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2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2篇

时间:2022-09-06 1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2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文范文3篇 【篇一】 xx,男,蒙古族,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xx县xx的乡长。泽尔克太是一位开拓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2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2篇

篇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文 范文 3 篇

 【篇一】

 xx,男,蒙古族,1960 年出生,中共党员,xx 县xx 的乡长。泽尔克太是一位开拓意识强,敢想敢干,脚踏实地的干部。他曾经担任过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硕县驻乌办事处主任、支油办主任等职。1996 年 4月,在 xx 第十二届人代会上当选为该乡第八任乡长,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善于团结同志而著称。曾多次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1998 年在巴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9 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舍小家为大家上下求索只为民 泽尔克太同志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与养育他的这方热土和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担任乡长以后,泽尔克太同志把全乡一万多各族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化作精神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带领各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中。为了早日实现乡人代会提出的“稳粮增棉、发展大棚、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奋斗目标,泽尔克太同志把自己完全

 “浸”到了田间地头,他认为:土地是农民的第一生命线,不了解土地就等于不了解农民。为此,每天他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足迹遍及全乡农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遍了村村组组,对全乡 3.2 万亩耕地情况了如指掌,并在农业生产中适时提出农业种植产业化结构合理的可行性计划,为逐年增加农牧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捷径。每一户农牧民家留下了他不倦的身影,每一块条田留下了他勤奋敬业、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的足迹。他常常放弃了休息日,虽然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但他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中的一切全交给了爱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泽尔克太同志不仅掌握了 xx 农牧业生产状况,而且与各族农牧民成了知心朋友,特别是在防洪抢险,兴修水利上为各族农牧民兄弟所称道。

 1996 年 7 月,刚任职三个月的泽尔克太同志就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的洪水冲毁了丰收在望的庄稼、冲塌了大量民房,为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泽乡长连续五天五夜不休息,战斗在抗洪第一线,与大家一起疏洪水、筑堤坝。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形成了上下一致,奋力抗洪的感人场面。洪水过后,安置灾民,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又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及时组织、安排灾民抓

 紧夏播的救助。复播完毕,他又组织村民进行修复水利设施,重建家园工作。入冬前,重建家园工作圆满结束,19 户灾民喜迁新居,灾民安全越冬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那次洪水灾害给塔哈其造成上千万元的损失,痛定思痛,泽乡长从中得到了启示,提出了“365 天、364天防洪,只留一天抗洪”的口号。1996 年冬天,xx 村一片繁忙景象,泽乡长带领全乡干部、村民冒着寒冷的北风修筑防洪坝 17 公里,修复水毁工程 14 处,修复引水渠 12 公里,保证来年农牧业生产。抗洪救灾是一次让人惊心动魄的考验,泽乡长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在党旗下“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泽尔克太同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心,他就是用这种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农民,以辛勤耕耘这片故土的实际行动为保卫家乡、建设家园谱写了一首通俗歌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为一乡之长,泽尔克太同志深知肩上的责任。xx 是一个农业大乡,又是严重缺水、易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乡。为改变旱情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战员一起经多方考察论证,提出了修建全防渗灌溉引水工程

 的设想,这一设想如果实现,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 90%,可新增灌溉面积 15000 亩,每年可节约水费 70万元,五年即可节省出一条修渠的资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这项工程需投资 360 万元。为尽快把这条造福 xx 各族群众的引水工程付诸实施,他与乡党委书记一起,一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面跑项目、跑资金、跑机械。为完成 8.9 公里干渠的挖方任务,他与西北石油管道局协商使西北石油管道局无偿承担了 7 万方的挖方工程,节约资金 45 万元。修筑浆砌石需大量水泥,凭着深厚的军地情谊,他到驻军89800 部队后勤部水泥厂联系赊销水泥 2600 吨,保证了工程如期进行。由于宣传动员工作做的比较好,xx的各族群众积极投入到拉运砂石料的工作中,泽尔克太更是奔波在工程第一线,饿了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掬一捧施工的凉水,累了坐在工地上休息一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看到泽乡长为了塔哈其父老乡亲的事,不辞辛苦,日夜操劳,个个感动不已,主动请求为兴修水利设施出义务工,在泽乡长的动员组织下,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克尔古提堵洪坝的艰巨工程,既扼制了肆虐的洪水,又保证了引水畅通。待 8.9 公里水渠完工,泽乡长不仅晒得黝黑,而且瘦了一大圈,如果不认识他的人见了他决不会与乡长划

