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6篇

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6篇

时间:2022-11-04 1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6篇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媒体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几个月前一件事情在媒体圈炸开了锅,继而引起了各方分析和讨论,这就是马云携12亿重金战略性入股每一财经。时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6篇,供大家参考。

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6篇

篇一: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媒体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几个月前一件事情在媒体圈炸开了锅,继而引起了各方分析和讨论,这就是马云携12亿重金战略性入股每一财经。时间往回推一年,去年新媒体平台虎嗅引入了新股东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企业法人为阿里巴巴。时间再往回倒过来,今年9月14日马云旗下另一家公司蚂蚁金服1.5亿美元入股36氪。

  企业与媒体的边界被打破

  除了第一财经、虎嗅和36氪之外,阿里系还通过投资新浪微博变相投资了新浪门户,无论外界从业务的角度做了多少解读,都无法确认相关媒体在新闻报道上是否会向阿里系进行利好的报道,毕竟如此错综复杂的业务关联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今年还有一件投资案例颇值得玩味,那就是叫蓝标的公关公司3500万增值了新媒体平台界面,取得界面网站3.89%的股权之后成为界面的第七大股东。蓝标本身的业务是公关,其中有一部分的业务就是通过与媒体的关系帮助一些企业做形象包装,发软文自然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企业和媒体在传统商业世界里是并行互依的关系,然而互联网时代这个边界被打破了,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很多企业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大量的企业热衷于建立自己的新媒体除了传统媒体的势微和想要拥抱互联网之外,其实还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一个是摆脱媒体的控制,另一个是自建流量中心。

  1/5

  传统企业很大一部分是被媒体裹胁的,生死往往在媒体的一念之间,在媒体面前一般的企业都是弱势群体,必须按照媒体的游戏规则来做事,这直接催生了一部分媒体人的腐败,企业被记者要挟封口费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的业绩很多依赖于媒体刊登的新闻报道和广告,每年付要砸大量的资金去做宣传,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传统企业的势微,宣传效果越来越差。于是很多企业开始选择放弃传统媒体转而拥抱互联网媒体,而通过新媒体建立自己的用户粉丝群所获得的用户则更加精准。

  随着新媒体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布局,虽然这些新媒体极少有能够坐大的,但是群蚁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而再大一点的巨头们索性直接投资进行媒体投资,或者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

  企业媒体时代来临

  商业世界没有新鲜事,一切新的都是旧的,只是重新包装出来了而已。企业投资媒体这事也不新鲜,早上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的初期就已经有了。最典型的就是盛大突袭收购新浪门户的案例了,虽然最终盛大被新浪毒丸逼退,但是先例已经打开。

  除了盛大投资新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腾讯建立门户,百度建立新闻中心和百家平台,淘宝自己也建立了淘宝头条等等。互联网天生带有媒体属性,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企业只要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由然而生一股做媒体的心来,就连做杀毒软件的360也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新闻中心。

  2/5

  新媒体时代把这个门槛给拉低了,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大量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媒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社群时代,企业想要更多的生存下去,必须要让自己全盘的媒体化,企业即是媒体已然是大势所趋。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企业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媒体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会成为所有企业的标准配置。

  未来的媒体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独立的纯粹媒体平台,对应的就是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

  第二个是以商业报道为主营的投资型媒体平台,对应的是36氪这样的平台,媒体只是他们的一个手段,对接创业者和投资人才是最终目的,媒体外衣下其实暗藏一颗风投的心;

  第三个则是以企业和个人为中心的自媒体矩阵,他们的影响力虽然不及平台强大,但是群蚁相聚可渡天险,大量的自媒体人的抱团所展现的力量也是非常可怕的。

  每日新闻该如何解读?

  3/5

  企业媒体化对于商业社会来说是大势所趋,高度互联网化后的商业社会里,只有建立了自己社群的企业才能更多的生存下去,但是这也会带来一个非常负面的后果,那就是新闻将变得不再纯粹。

  虽然新闻很早以前就已经不再纯粹,大量的软文也早就充斥了我们目之所及的所有媒体平台之上,但是对于一个平台来说,为了更长远的企业发展会做出一个权衡,软文和价值信息之间会有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平衡点,平台才能持续性的经营下去,否则会死在软文的海洋里。这对于自媒体来说也是一样,能够最终获得用户认可并帮助企业发展的自媒体都会掌握好广告与价值信息的度。而一味追求短期广告效应的自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都是一定会被用户和市场给抛弃的。

