林”。●伊斯兰教大约是在唐朝唐高宗时传入我国的,其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们信奉的神不是上帝,也不是天主,而是真主,真主名叫安拉。他们认为真主安拉创造了宇宙世界,创造了人类的一切。●他们属于一神宗教,他们的教义叫《古兰经》,其宗教活动场所叫“清真寺”。伊斯兰教的信奉者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地区,而我国主要分布在宁夏和新疆。★●(一)道教

  (二)佛教(三)伊斯兰教(四)基督教基督教最早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其创始人叫耶稣。耶稣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传教,后来由于他所宣传的宗教受到犹太

  13

  教和当时罗马异教徒的仇恨,所以遭到追杀,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徒在胸前划十字,十字就是●十字架,是在纪念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基督教也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但在唐代影响很小,后来中断了。到了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才把基督教传到中国,他先到了澳门,在澳门开始传教,后来传到内地。他们信奉的神就是基督耶稣,他们的●教义是《圣经》,又叫《新旧约全书》,现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遵循的是一本教义——《新旧约全书》。其实《新旧约全书》并非是基督教的创造,是在巴勒斯坦地区一个犹太人居住的地区,当时叫做希伯莱国,西伯莱人创造了一本神话故事,原本为神话文学作品,被拿来当作了宗教的教义。●基督教形成了很多教派,分化出了东正教、天主教,分化出了基督教新教,现在我们国家的耶稣教就是基督新教。

  ★●(一)道教(二)佛教(三)伊斯兰教(四)基督教(五)天主教天主教最初与基督教本来是一个宗教,后来从基督教中分化出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传教士开始在中国传教,最早在澳门,我刚才提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就在

  14

  澳门传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天主教就信奉一个神,就是天主。天主叫什么?叫耶和华。他第一天创造了阳光,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水,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海洋,第四天创造了月亮星辰,第五天创造了鱼和飞鸟,第六天创造了人,世界就这样创造成功了。在第七天上帝累了,于是教徒要守礼拜,礼拜天就是这样来的,它是借鉴了宗教的名词。还有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就是把耶稣降生的那天称为圣诞日。后来世界公认以耶稣降生时间为基准,确定了历法,为公元纪年,又被称为阳历年。这是天主教的基本情况,只是给大家做简单介绍,因为宗教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都不信奉这些宗教,只做了一般的介绍。

  ★●五、关于宗教的几个具体问题★●(一)宗教的社会影响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虽然说它不是先进文化,但它却又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它的影响我们应该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从而既产生积极影响,又产生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我认为有五点:●⑴所有的宗教的教义中都有引人向善的内容。都要求他们的信徒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助人为乐。在他们的教

  15

  义当中反映出了人类的、人性的、人格的善的一方面。这里所说的宗教是指我国宪法所允许的宗教,不包括邪教,因为邪教不是宗教,是对宗教的背叛。

  ●⑵对社会上的丑恶意念有禁戒作用。宗教要求他的信徒不欺人、不骗人、不损人、不害人,这在各种宗教中都是基本相通的。有的宗教要求他的信徒要“戒”,戒什么?戒酒、戒贪、戒色、戒骄、戒躁、戒杀生。所有宗教都有类似内容,只是说法、表达方式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内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⑶宗教可以使人特别是精神空虚的人有所寄托。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科学,或者说没有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脑中总是空虚的,他的灵魂好像一直在空中飘着,心中不踏实,遇事不知该怎么办。他们信奉宗教,听听神话,听听教义,听听神父的讲解,心中就踏实了,在客观上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⑷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产生几千年来,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文化也已成为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比如宗教的雕塑,那些神像有的雕得惟妙惟肖,非常漂亮。再有那些绘画、壁画都是无价之宝。像中国古代道教、佛教所画的侍女和佛像大多都是国家珍宝,国外的文物盗窃犯千方百计想偷盗我们这些“国宝”。我们中国有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

  16

  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石窟里面的壁画都是无价之宝。另外还有一些音乐,宗教中信徒所唱的乐曲,对社会也有相当的影响,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⑸宗教建筑艺术独特。天主教的建筑,高高的尖顶,非常有特点,佛寺、道观古香古色,风格各异。有的已成为标志性建筑,成为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变成了旅游景点。宗教建筑把人类先进的技术融入进去,同时也把这些技术传承下来了。

  ★●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

  以上都是说的宗教的积极影响,但是宗教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概括起来也有五点:

  ●⑴宗教与我们所讲的科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对立的。宗教的教义、思想和我们的科学思想是对立的。所有的教义当中都有对人类的起源、地球的产生、宇宙的产生进行的论述。但他们的论述归纳起来只有一点——上帝和神灵的创造,这是与科学事实相违背的。按照现在科学的理论,我们可以解释地球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成多细胞动物,再由动物进化成为人。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人的祖先在开始时,四肢着地,后来直立行走,然后