 等号。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在 2002 年春小麦灌溉之前终于开闸放水,望着那清澈的渠水湍急而下,大家欢呼雀跃,一个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泽乡长更是感慨万千。

 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科田,使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泽尔克太同志担任乡长的第一个设想。为了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甘当小学生,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基础上,捧起了厚厚的农业技术书籍,不懂的就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个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员。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维吾尔族农民在科学种田上总是落后于汉族农民,他就动员汉族农民与维吾尔族农民结成科技互助对子,走共同进步,共同致富的路子,通过一对一互帮互助活动,不仅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促进了先进种植技术在少数民族农民中推广应用。泽尔克太认为在一个多民族地区,仅会本民族语言是不够的,掌握多种语言,不仅便于工作,更能与其他民族同志交流感情。为此他在熟练掌握汉语以后,又开始学习维吾尔族语言,在工作中他注意潜心观察维吾尔语的发言及语法特点,不懂就向维吾尔族请教,经过多年的努力,泽乡

 长不仅能熟练地与维吾尔族群众交谈,而且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

 泽尔克太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开拓者,当和硕县引进山东寿光日光型冬暖式果菜大棚技术以后,泽尔克太同志认为这项产业可以充分利用 xx 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新型产业,而且是变秋冬为春夏,利用农民冬闲时间增加收入的好途径。投入 78.2 万元,用近两年时间兴建的 391 座大棚现已成为乡级经济增长的新支点,成为各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盒”。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保护生态平衡,植树种草美化家园又成为泽尔克太同志工作的重点,他在想:怎样才能大面积绿化荒滩,又加快全乡百姓增收致富进程?经过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在 8.9 公里干渠沿线开荒 5000 亩,广植防护林,大规模栽植杏树,分片承包给私人管理,如今,这片杏树林已发展成为该乡的生态经济林基地,不久的将来,它就可以成为 xx 一项支柱产业。泽尔克太同志这种“眼中只有土地,心中只有群众,办事只为大家,不为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集中反映了扎根在基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基层干部的高贵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狠抓民族团结猛促经济发展 泽尔克太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

 在塔哈其 176 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居住着汉、维、蒙、回等 9 个民族,并且与空军 86456 部队、农二师26 团相毗邻,民族关系与军民关系相辅相成,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友邻单位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 xx 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乡政府的“一把手”,泽尔克太同志始终把团结和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内要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外要抓军、兵、地共建,操作中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软件上注重实效,使 xx 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多年来,该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始终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双文明建设综合奖,1998 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建成了巴州地区第一个电话村,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为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他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兴建乡村文化站(室),目前,已形成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电视入户率达 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70%。为解决维吾尔族农牧民收看维语节目难的实际问题,筹集 10000 余元资金开通了维语频道,丰富了 1400

 多名维吾尔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泽尔克太十分重视驻军兵地共建关系,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与空军 86456部队、马兰汽车 36 团、农二师 26 团建立了共建关系,各基层站所、村民委员会也与驻军部队、农垦团场的连队建立了共建对子,在共建中,军兵地各方在经济建设中互相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互相促进,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近年来,由于发展绿色温室大棚产业,从山东、河北、甘肃等地来和硕种菜的 4000 多民工大多在 xx 从事蔬菜种植,这不仅给 xx 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困难,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作为主抓稳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他使出浑身解数,下大力气抓好这两项工作,每逢节假日或日常检查,他常常与派出所、计生办的同志一起检查流动人口,只要是计生办或派出所提出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从而保证了经济建设不受影响、不受干扰。几年来,xx 未发现超计划生育现象和重大扰乱社会治安现象。

 泽尔克太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随着农村奔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因缺乏劳动力或未成年子女诸多因素,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