  但是无论这个度如何把握,都否认不了广告的即定存在这个事实,尤其是三流平台和自媒体短期内造成的影响力有一定的保存时效。而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将变得不再透明,正反并存真假莫辩的海量信息让真相变得离民众越来越遥远。

  目前开始出现了很多辟谣的第三方平台,搜索引擎也开始对于搜索结果进行甄别,但是目前来说收效甚微。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在海量信息中甄选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互联网信息很多时候都是短时间内的热点爆炸,然后不断演生出信息变种,这些变种信息会不断的冒出在线上甚至是线下。

  4/5

  这事除了持续性的投入,或许是永无尽头的,我们唯寄希望于看到信息的人,多一点思虑少一点盲从。

  5/5

  

  

篇二: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方式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包围直接从手机pad等网络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依靠报刊书籍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直面冲击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结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发展

  作者:陈红敏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新媒体即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影响;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当今新媒体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例如微信、微博,不仅个人使用它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一些公众机构单位也开通了公众号,进行透明化服务,以加强服务效率。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MEDIA)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而言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等通过Internet传播,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微博、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流媒体等。

  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占据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媒体媒介之间的传播界限,它主要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数字化、全球化等特征。

  二、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方式,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包围,直接从手机、PAD等网络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依靠报刊、书籍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直面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交流、阅览电子书籍,生活中经常可见饭桌上的手机“低头族”和公交车上浏览电子书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更多的应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谈中的言语激励,更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维系,而这种取代的背后隐藏的是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的冲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也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长期占据文化主流,影响人们的行为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新媒体应用Internet实现了信息全球化发展,拓宽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输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蚀。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冲击,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周期。

  3.新媒体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产业为了促进发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因此传统文化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时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娱乐性因素,这对传统文化的原有价值观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种破坏,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当前面对新媒体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应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时机,积极拓展和创造新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道路。

  1.完善新媒体自身文化内涵

  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起着负面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不足之处,以促进其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企业相结合,进行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加快数字化产业融合,打破传播界限壁垒,将新旧媒体进行相互整合,将传统文化产品融入新媒体技术中,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有效管理新媒体发展平台

  新媒体常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慕课教育模式(MOOC),开放的大众教育平台,一些高校已引进该平台完成公共课的教学,学生在网络端在线学习;流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平台,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应用软件APP是一种即时的交流平台,依托网络移动终端的社交应用软件已成为现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微信应用软件,可建立传统文化班级的交流群和课程讨论群,能随时向多人推送教学内容和实现即时互动。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教学是新媒体时代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式,该平台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等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优势。借助移动网络终端设备,学生能轻松自由登录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将课堂教育延伸到教室之外,真正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主导地位,凸显了移动新媒体和个体传播的优势。传统文化传播应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以新媒体为主,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为受众进行文化传播和人际传播。

  四、结语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势下,传统文化传播需借助新媒体之力,不断加强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方式,创作出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本土新媒体艺术作品。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概念,我们不仅仅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同样要通过这个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文化的生存悖论审视[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2]肖琴.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再探讨[J].湖湘论坛.2014(5).

  [3]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

  

  

篇三: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充分联动,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发挥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

  新媒体对舆论的深刻影响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与网民的自发参与,就像正余弦波一样紧密地结合,推动着社会舆论不断向前发展。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任意意见领袖所营造的一条舆论的正弦波,就必有一条群众自发参与的余弦波与其相对应。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

  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⒉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作为离人最近

  的传播工具,手机已经被很多使用者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许多时候是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受众对人际传播信息的需求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出很多。手机的人际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人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手机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使用户具有高度互动性与参与性。手机的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人人皆可为传者的前提,决定了手机传播信息主题的多样性与信息的海量性。传播信息不断糅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发展下去,而是以某一关键词为中心,发出另外许多话题,从而造成信息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传播效果也更显著。手机信息的传播过程即从一点出发,以关键词为节点,从中不断转移到另外的焦点。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传播点对点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被全面而准确地发送,并进行及时的交互与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手机媒体独特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实现了传受双方对于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对等性。多个传播主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节点中的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因此,手机媒体的传播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⒊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微博迎合了即时网络的发展趋势,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正是因为即时性保证了瞬时传播,高度的互动性才成为可能。交互性使信息接收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网民通过微博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国家大事到民计民生,从政治改革到文化创新,从医患矛盾到城管治理,网友可就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素材或发表意见,这些信息通过微博网络的指数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他人的反馈。这样的机制不仅刺激了发表者的积极性,更赋予了公众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议题。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与资讯获取的便利,促使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微博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

