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14篇)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14篇)

时间:2022-11-18 17: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14篇)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14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14篇)

篇一: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第三条本制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公司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部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本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第五条施工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

  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安全部门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第六条项目部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第七条施工段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一)暂停或复工是指下列几种情况:1.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出现安全施工。

  (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

  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第八条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项目经理或值班领导、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第九条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第十条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第十一条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

  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第十二条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第十三条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

  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第十四条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各厂矿应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按照建设项目“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定流程、定方案措施、定操作人员、定时间。)、“三查、三确认、一许可”(查设计漏项、工程质量、现场隐患,对安全设施装置、试生产人员资格、试生产方案检查确认,确认符合试生产条件后发放试生产安全许可证)要求,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

  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第十五条“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第十六条其他评估。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各厂矿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3.重大灾害。各厂矿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第四章方法及要求第十七条各厂矿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生产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生产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第十八条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第十九条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

  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第二十条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生产作业。第二十一条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第二十二条各厂矿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第二十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

  相关人员。第二十五条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第二十六条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第二十七条各厂矿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第二十八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第二十九条各厂矿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第五章检查考核第三十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第三十一条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标准见附件1)。平均得分低于90分的定为不合格单位,对各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实施。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附件1: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附件2: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二、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

  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1.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2.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5.制定对策。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

  估。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主要步骤: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六、“五步”评估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

  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

篇二: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制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各厂矿)。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公司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第五条各厂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

  D1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车间)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第六条各厂矿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第七条各厂矿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一)停运或重启是指下列几种情况:1.煤矿的工作面、巷道封闭或启封;2.车间、生产线、重要生产设备、装置的停运或重启;3.地面生产单位的事故停车、停产、停工和重新开车。(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

  D2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

  防护设施等;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

  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

  第八条区队(车间)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区队(车间)跟班或值班领导、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

  第九条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条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一条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

  D3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第十二条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

  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第十三条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第十四条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各厂矿应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

  D4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

  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按照建设项目“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定流程、定方案措施、定操作人员、定时间。)、“三查、三确认、一许可”(查设计漏项、工程质量、现场隐患,对安全设施装置、试生产人员资格、试生产方案检查确认,确认符合试生产条件后发放试生产安全许可证)要求,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

  第十五条“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第十六条其他评估。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

  D5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

  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各厂矿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3.重大灾害。各厂矿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

  第四章方法及要求第十七条各厂矿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生产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生产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

  D6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第十八条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第十九条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第二十条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生产作业。第二十一条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第二十二条各厂矿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

  D7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第二十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

  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

  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第二十五条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

  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第二十六条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

  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第二十七条各厂矿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各厂矿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

  第五章检查考核第三十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第三十一条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

  D8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核(考核标准见附件1)。平均得分低于90分的定为不合格单位,对各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实施。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附件1: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附件2: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D9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二、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5.制定对策。

  D10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主要步骤: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估。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六、“五步”评估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

  D11

  8AUnit2Schoollife单元测试卷

  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

  七、“三位一体”评估法。是区队(车间)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安监员(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评估的方法。

  煤矿单位一般由跟班区队长、安监员、班组长负责,地面各厂矿由本单位规定的人员负责,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逐项进行评估。本方法适用于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评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D12

篇三: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明确本公司矿山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过程,组织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全面识别我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及预防控制措施,将我公司矿山开采加工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各种危害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定义

  3.1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全过程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

  3.5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6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评价组织与职责

  公司成立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主管及车间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山东省关于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标准,落实地方政府相关安全生产工作指示。

  (二)审议通过本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并监督执行。

  (三)审议公司级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目标及实施方案。

  (四)每季度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会议,总结、部署、评比、通报班组双重预防体系开展执行情况。

  (五)研究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对各项双重预防体系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落实。

  (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建立,并监督各班组有效落实。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组长、副组长及各成员职责,具体见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

  5工作方法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1、风险点划分原则

  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可按照按照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等进行划分。

  2)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

  点管控。

  2、风险点排查

  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危险源辨识

  1、辨识方法

  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2)针对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2)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5)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7)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3、危险源辨识

  1)本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2)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本单位采用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的方法。

  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本单位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2、风险评价准则

  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2)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3)设计文件;

  4)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3、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

  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4、直判确定重大风险

  按照双体系标准规范及风险分析,本公司直判的重大风险: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加热炉。

