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时间:2022-11-14 13: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为积极响应省行“合规经营”主体主题活动,有效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预防和减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为积极响应省行“合规经营”主体主题活动,有效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预防和减少由于基层机构风险操作带来的损失,中国银行古交东曲支行在行领导的组织下对前台操作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习和讨论,并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操作风险。

  一、在全行形成风险管理的气氛,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注意风险防范和效益同时发展,二者缺一不可,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防治风险的氛围,员工之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要让风险意识时刻留在每个行员的心里。

  二、熟悉业务流程,明确关键风险点。业务经理强调每一笔业务都有着规定的操作流程,同时对每一笔业务的关键点也作了详细的说明,写明了注意事项,因此,只要按照流程规定一步步操作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但有些人认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某些操作上耍小聪明或遇到熟人碍于面子而程序操作,这就为操作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也因此前台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以操作流程为线索,排查易导致风险的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在办理高风险业务时多加注意,这样才能将操作风险降至最低。

  三、加强新业务学习,防范风险。随着中国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支行经常组织网点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总结好的工作经验,然后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解决措施,最后是对本周的新业务进行学习、提问、讨论,争取让所有的网点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新业务的关键风险点,以防止因为业务不熟练而带来操作风险。

  四、加强检查,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支行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不忘进行各项风险检查,包括现场非现场检查、行领导自查、上级行抽查等,各项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首先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将此问题作为下次检查时的重点检查对象持续关注,以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最终通过检查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全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全行业务的不断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真正做好基层网点的风险管控,并真正实现零案件。

  最后,我相信通过全行员工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制定措施的有效执行,中国银行古交东曲支行一定会在“合规经营”主题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张翠仙

  2015年9月1日

  第二篇:20101108浅析基层网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浅析基层网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柜面业务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网上银

  行、电话银行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柜面业务仍旧是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因此,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至今仍然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存在如下几种分类:一是操作失误型,员工在业务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二是主观违规型,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三是内部欺诈型,员工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四是外部欺诈型,员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被客户用欺诈的手段利用,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如由于柜面把关不严,对客户提供的证件、资料审查不严,造成虚假开户而引发的案件,及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逐步推广,呈现出利用高科技犯罪的趋势。又如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假银行承兑汇票、假存单等。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中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五是技术风险型,设备配置不完备、操作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不严密而引起的风险。

  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下:一是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不够,员工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是管理岗位人员经常变动,内部管理者轮岗时间偏短,致使岗位制约难以有效落实。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激励办法不科学。五是流程频繁整合,风险较大的业务,系统控制程度不高。

  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人员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要强化操作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具有风险治理意识。同时,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治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布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

  二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把学习教育同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是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反映出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查遗补漏和制度建设。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强化事前控制,优化事中控制,合理进行事后控制,建立科学有效、防患于未然的能覆盖所有柜面业务和岗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监督防范体系,既要对违章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也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监督岗位责任制。

  第三篇:加强基层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当前,我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经历初期发展近期扩张后向上提升的关键阶段,为确保业务的健康、稳定、安全发展,机构上下都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强调内控建设、防范风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下,笔者就如何加强基层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来谈些肤浅的想法。

  一、营造全行内控氛围,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热情。

  ㈠坚持教育培训制度,从思想上重视内控。一方面要加强内控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与警示教育等途径,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学习内控相关文件、制度,全面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改进培训方式,大力拓展培训途径,积极利用网上培训系统,使员工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尽快熟悉掌握新的制度办法及业务流程,尽可能避免引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㈡实行“三联系”制度,在实践中参与内控。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员工热情参与,把内控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具体应建立内部控制“三联系”制度:一是行长联系制度。基层行领导班子定向联系网点机构,不仅要指导经营情况,而且要检查内控落实情况,把“安全就是效益”贯彻到全行的经营理念之中。二是部门联系制度。要求基层行业务部门和中层干部直接把上级的经营管理意图带到部门或网点,协助领导班子抓好内控管理与教育。三是党员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内控管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确立

  1党员与业务骨干联系对象,引导联系对象与员工从我做起,参与管理、关心内控。此外,还可以定期召开内控分析会,以进一步达到加强内控的目的。

  二、抓好业务流程整合,推进制度以及自律建设。

  ㈠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为此,要按照完整性、有效性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剔除那些已停止执行以及相互矛盾的规章制度,及时增补一些新规章,形成一套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从而使三道防线的每一位员工都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㈡丰富并细化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员工自律的基础。所以,基层行要根据业务的变化发展对岗位责任制不断修改完善。一是要把岗位责任制的制订与业务制度、操作流程联系起来;二是要把岗位责任制与业务流程的整合结合起来;三是应根据岗位责任制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考核要做到有记录、有整改、有提高,并逐步与员工薪酬进行挂钩,使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实处,成为激励奖惩员工工作的有效手段。