 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劳动扶贫、建房扶贫、实物扶贫等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古农布湖村孤儿焦杰,失去双亲后生活无依无靠,连赖以遮风挡雨的住所都没有,泽乡长知道后,很关心他,先拿出自己的工资帮他买来日常生活用品,又安排乡民政办、古农布湖村村委会筹集资金给他建成砖木结构房屋 42 平方米,并亲自开导他:要学会自立、自尊、自爱,做社会有用之人。在泽乡长的鼓励下,焦杰开始自谋出路,打工挣钱,有一定积蓄后又买几只羊,慢慢发展现已脱贫致富。

 在 xx 民族团结的进程中,泽尔克太为其树立了一块醒目的里程碑,做着“平凡但伟大,伟大却平凡”的工作,围绕民族团结这一民心工程,泽乡长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志,使民族团结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他一起工作共过事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泽尔克 xx易近人、关心各族群众疾苦,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公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 xx 的农牧民手中有一定的积累,又开始向新目标迈进,怎样实现新的目标?这是摆在泽乡长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在 2001 年 12 月

 召开的 xx 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上,xx提出了“一四一”发展战略,围绕一个市场,建设四个基地,加强一个产业,即:形成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为龙头的市场体系;一万亩“两草”(麻黄草、甘草)基地,一万亩瓜菜基地,一万亩杏树基地,一万亩葡萄基地,实现畜牧业产业化,走出一条以果、菜、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6720 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5100 元,年均增长 13.2%。这是 xx 今后三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目前已进入具体落实过程中,泽尔克太继续忘我地耕耘在 xx 的每一块土地上,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乡各族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篇二】

 xx,男,锡伯族,1970 年 4 月出生,大专学历,1989 年 11 月参加工作,2008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得耳布尔林业局二道河管护林场副主任。

 xx 同志于 1989 年高中毕业,同年 11 月参加工作,为得局劳服一名青工;1995 年 1 月被林业局招聘为康达岭林场营林工队的一名合同制工人;2005 年 11 月任康达岭林场 413 队工队长;2012 年 10 月至今任二道河管护林场副主任。

 他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原则,干一行爱一行,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2006年被林业局评为劳动模范;2010、2011 年连续两年被林业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2012 年获得“兴安脊梁”奖章,2017 年再次被林业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他勤于学习,自觉锤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他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低,在工作之余勤奋学习,于 1991 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大专学历。2014 年 11 月参加了全国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了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在 2012 年当上副主任岗位之后,为了能更好地去胜任这份工作,他积极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集中学习,并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学党章、党史、学系列讲话,学习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还不断加深自身政治修养,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工作学习森林防火,消防安全以及营林生产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之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他工作认真踏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誉。在任工队长期间与工人们一起爬冰卧雪进行木材生产工作;经常在凌晨两、三点钟冒着严寒,背负工队急需物品步行到离家 2 公里外

 的生产调度室等车上山。经常为指挥装车而吃不上午饭。他经常到伐区检查安全生产、木材产品质量...

篇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创建结硕果 xx 遍开团结花 ——xx 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典型经验材料(1)

 过去,各民族自我为上、互不往来的现象较为常见。党的十八大以来,xx 镇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民族方针政策,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通过党建、产业、文化等方式引领,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就像一座座“连心桥”架起了全镇六种民族的爱国心、向党心和民族心,更像一条条蓝丝带将各族群众缔连在一起,各民族之间真诚相待、真心认同、真情关怀、真正互助,亲如一家,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和自己的家园,在边陲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赞歌。

 一、突出组织引领,谋民族团结进步之策 “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就 xx 而言,民族工作事关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xx 镇党委、政府从未放松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按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十有”的要求,确立了做好民族工作、讲好民族故事、传好民族佳音、建好民族示范的创建任务,把民族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紧紧扭住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坚持“两个共同”的理念,团结、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全镇形成党政主抓、村组共抓、全民参与,上下一盘旗、一股劲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

 建工作格局,呈现出“人人在讲民族团结情、人人在说民族团结话、人人在办民族团结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为全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堡垒。

