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3篇

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3篇

时间:2022-11-10 08: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3篇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  同时又将戏曲之中的板腔体加入其中以某种曲调作为根基然后在通过对速度节奏旋律的改编让音乐变得更加有质感整体性也更加紧凑其中还融入了歌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3篇,供大家参考。

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3篇

篇一: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

  同时又将戏曲之中的板腔体加入其中以某种曲调作为根基然后在通过对速度节奏旋律的改编让音乐变得更加有质感整体性也更加紧凑其中还融入了歌谣体短曲的手法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然后在将川剧高腔中的帮腔运用其中用戏曲道白的手法让音乐变得更加真实形象这些戏曲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都推动了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江姐》的艺术特征摘要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个综合体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唱、念、做、打”,在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说我国民族歌剧史上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那人们肯定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歌剧《江姐》。《江姐》的创作在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基础之上,在其中还加入了越剧、川剧、杭州滩簧和四川清音等多种中国戏曲元素,充分的体现了我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也让这部歌剧成为了我国民族歌剧中杰出的经典代表作品。本文以从歌剧《江姐》的艺术特征及戏剧元素的运用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希望对今后演唱该作品的歌者有着一定的帮助和借鉴。关键词:江姐;艺术特征;戏剧元素

  1

  一、绪论

  歌剧《江姐》改编与经典红色革命小说《红岩》,主要讲述的内容是革命烈士江竹筠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生命。该剧由严肃编剧,姜春、金砂等人作曲。整部作品主要以人物江姐为干线,歌剧中借鉴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比如川剧、京剧等等,将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手法在其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同时还运用了独唱、合唱等众多的声乐表现形式,把江姐和战士们舍身取义、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歌剧《江姐》可以说是《白毛女》之后,中国歌剧再一次“巅峰”,不管是创作上还是在演唱实践上,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二、歌剧《江姐》的文学特征

  (一)歌剧《江姐》的简介

  歌剧《江姐》剧情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中国解放战争前夜,中共四川省委把一项非常重要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潜伏的地下党员江竹筠(江姐),让她带着任务前往北川,但就在奔赴北川的途中江姐听到丈夫彭松涛牺牲的消息。江姐忍受着心中丈夫牺牲的悲痛,和双枪老太婆等同志取得联系之后,江姐等人率领抗日游击队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吓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在这其中因为叛徒甫志高归降敌人,出卖了同志,江姐不幸被捕。但是在敌人和特务头子跟踪酷刑和威逼利诱之下,江姐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重庆解放前夕,江姐为国捐躯。江姐身上所体现得是一位工厂党员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还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谱写出了一首为民族解放奋不顾身、出生入死的主题赞歌。

  (二)江姐的英雄形象分析

  在江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中国女性,一个可以为了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女英雄。江姐的不平凡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敬佩,她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丈夫为革命献身之后,她依旧忍受着悲痛继承丈夫的一直,为了革命的成功和胜利奔赴在前线,在敌人面前舍生忘死,不怕流血牺牲;在孩子面前,她又像一个平凡的母亲,给予孩子们温暖和关爱,她的身上不仅有着革命人的刚强坚韧,也有着一位平凡目前的柔软和温暖,让人感觉真实而又亲切。

  1

  江姐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正好符合着当时社会的需求,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女性审美的标准和原则。她在民族歌剧的舞台上谱写着一首伟大的“英雄赞歌”,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不管是在战火纷纷的战争年代还是人民安康的和平时代,我们的民族都需要江姐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歌剧《江姐》的音乐特征

  (一)音乐素材的选取

  我们都知道音乐素材的选取是歌剧的重要部分,对于歌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音乐素材的选取决定了歌剧的音乐风格和色彩,甚至可以成为判定这部歌剧是否为一部成功作品。

  《江姐》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在四川,而正好江姐也是四川人。为了和剧情更加的贴切,也为了提高歌剧的还原度,作曲家们将四川代表性的戏曲形式融入歌剧之中。以四川民歌为歌剧的根基,大量的借鉴了川剧、四川清音以及越剧等诸多类型的戏曲种类,加以糅合创作,将这些戏曲的精髓完美的融汇在歌剧之中,在音乐风格上体现着极为鲜明强烈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将戏曲之中的板腔体加入其中,以某种曲调作为根基,然后在通过对速度、节奏、旋律的改编,让音乐变得更加有质感,整体性也更加紧凑,其中还融入了歌谣体短曲的手法,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然后在将川剧高腔中的“帮腔”运用其中,用戏曲“道白”的手法让音乐变得更加真实、形象,这些戏曲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都推动了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谱1歌剧从一曲曲激昂高亢的《川江号子》中来拉开了序幕(如谱1),这个极具代表的腔调,让观众瞬间明白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用川江险峻的地势来暗示革命斗争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革命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再将江

  姐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英勇精神以及无所畏惧、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加以改创,让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深刻鲜明,也让唱腔更加自然流畅,使得《江姐》这部歌剧不仅有委婉含蓄的江南戏曲风格,又有清晰响亮的四川音乐特点。