  5、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

  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6)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简单的实际情况,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车间级及班组级3级。

  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3、风险告知

  1)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分别在公司显著位置设置重要风险点分级管控告知牌,各车间及区域设置本车间、区域的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风险点、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管控层级、责任人、报告方式等内容。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文件管理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持续改进

  1、评审

  每年12月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2、更新

  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5)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沟通

  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外来人员告知卡等形式,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附录A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设备设施清单

  1.设备类别:运输设备、排水设备、空压设备、电气设备设施、压力容器、作业设备、通用机械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根据上述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

  备注内写明数量。

  3.公司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附录B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或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

  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附录C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单位:

  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指根据本单位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单位:

  注1: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指根据本单位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风险点统计表

  危险源统计表

  4.管控层级指根据本单位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附录D

  风险评价方法

  本单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C.1-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表C.1-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表C.1-4风险矩阵表

篇四: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

  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取改进的控制措施。(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的工作,立即整改,采取

  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第十三条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管理责任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从企业、工程部、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逐步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第十六条各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况处以200-3000元罚款,并列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一)未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二)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有效实施的;(三)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四)未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的;(五)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的。第十七条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不力、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不力,导致形成隐患,并引发事故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篇五: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某某某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de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de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de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de可能性和后果de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de风险管控方式。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de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de规定,充分考虑危害de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de人de因素、物de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de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de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

  1

  某某某有限公司

  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de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de人群规模。(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de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de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de应用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de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de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de安全风险,采用相应de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

  2

  某某某有限公司

  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de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de目de,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de)。各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de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de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de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de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de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de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取改进de控制措施。(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de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de工作,立即整改,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3

  某某某有限公司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de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de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de重点管控。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de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第十三条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de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篇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三条风险点确定1、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分为作业活动风险点和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2、风险点排查:应对施工全过程的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导致的风险(包含职业病危害)进行排查。公司及项目部应组织各级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等专业人员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3、风险点确认:分(子)公司及项目部应建立各级风险点排查台账,汇总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类型、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填写《风险登记台账》、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职业病危害风

  险清单》。第四条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识别的对象包括办公区域、宿舍及施工现场等人

  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项目部应采用相应的辨识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新的工程项目开工,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岗位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形成《风险分析评价记录》、《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记录》、《重大风险统计表》,分(子)公司收集汇总并上报集团安监部,集团安全监察部汇总后形成集团《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五条项目部应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第六条风险评价准则:应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繁程度、损失后果、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辨识出的危险源优先采用直接判断法,不能直接判断的采用LEC风险评价法进行评价、分级第八条风险评价分级: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一级)、较大风险(二级)、一般风险(三级)、低风险(四级)等四个级别,分别用“红、

  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第七条重大风险的直接判定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基于事故、职业病危害发生后果

  的严重性,无论评价级别为何级,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1)安全生产重大风险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

  款的均为重大风险;2)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

  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均为重大风险;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均为重

  大风险;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

  人员在3人及以上的为重大风险。(2)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1)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2)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

  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3)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第八条作业活动和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分级。工程项目应结合工程所涉及的作业活动、设施、部位、

  场所、区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它所涉及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

  第九条公司及项目部应按照“从严从高”、“应判尽判”的原则确定重大风险,提高管控层级,做好重大风险统计。

  第四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十条根据风险评价等级(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包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教育培训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第十一条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重大风险(一级)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较高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增加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第十二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或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各管理层级应组织人员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留存评审记录。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4、是否己选定最佳的解决力案。

  第十三条控制措施实施工程项目制定控制措施前,应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该项风险的,应提出改进控制措施。应依次按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实施。第十四条应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合理确定风险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第十五条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在施工现场采用安全生产风险公示牌、安全生产风险标识牌,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牌、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信息技术等形式进行安全风险告知。第十六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评审1、分(子)公司应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对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管理评审,并及时改进。2、项目部应在开工前和竣工后验收前各组织一次评审。第十七条持续更新分(子)公司及项目部对危险源予以动态管理,重点针对工艺、设备、人员等重大变更,适时、及时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

篇七: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为明确公司风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级的标准方法和过程,组织好风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级工作,全面识别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及预防控制措施,将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设备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3定义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6)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组织与职责公司成立风险辨识评价工作小组:1)风险辨识评价工作小组组成公司成立风险辨识评价工作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余员工为组员。2)风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职责全面负责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根据确定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风险复杂程度,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危险、有害因素清单,编制风险评价报告。组长(主要负责人)职责: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成立评价组织,组织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组员(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负责参与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负责

