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3篇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3篇

时间:2022-09-09 12: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3篇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篇1

  陈毅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好,开过敌人那边去,反过来打自己的同志,那就更糟了。”这话告诉我们,无才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行,才高而德缺是灾难。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官德修养呢,我想,主要是做到“五个谨慎从事”。

  (一)慎始。就是要迈好人生第一步。《左传》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慎重小心,才能走得远,走得好。慎始,顾名思义,不论工作、学习、做事、创业,都要小心翼翼地开始,循规蹈矩地推进,开一个好头,然后形成习惯,坚持下去。在作风的培养上,也是如此,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苟且放纵,不向消极丑恶妥协。看看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都是一开始没有把握好自己,吃了不该吃的饭,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拿了不该拿的红包,结果一路滑了下去,最后堕入深渊,万劫不复。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慎始,是走下坡路的起点,把握好了开头,则奠定了善终的基础。

  (二)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是古人特别看重的道德修养方法,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礼记·大学》云:“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的是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从事,不越雷池,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众目睽睽,人人都会遵纪守法,谨慎行事,这叫“慎众”,要做到不难。难的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小心谨慎,规规矩矩,做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虽然“慎独”不易,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有是非分明的荣辱感、羞耻心,有不肯苟且的决心和毅力,有管住自己的自制力,就能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作风优良,品行高尚,让党和人民放心。

  (三)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表现在作风养成上,就要做到三点:一要认清慎微的意义。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而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小节不慎而导致大节翻船的沉痛教训。二要防微杜渐,努力做到慎微。刘备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其实就是做到慎微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固然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坚决改正,自觉抵制不良作风与贪腐文化的侵蚀,免得“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恶”将来发展成“大恶”。再就是胸怀做大事的志向,着手从小事做起,耐心、细心加恒心,一点一滴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之处培养优良作风。

  (四)慎好。嗜好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过度放纵,而应与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就保持,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就放弃,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就节制。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分子腐蚀党员干部的缺口。赖昌星有一句话:“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及大小官员的堕落,正是被赖昌星从这些人身上的爱好打开缺口的。

  (五)慎友。《论语》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表里不一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党员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少数党员干部在交友中不善于把握分寸,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讲老乡、不讲法度,甚至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面前,丧失党性原则,突破应当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做合格党员,要“慎友择交”,做到交友有数、交友有度,多交一些益友、诤友、基层群众朋友,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交、择益而交。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篇2

  党的提出建立廉洁政治重大任务,要求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重要目标。这“三清”目标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腐败与反腐败进入“胶着状态”的今天,坚定反腐倡廉战略定力,朝着由“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目标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必须按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强调指出的“以孟药去柯、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坚定保持取得反腐倡廉胜利的战略自信。战略自信是对既定政策的坚守和肯定,也是基于自身实力与优势对复杂局势的运筹帷幄。反对腐败是正义的事业,是党和的一贯主张和人民的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正当性,我们完全有取得反腐倡廉胜利的自信和理由。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深入人心,为加强反腐倡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法治保证和文化氛围,我们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腐败问题。

  其次,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抵御腐败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恪尽职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表率带头作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坚持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始终保持了党的肌体健康,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再次,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推进反腐败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渠道的不断拓宽和揭露腐败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曾指出,在反对腐败问题上,有全党上下齐心协力,有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必定会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坚定保持对消极腐败现象极端危害性的认知自觉。正确的行动来自于正确思想的指引。保持对消极腐败现象极端危害性认识,决定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力度、深度和高度。多次强调指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腐败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因此,“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久深入,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日渐激烈,正义与不正义之间的较量愈发激烈,坚定保持对腐败极端危害性的高度认识显得愈发重要。