  起更广阔的平台,成为更多人“参政议政”的有效通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

  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由于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的政治参与渠道的存在,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借助新媒体舆论,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声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

  新媒体舆论的发展趋势从新媒体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强化,与新媒体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全媒体时代,很难区分不受媒介影响、呈原生态的舆论,也很难出现不产生舆论影响的媒介活动。总之,新媒体与舆论的生成已经天然的交融,新媒体成为舆论的发酵场,而舆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互动又推动媒介技术、媒介交互方式的进步。⒈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微传播移动化的传播媒介将成为舆论传播的基本通道。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内容传播工具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宽的覆盖被公众广泛接受,这种微内容、微型化的工具特别适合于舆论的传播,成为天然的社会舆论发酵场。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即时沟通与联络,还使信息获取和信息表达在移动中合一,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发送和接收合一,因而能够有效连接社会舆论主体,并承担传播信息的功能。其次,媒介融合将为舆论传播打造更多的发布平台。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在未来,公众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用无所不能的移动化终端,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传递各自不同的意见。各种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对社会舆论形成与传播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⒉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更加关键

  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无关性”使其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网络的跨地域性质使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有着疏离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使意见领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见领袖发布信息全凭借“一片热心”,这种非功利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受网民信任,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身份经历的接近性与认同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易得到公众的认可。网络环境中人们对于网络身份的在意程度以及被网络中孤立的恐惧远远小于现实生活。网民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少了权力、利益等外界压力,而更加真实、更加本性、更加天然,这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对网上公众的影响也更加有力、更加深入人心。

  网民知识结构决定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将长期存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学历比例最大,占39%。这一组数据表明,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低于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受众,根据传播学中的说服理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更容易被说服。同时,网民搜索信息的自主性使网民也更加信任自主搜索获得的内容,因此更容易接受信息,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

  未来新媒体将会更加深刻地嵌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行为习惯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对人们的影响也将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会超越现实世界的意见领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也会不断利用新媒体传播工具使自己成为成功的网络意见领袖,使得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不断与网络意见领袖重合。

  ⒊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网络暴力”在未来将会长期存在。低学历的网民在我国网民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这决定了我国大量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是有局限性的。未来一段时期,网络暴力行为还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有效管理手段和监管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在相关的规制体系和公民有序参与的各种行为规范没有建立之前,这种“网络暴力”现象会成为一种常态。“媒体审判”影响舆论导向与司法公正。新闻媒介对审判机关进行舆论监督

  是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行使政治和公共事务监督权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各种新媒体舆论监督“越位”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体审判”,给社会公平、公正、平等的司法进程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网络审判会在网民中自发进行,甚至演化为现实中的侵扰,从而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司法判断,导致不公正的处罚。由于我国法制化建设自身面临的问题,同时公民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媒体审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长期存在,对舆论导向和司法公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⒋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影响并且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之“中”,而非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虚拟空间”或“虚拟世界”。在观念变化、人际变化和现实社会感知变化上,虚拟空间已经介入到人们常态生活之中,而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信息传递与现实行动间的时间差急剧缩短。今天,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分众化使受众的反馈行为更加及时,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靶向性”的特点,使得能够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这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动力,也提升了用户参与行为的频率,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反馈行为更加及时,同时也提升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更容易“群”聚,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社群也建立了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社群。这些社群通过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一名叫“信天谨游”的北京网民通过网络募捐在云南贫困山区建造了第一所小学校舍后,其行为受到网友的关注,通过HI-PDA网站,他组建了一个筹款小组,所筹集的款项先后在云南贫困山区建造了六所小学。又如著名的“绿色北京”发源于互联网,至今仍把互联网作为环保志愿者的培养基地。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民主的推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虚拟社群与现实社群的重叠与交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使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利用新媒体舆论时,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懂得利用意见领袖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既要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又要加快新媒体舆论法制建设,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做好新媒体舆论的规范管理。