  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分析,负责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其他人员:负责本人工作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积极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辨识评价主要由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并提出风险管控措施。评价初期,可聘请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辨识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辨识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5工作程序和内容5.1获取评价资料外部信息:总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应首先获取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求;掌握本公司周边环境对本公司的影响程度;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内部信息:掌握本公司安全管理现状;作业流程、作业环境及设备设施情况;本公司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情况。5.2风险辨识5.2.1辨识范围1)生产工艺、技术2)设备设施

  3)建构筑物及环境4)从业人员包括从业人员的身体精神健康情况,个体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作业行为等。5)安全管理包括三项制度、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制度的建立及落实情况。5.2.2风险辨识方法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风险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风险分析评价记录表。2)针对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5.2.3危险源辨识1)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2)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3)运用工作风险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对

  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公司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R)与直接判定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R)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直接判定法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直接判定重大风险。

  5.3.2风险评价与分级

  1)公司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等级管理。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重大和较大风险由主要负责人(总经理)直接负责管控,负责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和相应的管控措施,负责督促、检查、考核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一般和低风险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岗位操作人员参加,共同讨论制定管控措施并明确管控人员,管控人员负责落实管控措施。

  2)落实管控责任: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各级风险制订管控程序、管控标准和监控防护措施,确保风险管控活动不漏项,不重复。

  3)对重大危险源、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确定为重大风险。

  5.3.3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制定。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装置、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

  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7)对于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还应当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5.5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清单主要内容应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5.6风险告知1)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风险点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警示标志、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3)根据风险等级,绘制公司的安全风险四色图,明确各区域、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

  6文件管理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建档管理。应包括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分析及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管控方案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1)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持续改进

  1)每年至少对风险进行一次全面辨识,生产经营环节、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及时开展专项辨识。

  2)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①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②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③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④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⑤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9奖惩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季度最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对未按要求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对责任人依据奖惩规定予以处罚。

篇八: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022年06月12日修订目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责任部门和职责14术语和定义35风险评价的范围46工作程序和内容56.1风险判定准则56.2风险点确定56.3危险源辨识57评价方法68重大风险确定原则69控制措施79.1控制措施内容79.2评审79.3重大危险源79.4重大风险控制措施89.5风险分级管控910文件管理911分级管控的效果912目标责任考核1013持续改进1013.1评审1013.2更新1013.3沟通111目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避免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相关事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成员。

  3责任部门和职责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人员组成以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文件为准。

  相关责任部门及职责如下:

  3.1总经理职责(1)全面组织、监督、指导、考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2)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两个体系有关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

  (3)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

  (4)组织全面展开工作,明确各单位进度和质量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并组织制定考核办法;

  (5)保证两个体系建设及运行期间资源、经费投入的有效实施;

  (6)组织评审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审定发布;

  (7)定期参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专题会,固化成果、健全档案,持续降低事故风险。

  3.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组织拟定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编制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计划,风险评价准则,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等制度文件;

  (2)组织开展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对全体员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培训,记录、评估培训情况并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汇总考核结果并按奖惩办法提交奖惩结果给财务人员;

  (3)组织各部门按计划开展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工作,确定重大风险,汇总各部门风险分析结果并组织风险分级管控评审会议;

  (4)组织风险告知培训,组织各部门对存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区域设置风险警示标志、风险告知卡。

  (5)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清单进行调整,遇有法规变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更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处于有效管控中。

  3.3各部门负责人职责(1)按计划推进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

  (2)组织本部门员工配合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组织实施考核并按奖惩办法提交奖惩结果给安全管理人员;

  (3)组织开展本部门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工作,汇总风险分析结果提交给安全管理人员;

  (4)组织本部门员工配合公司开展风险告知培训,落实存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区域按规定设置风险警示标志、风险告知卡;

  (5)总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交办的其他工作。

  3.4财务科职责(1)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协助各部门做好经费的提留和使用,保证专款专用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2)建立相应安全经费的使用台账,做好建设经费使用台账记录;

  (3)辅助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建立符合公司运行情况的责任考核制度;

  (4)落实各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责任考核,依照考核办法对相应人员进行奖惩,做好奖惩记录。

