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

时间:2023-07-15 17: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课文出现的词语能力目标理解“百宝箱”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杜十娘等人物形象。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杜十娘的悲剧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等思想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供大家参考。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
积累课文出现的词语

能力目标理解“百宝箱”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杜十娘等人物形象。

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杜十娘的悲剧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等思想的危害。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杜十娘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杜十娘悲剧的实质。

主要教学方法:

导读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建议:

可安排播放《杜十娘》的有关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深入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古代青楼中的卖笑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对青楼女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自古红颜多祸水”似乎已成了“男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古红颜多薄命”似乎已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青楼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

二、介绍作家作品:(此内容可放在课外学生自学)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2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作者冯梦龙(1574~1646),很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祯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
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3、过渡到文本鉴赏。

大家都知道,一篇小说的成功离不开人物的成功塑造。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了一个反抗夫权压迫,追求爱情、幸福的龙女形象,蒋防在《霍小玉传》中塑造了一个温婉美丽、受尽封建社会压迫而不肯屈服的悲剧形象,元稹《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出身名门,一度与张生相爱,但最终被张生负心背弃。那么,冯梦龙又将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三、通读全文,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和与“百宝箱”有关的语言。

并思考:

1、杜十娘何许人也?怎样理解这个人物。

2、“百宝箱”何许物也?此物在文中有何意义?

四、学生讨论、归纳:杜十娘人物形象的分析。

1、请同学找出例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杜十娘性格不同方面的句子)

如:“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写出了杜十娘姿容的美丽;
“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看出她的轻财好义,热情和善良;
“用计赎身”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
“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是杜十娘绝望之时的表现,用死进行反抗,可见她的刚强、坚定。

2、概括杜十娘人物形象:

美丽(外貌描写);
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聪明(用计赎身,不露富,考验李甲);
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杜十娘本是京城名姬,但她不甘心做王孙公子的寻欢作乐的玩物,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机智,她的坚贞,都不得不让我们叹服。《红楼梦》中贾宝玉之所以喜欢“在内帏厮混”,是因为他觉得“天地间的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人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罢了”。

3、归纳李甲,孙富的性格特征。

杜十娘确实是一个奇女子,那么她身边的男人们是否如贾宝玉所说呢?

李甲: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孙富: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4、教师小结。

这些男子与杜十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让杜十娘的形象更鲜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到此为止,“杜十娘何许人也”的问题我们已解决了。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百宝箱为何物也?

五、学生讨论、归纳:“百宝箱”的意义。

1、请同学找出与“百宝箱”有关的语言。(共四处)

(1)在赎身过程中,杜十娘拿出了“私蓄”一百五十两银子;
在出发前交给李甲二十两作为“行资”。(两者都应该是从百宝箱中取得的。)

(2)杜十娘和李甲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从“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都让这小小的描金文具充满了神秘色彩。)

(3)甲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开箱拿出了五十两白银。(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正面打开,但因李甲“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云里雾里。)

(4)怒沉百宝箱。(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

2、教师小结。

在整个故事中,百宝箱忽隐忽现,前三次出现,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最后一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我们再来一起精读“怒沉百宝箱”的片段,理解杜十娘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

3、精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1)、读文章,思考:杜十娘在“沉江”之前有那些表现,说明她怎样的心理状态?

(2)、学生分析。

当十娘知道李甲将自己出卖给他人时,便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万分的痛苦失望,但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指斥李甲的“见利忘义”、痛骂孙富的“破人姻缘”,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最后“向江中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恶势力的反抗。

“百宝箱”的意义以不仅是财产,而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当杜十娘“做人”的希望破灭时,百宝箱也“消失”了。

六、深入探讨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李甲、孙富皆人财两空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杜十娘不仅怒沉百宝箱而且自沉江底,不免有些可惜或不值,那么,杜十娘的死是由谁造成的?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她可以不死吗?

1、请学生发表见解。

2、提示:借理解李甲父亲的形象,来理解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

世人怎么看风尘女子?