  (二)主题歌在全剧的贯穿表现

  《红梅赞》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贯穿着歌剧的始终,在开头、中间以及结尾部分都有体现,贯连了整部歌剧。《红梅赞》就是江姐音乐形象的支点和基础,这首主题曲不仅是歌剧的主题音调,更是江姐人物音乐的根基支撑。

  《红梅赞》旋律悠扬婉转、扣人心弦,被称为是主题音乐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作品。歌曲属于七声徵调式,结构及其方整,是歌谣体唱段的一部分,旋律采用的是中八度、七度的条件,让音乐的音程气势变得更加大气磅礴。在四川民歌的基础之上,还借鉴了越剧、四川清音以及江南滩簧等地方性的戏曲元素,整体的曲调淳朴自然、情感深厚,把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红梅赞》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整部歌剧中贯穿始终。

  《红梅赞》在歌剧之中出现了四次,但这四次每一个都把歌剧的内涵推向了更加高的位置。分别是第一场四曲中领唱加重唱的形式;第二场第十曲中的高音伴唱;第七场中的二胡独奏以及结尾的合唱形式。每一次《红梅赞》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安排也极为别致巧妙。每一次江姐需要支持鼓励或者是感到幸福的时候,这个时候主题曲就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虽然一直在重复,但是每一次的重复带给观众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如在开头的时候,(谱2)在刚开始时候通过“合头”的方法,让后期歌曲的旋律风格都是一致。

  谱2在《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的开始句(谱3):在不改变原句旋律的基础之上,运用合头合尾、扩充中间的方式,让乐句的整体情感变得更加丰富饱满。

  3

  谱3在《红梅赞》结尾句的旋律上,通过“收拢”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合尾”,如谱4:

  谱4

  四、歌剧《江姐》的表演特征

  中国的戏曲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笔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财富。歌剧《江姐》的创作手法上充分的吸取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比如:川剧、越剧、京剧等,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灵活运用、切换自如,具有非常鲜明的戏曲效果,也让民族音乐特色凸显得更加强烈。本章节以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对其中借鉴的戏曲元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

  (一)字正腔圆的咬字

  在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最为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的咬字和吐字。字正腔圆不仅是演唱时的基本要求,更加的演唱审美的标准和原则。其中的“字正”所讲的就是要字音的正确和清晰,也就是可以把字的四呼五音完整的表达出来,可以准确的完成字音的归韵。“腔圆”所讲的是字音的音乐性,也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一定要准确的强调字音的开与合,使得唱腔更加的圆润动听。在发音的时候,我们把每个字的字头成为“咬字”,字头的发音必须要准确无误、清晰明白,把合理的掌握发音的力度,咬字过重的话,在发声也会极为困难,并且视觉效果上也显得生硬沙哑。字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被称为“吐字”,吐字的时候要

  遵守字头清晰明白、字腹稳定平衡、字尾归韵完美的标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

  在分析《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段中,每句歌词收尾的韵脚,都选择了北方戏曲唱词十三辙中的“遥条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韵母是ao和iao。具体如下谱中显示:

  谱6“遥条辙”的音色是比较明亮清晰的,所以在演唱该唱段的时候,遇到“a”母音要以“ao”母音的方法唱出来。如果在唱“ao”母音的时候,用平常稳定自然的状态就好了。另外,在演唱我国民族声乐戏曲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着重强调“喷口”。它的意思就是在具体的演唱时要把控好气息的流动,口唇和呼出的气两者之间要属于对抗的状态,以对抗力的形式来将气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演唱加强字头演唱的爆发力,从而很好的喷口而出,在听觉上也可以让字音变得更加准确有力,使得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歌词中,“喷口”的具体就是在倡导以b、p、m、f唇辅音开头的字,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喷口”,如下图:

  5

  谱7在演唱上谱中红圈标记的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把控住字头力量的释放,要把戏曲中“喷口”的感觉和效果唱出来,把“江姐”向亿万同胞坚毅的决心唱出来,尤其注意强调的效果。

  (二)声情并茂的声腔造型

  曲牌连缀体和板腔变化体是戏曲声腔最为重要的两个造型。曲牌联缀体,顾名思义就是把现有的曲调名称相互联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唱腔,其中以京剧、粤剧最为经典,也是代表性的剧种。板腔变化题,简单的成为板腔体,它具体是指,以某一种特有的曲调为根基,然后在通过节奏、速度等连续的转换而衍生的同一个体系的唱腔。节奏韵律以及声调规律是板腔体最为关注的,板腔体的场次几乎都是规则、整齐的对偶句,并且每句的句尾都非常押韵,其中以豫剧、陕西梆子等最为经典。不一样的唱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声腔模式,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演唱中我们都要绘声绘色地把唱腔不同魅力在舞台上呈现,更好地展示给观众。

  歌剧《江姐》在音乐创作上添加了大量的戏曲音乐元素,其中既有以“川剧”’“四川清音”为代表的曲牌体音乐元素,还融入了板腔体的声腔模式。川剧的唱腔极为优美。在曲谱的首句“不要用哭声........”其中就借鉴了川剧唱腔的精髓,其唱法和川剧的曲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并且场次也是采用了规则整齐的“七字句”的句法,让每个结构连接都十分巧妙自然。在第三、四句中“青山到处....”,其中又运用了川剧高腔曲牌的唱法,高腔的激情高亢与委婉悠扬的抒情都把江姐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态度充分表现了出来。该唱段其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板腔体手法,借助繁琐的节拍、多变激动的情绪、