  3.5员工职责(1)熟悉掌握本岗位工艺安全信息,参与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安全培训;

  (2)参与本岗位危险因素辨识,提交辨识结果;(3)知悉本岗位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风险和安全控制措施;(4)执行公司关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其他相关工作。4术语和定义(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某严重性。(2)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3)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5)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6)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7)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8)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9)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0)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篇九: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第三条本制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各厂矿)。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公司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第五条各厂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车间)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第六条各厂矿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第七条各厂矿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一)停运或重启是指下列几种情况:1。煤矿的工作面、巷道封闭或启封;2。车间、生产线、重要生产设备、装置的停运或重启;3。地面生产单位的事故停车、停产、停工和重新开车。

  (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第八条区队(车间)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区队(车间)跟班或值班领导、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第九条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第十条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一条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第十二条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第十三条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

  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第十四条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各厂矿应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按照建设项目“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定流程、定方案措施、定操作人员、定时间。)、“三查、三确认、一许可"(查设计漏项、工程质量、现场隐患,对安全设施

  装置、试生产人员资格、试生产方案检查确认,确认符合试生产条件后发放试生产安全许可证)要求,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第十五条“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第十六条其他评估。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各厂矿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3.重大灾害。各厂矿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第四章方法及要求第十七条各厂矿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生产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生产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第十八条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

  的.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第十九条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第二十条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生产作业。第二十一条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第二十二条各厂矿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第二十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

  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第二十五条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第二十六条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第二十七条各厂矿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第二十八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第二十九条各厂矿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第五章检查考核第三十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第三十一条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标准见附件1)。平均得分低于90分的定

  为不合格单位,对各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实施.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附件1: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附件2: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

  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二、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1。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2。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5.制定对策。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主要步骤: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估。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

  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六、“五步”评估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七、“三位一体”评估法。是区队(车间)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安监员(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评估的方法.煤矿单位一般由跟班区队长、安监员、班组长负责,地面各厂矿由本单位规定的人员负责,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逐项进行评估。本方法适用于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评估。

篇十: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正确辨识建筑施工企业(含分支机构)辖区内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做好危险源管理工作,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T3134-201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DB37/T3015-2017)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分支机构、工程项目。

  第三条本制度制度包括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评估、风险告知、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效果验证、持续改进及文件管理等关键活动。

  二、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企业在原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作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等各层级、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企业应明确主要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明确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明确企业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

  第五条项目部应明确项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明确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等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明确项目其他管理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

  项目部层级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应围绕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应急处置到位和纠正预防到位等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制定,并应按照其职责分工,覆盖项目部层级所应承担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六条施工班组(包括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等)应明确其项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班组长等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明确其他管理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

  施工班组层级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应围绕“反违章指挥”、“反违章作业”、“反违反劳动纪律”等工作要求制定,并应按照不同分工,覆盖到工程项目的所有班组,覆盖各班组所应承担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七条施工班组的每位作业人员应当熟知其岗位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措施;了解其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具备识别并简单处置其岗位所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掌握正确检查、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相关知识,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1

  同时,每位作业人员还应负责对其工作岗位上的低风险(四级风险)做好监控,落实低风险(四级风险)控制措施。

  第八条公司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按照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级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公司、本工程项目风险类别、危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三、风险点确定

  第九条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涵盖建筑施工活动所涉及的所有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施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点分为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和作业活动类风险点。

  1.设备设施类风险点

  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包括《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等标准、规范所划定的分部分项工程、专业工程中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

  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中涉及的设备设施类风险点主要包括临时生产及生活设施、脚手架、高处作业吊篮、模板支架、卸料平台、作业平台、高处作业防护设施、施工临时用电设施、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械、土方机械、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焊接机械、混凝土机械,以及吊钩、吊环、吊带、夹钳等辅助机具设施。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涉及的设备设施类风险点主要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建筑节能等分部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所涉及的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如基坑支护结构、砌筑用脚手架、高处作业吊篮等。

  2.作业活动类风险点

  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包括《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等标准、规范中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专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类风险点涵盖工程项目生产、生活等全过程,包括各类常规作业活动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其中,非常规作业活动是指在正常作业活动以外的各类临时性的、缺乏程序规定的作业活动。

