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古对今》课后教学反思3篇(精选文档)

《古对今》课后教学反思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30 13: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对今》课后教学反思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古对今》课后教学反思3篇(精选文档)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2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1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学习的*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学习的"*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学习的*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古对今》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古对今》课后优秀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课后优秀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后优秀教学反思3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古对今》教案10篇

《古对今》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教案2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揭题,书写古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

  2、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随机正音

  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圆”

  (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

  (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

  2、学习:严寒酷暑凉

  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

  字理识字学习“寒”。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

  (2)学习“凉”

  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

  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读:第二小节。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

  (1)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

  (2)细。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

  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一起读

  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

  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

  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习用句式说话:

  春天来了,小鸟xxxxx,花儿xxxxx。这就叫xxxxxxxxxx。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

  1、引导发现韵脚

  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

  日对xx,鸟对xx。

  春花对xx,高山对xx。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

  一看结构:上下结构

  二看宽窄:

  三看重点笔画:撇捺

  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三、总结作业:

  课下把《古对今》背给爸爸妈妈听。

《古对今》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左——(),粗——(),黑——(),快——()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习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左——(),粗——(),黑——(),快——()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习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案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 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 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然后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真正做到课堂上学生学习不会的知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6.⑴ 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 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 方 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 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本环节,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词,如:看图识字、放气球游戏识字、猜谜语、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然后老师示范写,学生练写,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评析材料: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 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 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然后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真正做到课堂上学生学习不会的知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6.⑴ 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 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 方 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 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本环节,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词,如:看图识字、放气球游戏识字、猜谜语、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然后老师示范写,学生练写,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评析材料: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案9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揭题,书写古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

  2、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随机正音

  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圆”

  (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

  (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

  2、学习:严寒酷暑凉

  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

  字理识字学习“寒”。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

  (2)学习“凉”

  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

  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读:第二小节。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

  (1)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

  (2)细。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

  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一起读

  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

  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

  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习用句式说话:

  春天来了,小鸟xxxxx,花儿xxxxx。这就叫xxxxxxxxxx。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

  1、引导发现韵脚

  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

  日对xx,鸟对xx。

  春花对xx,高山对xx。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

  一看结构:上下结构

  二看宽窄:

  三看重点笔画:撇捺

  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三、总结作业:

  课下把《古对今》背给爸爸妈妈听。

《古对今》教案10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识字二

  教学课时: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

  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古对今》教案10篇

《古对今》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⑴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

  “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

  “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8、(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教学反思】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案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识读1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充分发挥兵教兵),再齐读两遍。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字音大家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流利朗读课文。先给你们2分钟练读时间,待会我们继续比赛。

  三、课文读得流利。(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男生的声音响亮,女生的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的。来齐读一遍。

  3、齐读课文

  课文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最后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会写字写得正确、规范。

  四、比赛会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当堂训练: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古对今》教案7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古对今》教案8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6、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

  五、学习生字“古”“凉”“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绞丝旁的笔画分布)

  3、学生口述、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集中纠错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玩游戏对对子导入。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对子。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霞—夕阳”两对词。

  4、结合识字1冬雪与秋霜的图片,理解“雪对霜”。

  5、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三、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对子,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四、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五、指导写字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古(十口)凉(冫京)细(纟田)李(木子)

  语(讠吾)香(禾日)夕(多—夕)

  2、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范写,讲解“李”“语”“香”“夕”。

  (1)“李”“香”的竖要短。

  (2)“夕”的撇要与横撇齐*。

  3、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堂指导。

  7、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字词对起来。同时,学生在边读边悟的过程中了解了对子中描写的景物,从而感受到了对韵歌中的意境美,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案10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识字二

  教学课时: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习情况。

  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习

  1.连线搭配词语,练习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古对今》教案及反思3篇

《古对今》教案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教案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⑴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

  “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

  “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8、(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教学反思】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古朗月行》教学反思3篇

《古朗月行》教学反思1

  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因此摆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在处理学生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学生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8)

——《雷雨》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

《雷雨》课后的教学反思1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效,引出课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注重生字词的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里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紧张情绪贯穿师生,贯穿于整堂课。由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练习用“越来越____”句式说话时,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学过渡不够自然。学生在看图片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深知,在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语言基本功、普通话、字的书写等等。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地努力,慢慢地改进,让我的课堂逐渐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雷雨》课后的教学反思2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9)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反思1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0)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3篇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圆——()

  暖——()

  四、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香()

  ()

  ()语()

  ()

  ()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2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习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习。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习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推荐访问:课后 反思 教学 《古对今》课后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1 《古对今》课后的教学反思1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