  起伏的音区把故事的情节和发展都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五洲人民齐欢笑》是一个三段体的曲式结构,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旋律的变换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个小节都属于前奏部分,采用紧凑密集的柱式和弦和极为快速刘丽的琵因,先抑后扬的音乐手法把监狱中极度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侧面表达了江姐坚定不移的革命品质,为后期剧情的发展和音乐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部分:4-27小节属于第二部分,其中“不要用哭声告别”,运用了四川清音中散板的唱腔方式,把它“慢拉慢唱”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样唱法将“江姐”从容镇定的心态以及内心对家乡和革命事业的眷恋之意在这“慢拉慢唱”中向人们诉说。

  第三部分:28-60小节是第三部分的唱段,这个时候的节奏就变成了快板的形式,“到明天.......”,在唱腔上通过“紧打慢唱”的散板形式把其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戏曲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激昂的情绪,充满着戏剧性效果,也把这种特殊的手法称之为——摇板。

  第四部分:61-78小节,“....党的领导”,这个时候速度明显的慢了下来,转换成为了慢板。这个小节的旋律可以很明显看出,是传统戏曲中“拖腔”的唱法,用这种唱法,表现出“江姐”镇定自若、豁达乐观的精神,也从侧面描写了“江姐”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形象。

  第五部分:79-末尾,最后一部分的唱法缓慢、没有太多的技巧。这一整部分都是散板-快板-散板的形式,在一散一快一散之中,把“江姐”的内心活动推向了顶峰,内心对革命的坚定,对胜利的坚定。

  (三)依字行腔的行腔技巧

  《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段看似是一首咏叹调,但是其中戏曲元素表现的极为明显,在具体实践演唱中,一定要把戏曲演唱时“依字行腔”的唱法和技巧运用在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7

  第一句演唱的时候,就运用戏曲中“道白”的表达形式。这一乐句在演唱时应该是“散拍”的形式,在高位置的时候轻言轻语地想人们自然的表述出来。

  在演唱的时候要控制气息的保留,这样才能表达出“江姐”内心的愤懑不平的情绪。

  第二部分的28-30小节中,演唱“天”字的字音值要控制在长音的区域,咬字吐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要保持在高位之上不能够降下来。在平常歌唱的训练中,可以多练练戏曲中“喊嗓法”,要让声音像抛物线一样的抛出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长音地把控。

  在31小节最开始的时候,以下曲谱中画圈的字要掌握住常长音值,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体现了戏曲中“拖腔”的唱法。

  在第五部分的79小节中,要用戏曲中散板的节奏形式来进行演唱,演唱时不能够拖拉,要紧凑有力,把其中的韵味演唱出来。

  第五部分的86-98小节,这个部分是运用了戏曲中一板一眼的节奏,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必须一鼓作气,把其中刚劲有力的气势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一个坚定不移、对敌人恨之入骨的革命人。

  在结尾“齐欢笑”的“笑”字演唱时,要拉长音,“笑”字是整首谱曲的最高音,在拖腔的时候要极强力度,让全曲的情绪达到高潮。

  五、歌剧《江姐》中戏曲元素的表现

  因为歌剧《江姐》在创作音乐手法上借鉴了大量中国传统戏曲的手法,再加上中国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所以在演唱的时候,也一定要保留戏曲的演唱技巧和方法。

  (一)川剧高腔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川剧的高腔带有非常强烈鲜明的戏剧唱腔表现的形式,其中最为

  9

  经典和普遍的就是“一字腔”,“一字腔”可谓是非常擅长描写和呈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一字腔”旋律的开与合、节奏的强与弱,是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重要手段。旋律开与合以及节奏的强与弱两者之间想要完美地呈现出来,又要通过断与连、快与慢、高于低等相互之间的比较才能在演唱细节中呈现出来。把这些演唱技巧运用在歌剧之中,不仅能够体现了剧中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还可以渲染和烘托歌剧的主题内容,同时也让歌剧的戏剧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第三部分:“到明天....”,中的“天”字要用长音把故事的序幕再次拉开,这个时候的速度就比较紧密快速了,基调整体都是明朗的,欢快轻盈的十六分和八分音乐的旋律,和第一部分平缓的节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铿锵有力的节奏把“江姐”内心对于美好未来以及革命生命的期望,在这强劲有力的节奏中表达了出来。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咬字一定要准确亲切,用轻快明朗的音色把内心的喜悦和期望演唱出来,把握好声带和气息之间的转换,每一字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要快速的演唱出来。这对于演唱者是有着极高的难度的,既要把握字头的清晰,也要控制字腹的平稳,还有掌握字尾的收尾。

  (二)哭腔的表现

  哭腔具体是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在演唱的时候既要哭也要唱,有着极强的戏剧技巧,表现得也要十分自然,正确合理地使用哭腔,可以让观众感动身受,增强音乐的效果。