  2.1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应当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业活动,如钢筋工程中的钢筋加工、钢筋吊运、钢筋绑扎等,再如模板工程中的模板制作、模板支架搭设、模板吊运、模板加固、模板拆除等。

  2.2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应当包括《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中所涉及的专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操作类作业活动及安装、拆除类作业活动等。

  第十条企业、项目部对施工全过程的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排查,包括对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文、气象等

  2

  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及管理活动等情况进行排查。

  第十一条企业、项目部组织各层级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采取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调研、实地踏勘、座谈询问等方法,对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部位或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施工工法及管理活动等环节逐一加以分解,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排查。

  第十二条企业、项目部根据风险点排查情况,分别编制《设备设施类风险点清单》和《作业活动类风险点清单》。

  1.公司根据资质序列、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所确定的建筑工程承包范围,把公司在资质许可范围内“过去曾有”、“现时已有”和“将来可能有”的风险点统一汇总,形成公司级风险点清单。标明风险点名称、类别、存在的位置或岗位,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等相关信息。

  2.项目部根据其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施工工法,以及其内、外部环境等因素,从企业层级的《设备设施类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类风险点清单》中提取与工程项目部相关的内容,补充部分在企业层级风险点清单中没有包含,但确又在工程项目“现时已有”或“将来可能有”的风险点(以下称为“新发现的风险点”),形成工程项目层级的风险点清单。标明风险点名称、类别、存在的位置或岗位,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等相关信息。

  3.项目部对新发现的风险点及时向公司进行报告,公司应当按照各项目部的上报情况,定期对公司层级的风险点清单进行更新并发布。

  4.企业层级的各类风险点清单由公司定期批准并发布;项目部层级的各类风险点清单由项目负责人在地基基础阶段施工前、主体结构阶段施工前、装饰装修阶段施工前分别批准并发布。

  四、危险源辨识

  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工程项目的全部风险点,即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和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不同环境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包括:

  1.工程项目从启动、策划、投标、签约、准备、实施、竣工交付、回访、保修至项目撤销的全生命周期;

  2.常规作业活动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等)及其活动;

  4.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5.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有关人员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6.工作场所内,能够对有关人员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基础设施、设备、设施、材料等;

  7.企业、项目部的体制、人员发生变化,以及作业活动、材料或计划等发生变更;

  3

  8.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发生更改,或其运行、过程和活动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9.关于工作场所附近或暴露于工作场所的人员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

  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操作程序或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11.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等。

  第十四条企业采用直接判断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及工程分析法(EMA)等方法,根据风险点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认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编制危险源清单。

  第十五条企业、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岗位及班组人员对各类风险点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危险源辨识应当具有主动性、前瞻性和预防性。

  1.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四种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四种主要不安全因素

  序号类型

  不安全因素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

  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

  1

  人的不安全行

  为

  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

  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4)其他。

  2

  物的不安全状

  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5)其他。

  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照明不良;2)通风不良;(3)噪声较大;(4)工作空间狭窄拥挤;(5)作业环境杂乱;(6)高温、高湿;(7)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暴露;(8)容易引发崩塌、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的作业环境;(9)容易引发风、水等狭管效应的生产、生活场所;(10)其他。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

  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

  4

  管理缺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陷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

  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

  他。

  2.对设备设施类风险点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企业、项目部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类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

  4

  合《设备设施类风险点清单》,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等标准规范划定的专项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中的设备设施类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辨识出其中的危险源,按照《危险源清单》,做好相关记录。

  3.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企业、项目部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作业活动类风险点清单》,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等标准规范划定的专项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中的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全面分析,辨识出其中的危险源,按照《危险源清单》,做好相关记录。

  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和)其组合。对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的分析,即是辨识危险源的特性,是确定危险源会对从业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等带来何种伤害的过程。如“高处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这一状态属于危险源,“高处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会使操作人员发生高处坠落”这一结果属于危险源的特性。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分类,建筑施工行业的危险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主要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20类,其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和坍塌等6类是建筑施工行业的主要伤害类型。

  五、风险评价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以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1.在危险源充分辨识的基础上,对其危害程度即风险进行评价;

  2.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

  3.风险评价应为确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运行控制提供信息,为管控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4.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公司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为持续改进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基准。

  第十七条企业采用专家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D=LEC法)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式中:D—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第十八条根据风险的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一级风险)、较大风险(二级风险)、一般风险(三级风险)、低风险(四级风险)等四个等级,可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红色最高)。