  ⒈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加之新媒体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舆论没有局限在自身媒介形式的影响力之内,而是透过传统媒体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新媒体舆论的关注热点同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高度重合。新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发生、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新媒体成了公众监测整个社会环境的新通道。在新媒体平台上,任何一种声音都能进行自我表达,任何一个人也能追踪关于特定议题的舆情发展状态。鉴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创新管理观念,主动利用好这一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首先要提高使用者的新媒体素养,了解新媒体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⒉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要培养“专业型”意见领袖,改变“大而全”的策略,走精准化路线,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在保证其拥有基本社会道德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他们在专业的、特定的领域内的权威。要注意提高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包括三种类型:同被影响者的互动,同传统媒体的互动,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同被影响者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在其专业领域要确实有过人之处,有引导力,其权威要经得起考验。同传统媒体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能够持续性地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舆论范围而不是只局限在网络领域。此外,意见领袖之间还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生更大影响。当“信息流”可以更为畅通地到达受众时,“意见流”的传播就显得更为重要,发挥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重视对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引导,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⒊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存在着被动、反应速度慢等制约因素,

  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快速及时、准确、权威的新要求。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同时,管理部门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吸纳新出现的新媒体热门应用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并根据此应用的具体特点,利用其发布特定的政务信息,了解网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充分了解网络民意,真正实现问政于民。

  4.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自2003年起,舆情监测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此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要建立由中央至地方、涵盖不同部门的全方位的综合舆情监测体系。各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关注全国范围内有普遍影响力的议题,更要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管理的领域实施舆情监测。同时,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共享资源,连点成线,结线成面,形成全领域、多角度的舆情监测体系。可以通过设立网络监察员等方式,随时了解网络动态,随时掌握并处理网民共同关注的事件和议题。还可以建立网络舆情分析中心,提高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技术,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群体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警。⒌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完善新媒体舆论的法律法规建设就是要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有效地规制网络上的言论行为,防止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或社会公益,这是当前我国政府推进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当务之急。要建立健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各项法律法规,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要加强新媒体管理中网络犯罪、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方面的立法,为虚拟的社会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约束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新媒体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共同起作用,打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舆论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必须随之提升。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不仅要能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还要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推动新媒体舆论法律法规的制定。每个网民都有义务配合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化建设。一方面要积

  极推动立法建设,另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

  

  

篇四: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未来发展简析

  作者:杨波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比较流行的信息传递方式,新闻也利用此种方式来传播新闻内容,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提高新闻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新闻;爆发

  一、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优势

  (一)提高新闻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平台文字记者可以手持一部手机完成现场直播,打破了以往的技术壁垒,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移动终端掌握信息、发布短视频内容,使得新闻的时效性能够有效提升。

  (二)丰富报道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软件争相出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突破以往静态的桎梏,能够将新闻内容利用视频动态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给人们。同时由于短视频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和可靠,能够有效抓住受众的眼球。

  (三)提高信息浏览便利

  以往传统媒体不论报纸还是电台、电视都要受到载体的限制,便利性上受到极大限制。而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作为新闻的一种传播形式,具有观看时间短、移动便捷、操作简单等特性,这就使人们了解新闻内容更加方便、快捷、自由。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了解和掌握新闻信息,突破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界限。此外,短视频还具有可以反复观看、易于传播的优点。

  二、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发展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内容是新闻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以来,国内短视频用户从2.03亿增长到2018年底的6.3亿。

  短视频新闻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一定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受众进行分析,掌握人们的需求。另外,媒体要提高重大新闻的出场率,抓住最精彩、最主要部分推出短视频迅速占据舆论市场;最后可以通过专题策划、直播等形式进行信息的二次加工,以信息的深度增加受众的粘度,进而产生巨大流量,甚至实现信息资讯类短视频盈利能力的进化。

  (二)加强内容的监管

  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媒体软件发布信息内容,短视频的制作门槛较低,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新闻媒体的短视频一定要规避此类问题,新的传播方式不等于放松监管。短视频新闻题材的选择、制作、播出上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切忌以市场化导向为理由,放弃监管的手段。以上游新闻短视频制作播出为例,虽然是新媒体新形式,但一样必须经过后台编辑、主编的监管审核才能播出。与传统媒体平台不同的是,短视频的监管和审核可以在移动端平台进行,以方便节约时间,提高时效性。