  ㈢着力加强部门自律监管。基层行要重点抓好部门自律监管和专项检查工作,切实把好风险防控关口。一是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业务、重点环节的操作风险防范,突出网点操作风险控制,明确网点负责人为内控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其内控管理职责。二是把突击检查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在落实到部门的基础上,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限定整改期限,到期检查验收,确保检查成果。三是加快监管手段和技术更新。监管的形式和内容应以全程监控为主,分析、预警要逐步取代以往的现场检查和事后

  监督,提高监控的实效性。

  三、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内控监管机制。

  ㈠构建立体内控评价体系。基层行要建立以内控评价为主线、贯穿三道防线的立体交叉内控评价体系,将内控评价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分部门、分层次进行分级评价,具体包括三个层面:⑴员工。以员工行为记录卡和违规积分卡为载体,通过行为考核和测评,将其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年终归入其人事档案,并作为晋升、奖罚的依据。该考核可以实行网点按月记录、全行按季统计的办法,纳

  入员工薪酬考核体系,以保证一道防线的规范有序运行。⑵网点。基层行一方面要按照上级下发的内控评价内容,并结合自身监管要求,每年对网点进行测评,评价结果与网点内控等级评定挂钩。另一方面要以机构违规积分卡为载体,按季对网点进行内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网点负责人挂钩,并作为网点等级评定的参考。⑶全行。上级部门要结合自律监管内容,定期组织人员对基层行各专业的内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形成内控预警机制,并与基层行机构风险等级评定相挂钩,促进基层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总之,通过构建上下、立体交叉的内控评价体系,有利于基层行形成内控管理的合力。

  ㈡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库。即要建立健全内控检查信息数据库(包括整改信息),加强对重点环节及失控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内控管理效率。首先基层行要将近几年上级及自身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可以考虑按业务线建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其次基层行各业务部门要针对各自专业,排查、分析、整理出某个具体岗位在整个操作流程中风险性相对较高环节。最后,通过明确高风险点,可以制定专门的高风险点风险控制操作规程和防范管理措施,指定责任人员负责监督控制和细化管理,使重

  要环节真正落实“方法得当”、“管理强化”、“责任明确”、“监督到位”的监管机制。

  ㈢逐步实现管理模式转变。内部管理需要覆盖全行各项业务的制度作为依据,制度必不可少。但制度繁多也带来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难以消化,相互打架而无法落实等问题。所以,基层行可以从岗位要求、一线员工操作需求出发,对制度进行汇编、整合和压缩,最终做到一岗位一手册,一流程一文件,实现流程的制度化管理,逐步构建“人管流程,流程管人”的管理模式。

  第四篇:浅谈基层网点风险管理(定稿)

  浅谈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

  为遏制案件发生,谋求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响应省联社走向全面合规建设,翁源县联社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合规部门,不断强化合规风险机制建设,努力构建起一个长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基层网点作为金融机构大多数风险集中的平台,是合规风险建设的前沿与重点,如何有效加强基层网点的合规建设,是县联社合规风险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基层网点合规经理,在此浅谈本人对基层网点合规风险建设及管理中的一些认识。

  一、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的目的从新巴塞尔协议的内涵上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比其他各类风险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因为出现违规风险,不管是否造成经济损失,都会给银行带来至少是声誉上的损害,都会影响到银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实施全面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

  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现状

  县联社借鉴同业机构合规建设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本联社发展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而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则需要基层网点来具体操作,这就容易出现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

  一、执行不力和经营理念偏差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合规风险管理学习不一。面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联社合规部门主要起指导和监督作用,具体内容的学习需要各网点负责人及合规经理的执行,这就导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同领导,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程度不同。不同网点因为负责人或合规经理对合规风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不同网点之间员工对制度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同。基层网点往往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员工,负责人的态度对网点的合规建设至关重要,如果网点负责人对合规建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处于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上行下效,那么员工也不会重视合规建设,主动对待合规风险管理学习。