  第十九条采用专家直接判断法进行风险分级时应遵循的原则

  1.重大风险(一级风险),以下风险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鲁建质安字〔2018〕15号)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以及设区的市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认定的重大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附录B中应当进行提级管理的“保证项目”;

  ——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活动断裂、地裂缝、岩溶、古河道、暗塘、洞穴,以及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存在地下采空区等)、地震风险的场地上建设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

  ——在存在高填方土基滑塌风险、高切坡失稳风险、深基坑失稳坍塌风险、深基坑坑底突涌风险、深基坑坑底隆起风险、地下结构上浮受浮力破坏风险等环境下实施地基基础施工的;

  ——在存在结构整体倾覆风险、超长预应力张拉断裂风险、大跨钢结构屋盖坍塌风险、大跨度钢结构屋面板被大风破坏风险、钢结构支撑架垮塌风险、大跨度钢结构滑移(顶升)安装坍塌风险及雨棚坍塌风险等环境下实施大跨度结构施工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采用彩钢夹芯板搭建生活区,且彩钢夹芯板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规定的A级的;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内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规定的;

  ——施工现场人员居住房间的外窗被封堵或被其他物品遮挡的;

  ——施工现场明火和散发火花地点与易燃易爆危险品、易燃材料及设备间的防火间距小于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的;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救援场地设置不符合要求或被占用而影响火灾扑救的;

  ——在受限空间、密闭空间内作业的,特别是在受限空间、密闭空间内实施动火作业的;

  ——曾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当前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实施可能对国家外交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危险作业的,如在临近重大外交活动场所实施塔机安装、拆卸作业等;

  ——在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实施危险作业的,如在上述时期实施一级动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钢结构吊装作业等;

  ——10人及以上人员在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实施作业的;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规章规定的;

  6

  ——通过其他评价方法判定为重大风险(一级风险)的。

  2.较大风险(二级风险),以下风险可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鲁建质安字〔2018〕15号)规定的危大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属于重大风险),以及设区的市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认定的较大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附录B中未被列为重大风险(一级风险)范围的“保证项目”;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附录B中应当进行提级管理的“一般项目”;

  ——通过其他评价方法判定为较大风险(二级风险)的。

  3.一般风险(三级风险),以下风险可直接判定为一般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附录B中的“一般项目”

  ——通过其他评价方法判定为一般风险(三级风险)的。

  4.低风险(四级风险),以下风险可直接判定为低风险:

  ——现场存在着的诸如施工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违规吸烟、施工人员坐卧在不安全位置、施工人员通过攀爬脚手架进出作业面等能够当场即时进行纠正的风险;

  ——通过其他评价方法判定为低风险(四级风险)的风险。企业、项目部按照“从严从高”、“应判尽判”的原则确定重大风险,并依此提高管控层级。企业、项目部在风险评价结束后,按照《风险评价清单》,做好记录工作。

  六、控制措施确定

  第二十条企业根据风险等级,结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包括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和应急处置等措施,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根据承包工程复杂程度及时更新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第二十一条项目部从企业层级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提取与工程项目部相关的内容,编制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随着工程进度情况及时更新。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风险点的状态和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对风险点的危险等级进行重新辨别,及时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

  第二十二条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作业活动、危险因素、风险级别、可能导致后果、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内容。

  七、重大及较大风险控制措施评估

  第二十三条企业、项目部在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或在重大风险及较

  7

  大风险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出现偏差时,由公司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编制《重大及较大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记录》。

  八、风险告知第二十四条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要求,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公示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标识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信息技术等设置要求及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有工程项目、工作岗位上所存在的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向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等)进行告知,形成企业级范本,分发至各项目部,并纳入企业级教育培训、安全检查、日常考试、考核等管理活动。第二十五条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企业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示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标识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安全警示标志,并结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及安全信息技术等形式,对本项目、所有工作岗位上所存在的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向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等)进行告知,并应在入场教育培训、班前安全活动及日常考试、考核等管理活动中加以强化。九、风险分级管控第二十六条企业根据“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上一级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落实管控措施”的原则,确定风险管控层级,并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第二十七条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四级,即企业层级、项目部层级、施工班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等)层级和作业人员层级。一级风险的管控,由企业负责管控;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管控;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等)负责管控;四级风险的管控,由作业人员负责管控。企业、项目部在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并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时,对该风险提级管控。十、效果验证第二十八条企业、项目部应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效果进行验证,至少在每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实施完成后组织进行一次,填写《风险分级管控效果验证记录》。