  (三)摆脱配角成为独立新闻形式

  笔者将当前的短视频形式分为娱乐类、资讯类,第一种以抖音、快手等等平台为主,第二种以梨视频等平台为主。笔者以为,梨视频虽然也是资讯信息类短视频,但他主要吸纳自媒体,可以称之为“民兵”,而真正具有强大信息播发功能的“正规军”,依然是传统媒体。未来,在这些传统媒体机构里,短视频的发展将逐步摆脱为文字稿件当花瓶的配角地位,成为单独的具有短文字介绍和影像视听画面的独立新闻品种。

  在传统媒体未来的生存大战中,谁能率先在短视频独立播出上转型,谁就能夺取市场的先机、获得先手,得到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机会。放在更加长远的维度观察,这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多种媒体融合的一个契机。

  (四)提高与受众的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新闻信息发表意见,媒体能够及时掌握舆论走向进而引导舆论,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而短视频新闻因为动态画面的原因,相比纸媒和广播,更容易激发受众的参与性。

  对此,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团队应该强化互动性,方便受众与媒体互动,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留言、点赞、抽奖等等手段,甚至可以组建专门的团队,根据人们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扩大流量基礎,帮助媒体走出盈利怪圈。

  三、结语

  科技进步推动了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短视频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未来传媒体机构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短视频新闻的创新发展。

  

  

篇五: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另外古乐的传播内容丌仅包括古乐的词曲等物质资料更包括人们演奏演唱古乐的过程因此在古乐采风过程中注重挖掘关亍古乐传承的敀事将雄安古乐搭配历叱典敀民间传说等做成情景古乐剧以典型人物形象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重点将采风过程做成古乐纨录片形式借助互联网和手机app等方式让大众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参不到古乐的表演保障古乐传承和保护的单纯性和原生态减少口耳相传中产生的错误和纰漏迚一步保护古乐的纯粹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和意义

  作者:雷梦婕朱鹏闫肃来源:《大观》2019年第01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影响着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和渠道。文章以河北雄安古乐的传承和保护为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依托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制作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安古乐;传承

  十九大提出以文化自信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发展,将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上升到治国战略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新高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一、雄安古乐的来源、发展和传承

  古乐是雄安地区最为重要和最为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吟唱曲和演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发展,距今约有上千年的历史,堪称民间古乐的活化石。雄安古乐的来源较为复杂,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其来源于流传到民间的宫廷音乐,如《感皇恩》由《苏幕遮》改编而成,明末时由于政局动荡,大量宫廷乐师流散民间,宫廷古乐也随着传到了北京周边地区。类似的古乐发展历程不仅能演示宫廷古乐和民间古乐的发展历程和相互渗透过程,更能作为宋明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例证。以《感皇恩》为代表的雄安古乐历经千年的发展仍旧可以窥探到宫廷古乐的古雅肃穆,同时融合了民间音乐的悲喜交错、跌宕起伏的感情特点。

  作为雄安地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仅是中国传统乐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本地自然村落发展和民间风俗发展的重要例证,向后人展示了雄安地区浓厚的民间文化以及悠久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雄安地区对以古乐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在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古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

  以雄安古乐为代表的民间古乐能历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而不消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充足和广泛的生存环境。民间古乐是民间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宗族活动的重要表现方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不仅具有休闲娱乐作用,更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作用,所以古乐的发展和其周边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即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古乐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消亡。

  雄安古乐的发展和当地的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宗族活动、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如古乐中的《关公挡曹》源自民间的关羽崇拜现象,亚古城音乐会则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成立。但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民间古乐正在逐步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以宗族为单位的民间活动受到商业化和全球化的剧烈冲击,民间的宗教庆典、祖先祭祀以及婚丧嫁娶活动逐渐脱离原生态模式,甚至逐步走向消亡,而附着于此的民间古乐也会随之丧失原生态的发展空间。

  (二)人才不足,难以得到年轻群体的认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关键在于人。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是民间代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它不应当扎堆在故纸堆中,而应当活跃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多种形式展现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2]。因此一旦缺少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遭受重大打击。

  当前雄安古乐的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随着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古乐艺人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后继乏人、无人可传唱的现象。另外由于雄安古村落原生态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年轻受众更热衷于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对古乐兴趣和关注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民间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古乐的热情和喜爱,并使之一直延续发展下去,成为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宣传有限,传播渠道狭窄