  17

  在劳动、打猎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站起来直立行走,视野开阔了,信息量增加了,大脑逐渐发达了,于是产生了语言,最后产生了人类,这是科学。再比如天体的运动,哥白尼之前,都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中心,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叫“天动学说”。哥白尼发现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创立了“地动学说”这一科学真理,被罗马教皇视为异端邪说,遭到罗马教皇的迫害。可见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

  ●⑵宗教宣扬人生轮回。认为人死后有灵魂,死后再转世,事实是这样吗?不是。我们中国古代科学家范缜早就说过:“人死如灯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⑶宗教大都宣扬了“宿命论”。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有的人这样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这就是“宿命论”。这都是受到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这样就扼杀了人的创造力,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扼杀人蓬勃进取的精神。

  ●⑷宗教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上帝”,寄托于神灵,不自己去努力,不去创造,消极等待神灵保佑。有的同学考大学前心里忐忑不安,“我能考上大学吗?”“不知道!”不是去努力学习,而是找算命先生算算卦,找相面的“大仙”看看能不能考上大学。

  ●⑸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又用唯心主义影响社会。考虑问题不是从客观出发,不是历史的、发展的看问题,而是从神灵出发,用教义去分析问题。所有的宗教都具有神秘

  18

  色彩,无论走到哪个宗教教堂,都会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感觉,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徒有一种畏惧感。所以古代的皇帝就利用了这一点,大臣、百姓不听从命令,就造出一个神,人不能管你,让神来管你。如果不听从命令,那你就会“遭到神的惩罚”,不听命,不行善,死后就会进地狱,下地狱就会把你截成两半。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改嫁后,有人告诉她死后两个丈夫要把她分成两半,结果导致她整天神魂不定。古代封建皇帝说自己本身就是上天派下来管理这个世界的,这样来欺骗愚弄百姓。这都是宗教的消极影响。

  ★●(一)宗教的社会影响(二)国家和社会允许宗教存在的原因

  宗教既不是科学的,又不是先进文化,为什么还允许它存在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宗教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一个多民族的问题,往往他们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有的国家是整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要尊重一个民族,就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比如说我们尊重少数民族,我们尊重阿拉伯地区的人民和那里的政府,他们都信教,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信仰,这是社会现实。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有些民族就是整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这个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允许其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2、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人民理想的程度,人类对自然、

  19

  对社会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3、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素质差

  异较大,宪法允许人们信仰宗教,给人民信仰自由。什么是信仰自由?我们有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在我们国家大多数人不信仰宗教,但是有人信仰宗教,我们不提倡也不加以限制,这就是公民的信仰自由。

  4、着眼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不倡导人们信仰某种宗教,也不限制人们信仰某种宗教。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社会允许宗教的存在。但允许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先进的、科学的,这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世界的现实。

  ★●(一)宗教的社会影响(二)国家和社会允许宗教存在的原因(三)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什么是宗教?宗教有什么特点?我们为什么限制“法轮功”而不限制宗教?●宗教和邪教的区别就在于宗教是法律认可的,国家允许其存在的,而且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国家有宗教管理事务局。宗教有固定的教义,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固定的活动方式。而且必须是爱国的,爱国爱教,遵守法律,这才是我们国家允许的宗教。什么是邪教?我们或多或少对它有些了解,★●邪教是反科学的、反政府的、反人类的。国家宪法是不允许邪教存在的,“法轮功”就是邪

  20

  教,它宣扬的内容都是有害的,比如:有病不吃药,还有精神控制让人去自焚等等,这是残害生命。

  ★●(一)宗教的社会影响(二)国家和社会允许宗教存在的原因(三)宗教和邪教的区别(四)迷信与宗教的区别

  社会上除了宗教之外还有迷信活动。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也在这里,●宗教有固定的教义,固定的活动场所,固定的活动方式,而迷信往往是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宗教的一些零星的教义,来给人占卜吉凶、预测官运、财运、桃花运,进行消灾除妖降魔等活动,来骗取人的钱财,扰乱社会秩序,给人民的思想带来混乱,这就是迷信。

  过去社会上曾流传过“敛百家米”,“吃百家饺子”,“送桃子罐头”,“系红腰带”等荒唐的说法和做法,给社会制造恐慌和混乱,都是迷信活动,同学们要注意鉴别。

  ★●四、关于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的几点思考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也日益增多,高校师生中信教人员有明显的增加之势,如何防范各种宗教组织向高校进行渗透,是做好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新