3、教师小结:

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象杜十娘这样的风尘女子,在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的重重包围下,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是一个社会悲剧。

七、总结。

杜十娘是“误入风尘,烟花巷柳难没倾城之貌。倾心李甲,翩翩公子竟怀寡义之心”,杜十娘已经随着滚滚的江水而去,但她的美丽会留在我们的心中,她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还会继续,愿世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八、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五百字的读后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第2篇

教学目的

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学习情节设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

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点拨

文学常识【明代的拟话本】

在明代,话本因受群众的爱好,书商大量刊行,逐渐引起文人的注意。他们对话本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这就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话本,通常称为拟话本。

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问洪楩辑印的。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它们简称“三言”。此后拟话本的专集大量出现。凌潆初就是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与书商的怂恿下,写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两个拟话本集子,它们简称“二拍”。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不仅对当时文坛,而且对后来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

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他酷爱李氏之学,奉为蓍蔡,同时又是爱国志士,在崇祯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
清兵人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在以上的一些文学活动中,以编选三言的影响为最大。三言不仅对话本小说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推动了拟话本的创作。

三、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四、学生讨论:

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上的作用。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掌握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训练学生从精从巧方面构思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冯梦龙,字犹龙,江苏吴县人。他广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进行整理加工、润饰、编辑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文学史上合称为“三言”。“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间白话小说创作的成就。

“三言”内容复杂,有些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颂善者,同情弱者,鞭挞鄙者,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赏析

1.编写全文情节提纲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

开端: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1~3)

发展: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4~5)

发展: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6~7)

高潮: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8)

结局: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9)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析杜十娘形象

⒈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杜十娘就是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红颜多薄命”的悲剧形象。你是怎样看待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

①美丽,热情,心地善良。“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画眉远山青……误落风尘花柳中。”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面对夜归的李甲,杜十娘“曲意抚慰、满斟热酒、抱持怀间、软言抚慰”——杜十娘随时随地精心呵护自己的爱情

②聪明,机智,颇有心机。在赎身问题上,表现得颇有心计。杜十娘暗积百宝,为终身之计,她早有准备;
她让妹妹收藏百宝箱,既避鸨母,又避李甲。计激鸨母,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来脱离火坑;
假托借银备车船;
不露富,考验李甲。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

③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将她出卖时,冷笑讥讽负心郎,梳妆别人世,三掷珠宝,抱匣沉江,表现了杜十娘美好理想破灭的悲愤绝望的心情,更表现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贞刚强的性格。

⒉小结形象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二)析悲剧原因

杜十娘这样一个聪明美丽、刚强坚毅的女子,却被残酷的现实撕毁,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明确:必然的,原因是:

①李甲怯懦自私(既爱十娘又不敢一起回去)、背信弃义(听信谗言,出卖十娘);

②市侩主义(孙富)和封建势力(李布政)的压迫。

五、探究性阅读

1.“百宝箱”的意蕴有哪些?

明确:

①“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

②“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③“百宝箱”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2.小说末尾,写李甲病重、孙富暴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怎么看?

明确: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六、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故事,写出了杜十娘作为下层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正当要求。作者在杜十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好的人生追求怎样在那个社会毁灭。全文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袴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也是对造成故事悲剧结局的那个社会的无情揭露,对残害妇女的阶级的无情鞭挞。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彩。

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二、过程和方法

阅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

杜十娘形象的成功塑造。

解决办法

1.课前结合注释疏通文字。

2.画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3.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生活动设计

1.编写情节提纲,归纳主要情节。

2.学习体味典型细节塑造人物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3.注意在文中画出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二、铺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研究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

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末文学家,生卒年代不详。诗集有《七乐斋稿》,散曲集有《龙子犹散曲》,创作和改订的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量江记》等多种。他编选过民间歌曲《山歌》和《挂枝儿》,编辑过故事集《智囊》和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在小说方面,他增补鉴定过《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书。

三、导入

作者冯梦龙,在评述当时的说书艺术时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
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盄,再欲捐金;
怯者勇,yin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其实他的小说也追求这种效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四、检查预习