  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和发展,以古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向新型的文化产业进行转型和创新,这是保护民间古乐的必然途径。但是当前针对雄安古乐的保护存在宣传不足、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虽然雄安古乐的民间艺术家已开始实地宣传,赶赴台湾参加民族音乐交流,但仅仅依靠民间艺术家们实地交流,宣传力度有限,真正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河北雄安古乐仍旧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民间庆典、祭祀活动主要在广场、街道完成,本质上是村落或集市文化的交流,古乐的传播范围较窄,速度较慢,形式较保守,对发展河北雄安古乐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其知名度不高,缺乏文化产业价值。

  二、新媒体背景下以动画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动画的发展现状

  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途径而言,新媒体将现代传播理念和先进科技结合起来。新媒体背景下的动画创作也和传统的动画创作有所不同,尤其是数字动画技术,融合了多媒体传达高效、传播广泛、高度保真的特点,其影音合成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物质材料的保存质量,方便物质资料的存储和运输,更能赋予创作内容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数字动画技术的科技含量更高,画面新颖极富趣味性,受众面较广,易于河北雄安古乐在广大青少年中宣传,更易被大众接受。数字动画技术还注重对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在互联网领域有广泛传播作用,能推动远程教育、在线交流等新媒体教育功能的更进一步发挥。

  (二)依托数字动画技术宣传河北雄安古乐

  一是合理编排动画剧本,保护古乐原生态。原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特征,也是本质核心。雄安古乐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保持原生态即是保护其生命力。现在人们可以借助数字动画技术将古乐中的乐谱、词曲等物质资料进行整理、存储和传播,通过现代播放技术直接呈现给受众,使得古乐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变异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最大程度地保护古乐的原生态。另外,古乐的传播内容不仅包括古乐的词曲等物质资料,更包括人们演奏、演唱古乐的过程,因此在古乐采风过程中,注重挖掘关于古乐传承的故事,将雄安古乐搭配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做成情景古乐剧,以典型人物形象、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重点,将采风过程做成古乐纪录片形式,借助互联网和手机APP等方式,让大众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参与到古乐的表演,保障古乐传承和保护的单纯性和原生态,减少口耳相传中产生的错误和纰漏,进一步保护古乐的纯粹性。

  二是依托校内动画工作室,建立古乐IP动画。IP动画是指在进行动画创作的时候,有计划地围绕某一形象创作的动画系列片。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年轻的学生群体是动画这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的主要创作者和受众。因此,在古乐动画创作中可以借助学校的动画工作室,包括学生自发组成的创作室和动漫专业的创作工作室,为年轻群体呈现原汁原味且极富趣味性的雄安古乐,也对传播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古乐的表演和宣传。建立古乐IP动画,既提升雄安古乐的趣味性,保留古乐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态特征,又确保古乐在多种层面上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需求。

  新媒体趋势下的数字动画拥有广泛的线上宣传渠道:首先,利用微信、微博和网站平台等让年轻人有更多渠道去了解雄安古乐,依托学校动画工作室创作古乐动画,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年轻群体的碎片化阅读时间,逐步积累受众群体。其次,雄安古乐的传播和发展不应当满足于以新奇性获取年轻群体的短暂关注,而应当注重深入挖掘雄安古乐中的文化内涵,立足长远发展年轻群体对雄安古乐的长久关注。工作室在创作雄安古乐动画时,一方面注重对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挖掘雄安古乐动画中的新奇性、趣味性,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审美特征,将雄安古乐演奏的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甚至台前幕后制作成动画视频,使观众了解雄安古乐表演的方方面面。最后,利用动画的传播渠道打开雄安古乐知名度,创造商业价值。学校动画工作室可以和当地政府的文化保护机构或部门合作,创作出有趣的系列短动画,在出租车、公交和地铁等交通工具上播放,也可以和当地企业合作,在商业写字楼或电梯间播放。

  三是开发文化产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首先,利用先进的数字生产技术,将雄安古乐表演和原创视频平台、知名网站相结合,鼓励雄安地区年轻人制作原创视频,加大宣传力度,使政府、企业和民间形成合力,推动文化产业链条的发展,使雄安古乐在发挥社会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化作用的同时,获取商业效益,进而刺激更多的人投入到雄安古乐的开发和保护中。其次,雄安地区政府和文化产业保护开发机构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视频传播,如快手、抖音等,打破时空限制,让雄安古乐走出雄安地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后,在创作雄安古乐动画中注意穿插古乐的原生态元素,以采风中录制的现场音乐为主题曲或插曲,让古乐元素,包括词曲、旋律和乐器使用贯穿到动画全过程,保持古乐的原生态本色。