  21

  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进行新探索,下面我就高校宗教渗透的方式、成因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如何做好高校宗教渗透的防范工作,遏制和阻止各类宗教势力在校园的蔓延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或叫思考。

  ●(一)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境外宗教势力为争夺我思想阵地和青年学生,把高校作为渗透的重要阵地,通过一些境外传教士和高校境外信教师生,利用“英语角”、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扶贫助学和互联网等方式、途径,不断加大渗透力度,发展学生教徒,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成为影响师生信仰和危害高校政治稳定的潜在因素。他们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更新传教途径。●1、通过任教的外籍教师发展学生信徒。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外籍教师利用教学机会,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西方宗教文化,如风俗民情、宗教建筑、宗教舞蹈和音乐等有关宗教方面的知识,有的甚至用各种宗教典籍作为教授的教材,以此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2、通过英语角进行传教活动。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学好英语,都想通过英语角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因此学生们总想结识外籍人士练习口语。宗教组织者正是利用大学生这种心态,混入英语角与学生交流,进而达到其宣传教义的目的。

  22

  ●3、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借宗教活动或宗教节日(如圣诞节等)为名,邀请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宗教活动,借机宣扬宗教思想和进行传教。

  ●4、以资助贫困生为名发展教徒。在一些贫困地区,将贫困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加入教会,或者对贫困学生表示关心和帮助、以高薪和出国留学进修为名,利用贫困学生感恩的心理进行宣传教义。

  ●5、以救人治病的方式吸纳教徒。这种治病方式是指宗教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和对显示问题的宗教性解释,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缓解、减少和消除人们心中的痛苦、恐惧和悲观等情绪,达到感情的慰藉。当宗教成为人们的“心理医生”时,宗教教义教规很容易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从而达到控制人们信仰的目的。

  ●6、利用与大学生交朋友的方式,达到传教目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考虑问题过于简单,辨别能力不强,同时又喜欢交朋友,想扩大社会交往,往往感情用事,轻信花言巧语,对熟悉的、不熟悉的、高尚的、低级的都以诚相信,掏心掏肺交往,以兄弟相称,有求必应,受其摆布,让心怀叵测之人有机可趁。境外某些宗教首先带着诚意去跟大学生交朋友,相熟之后把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念与大学生交流,使一些宗教思想、反科学的思想占领大学生的头脑。

  ●7、利用书刊、传单散发宣传资料,向高校学生投寄

  23

  “心战品”,以达到传教布道的目的。●8、通过互联网、影视、广播、电话等多种媒体途径

  传播宗教。宗教信徒往往把自己信仰的教义制作成精美的宣传资料,利用光盘、电子邮件、电话等宣传途径带给大学生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有的还通过制作互联网网页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宗教有害信息,进行网上非法传教活动。

  ●9、组建地下宗教团契进行传教。大学校园是各种宗教组织渗透的主阵地,大学生也是各种宗教势力重点发展的对象,宗教组织派出专门的传教人员在大学周边或者大学校园内租住房屋而将传教职业化,通过以点带面对大学进行宗教渗透,当形成一定规模后组建大学生宗教团契,并定期进行聚会开展教义的学习,使组织规模化、正规化;此外,还有的宗教组织招募大学中的信教学生,而他们则在背后进行人员培训、提供资金支持而完全不用出面,通过这些所谓的宗教骨干分子组建大学生校园宗教团契,从而对高校校园进行渗透。

  ★●(一)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主要传播途径(二)高校宗教渗透的成因分析。

  ●1、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与高校发展没有同步。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宗教知识知道的不多、关注的也不多,很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看法,甚至

  24

  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宗教渗透还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征、立足大学生思想状况去针对性的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过多的尊重所谓的个性和文化的包容,而忽略了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宗教渗透的警惕性不高从而为宗教渗透提供了机会。

  ●2、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宗教渗透提供了便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它完全打破了国界,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全球各地民族间都可以迅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交流,各种宗教文化得到迅速的扩散,宗教文化变成共享的资源。但也为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活动,对我国进行渗透提供极大的便利与机会。西方国家以雄厚的资金为支持,采取多种的渗透形式不遗余力的进行宗教渗透,来向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并以大学生为重点渗透和发展对象,通过宗教加剧渗透进行文化“殖民扩张”,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淡薄、民族意识淡化。

  ●3、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宗教渗透更加便捷。以往学生们大量接触的宗教知识主要来源于家庭、社区、身边的人以及各级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内容已被删除。网络时代高度普及的今天,大学生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为宽广、更为便捷,只需找到网址,便可在第一时间看到任何媒体的全部内容,网上汹涌而