  在第二部分战友的呼喊和敌人的威胁之下,大义凛然的“江姐”回过身来,亲切冷静的安慰着自己的战友。在两个“不”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头力量的掌控,把戏曲中“喷口”的效果演唱出来。力量过于强的话就掩盖了“江姐”安慰战友的亲切感,如果力量过于弱的话就凸显不出强调的效果,反而会多此一举。在“告”字的演唱中,感情一定要深厚饱满,字头可以用戏曲中“拖腔”的唱法,将难舍难分的情感表现出来。“轻抛”二字在演唱的时候,中间要有间断的听觉效果呈现,但是要做到虽然声短,可是气息和感情不能够中断,要把延绵不断的感情唱下去。在战友们回应“江姐”的时候,他们纷纷擦干自己的眼泪,停止哭泣,他们在听“江姐”诉说着对党的忠心和热爱,清楚明白的看到了“江姐”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跟着音乐的变化,情绪慢慢走向

  高潮,一直到“杆”字,音高要达到最高位置,情绪也要随着丰富饱满。这部分的乐句在最开始的时候音域都是切分音,处于弱拍上的位置,因此在

  咬字的时候一定要加重字头的力度。回顾往昔,“江姐”心情十分复杂,她认为此生已无憾,只恨自己不能亲手创造我们未来美好的未来。因为这部分属于回忆性的乐段,所以在前半部分音乐要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后半部分的要大跳八度来演唱。前半部分的情绪是从容缓慢的,在后半部分一定要让情绪变得激昂亢奋。在“造”字的演唱上,可以运用到吸取戏曲“欲抑先扬”的方式,控制好气息的延长和力度,嘴型要保持不变,位置要保持统一,在把戏曲中“哭腔”的方式运用其中,就能让感情爆发式地表现出来,也将对敌人恨之入骨的情绪倾泻而出。

  (三)充分借鉴戏曲音乐中的道白

  在西方歌剧中,通常都以宣叙调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但是在歌剧《江姐》之中的人物之间的对白,采用的是传统戏曲之中道白的形式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的。道白的时候没有任何器乐的伴奏,但是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性语言,这也就是道白表现形式的魅力所在。道白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念字的时候会刻意地把声母和韵母分开来念,随着音调找韵律,这种被称之为“拼读式”,还有一种是“喷口”,它是吐字和发音的一种方式,在演唱的时候,要着重强唇音,来重点表达字音,并且再次基础子上,吐字之后,字音的状态是上扬、紧凑、沉重的,让观众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所产生的听觉效果也是优美动听的。“喷口式”的道白就像是读单音时候,让字喷出去的时候铿锵有力,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剧《江姐》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剧情变得更加紧凑,明显,让观众一目了然,但是如果和西方歌剧的宣叙调对比的话,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六、结论

  歌剧《江姐》作为一部经典的红色革命歌剧,在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这首歌剧在音乐创作手法上别出心裁,独具特色。歌剧中也融入和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戏曲的元素,凸显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对该歌剧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出我国传统戏曲深厚的根基和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1

篇二: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

  一川剧高腔的运用我们都知道川剧的高腔带有非常强烈鲜明的戏剧唱腔表现的形式其中最为经典和普遍的就是一字腔一字腔可谓是非常擅长描写和呈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一字腔旋律的开与合节奏的强与弱是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重要手段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

  摘要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个综合体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唱、念、做、打”,在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说我国民族歌剧史上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那人们肯定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歌剧《江姐》。《江姐》的创作在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基础之上,在其中还加入了越剧、川剧、杭州滩簧和四川清音等多种中国戏曲元素,充分的体现了我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也让这部歌剧成为了我国民族歌剧中杰出的经典代表作品。本文以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对其演唱分析以及所融入的戏曲元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希望对今后演唱该做品的歌者有着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歌剧;江姐;戏曲元素;演唱分析

  ABSTRACT

  TraditionalChineseoperaisacomplexartform,whichincludes"singing,chanting,doingandbeating"andisanindispensablepartofChineseculture.WhenitcomestotherepresentativeworksinthehistoryofChinesenationalopera,thefirstonethatpeoplemustthinkofistheoperajiangjie."Sisterjiang"inaccordwiththeChineseaesthetichabits,inwhichalsojoinedtheshaoxingoperatanhuangandsichuanvoiceless,sichuanopera,hangzhou,andotherelementsofChineseopera,fullyreflectsthediversityofChinesenationalmusiccultureinourcountry,alsolettheoperabecamethenationaloperaofChinaoftheoutstandingclassicandrepresentativeworks.Thispapertakestheexcerpt"thelaughterofthepeopleoffivecontinents"asanexample,andmakesacomprehensiveandin-depthanalysisofitssingingandoperaelements,inthehopeofprovidingsomehelpandreferencetothesingerswhowillsingthissonginthefuture.