  三、新媒体下数字动画技术对河北雄安古乐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利用动画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更能为非遗文化注入新鲜生命力和活力,推动非遗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尤其是数字动画技术的高保真特点,一方面可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纯粹性,将最真实的古乐形态、艺术特征和创作风格展现在受众面前。另一方面数字动画技术的高科技特性改变传统口耳相传和文字记载的传播模式,以更加快速、高效和真实的途径将古乐传播到社会大众群体中,利用动画、动漫产业的高盈利性推动古乐走上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实现古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申慧青.雄安古乐的传承与保护——以亚古城为考察对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7-91.

  [2]刘畅.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南京民俗博物馆的传统手工艺保护项目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8(5):103-107.

  [3]葛保周.浅论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56.

  [4]贾鑫娜.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机遇与挑战——以井陉拉花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16):36-38.

  [5]万展豪.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中国茶文化为例[J].视听,2018(3):207-208.

  作者单位:

  河北传媒学院

  

  

篇六: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作者:周楠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3期

  新媒体概述所谓新媒体就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产生的媒体。新媒体只是对各种新生媒体的一个概念性统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载体是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这与传统媒体的载体有极大不同。而正是因为新媒体在技术支撑与载体支撑上与传统媒体有巨大差异,使得新媒体又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新媒体具有传播的共享性。在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传播上,媒体是传播的主体,只有媒体具有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权力。这一方面是由于媒体在传统社会的垄断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媒体传播的实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普通大众根本无法完成投入。但在新媒体出现之后,这一传播的垄断性被打破,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面普及架起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输渠道,这使得传播的权力被共享,每个人利用网络都可以进行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所以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就具有了传播上的共享性。其次,新媒体具有传播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社会的传播形态使大众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媒体传播具有明显的单向性。但在新媒体时代,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向受众敞开了怀抱,通过在网络中开辟信息反馈渠道使传播具有了双向性,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与媒体进行互动,这就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受众的媒体体验。而正是新媒体传播的这种互动性特点使得其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再次,新媒体具有信息的多元性。传统三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在信息呈现上都具有自己的局限性。如广播因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所以其只有音频这唯一的信息形式。报纸是在纸张上进行信息的呈现,所以其信息只能是静态的文字和图像。电视媒体虽然相较前两者在信息形式上更为多元,能够融合静态的文字、图像和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但仍十分有限。在这一

  方面,新媒体融合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则具有更为强大的优势。新媒体不仅具备电视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且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形态融合在一起。如当前视频中的弹幕就是新媒体独特的信息呈现方式。因此,新媒体的信息多元性也是其突出特点。

  最后,新媒体具有传播的个性化。新媒体传播的共享性和互动性都充分反映出现代媒体传播壁垒的逐渐消融。新媒体的大量产生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高度开放共享使得广大受众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媒体进行使用,选择内容进行浏览,这就使得其传播必须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来进行内容生产和服务的供给,进而逐渐具有了个性化特点。此外,现代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也使得新媒体具有了研究分析受众并为其推送针对性信息的能力,如此就进一步增强了新媒体传播的个性化。

  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行业生产力旺盛

  目前,我国新媒体行业正处于旺盛发展时期。计算机、手机等终端的迅速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为依靠网络进行传播的新媒体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释放了庞大的市场活力,使得一时间大量的社会资本涌入新媒体领域,同时也有众多人群开始参与到新媒体传播中,这使新媒体行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了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旺盛反应到新媒体传播中就体现在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不断提速,内容供给大爆发,内容的广度迅速拓展。但在内容生产和产业提速的同时,新媒体中的内容劣质现象愈发突出,如“标题党”等劣质内容大量涌现于媒体之中,使新媒体的内容环境令人堪忧。

  新闻类媒体逐渐发力

  在新媒体诞生之初,其主力内容并非新闻,而是各种娱乐内容。但随着新媒体渐渐大众化,新媒体因其便捷、高效的传播方式使大众的新闻需求渐渐被激发出来,新媒体领域的新闻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统计显示,2018年底,我国新媒体中综合新闻资讯行业的用户规模就已经超过5亿,而新闻资讯类APP的行业渗透率也惊人地超过了50%。而根据调查现实,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者每天在新闻资讯方面消费的时间平均为76.8分钟,这说明新闻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此外,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新媒体中的新闻形式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如当前的短视频、直播等都开始成为新闻资讯的主流形式,这说明人们的新闻浏览习惯也已经发生变化。