  25

  来的外来宗教信息,就是西方进行宗教渗透的主要阵地,混杂着太多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既有对西方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鼓吹,也容易诱使大学生加入到宗教组织或者参与到非法宗教活动中去。

  ●4、其他因素。一是因社会压力、学习压力过大带来的心理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资讯发达,给在校大学生心理带来较大压力,而通过宗教信仰来减轻、平衡心理压力,净化心灵,对大学生来说是成本低、简单有效的手段。二是兴趣影响,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且觉得宗教信仰是一种自由,自然而然的去接受宗教的宣传。

  ★●(一)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主要传播途径(二)高校宗教渗透的成因分析。(三)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的高校,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的碰撞、贫富差距的加剧等等新情况,都给大学生的思想与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所以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高校首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绝对主导地位,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要加大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让大

  26

  家明白盲目的宗教信仰会瓦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还会产生信仰危机甚至导致社会动乱的发生。

  ●2、加大校园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的宣传。为使大学生认识宗教、了解宗教,就必须要让他们加强对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以破除他们对宗教的盲从或神秘感,让广大大学生明白:我国的大学校园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方式,在大学校园传教或从事其它宗教活动,以此增强大学生们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对校园内出现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动,都能积极进行举报。

  ●3、加强对涉外人员的管理。近年来,一些境外宗教势力以利用外籍教师、留学生等身份,实际进行着宗教渗透的非法行为,他们利用与学生接触的各种机会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们灌输宗教思想,所以要对外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一是要对外籍人员自进校到离校都建立动态档案,对信仰状况和宗教活动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二是要建立听课及课后回访制度,以了解其授课内容、授课课堂上是否有传教行为发生,其次,还要对与他们接触较多的学生进行座谈,对他们的业余生活、宗教生活进行了解,发现有传教的迹象立即予以制止。

  ●4、加强对校内有宗教信仰人员的管理。学校统战及相关部门,一是要积极主动的对校内信教人员进行关心,

  27

  为他们的宗教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帮助,另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使校内信教人员明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使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的不在校园内开展宗教聚会和进行传教活动。

  ●5、健全网络,培养骨干,构筑校园抵御宗教渗透防线。健全高校信息网络,是做好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宗教活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开展活动一般是通过电话、网络进行联系,活动地点和方式、参与人员非常难以掌握,所以一是要分别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建立动态信息队伍,二是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收集、监控队伍,以此形成一张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方位多渠道,辐射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是高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效方法,也是预防和处置宗教向高校渗透与蔓延的重要防线。●总之,高校代表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要认识到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纳入到建设和谐、稳定校园的日常工作中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既要依法维护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也不能神经麻木,听之任之,对校园的宗教渗透现象不闻不问;既要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又要对宗教政策和法规进行普及,扎实做好宗教向校园渗透和蔓延

  28

  的防范抵御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五、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信仰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

  ●我们必须鉴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怕鬼,不信邪,每个同学都要做一个无神论者。树立科学精神,遇事先用科学理论、科学的知识去分析、去判断、去验证,这是第一点要求。●第二,要注意透过社会的现象看本质,善于探索科学的真理。不要为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所左右,不上当,不受骗,同时还要克服从众心理。社会上有的人买电话、手机的号码要买吉利数字,汽车上牌照也要带8或6,带“8”就是要“发”,带“6”就会“顺”,良好的愿望可以理解,但都是迷信。●第三,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认识事物,掌握好自己的命运。不要相信那些生辰八字,也不要相信鬼神迷信,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机遇,机遇就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这就是主观的努力。有了这个主观的条件,我们再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给大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就有了好的命运。但对于那些无准备的人,即使有了机遇,也只能与机遇擦肩而过,也就不会有好的命运。

  ★●结束语:同学们,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29

  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美好的前途,全靠我们自己。祝大家勤奋努力,勇于进取,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去赢得美好的未来!

  30

篇十二: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P>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理论文章]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

  淡化宗教对党员群众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宗教论的形成,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具有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不信仰宗教,但同时又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努力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的宽广胸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写出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针对农牧区浓厚的宗教色彩,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点,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一、深做“加”法,让党性更高效。制定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案,着眼明确基本标准,组织每个党支部的党员,通过党员不信教座谈会、“第一书记”上党课等方式进行深入讨论,让党章、规矩、党性意识烙在每一名党员思想深处,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努力在“学”上明要义、见真章,在“做”上见行动、出实效。围绕党性学习重点,切实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经常教育、强化专题研讨、强化理论辅导、强化示范引领。