  认识腐败现象的极端危害性,要求从思想上澄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直面回答“党风廉政建设影响改革发展论”,“作风建设导致干部消极作为论”,“反对腐败是权力斗争论”等错误思想,要站在执政兴国的高度看待反腐倡廉建设的问题。要用反腐倡廉延伸的思路,狠抓“为官不为”的问题。大力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敢于担当发展之责而出现工作失误或得罪人的干部担责撑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为有位,让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坚定保持高压反腐的战略态势。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具有复杂性和严峻性。保持高压反腐态势,是应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立场、有目标、有重点。立场就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目标任务就是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通过高压反腐,防止消极腐败蔓延趋势,逐渐减少腐败存量,以治标的成果为治本赢得时间,累积经验,由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实践证明,党的十八以来实施的惩治腐败高压战略,极大地增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和地位,让人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广大干部作风在变,腐败在抓,增强了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信心。

  坚定保持依法治腐的战略举措。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法治反腐是我国对几十年反腐败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发腐败必然的发展趋势。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有更高要求,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坚定依法治腐,重点在于加强反腐败立法工作,出台统一的反腐败法,加强财产申报立法等工作,奠定依法治腐的法治基础和形式基础;基本要求是要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夯实依法行政的思想基础;落脚点在于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职务,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受到惩处,为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坚定保持久久为攻的战略恒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也非一日之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一胜仗,必须保持坚强的战略恒心和战斗毅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要从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精神不放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纠正“四风”,不断改进学风文风会风。要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积小胜为大胜。

  要以上率下。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居于权力核心,具有极强辐射和示范作用,是“关键的少数”。胡锦涛同志曾深刻指出,腐败现象在下面,但根子往往在上面。也多次指出,反腐败,必须以上率下,关键要根治特权思想。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通过开展纠纷专项治理、政风行分民主评议等,认真解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基金资金监管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败斗争意识然后怎么写?篇3

  (一)监督形式的多样性

  群众发现社会上出现了腐败行为的现象或信息,可以向有关党政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举报,提供检查的资料或线索;也可以向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举报,通过舆论工具监督。有传言在中央电视台的外面,常常排着两条有形或无形的队伍,一是向《焦点访谈》节目组反映问题,要求做批评报道;二是要求《焦点访谈》节目组不要报道批评他们单位的负面新闻,请求撤稿。有一句流行的话,叫“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许多矛盾、问题久拖不决,媒体一曝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一报道,马上得到解决。记得2000年春节刚过,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一则消息:春节期间xx市的图书馆照常开放,方便了在节日期间需要借阅图书的读者,而首都图书馆因新馆装修未毕而闭馆。电视上仅做了这样一个客观报道,一个比较,还算不上批评,首都图书馆马上有所反应,第二天就作出决定:今后所有的节假日都不闭馆,一年365天都向读者开放。舆论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在中央党刊编辑部工作时,见闻过的一件事也很说明问题。大约在20XX年,党刊杂志《党员信箱》栏目编辑组收到一封农村党员来信,反映他所在镇的镇领导腐败严重,而且长时间无人处理,影响了全镇工作。党刊准备刊登这封党员来信,刊登之前打了一个电话,拟派编辑到该县、该镇调查核实。这一下引起了县、镇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请求党刊千万不要发表这封信,也不用来人核查,他们会尽快调查处理。几天后他们县委立即查处了这名镇领导的腐败问题,调整了镇领导班子。该县向党刊编辑部反馈了处理结果,这封党员来信自然也就没有刊发。