  8

篇十一: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P>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

  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

  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

  (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

  (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

  控制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取改进的控制措施。(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的工作,立即整改,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

  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

  、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

  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

  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

  和预警。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管理责任

篇十二: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P>  精品文档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

  精品文档

  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仁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

  精品文档

  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

  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

  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

  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

  (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

  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

  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

  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

  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

  (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企

  业、

  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

  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

  取改进的控制措施。

  (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

  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的工作,立即整改,采取应急

  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

  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精品文档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第十三条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篇十三: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P>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21〕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明确提出了建议,适用于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于企业,应当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恩各县市《标本兼治遏止轻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融合各自实际,同时实现本制度的转变、交会和全面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各单位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毒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展开识别。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

  方法展开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中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展开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地下矿山:设计施工情况、井下同期作业人数、开采深度、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采空区情况、矿井通风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2.露天矿山: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半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3.尾矿库: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4.炼钢加工企业:设计施工情况、工艺的先进性、生产过程有害有害物质的防水、关键性危险源的管控、八大作业的管理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一流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领域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继续执行情况。6.禁止使用设备的淘汰情况。(三)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重点评估内容。1.企业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安全责任清单制定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安全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等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2.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3.安全投入情况。4.隐患排查环境治理体系创建和运转情况。5.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建设和演练情况。7.作业现场管理情况。8.安全风险公告情况。(四)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重点评估内容。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现场考核情况。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现场考核情况。3.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及安全考核情况。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五)企业安全业绩重点评估内容。

  1.企业成立以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企业设立以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全面落实情况。

  3.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情况。

  第七条各单位应对识别出来的安全生产风险展开分类剖析,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量起因物、引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危害方式等,确认安全风险类别,对相同类别的安全风险,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确认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

  级(关键性风险)、c级\2级(很大风险)、b级\3级(通常风险)和a级\4级(高风险),分别用红、橙、徐、蓝四种颜色标注。各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以考量再细分亚类管控,比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分割为a+、

  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

  (一)a级\4级:蓝色风险(高风险),须要特别注意,可以拒绝接受(或可以允许的)。各企业员工应当引发特别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管理a级危害因素的掌控管理,可以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须要去确认与否制订控制措施及留存记录。

  (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

  (三)c级\2级:橙色风险(很大风险),必须制订措施展开掌控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当引发高度关注,负责管理c级危害因素的掌控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内容全面落实;应当制订管理制度、规定展开掌控,不懈努力减少风险,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实行减少风险措施。在轻微危害后果有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展开评价,确认危害的可能性和就是

  否需要采取改进的控制措施。

  (四)d级\1级:红色风险(关键性风险),各企业应付d级危害因素掌控管理,具体内容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全面落实。当风险牵涉正在展开中的工作时,应当暂停风险不容掌控的工作,立即自查,实行应急措施,并根据市场需求为减少风险制订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口粮资源、限期治理,直到风险减少后就可以已经开始工作。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后专业展开管理,逐一全面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必须加强对关键性危险源和存有关键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各单位必须在显眼边线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知会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将引起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有关键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必须设置显著警告标志,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从企业(矿山)、车间(分厂)、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逐步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第十六条各单位违背本制度,存有以下犯罪行为之一的,视情况判处200-3000元罚款,并列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

  (二)未制订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有效率实行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

  (四)未创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的。

  第十七条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不力、构筑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环境治理双重防治机制工作不力,引致构成隐患,并引起事故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展开处置;构成犯罪的,传唤有关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责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本制度经执董高管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管理表述。

篇十四: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P>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全面分析、排查、辨识、评估安全生产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

  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

  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第三条成立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

  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负责指导和协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的各项工作。

  组长:

  (主要负责人)

  成员: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要全面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确保涵盖公

  司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第四条机构与人员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

  1.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

  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2.确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3.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4.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5.确保全员及领导小组其他人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

  (二)分管负责人

  1.协助总经理具体负责组织、检查、指导、考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2.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三)办公室

  _1_

  1.负责起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

  2.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四)生产车间负责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及管控第五条遵循“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现有安全管理体系高度融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基础管理,细化、完善安全管理重点,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第六条风险点确定(一)风险点划分原则1.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第七条风险点排查(一)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二)风险点排查的方法一般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进行。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一)辨识方法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_2_