  二、勤做“减”法,让思想更纯洁。为防止出现学的不深不透、不精不熟,头脑模糊等现象,结合“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开展“党的恩情大家说”和“幸福生活靠双手”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心灵深处加深对党的认识,姘弃宗教的不利影响,勤劳致富的意识更高。通过各有特色的正面引导,促使党员群众“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一些偏激性的行为、不良嗜好、惰性思想等得到很大改善。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三、巧做“乘”法,让模式更多元。通过座谈交流、专题研讨、文化娱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党员群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宗教的本质。一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周组织党员群众观看中央、自治区关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系列影视作品。二是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历史、西藏历史,有条件的组织群众参观革命纪念馆。三是注重以上率下,着力解决“宗教什么、怎么理性对待宗教”的问题。乡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生活上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清除和宗教有关的书籍、饰品、画册、习俗等,不去宗教场所,不参加宗教活动。

  四、善做“除”法,让落实更实际。针对部分党员群众在整改中存在的障碍,乡纪委要积极引导其对照“党规党纪”联系实际深入剖析,通过个别约谈、签订不信教承诺书等方式,促使每名党员群众都能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做到正确认识宗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上的清醒者,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如有侵权请与365公文管理员联系。

篇十三: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P>  一、宗教信仰及其特征信仰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它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人们决心超越有限人生、渴望无限存在的终极意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并非所有的信仰都是宗教信仰,不过从词源上看,“信仰”一词本身就带有宗教色彩,它意味着主体在精神上对某种对象、状态或观念有稳定的确信,并且非常自觉地信任、依靠和顺从所确信的对象,寄希望于这种对象。宗教信仰是宗教的灵魂,也是宗教信徒的生命灵魂,它表现出三点特征。第一、个体性。宗教信仰的根都扎在具体的个别的人的心灵深处,并展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本质上体现出个人的精神需要、情感、人格和价值观念。第二、选择性。宗教信仰意味着信仰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选择、价值标准的选择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第三、神圣性。人总是具体的、有限的、不完满的,但又总向往超越、完满和终极的境界,即“神圣”境界,而宗教信仰恰恰满足了人对神圣性的渴望。三、宗教信仰对人生的积极影响正是基于上述特征,人类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或宗教精神成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一个重要层面,成为人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也因此对于人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的支柱。宗教信仰具有追求“终极”并以之为生活支撑和意义诠释的显著特征。信仰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作为评价主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层内核,是价值评价活动的大前提。(二)观照人们的道德生活。在道德信仰与其它所有的信仰类型的关系中,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历史上看,宗教不仅充当了道德的起源,而且也充当了道德的动力和保障,它主要通过对德行与幸福的统一的承诺和善恶因果报应的理论实现这种作用。从现实上看,宗教信仰成为个人进行价值评价活动的前提,进而成为个人践行道德生活的内驱力。(三)对人们进行心理调节。当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与生活中不能实现各种人生需要时,就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相对不平衡感,甚至引起心灵上的痛苦,宗教信仰则能为人们提供安抚这种心灵痛苦的镇静剂。各种宗教信仰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来缓解、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利的执著,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四)给人生带来希望。宗教信仰,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所以,宗教信仰往往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正是希望把信徒吸引到宗教中,也正是希望,才是信仰借以对人类本性、历史和社会进行认识与思考的促动和推进力量。(五)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促使人们在思想上趋向于共同的信念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由于具有致上的神圣性而拥有特殊的认同作用。当人们产生无所寄托和无所依赖之感的时候,宗教信仰把分散的具有相同信念的宗教信徒组织起来,促使他们之间的群体认同。四、宗教信仰对人生影响的两面性尽管宗教信仰能对个体的人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其积极性而走向极端,即寄希望于宗教来解决人生中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事实上,宗教信仰对人生的正负两面影响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宗教信仰能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的支柱,但容易使人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把人对时间诶的认识引入歧途,妨碍人们对时代及社会变化的适应。宗教信仰能对人进行心理调节,降低人们的心里不平衡,但同时它的“前世因果”“上帝的安排”等内容,容易使人、

  产生宿命思想,消极的去依赖和听任命运摆布,使人逃避现实。第二、宗教信仰可以给人生带来希望,但也可以使人沉浸在对跳过的幻想中而盲目乐观,减少自己可能的行为和社会愿望。第三、宗教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及个体间的社会交往,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宗教的信仰会阻止更适合于自我的新的认同感的产生。而宗教信仰带来的认同感还会深深嵌入人的个性之中,使人具有不与对手妥协的排他性格,可能导致拥有不同宗教的个体、民族或国家间的冲突。宗教信仰对人生两重性影响,启示着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宗教。在现代社会里,要注意把宗教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影响。

篇十四: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P>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产生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_整改措施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_整改措施