  KEYWORDS:Opera;Sisterjiang;Operaelements;Singinganalysis

  目录

  摘要................................................................1ABSTRACT............................................................2绪言................................................................1一、歌剧《江姐》的作品简介..........................................1

  (一)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1(二)歌剧《江姐》的剧情简介....................................1(三)歌剧《江姐》的词曲创作历程...............................2二、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中戏曲元素的演唱分析.........2(一)字正腔圆的咬字吐字........................................2(二)声情并茂的声腔造型........................................4(三)依字行腔的行腔技巧........................................6三、歌剧《江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9(一)川剧高腔的运用............................................9(二)哭腔的运用...............................................10(三)充分借鉴戏曲音乐中的道白.................................11结语...............................................................12参考文献...........................................................13谢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言

  歌剧《江姐》改编与经典红色革命小说《红岩》,主要讲述的内容是革命烈士江竹筠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生命。该剧由阎肃编剧,姜春阳、金砂等人作曲。整部作品主要以人物江姐为干线,歌剧中借鉴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比如川剧、京剧等等,将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手法在其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同时还运用了独唱、合唱等众多的声乐表现形式,把江姐和战士们舍身取义、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歌剧《江姐》可以说是《白毛女》之后,中国歌剧再一次“巅峰”,不管是创作上还是在演唱实践上,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一、歌剧《江姐》的作品简介

  (一)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

  在1962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逐渐向好的方向开始发展,自然灾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政治运动逐渐已经缓和,中国文艺界的冰冻也已经慢慢融化,而歌剧《江姐》也正是在哪个时候问世。当时周恩来总理在文艺创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要让文艺创作做到“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诞生了我国又一伟大杰出的民族歌剧《江姐》。《江姐》改编自1961年长篇小说《红岩》,也是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的前身之作,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而成,他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写出来的,之后又做了小幅度的改动,最后将作品的名称定为《红岩》。小说名中红代表的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极其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的时候,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所以也代表着红色革命人的精神。

  (二)歌剧《江姐》的剧情简介

  歌剧《江姐》剧情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中国解放战争前夜,中共四川省委把一项非常重要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潜伏的地下党员江竹筠(江姐),让她带着任务前往北川,但就在奔赴北川的途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涛为国捐躯,牺牲在革命之路。江姐在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伤心,但是因为自己有任务在身,只能忍受着痛苦,将情报送到了北川后,自己和双枪老太婆重逢会后,江姐等人率领抗日

  1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游击队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吓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在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甫志高因为经受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供出了江姐等人的位置,江姐也因此被敌人抓获。但尽管落入了敌人手里,可是江姐依旧宁死不屈、不愿自己展示、不愿违背自己的信仰。在重庆解放前夕的时候,敌人残酷的杀害了江姐。江姐身上所体现的是一位工厂党员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还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谱写出了一首为民族解放奋不顾身、出生入死的主题赞歌。

  (三)歌剧《江姐》的词曲创作历程

  1961年,红色革命小说《红岩》一经诞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被这部小说中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品质所震撼。《红岩》这部小说中很多的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共产党员真实的工作写照。《红岩》不仅是一部革命小说,更多的是代表的一种精神和品质,里面展现的更多的是时代的精神。在1962年的时候,空政文工团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了歌剧《江姐》,以歌剧的形式让人们再次看到革命人的英雄品质。[1]

  二、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中戏曲元素的演唱分析

  中国的戏曲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笔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财富。歌剧《江姐》的创作手法上充分的吸取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比如:川剧、越剧、京剧等,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灵活运用、切换自如,具有非常鲜明的戏曲效果,也让民族音乐特色凸显的更加强烈。本章节以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对其中借鉴的戏曲元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2]

  (一)字正腔圆的咬字吐字

  在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最为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的咬字和吐字。字正腔圆不仅是演唱时的基本要求,更加的演唱审美的标准和原则。其中的“字正”所讲的就是要字音的正确和清晰,也就是可以把字的四呼五音完整的表达出来,可以准确的完成字音的归韵。“腔圆”所讲的是字音的音乐性,也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一定要准确的强调字音的开与合,使得唱腔更加的圆润动听。在发音的

  2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时候,我们把每个字的字头称为“咬字”,字头的发音必须要准确无误、清晰明白,要合理的掌握发音的力度,咬字过重的话,发声也会极为困难,并且视觉效果上也显得生硬沙哑。字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被称为“吐字”,吐字的时候要遵守字头清晰明白、字腹稳定平衡、字尾归韵完美的标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

  在分析《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段中,每句歌词收尾的韵脚,都选择了北方戏曲唱词十三辙中的“遥条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韵母是ao和iao。具体如下谱1所示:

  谱1

  “遥条辙”的音色是比较明亮清晰的,所以在演唱该唱段的时候,遇到“a”母音要以“ao”母音的方法唱出来。如果在唱“ao”母音的时候,用平常稳定自然的状态就好了。[3]

  另外,在演唱我国民族声乐戏曲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着重强调“喷口”。它的意思就是在具体的演唱时要把控好气息的流动,口唇和呼出的气两者之间要属于对抗的状态,以对抗力的形式来将气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演唱加

  3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强字头演唱的爆发力,从而很好的喷口而出,在听觉上也可以让字音变的更加准确有力,使得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歌词中,“喷口”的具体就是在倡导以b、p、m、f唇辅音开头的字,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喷口”,如谱1所示:

  谱2

  在演唱上谱中红圈标记的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把控住字头力量的释放,要把戏曲中“喷口”的感觉和效果唱出来,一定要将“江姐”心中对信仰的坚持,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唱出来,强调出“江姐”心中的决心和毅然。

  (二)声情并茂的声腔造型

  在戏曲声腔中曲牌连缀体和板腔变化体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内容。曲牌联缀体,顾名思义就是把现有的曲调名称相互联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唱腔,其中以京剧、粤剧最为经典,也是代表性的剧种。[4]板腔变化题,简单的成为板腔体,它具体是指,以某一种特有的曲调为根基,然后在通过节奏、速度等连续的转换而衍生的同一个体系的唱腔。节奏韵律以及声调规律是板腔体最为关注的,板腔体的唱词几乎都是规则、整齐的对偶句,并且每句的句尾都非常押韵,其中以豫剧、陕西梆子等最为经典。不一样的唱腔所表现出来的声腔模式也各不一样,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演唱中我们都要绘声绘色的把唱腔不同的魅力在舞台上呈现,更好的展示给观众。

  4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戏曲音乐元素也是歌剧《江姐》中出现最多、最为重要的音乐创作之一,它其中除了以“川剧”“四川清音”为主的曲牌体音乐元素,还运用了板腔体的声腔方式。川剧的唱腔给人的感觉是优美、轻柔。在曲谱的首句“不要用哭声........”其中就借鉴了川剧唱腔的精髓,其唱法和川剧的曲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并且场次也是采用了规则整齐的“七字句”的句法,让每个结构连接都十分巧妙自然。在第三、四句中“青山到处....”,其中又运用了川剧高腔曲牌的唱法,高腔的激情高亢与委婉悠扬的抒情都把江姐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态度充分的表现了出来。[5]

  该唱段其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板腔体手法,借助繁琐的节拍、多变激动的情绪、起伏的音区把故事的情节和发展都完美的呈现了出来。《五洲人民齐欢笑》是一个三段体的曲式结构,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旋律的变换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个小节都属于前奏部分,采用紧凑密集的柱式和弦和极为快速流利的琵音,先抑后扬的音乐手法把监狱中极度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侧面表达了江姐坚定不移的革命品质,为后期剧情的发展和音乐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部分:4-27小节。其中在唱“不要......”,这个时候要用四川清音中板散板的模式,“轻慢轻拉”的唱出来,通过这样唱法将“江姐”从容镇定的心态以及内心对家乡和革命事业的眷恋之意在这“慢拉慢唱”中向人们诉说。

  第三部分:28-60小节是第三部分的唱段,这个时候的节奏就变成了快板的形式,“到明天.......”,在唱腔上通过“紧打慢唱”的散板形式把其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戏曲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激昂的情绪,充满着戏剧性效果,也把这种特殊的手法称之为——摇板。

  第四部分:61-78小节,“....党的领导”,这个时候速度明显的慢了下来,转换成为了慢板。这个小节的旋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传统戏曲中“拖腔”的唱法,用这种唱法,表现出“江姐”镇定自若、豁达乐观的精神,也从侧面描写了“江姐”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形象。

  第五部分:79-末尾,最后一部分的唱法缓慢、没有太多的技巧。这一整部分都是散板-快板-散板的形式,在一散一快一散之中,把“江姐”的内心活动推向了顶峰,内心对革命的坚定,对胜利的坚定。

  5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三)依字行腔的行腔技巧

  乐曲《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段看似是一首咏叹调,但是其中戏曲元素表现的极为明显,在具体实践演唱中,一定要把戏曲演唱时“依字行腔”的唱法和技巧运用在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6]

  第一句演唱的时候,就运用戏曲中“道白”的表达形式。这一乐句在演唱时应该是“散拍”的形式,在高位置的时候轻言轻语的向人们自然的表述出来。如谱3所示:

  谱3

  第二部分,在演唱“造”的时候,要用戏曲唱法的“欲抑先扬”的唱法演唱出来,在演唱的时候要控制气息的保留,这样才能表达出“江姐”内心的愤懑不平的情绪。如谱4所示:

  谱4

  第二部分的28-30小节中,演唱“天”字的字音值要控制在长音的区域,咬字吐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要保持在高位置上不能够降下来。在平常歌唱的训练中,可以多练练戏曲中“喊嗓法”,要让声音像抛物线一样的抛出去,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长音的把控。如谱5所示

  6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谱5

  在31小节最开始的时候,以下曲谱中画圈的字要掌握住常长音值,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戏曲中“拖腔”的唱法。如谱6所示:

  谱6

  在第五部分的79小节中,要用戏曲中散板的节奏形式来进行演唱,演唱时不能够拖拉,要紧凑有力,把其中的韵味演唱出来。如谱7所示:

  7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谱7

  第五部分的86-98小节,这个部分是运用了戏曲中一板一眼的节奏,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必须一鼓作气,把其中刚劲有力的气势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一个坚定不移、对敌人恨之入骨的革命人。[7]如谱8所示:

  谱8

  在结尾“齐欢笑”的“笑”字演唱时,要拉长音,“笑”字是整首谱曲的最高音,在拖腔的时候要极强力度,让全曲的情绪达到高潮。如谱9所示:

  谱9

  8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三、歌剧《江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因为歌剧《江姐》在创作音乐手法上借鉴了大量中国传统戏曲的手法,再加上中国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所以在演唱的时候,也一定要保留戏曲的演唱技巧和方法。

  (一)川剧高腔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川剧的高腔带有非常强烈鲜明的戏剧唱腔表现的形式,其中最为经典和普遍的就是“一字腔”,“一字腔”可谓是非常擅长描写和呈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一字腔”旋律的开与合、节奏的强与弱,是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重要手段。旋律开与合以及节奏的强与弱两者之间想要完美的呈现出来,又要通过断与连、快与慢、高于低等相互之间的比较才能在演唱细节中呈现出来。[8]把这些演唱技巧运用在歌剧之中,不仅能够体现了剧中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还可以渲染和烘托歌剧的主题内容,同时也让歌剧的戏剧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第三部分:“到明天....”,中的“天”字要用长音把故事的序幕再次拉开,(如谱10)这个时候的速度就比较紧密快速了,基调整体都是明朗的,欢快轻盈的十六分和八分音乐的旋律,和第一部分平缓的节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铿锵有力的节奏把“江姐”内心对于美好未来以及革命生命的期望,在这强劲有力的节奏中表达了出来。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咬字一定要准确亲切,用轻快明朗的音色把内心的喜悦和期望演唱出来,把握好声带和气息之间的转换,每一字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要快速的演唱出来。[9]这对于演唱者是有着极高的难度的,既要把握字头的清晰,也要控制字腹的平稳,还有掌握字尾的收尾。

  谱10

  歌剧《江姐》在音乐创作充分的利用了川剧高腔刚劲有力、掷地有声的行腔

  9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的优势,来丰富音乐效果。它的行腔没有过多的限制,也不需要伴奏来配合,只是利用拍板和鼓点来调整节奏的转换,其中还有帮腔来配合,让帮、打、唱这三种形式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帮腔在高腔中是最有代表性和特色,它通常不会在幕前体现,更多的是在幕后展示的。它的歌唱性也比较弱,在高腔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它的作用和“画外音”是一样的,平常在歌剧中来描写环境或者是人物内心的潜台词,或者是第三者的评价等。

  (二)哭腔的运用

  哭腔具体是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在演唱的时候既要哭也要唱,有着极强的戏剧技巧,表现的也要十分自然,正确合理的使用哭腔,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增强音乐的效果。

  在第二部分在战友的呼喊和敌人的威胁之下,大义凛然的“江姐”回过身来,亲切冷静的安慰着自己的战友。在两个“不”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头力量的掌控,把戏曲中“喷口”的效果演唱出来。[10]力量过于强的话就掩盖了“江姐”安慰战友的亲切感,如果力量过于弱的话就凸显不出强调的效果,反而会多此一举。在“告”字的演唱中,感情一定要深厚饱满,字头可以用戏曲中“拖腔”的唱法,将难舍难分的情感表现出来。“轻抛”二字在演唱的时候,中间要有间断的听觉效果呈现,但是要做到虽然声短,可是气息和感情不能够中断,要把延绵不断的感情唱下去。[11]在战友们回应“江姐”的时候,他们纷纷擦干自己的眼泪,停止哭泣,他们在听“江姐”诉说着对党的忠心和热爱,清楚明白的看到了“江姐”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跟着音乐的变化,情绪慢慢走向高潮,一直到“杆”字,音高要达到最高位置,情绪也要随着丰富饱满。

  这部分的乐句在最开始的时候音域都是切分音,处于弱拍上的位置,因此在咬字的时候一定要加重字头的力度。回顾往昔,“江姐”心情十分复杂,她认为此生已无憾,只恨自己不能亲手创造我们未来美好的未来。[12]因为这部分属于回忆性的乐段,所以在前半部分音乐要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后半部分的要大跳八度来演唱。前半部分的情绪是从容缓慢的,在后半部分一定要让情绪变得激昂亢奋。在“造”字的演唱上,可以运用到吸取戏曲“欲抑先扬”的方式,控制好气息的延长和力度,嘴型要保持不变,位置要保持统一,在把戏曲中“哭腔”的方式运用其中,就能让感情爆发式的表现出来,也将对敌人恨之入骨的情绪倾泻而

  10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出。这一部分从“到明天....教导!”可以说是对第三部分内容的一个加深,因

  为它里面依旧是对于胜利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也与当时人物的心情、剧情的发展示相照应的。这部分都是通过婺剧中的“清板”,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失去亲人的悲痛、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所以在具体的演唱中,一定要把握好字腹的长度和归韵。(如谱11)

  谱11

  (三)充分借鉴戏曲音乐中的道白

  在西方歌剧中,通常都以宣叙调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但是在歌剧《江姐》之中的人物之间的对白,采用的是传统戏曲之中道白的形式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的。道白的时候没有任何器乐的伴奏,但是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性语言,这也就是道白表现形式的魅力所在。[13]道白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念字的时候会刻意的把声母和韵母分开来念,随着音调找韵律,这种被称之为“拼读式”,还有一种是“喷口”,它是吐字和发音的一种方式,在演唱的时候,要着重强调唇音,来重点表达字音,并且再此基础之上,吐字之后,字音的状态是上扬、紧凑、沉重的,让观众可以更清楚的听到,所产生的听觉效果也是优美动听的。“喷口式”的道白就像是读单音时候,让字喷出去的时候铿锵