  2.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二)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三)危险源辨识1.公司及车间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2.辨识时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同时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第九条风险评价(一)风险评价方法运用检查表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_3_

  (二)风险评价准则公司及各单位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三)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级、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级和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第十条确定重大风险(一)以下情形确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二)以下情形确定为较大风险:公司管控的重要设施、作业活动确定为二级风险。

  _4_

  (三)一般风险级别确定:车间级管控的重点危险源原则上定为三级风险。第十一条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第十二条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要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方面进行。(二)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三)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四)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五)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六)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第十三条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一)风险分级管控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要重点进行管控。(二)根据风险管控资源需求不同,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二级及以上风险公司管控,三级风险车间管控,四级风险班组(岗位)管控,上级管控的下级必须管控。第十四条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各单位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_5_

  第十五条风险告知(一)公司及各单位要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二)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第四章文件管理第十六条公司及各单位要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第五章持续更新第十七条评审。各单位每年12月份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第十八条更新。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第十九条培训。公司及各单位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落实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形成规范的教育培训资料并留档。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A

  风险分析记录

  _6_

  A1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A2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A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_7_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序作业号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

  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

  后果

  工管培个应可严频风评风

  程理训体急能重次险价险

  技措教防处性性

  值级分

  术施育护置

  别级

  措措措措

  施施施施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管工培个应控程管训体急备层技理教防处注级术措育护置

  措施措措措施施施施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_8_

  A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工管培个应可严频风评

  工管培个应

  程技

  理措

  训教

  体防

  急处

  能重次险价风险管控程理训体急性性值级分级层级技措教防处

  备注

  术施育护置

  别

  术施育护置

  措

  措措措

  措措措措

  施

  施施施

  施施施施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_9_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表B.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

  作业步骤

  管控措施

  编类名序号

  号型称

  名称

  评风可能发危险源

  工

  培个应管责责

  价险生的事或潜在

  程

  管

  训

  体

  急控任任备注

  事件级分故类型技理教防处层单人

  别级及后果术措育护置级位

  措施措措措

  施

  施施施

  1

  操

  作

  2

  及

  1作

  3

  业

  活

  4

  动

  5

  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_10_

  表B.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

  检查项目

  管控措施

  编类名序号

  号型称

  名称

  标准

  评风不符合工

  培

  个

  应

  管责责

  价险标准情

  程

  管

  训

  体

  急

  控任

  备

  任

  级分况及后

  技

  理

  教

  防

  处

  层单

  注

  人

  别级果

  术措育护置级位

  措施措措措

  施

  施施施

  设

  1

  施

  、

  2

  部

  位

  3

  1、

  场

  4

  所

  、

  5

  区

  域

  6

  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表B.3风险点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风险控制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备注

  表B.4危险源统计表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红(1级)

  各等级危险源数量橙(2级)黄(3级)

  蓝(4级、5级)

  合计

  备注

  合计

  _11_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

  C.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C.1-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543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截肢、骨折、

  业的安全方针、制度、听力丧失、

  规定等

  慢性病

  1万元以上

  不符合企业安全操轻微受伤、

  作程序、规定

  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2套装置停工、或设行业内、省内影

  备停工

  响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_12_

  表C.1-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20-2515-169-12

  4-8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C/3级

  显著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5轻度危险

  表C.1-4风险矩阵表

  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后4轻度危险

  果3

  等

  轻度危险

  级2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

  1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

  1

  2

  3

  4

  5

  _13_

  C.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2-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106

  3

  10.50.20.1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际不可能

  表C.2-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1063

  频繁程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分值21

  0.5

  频繁程度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C.2-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_14_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

  100

  5000以上

  标准

  上重伤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1000以上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

  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100以上

  重伤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

  7安全方针、制度、规定

  10万以上

  听力丧失、慢性病

  等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

  2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作程序、规定

  1万以上

  1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公司停产装置停工部分装置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行业内、省内影响地区影响

  部分设公司及周边范围

  备停工

  1套设备停工没有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形象没有受损

  表C.2-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320

  160~32070~16020~70

  <20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B/2级C/3级D/4级

  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轻度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有条件、有经

  需定期检查

  费时治理

  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_15_

推荐访问: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内容 分级 安全生产 内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