  篇一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1、公务用车情况。配备工作用车一辆,是在担任区委常委、区委办时候买的,品牌为大众帕萨特,系x年12月份购买,排量为1.8。2、住房和办公用房情况。在区政府南二楼办公楼有办公室一间,面积约10平方米;自筹资金在蒸湘区立新大道水映豪庭小区内购买商品房一套,面积为平方米。3、人情消费情况。有参与过亲朋、好友、同事的婚丧嫁娶消费行为,本人除结婚时办过一次结婚酒席,此外未办过婚丧嫁娶等人情活动,没有借办宴席敛财行为,偶尔有请朋友、同事吃请行为。4、职务消费情况。职务消费上有过公款购书、订报等现象。

  5、“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在公务接待方面有时有食宿超标、超员陪同现象;有时接待领导、客商有送土特产等礼品现象。

  6、配备秘书情况。没有配备专职秘书,目前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宏伟同志兼职辅助我处理分管工作。王宏伟同志工作认真、勤奋肯干,除了负责管理办公室综合、财务工作外,还兼任区法制办主任。

  7.家属子女从业情况。妻子目前待业在家;儿子年纪尚小,还在读幼儿园。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下基层力度不够。经常深入分管工作中的企业、工业园等地考察调研基层情况,为他们解决问题,但是对于联点街道广东路街道的调研力度还有所欠缺,对街道运转情况了解还不够。

  2、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1.理论学习稍有欠缺。首先,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仅仅学习了理论的表面,没有深入的挖掘理论的内涵;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真正的学以致用,理论所学没有完全与群众工作结合;

  三,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过程中只是读一读,听一听,没有认真的思考;

  (五)其他方面这次党的x教育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原来以为自己工作还算努力务实,应该不存在“四风”问题,但在深层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站在“镜子”自己也并不那般“完美”,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针对自己的问题,我反复思量,结合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知识和实践学习经验,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以个人首先行动带动影响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共同加入学习。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才能确保行为的准确性。在具体实施上,一是要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二是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自我学习。(二)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工作安排类会议要提高效率,少讲、不讲虚话,只将具体工作安排内容,缩短会议时间,降低参会人员理解会议精神的难度,同时减少自己耗费在开会上的时间;二是要合理安排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争取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工作上,安排工作不仅仅是分配任务而已,还要定期了解追踪工作推动进度,发现有影响推进的因素,要主导团队,全力排除,以确保工作进度。(三)在保证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下基层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街道、社区的调研力度,一是要积极了解街道现实

  情况,倾听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诉求,二是要保证每次下基层时间,绝不允许出现“走马观花、点到即止”的情况。

  (四)学会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一是要做好两地各自的出勤安排,同时为两边的工作设好分别的代理人,以确保自己不在时相关工作仍能顺利开展;二是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特别在事情多的时候,要按照事情轻重缓急的程度明确好办理先后顺序,绝不能因为没时间、赶时间而敷衍了事,应付工作。

  (五)积极参加党的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会议,通过思想交流和工作互动,更多地听取同事们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主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大家大胆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交流,诚恳接受大家的监督和指正。在具体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

  (六)生活作风方面,要坚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减少在日常享乐上花费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去。

  我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如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篇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在工作上和生活中能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能够发扬民主和联系群众,遵守民主集中制,鉴定党

  的领导、坚持党的原则、拥护党的决定、执行党的决策。坚决反对一切极端宗教势力、“三股势力”及其所从事的民族分裂与暴力恐怖活动,能够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并积极参与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斗争中。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及扶贫局“六要八不准”出台后,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要求,不参加与业务或工作有利益关系的请托,确实有接待任务也是按照规定和要求执行。

  存在的问题:一是遵守政治纪律不够严格。x教育实践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党章的要求和党的政治纪律十不准,发现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或不好。比如在朋友聚会、同事或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对一些重大事件或中央出台的重大决策、党内一小撮贪腐分子的行为及其一些失误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甚至是损害党的形象、诋毁党的信誉的言行时不敢直面斗争,有时还随声附和;没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甚至对一些明显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短信当做笑料随手转发,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些政策有评头论足的现象。二是存在一些违规违纪现象。在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出台之前,自己也是随波逐流,特别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没有拒绝。主要是党性意识淡薄了、思想麻痹了,不能明辨是非,对一些不良倾向和不良作风习以为常,逐步成了一种工作方式。比如参加迎来送往的宴请活动,标准或规模也