编写情节提纲,概括主要情节。

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

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

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结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为此她做了周全的准备和精密的策划。她竟然能在贪得无厌而又凶狠险恶的老鸨眼皮底下,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一点一滴地攒聚起来。杜十娘为了“从良”,当她自以为找到了能依托终生的爱情时,便与贪婪的鸨母展开斗争;
当心上人为金钱背弃她,当她的爱情破灭时,为了尊严,她怀抱宝匣投身于滚滚波涛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罪恶的社会。

五、阅读—思考—讨论

文学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这篇小说,以杜十娘、李甲、鸨母、柳遇春、孙富等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用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社会生活图景,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并有所领悟。

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杜十娘美丽。

杜十娘热情,心地善良。

杜十娘聪明。

杜十娘刚强、坚定。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
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善良与热情。杜十娘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结合,做了周全的准备,精密的计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储藏起来,十分有效地使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量,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安排。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

当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时,痛苦失望,但仍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
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2.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到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遇到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了他。在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遭到虔婆驱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命运与李甲紧紧地结合起来,并对李甲反复地进行爱情的考验,终于完全信赖李甲是个忠实的情侣,于是协助李甲设法把她从火坑中赎出,结成真正的夫妻。她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跟着经过急难考验的情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

但是,杜十娘却没有料到,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妇女来说,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火坑;
特别是她所依赖的李甲,却原来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她的考虑,她的梦想,她的努力和挣扎,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如磐重压之下,显得何等微弱无力!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梦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这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杜十娘这样缜密的算计,却敌不过酒楼上几分钟的谈话呢?很显然,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主要的是由于潜在的封建压迫和社会的邪恶势力。在封建社会里,不允许有身份的人去娶这种“娼妓贱妾”,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相反,买卖妇女的行为,却是允许的。李甲、孙富的性格,正是这种社会道德观的产物。

李甲之父李布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场,却客观存在,使怯懦的李甲精神上产生恐惧感。他既爱杜十娘,又不敢带她同归故里。富商子弟孙富利用这种潜在的封建势力和李甲的矛盾心理,从中进行破坏,企图以重金买取杜十娘。市侩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逼迫,必然导致杜十娘的悲剧。

故事的思想性还在于对封建势力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李甲决定把杜十娘卖给孙富,一场交易似乎已经做定,好像杜十娘的"命运是注定了。这时,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作了最后的搏斗。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办法。她一死,孙富不能满足欲望,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生活。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鞭挞、控诉和抗争。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这种和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情力量。

3.重要人物还有哪几个?概括其性格特征,并说明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

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李甲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杜十娘的形象之所以鲜明,还得力于作者把李甲同杜十娘的形象对照着刻画,李甲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无论是在赎身的问题上,还是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都一点办法也没有。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就被李甲的这种庸懦无能和动摇不定的性格衬托得更为明朗。发展到最后,作者把李甲塑造成一个充满了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而把杜十娘刻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的形象。由于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十娘的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奸诈的人。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4.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

5.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六、艺术鉴赏

作者是怎样成功塑造出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那样栩栩如生,那样真实可信,那样具有典型意义。

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又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造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

作者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李甲的龌龊心理,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她勇于承担不幸,表现了她另有打算而支不愿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了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描写更突出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种稀奇的珠宝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成功地运用对话描写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跳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倖”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观看电影《杜十娘》,比较两种艺术形式的异同,进一步把握全文的情感。

2.课外赏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板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第5篇

教学目的:

1、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1、提问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教学的一种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相互交流意见,互相启发从而获得知识和提高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小说的长河中,"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不断上演,在最早的《诗经o氓》里已可见到了。但比较起来,这些悲剧女性对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各有差别,小说思索和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着眼点就不完全一样。幸福的女人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古典小说中表现女性悲剧命运的篇章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由学生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全能通俗文学家"。

三、学生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形象、情节、环境。

而情节起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下面给同学分钟的时间回顾课文内容,然后我请同学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推荐访问:百宝箱 教案 必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必备5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