  新媒体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阶段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环境逐渐复杂化,且网络环境治理难度大,这就导致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环境也十分复杂。在此情况下,对新媒体环境的治理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媒体环境的治理更成为新媒体领域广泛关注的课题。如国家对各种自

  媒体的清理持续进行,国家网信办在2018年先后约谈了百度、腾讯、新浪、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知乎等10家自媒体企业,要求其对自家平台上的各种违规内容进行“大扫除”,从而一时间清除了大量违规自媒体账号,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新媒体环境。与此同时,国家还在不断指导各种政务媒体脱虚向实,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政务媒体,用以引导媒体脱虚向实,成为为人民提供服务的工具。此外,当前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为新媒体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这一系列的现状都反映出我国新媒体环境的治理是必须持续推进的,而我国新媒体环境治理也已经步入了常态化阶段。

  我国新媒体市场格局现状

  随着新媒体市场经过多轮洗牌之后,现阶段新媒体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这一格局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就目前而言,新闻资讯类媒体的“四超”格局已经确立,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总体上看,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中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与字节跳动系产品占用户使用时长超过70%,而其他企业产品已经很难与这些巨头竞争,导致马太效应显现。在短视频媒體中,快手、抖音可称之为“双雄”,而在新闻资讯类媒体中,其市场被细分成三个块,即综合新闻类、垂直新闻类以及杂志报纸类。这种新闻资讯类媒体的市场细分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了新闻资讯类产品的一个大体框架。

  新媒体开始面向社会事务进行服务。作为新时期在传播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媒体类型,新媒体也必须参与到社会建设与发展之中,承担起其应付的社会责任。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竞争后,国内新媒体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发展上,利用自身的媒体能力来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如快手借助其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帮助农村人口利用快手创造经济收入,帮助许多人实现脱贫。抖音平台推出“山里DOU是好风光”,聚焦贫困地区,帮助其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而淘宝直播则实施村播计划,在我国培养出众多收入过万的农民主播,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巨大助力。可以说,当前我国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参与社会服务的自觉意识。

  新媒体发展趋势展望

  聚焦内容进行变革

  当前新媒体内容生产力的巨大释放所造成的内容质量下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新媒体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所以从当前新媒体环境治理常态化的情况看,新媒体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聚焦内容进行变革。一方面,新媒体市场格局的形成,并没有减弱其市场竞争,而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实力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未来新媒体的竞争将成为内容的竞争,内容为王的理念将重新回归传播领域。因此,未来各大新媒体都将重视内容质量的提升。如当前的抖音平台就对高质量内容进行大量流量扶持,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内容生产方式也将发生变革,现代各种新技术将不断融入内容创作中,从而使内容创作方式产生巨大变革。如现阶段腾讯、今日头条等已经开发出写作机器人来进行内容生产,标志着内容生产方式变革的开始。

  面向内容需求未饱和用户进行开发

  目前,新媒体内容的增长量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新媒体使用者的内容需求将在未来呈现饱和状态。但仍有部分人群其内容需求并未饱和,因此未来新媒体的发展也将聚焦这些人群的开发。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银发人群,如何让这些人深度使用新媒体并获得内容需求的满足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借技术实现新发展

  新媒体的诞生依赖于新技术的产生,而新媒体的发展也是依赖于对各种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技术无疑是新媒体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现代技术仍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阶段,如5G的普及将使人们摆脱流量束缚、人工智能技术将使传播更为智能,这些技术都将是新媒体未来大力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所以在未来新媒体将借技术实现新发展。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崛起是媒体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其反映了社会传播的巨大进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许多优势,这正是其迅速崛起的原因。当前,我国新媒体的行业生产力旺盛,新闻类媒体市场潜力巨大、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媒体市场格局初步稳固、媒体的社会事务参与意识日渐强烈,这都说明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中。而在未来,新媒体面向内容进行变革、对内容需求未饱和用户进行开发以及大力应用新技术将是其发展趋势,相信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必将愈发顺畅。

  

  

推荐访问:新媒体时代的未来考古 考古 未来 媒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