  会超标;逢年过节也收受基层扶贫机构、水利水电项目业主单位送来的烟酒和土特产。三是理想信念有所弱化。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特别是民族宗教政策有时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有时也会妄加评论。对打击“三股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行为主动发声。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不够,致使自己的政治敏锐性不够强,遇有突发或重大政治事件时会不知所措,不能够看到事件的本质;对与“三股势力”及xx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三股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从事渗透破坏活动的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四是政治鉴别力不够强。对“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实质领会不深,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循。有时对错误言行、负面言论缺乏基本的鉴别力。五是执行力不够强。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有所欠缺,缺乏对策和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等靠要思想,破解难题的办法、手段不多。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理论是武装头脑的武器,理论的深度决定思想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尺度。多年来,虽然在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只是学了皮毛,没有理解其精髓,更没有做到结合实际

  入脑入心。理论的欠缺导致自己党性修养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认识不到位,对党的群众观理解认识不够,出现工作方法简单、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出现工作失误时,不敢于担当。

  二是对党的民族政策理解不够深刻。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对形成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恐怖活动和分裂祖国的本质认识不清,对“三个离不开”的暴恐活动,对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不能从政治上思考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及时甄别和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

  三是宗旨意识不够坚定。“四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意识淡化、群众意见执行不力的问题。多年来随着工作职务的升迁,工作环境的改变,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大,平时似乎很平易近人,但潜意识里或不自觉流露出一种官气,所以和群众说话的声音大了,出现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四是党性修养不够全面。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虽经党培育多年,但随着身份变了、地位变了,工作忙了、事情多了,党性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却慢慢放松了,警惕“四大危险”的政治之弦愈来愈松。对照“x”、对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

  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我应始终带着崇高的责任感、x感,牢记“兴党忧党、人人有责”,自觉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长期修、经常修,以坚定的党性作为克服“四风”的利剑。五是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的不牢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与世界观、政绩观和权力观树的不牢固紧密相关。形式主义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上是没有很好地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自7月18日市林水局党的x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先后4次参加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的集中学习,以及本人通过书本、报纸、网络等的自学,使我对“群众”这一概念有了再认识,进一步深刻理解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x,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x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联系个人的工作实际,本人对自己几年来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深刻反思,通过自查,本人认为自己在政治上能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较好地完成组织分配

  的各项任务。在本职工作中,能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忠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业务工作水平,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力求使自己分管工作有新的起色和新的突破。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党纪党规,严格从政行为准则,带头执行各项政策规定,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自觉维护班子团结,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忠于职守,热爱岗位。但河道站工作的这几年的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作风建设、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廉洁从政等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因此,有必要着力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现将个人的有关情况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促进了各项工作,但仍程度不同的存在以上问题,分析根源,主要自己由于以前长期工作在乡镇基层,所以在自己的思想上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摆平就是水平”,工作与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学习理论没多大用处,关键要靠实践锻炼。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工作抓得紧,对理论学习就放得比较松,以至于干工作常常凭老经验,老办法。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确实对我启

  发很大,使我有了深刻的认识,没有理论作指导,是一种盲目的行动。特别是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不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就无法弄清原因,因此就缺乏解决群众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办法,失去了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自我改造和党性锻炼。在党内生活中,不能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很少诚恳地征求同志们对自己的批评意见。通过学习自己认识到,如果不坚持学习政治理论,不加强自我约束,在思想上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势必影响工作,影响团结,影响进步。我深感由于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出现,自身在这方面仍做得不够,反映在工作上,有时不能很好地了解实情,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全面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的理论素质。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今后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把加强学习放到首位,找时间、挤时间学习政治理论。

  二是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有计划地认真学习十八大等的讲话精神,学深学透,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习理论同学习业务知识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有针对地学习,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同志们学习。五是积极参加局处以及各级组织安排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一是要多挤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掌握

  首先要坚决抵制享乐奢靡之风,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陋习,做到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一切从人民利益、党的利益出发,当好公仆,勤政为民,全心全意地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

  三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四是经过这次x教育实践活动,使自己真正触及灵魂,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作为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

篇十五: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P>  美国宗教对美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李雪松(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工科试验班3090104147)

  要想探讨美国宗教对美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必须先搞明白何为“美国宗教”。不加以赘述,我仅取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教(新教)加以简单说明。基督教(新教)在美国已有300多年历史。1776年美国独立前,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派别均已传入美国,其后迅速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在美国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约有1.56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7%。主要有浸礼宗、卫斯理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圣公会、圣洁教会等,此外还有数十个较小的教派组织和跨教派的国际性的组织。各宗派创办有400多所大专院校。基督教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其字词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源于拉丁文的Purus,意为清洁。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的基督徒。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这些早期的清教徒以及他们身上所传承的“清教徒精神”,为美国300多年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清教徒精神对美国的积极影响:清教徒精神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经济层面上看,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通俗地讲,就是“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三种拼命精神,无疑是清教徒精神的思想精华。从这个侧面上,我认为,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民性。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之多。犹记得高中时读过的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中提到,正是这种宗教精神、宗教影响使美国在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非常勤劳勇敢的国家。当时的清教徒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工作,尽力为自己扩大产业、积蓄财富。他们把产业和财富当作是上天赐福的记号,甚至有些人以为是得救的依据。这样的职业思想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兴旺、财富的迅速增长。在美国的建国期间,面临创业的艰难,清教徒需要勇敢地创建基业,需要不怕艰苦凭信心开荒拓土,需要创造大量的财富。创业实在需要资金,故此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是必须的。然后再