  (二)群众监督的广泛性

  群众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从乡村到城市,从边陲到中部,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工地,从各种柜台到研究院所,从菜市场到饭馆餐厅,等等,到处都是群众所在。无数双眼睛在看事,无数双耳朵在听事,无数颗大脑在想事,无数双手在干事。百姓心头一杆秤,孰重孰轻拎的清;百姓心头一面镜,谁黑谁白自分明。如有人搞腐败或不正之风,是瞒不过群众耳目的,早晚会被发现。而群众中不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先进分子、坚持原则敢言者,他们中会有人站出来讲话的,会用适当方式向有关方面反映,呼吁解决问题。这样,就可能做到反腐监督全覆盖,既监督了基层,也会辐射到基层的上级,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有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存在于党政干部之中,也存在于普通民众之间。党和国家职能部门难以及时发现,有些问题即使发现了苗头,调查处理往往可能遇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隐瞒与阻挠。例如,食品安全问题的链条很长、环节很多,花样百出、防不胜防。麦子里掺沙子、黑面粉用硫黄熏白、用激素饲料养猪、养鸡、养鱼、养虾,猪肉注水,饭馆用地沟油炒菜,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用工业用酒精勾兑成食用酒;化工企业偷排环保不达标的废气、废水;工程承包商偷工减料,建筑质量严重不合格,出现危房、桥塌、路陷;破坏生态环境的开矿采矿;兜售没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骗钱、误病;“高息理财”,金融“杀熟”;电信网络诈骗,巧舌如簧;走私偷税,制毒贩毒;商品销售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碰瓷”讹诈,以怨报德;拐卖妇女儿童,心狠手辣,等等,许多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以及消除反腐的死角、盲区,都离不开广大群众参与监督、治理。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威力

  网络在我国是近30年来逐渐普遍应用的新鲜事物,发展快速、自由度大、影响力极强,超过了所有传统媒体,其传播速度、社会覆盖面和威力前所未有。群众也越来越多地用网络这个新工具来监督、抨击腐败和不正之风。

  早在20XX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占全球网民人数的1/5,距离10亿网民大关只有“一步之遥”。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0.4%,高于全球水平。

  10亿网民,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加上5G设备的发展普及,当下一条重要信息瞬间即可传遍全国,甚至传到全球许多国家。因此,不能不敬畏群众、敬畏互联网、敬畏网民。如果一条事实确凿、侵犯民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信息传出,瞬间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冲击波,碾倒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大型企业。网络力量为何这么大呢?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使传媒更为发达,尤其是电子媒体具有公开性、自主性、匿名性、互动性、易变性等特征,且功能多样,既能传文字,也能传图片,还能传音频视频;不仅有庞大的官方媒体,还有海量的自媒体,每个懂点技术的人都能当信息发布人、视频发布人、主持人、评论员。网络舆论监督这个新的无形巨人,已经悄然来到人们的面前背后。对这个新事物,人们特别是党政干部要有全新认识,时刻保持高度敬畏,时刻保持足够警醒。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和压力,犹如很多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你。然而,正是这种威慑和压力,迫使人们严格自律,保持清白,行稳致远。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舆论监督已经给党政干部穿上了“防腐衣”,使之不被糖衣炮弹击倒、不被污物腐蚀掉。

  接受群众监督,就是接受群众的爱护和保护,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

  众所周知,互联网因技术的先进性,给人们发表意见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因人们利益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见解不同、判断不同,导致网络上内容质量不一,难免鱼龙混杂、珠沙俱下,其中既有众多良善可取的批评建议,也有少量夹带私意偏见的不当言论,产生的社会影响不是单一的正能量,也会混杂少量的负能量。这就给网民的正确认知带来了难度,给政府管理带来了麻烦。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敏锐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管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媒规律”,“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明了我国网络治理的方向:掌握网络规律、制订科学法规、依法治网,达到利用互联网建立现代治理体系、提高执政能力、做到良政善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对群众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无疑需要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首先是党员干部自身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让群众看到我们党员干部的绝大多数是好的,保持“赶考”的警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远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愧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令人信服。其次引导群众提出问题时,尽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数字准确,不能捏造事实,不得诬蔑陷害。出发点是与人为善的,批评是语重心长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对话语的分寸有讲究,尽量不说过头话,不走极端,以利于当事人知错即改,治病救人。党员干部一旦听到群众批评,要闻过则喜,立即反躬自省,虽然免不了“红红脸、出出汗”,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马上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对自己负责,对人民负责,取得组织和群众的谅解;对动机不纯、利用舆论制造混乱者,发现后要及时批评教育,制止其错误,保护网络空间及整个舆论空间的风清气正。通过党的正确领导和引导,既发挥网络舆论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又避免如不作为可能出现的乱象甚至严重后果。

推荐访问:反腐败 斗争 意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