  11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有力,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剧《江姐》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剧情变得更加紧凑,明显,让观众一目了然,但是如果和西方歌剧的宣叙调对比的话,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4]

  结语

  歌剧《江姐》作为一部经典的红色革命歌剧,在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这首歌剧在音乐创作手法上别出心裁,独具特色。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中也融入和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戏曲的元素,凸显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15]在对该歌剧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出我国传统戏曲深厚的根基和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2

  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以《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

  参考文献

  [1]歌剧《江姐》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技巧探析[D].许延超.吉林艺术学院.2019[2]歌剧《江姐》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探析[D].孙乐.吉林艺术学院.2019[3]戏曲元素在歌剧《江姐》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D].王蕊.云南艺术学院.2019[4]歌剧《江姐》中《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腔分析[D].赵玉霞.河南师范大学.2018[5]歌剧《江姐》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演唱解析[D].梁晓晨.四川师范大学.2016[6]让戏曲唱法融入高校课堂的声乐教学[J].崔燕.歌唱艺术.2016(01)[7]民族声乐体系中的戏曲唱法探究[J].黄瑞妮.戏剧之家.2015(09)[8]融戏曲唱法于民族唱法[J].马慧茹.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9]通过对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分析谈江姐的人物塑造[D].林楠.天津音乐学院.2017[10]歌剧《江姐》的音乐表现与演唱分析[D].茅华梅.南京师范大学.2017[11]歌剧《江姐》中《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探析[D].张迪.西安音乐学院.2016[12]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演唱分析[D].张君莉.江西师范大学.2015[13]原丽红.试论中国新歌剧中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的运用——以《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J].歌剧,2011(05):74-77.[14]罗琳琳.歌剧《江姐》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演唱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9.[15]赵玉霞.歌剧《江姐》中《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唱腔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8.

  13

篇三: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

  法和效果。赏析几个着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着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

  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

  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

  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

  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

  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

  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

  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

  辉文艺作品。【1】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

  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

  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截军

  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

  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

  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

  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

  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

  7.革命到底志如钢

  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

  10.相对无言难开口

  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12.我们人穷志不穷

  13.共产党里能人多

  14.眼前

  形势多险恶

  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17.孩

  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18.绣红旗

  19.五洲人民齐欢笑

  20.红梅赞

  剧中的着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

  《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

  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

  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2】

  四、音乐特征

  演员在演唱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

  通俗。让江姐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其中最长的唱段足足有11分

  钟,非常考验演员唱功,观众们在幕间为王莉精彩的演绎报以热烈的掌声。全剧除了有比

  较固定的舞美舞美设计——青石板台阶和绘制的远景外,还利用多媒体投射在舞台前方的

  半透明纱幕上,营造一个流动的云海、竹林,全景式地展示华蓥山,将观众引入其中。【3】

  这使得这部歌剧更有感染力,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歌剧《江姐》还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借鉴和对西方歌剧艺术的学习,它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由于歌剧《江姐》的创作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同时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而一种声乐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剧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家们把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优点,使声音在保持原来甜美音色的同时,把声音变得更加有张力,更为宏伟、大气,从而能够更加完美的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4】

  五、主要唱段分析在歌剧创作中,对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5】在歌剧《江姐》中,很多场面采用了对唱的形式。第二场中,“轻松林内红旗扬”是江姐与华为两人对唱,两人在去往华莹山的途中,触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第五场中,“眼前形式多险恶”是江姐、甫志高与蓝洪顺的三人对唱,他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且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个人唱一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蓝洪顺:冲!甫志高:抓!江姐:走!这个三人对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氛围紧张,艺术效果特新颖。伴唱是一种在歌剧的创作中被大量运用的音乐手法,通过伴唱的运用,能够给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强有力的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伴唱的应用,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对唱或咏叹调的中间;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对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咏叹调前后;还可以安排在静场时(即人物在舞台上没有语言时)。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歌剧中有多个三重唱。在江姐发现甫志高的叛变后,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姐,甫志高和门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色的渲染出了那时候的紧张、危险氛围,并且细致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复杂心理变化与感情的表达。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感觉,如同进入了歌剧中那个场景。六、结语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更体现在剧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动人心,歌剧《江姐》成功地做到了这点,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并且不断改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充分证明了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它是一部抒情的革命赞歌,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把江姐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江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正如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一样,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品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6】歌剧是一种十分美好,十分和谐的艺术,令人享受。希望中国的歌剧有更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七、参考文献[1]歌剧《江姐》赏析.百度文库.2009[2]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2009[3]王冲.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音乐美学.2007[4]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张杰.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硕士学位论文.2009[6]马超伦.《江姐》的音乐风格.黄河之声.2012年第8期

推荐访问:歌剧江姐唱段唱法分析 唱段 唱法 歌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