  将赚到的财富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从而获得了圆满的一生。甚至有人说过,清教徒精神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是它经济持续不停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政治层面上看,新教改革的直接后裔——北美殖民者——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清教徒当然以坚持神学立场著称于世。但是,实际上,他们“感兴趣的不是神学本身,而是神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社会上的实践。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如何有系统的详尽阐明“真理”,而是如何使他们在北美的社会体现他们已经懂得的“真理”。这样,清教徒就没有权陷入神学,没有成为又一个天主教中世纪的修道取向的共同体,而是在政治的制度规划上给美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尽管清教徒是很注重神学的,但他们说争论的却是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是政治问题。进一步讲,这种务实精神使得美国从殖民时期起就没有走理想主义政治的道路,也就防止了许多潜在的狂热性理想主义政治。正因为请教认为人间的政治制度深深堕落,远离上帝的要求,所以特别警惕政府机构搞政教合一,给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推行所谓的“理想主义的政治”。而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据斥理想主义,反对乌托邦政治。在体制上的保证,就是反对政教合一。这一思想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美国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立宪共和和党派民主,制度上的领先,就意味着国家的兴盛。从以上浅薄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宗教对美国经济和政治带来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作用都会同时存在两面性,宗教影响也不例外。

  二、美国宗教对美国的消极影响;美国宗教对美国的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对外事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标榜民主自由,并试图用本国的价值观影响改造其他国家。美国在其对外政策中一直追求的价值理念就是把美国民主自由体制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向世界。不仅政治领袖,作为美国社会主流力量的广大基督教徒也深信美国人作为上帝的“选民”,代表正义与善良,承担上帝赋予的“使命”,在国际事务中担任类似世界警察的角色断定是非惩恶扬善。例如,2003年,布什政府怀着“使命感”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推翻萨达姆独裁政权,拯救伊拉克人民于“苦海”的践行更像是最终借着宗教下台阶的侵略。先是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后说萨达姆政权与基地恐怖组织挂钩,当两个理由都找不到证据支持时,伊拉克战争又被描述成民主自由与极权专制的斗争。布什总统曾多次在讲话中使用“文明世界”一词,提倡在中东社会开“宽容”和“尊重妇女”之风,不点名抨击伊斯兰教“保守”“歧视妇女”。布什政府的意图非常明显:要对伊拉克以及中东社会大换血,使之不再是宗教激进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沃土,而是变成美国一样充满“宽容”“正义”和“自由”的“文明世界”。这种思维明白无误地体现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使命”感,自认为是“世界的楷模”“不可或缺”的国家,认为领导世,界,拯救世界,输出民主自由是美国神圣的使命。美国这种特殊的“使命感”其实有着身后的宗教根源:清教徒出走英国,其目的除了躲避宗教压迫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在荒蛮原始的美洲大陆,建立一个模范的基督教社会昭示英国人。虽然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这种信仰失去了合理性,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以作为人类榜样的使命感却在移民心中扎根了,而且体现在历代美国举足重轻的人物的信念之中。开国元勋杰斐逊曾经确信“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被赋予优越的智慧和力量。”而这种神赐的“使命感”理念在美国

  外交史上更是屡见不鲜。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方截获的情报显示中立国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受到威胁,但是时任总统的威尔逊准备参与斡旋调停时却高调地强调此举的目的“并非报复或是显示美国的实力,而是要维护权利,保护人权,在这方面美国是唯一的冠军……因此我们要为世界最终的和平而战,为了世界人民的解放而战……”但是,以我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美国宗教里的这种“使命感”,始终有一种逻辑上不成立的感觉。“使命感”意味着插手他国内政事务,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美国可以获取它所需求的政治经济利益,但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信任度、成熟度却大大降低了。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国家与国家的博弈,不在于一时半会儿的得失,而是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我大胆臆断,这种宗教根源中的“使命感”,确确实实为美国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我称之为“国势上升,国运下降”。这篇不成熟的文章,是我结合了许多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并添加了许多自己还较为幼稚的感想后的产物。同时,非常感谢孙仲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么多节精彩的课程!

推荐访问:宗教消极影响个人对照材料 对照 消极 宗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