  (二)不同员工,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态度不同。同一网点,不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高低亦会造成对合规风险制度理解的不同。在召开制度学习会议时,部分员工会心不在焉,对合规经理在学习会议上所讲内容不认真中听讲、不做笔记,不参与讨论,学习会议结束后,对所学合规内容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三)不同网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内容不同。县联社把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下发给各基层网点,规定每个月必须开展两次以上学习,但不同网点之间每次学习的内容必然会不尽相同,学习的进度也会不一样。制度内容学习是单一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学习时必须结合自身网点实际情况,引用一些案列进行讨论,吸引员工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的。不同网点,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引用案列不同,那么对合规风险管理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

  其次是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力。不论是综合柜员前后台操作,还是信贷员贷款流程,我们都有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如果所有员工都遵循合规制度、合规流程,那么我们银行业必然能安全健康发展。但现实中,受利益的驱使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制度的执行往往因事而论,因人而异,导致许多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员工对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执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一些业务操作依旧沿袭陋习,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

  (一)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严谨。一些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而是以习惯代替制度。如有的网点为了维护和争取客户,迁就其不合理要求,代客户办理业务,先办理后收取客户资料等情况时有发生;贷款需受托支付时,第三方收款人随意由客户提供,不能保证贷款流向。

  (二)合规风险管理执行不规范。有的员工或是碍于情面而违规操作,或是按照上级要求而不敢按章办事,以服从代替制度,从而导致例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致使信贷风险加大。在常规稽核检查和案件集中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章操作行为,有的虽未形成事实案件风险及重大违规问题,但是潜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最后是合规风险管理经营理念偏差。在基层网点,合规风险管理所创作的价值并没有在银行的价值体系中得到体现,发展性的业务量指标仍然是考核体系的主导,所以很多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的手段,甚至错误地认为,强化合规风险管理会增大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制约业务发展,这就导致基层网点为了发展业务,轻视合规风险防范,甚至为了追求业务发展而违规操作。

  三、合规风险管理应对的措施

  面对合规风险管理在基层网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三个方面问题,本人认为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一)强化制度学习,培育合规文化。为保证基层网点的合规风险管理学习,县联社合规部门应提高网点负责人对合规风险的认识,让其加强对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视,同时制订定期的学习计划,把合规风险管理的学习阶段化、具体化,使不同的营业网点在同一阶段学习同一制度内容,要求员工对学习内容认真总结,每期制度学习必须写心得体会。不定期进行合规风险制度考试,将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绩优秀员工给予奖励,不及格者给予处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每一项规章制度深入每一位员工心中,养成良好的合规习惯,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实现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的转变,形成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良性互动。

  (二)严格处罚标准,提高执行力。之所以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源在于没有严格的处罚标准,农信社由于历史原因,遗留有遇事讲究“熟人社会”、“人情氛围”等习惯,没有健全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制度执行时紧时松,缺乏严肃性领导重视时执行相对较好,领导监督不到位时形同虚设。例如最简单的着装方面,联社领导开会强调上班必须佩戴领带,不然要罚款,主任回网点传达后,员工佩戴一段时间,发现即使不佩戴也没人监督,不会罚款,自然就不会坚持,这就是因为制度执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维持保证机制。县联社刚设立内审监察部时,对检查出来的日常业务问题,只是提出整改,很少作出处罚,这就使得网点员工对错误认识不深刻,很多业务问题屡教屡犯。这几年内审监察部加强了对日常业务不合规或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网点每季度稽核通报违规行为大幅度下降,这证明严格的处罚标准有力地维护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三)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信社实现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基层网点必须尽快转变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业务发展须建立在风险安全的基础上,没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内部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效益;必须正确处理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同等重要,两者都要抓;必须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体系与网点负责人业务绩效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等工作考评机制结合在一起,正确引导基层网点树立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优先,制度先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开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新局面,提高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思考

  基层税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贯穿于税收征收的全过程。加强税源管理,也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管信息质量不高,影响税源分析效果。一是征管信息不全面,信息质量不高。征管基础信息主要表现是税务登记信息与实际不符,行业信息与实际经营不符等,主要原因是日常管理没有跟上,基础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维护、清理。二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尽管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但纳税人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而税源分析采集的数据主要是征管基础数据和申报数据,由于数据较分散,信息共享性差,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税源监控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2、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

  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

  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对策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税源管理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提高税源管理效能。一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税源科学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划分原则和标准。二是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的税源管理机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局面。三是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实现管理模式由“分散”向“一体”转变,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

  元”转变,管理监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

  3、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提高税源监控管理的效率。在税收分析上注重分析的实用性,尽量少用宏观指标,重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研究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对应规律,注重税收分析基础数据质量,规范数据统计口径,剔除人为调整因素。建立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税源监控效率。

推荐访问:对银行基层网点的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修改版] 关于加强 风险管理 网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