 二、突出扶贫减贫,行民族团结进步之举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致富脱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在奔小康人的路上掉队”。近年来,xx镇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充分发扬“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举全镇之力开展扶贫减贫民族事业,确立了“找准贫根子、与民结对子、为民找路子、多方筹票子、精准搭台子”的扶贫减贫“五子”工作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和资金,解决各族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出行难、通讯难、移风易俗整治难等问题,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全镇累计投资 x 亿元,组织实施了整乡推进、易地搬迁、沿边三年行动等惠民工程,改造完成 C、D 级民居民宅 xx 余户,易地搬迁安置档卡户x 户 x 人;实施村组公路硬化 x 余公里,x 个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 x 多盏;建设农村饮水水窖 1.14 万口;建成新寨、大寨、青岗堡、下木洋等 x 余个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全镇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贫困人口从 x 户 x 人减到 x 户 x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x%,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我们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已换成“小洋房”,泥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木树村党总支书记赵直关高兴地说。该村是 xx唯一一个没有汉族的少数民族村,居住着苗、瑶、彝三种民族,全村水、电、路等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三种少数民族过上了美好的日子。

 三、突出产业培植,增民族团结进步之福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产业则是民族团结的“根”。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xx 镇以解决各民族“增收难”为突破口,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深入推进民族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公司运作、集体组织、大户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三权三证”盘活各民族发展资金,把种植养殖业、果蔬食用菌、劳动力转移、木本油料、中药材等作为各民族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进行精心培植,提出“八入股、八增收”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各民族民间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引进企业 x 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x 个,建成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和菌种接种培育基地 x 个,建成蔬菜种植大棚基地 x 亩,带动各族群众种植果蔬食用菌 x 亩,发展木本油料 x 万亩、林下草果 x 万亩、中药材 x 余亩,发展甘蔗、热带水果等 x 余亩,建成万头商品猪和千头商品牛基地,实现大牲畜出栏x头(匹),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x万余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元,各民族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美好幸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突出边疆稳定,固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民族团结进步是实现 xx 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镇内多民族杂居,边境线长,边民互市、人情往来密切,涉边涉外问题复杂多变。

 一直以来,xx 镇把“守住祖国疆土,保证地方安宁,促进军民团结,实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守土固边为己任、以兴边富民为担当,把“组织强起来、经济活起来、群众富起来、边防固起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毒瘤”。充分发挥各民族作用和力量,健全“情报信息、治安巡防、群防群治”一体化防控网络,成立 x 个村级警务室,依托各民族农村青年、退役士兵等力量组建维稳防控巡逻队 x 支,探索推行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扶贫联帮、教育联抓、边防联守和信访同接、纠纷同处、矛盾同排、应急同力、村情同摸、团结同创的“五联六同”工作机制,狠抓民族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违法犯罪打击、治安巡查管控等工作,全镇多年来未发生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各族群众在边境地区世代坚守,危难时期投身保家卫国,和平发展年代全民守地固边,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实现了边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边境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五、突出移风易俗,绘民族团结进步之画 民族风貌要靠民族精神来体现,只有改变民族恶习,革除陈规陋习,才能更加增强民族自信、增进民族互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民族共荣。近年来,xx 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优化完善村民自治管理体系,由各村党组织牵头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组织制定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为主的《村规民约》x 份 x 余条,发挥各族群众自治、监督的能动性,定期开展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地旁、山旁、公共区域旁等“七旁”垃圾清理和粪堆、柴堆、杂物堆治理。同时,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

 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五老”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自发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农村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问题,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民俗陋习,各族民风转好向善、互鉴良俗,广大农村、各族群众展现出“地干净、物整洁、人精神”的优美画卷和良好风貌。

 六、突出文化传承,筑民族团结进步之魂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每天傍晚,随着音乐的响起,各村文化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村民们吃过晚饭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村子的活动场地上,跳起广场舞,汉、壮、苗、瑶、彝等民族群众相聚休闲、其乐融融。近年来,xx 镇坚持文化惠民,强化民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全县首个乡村电影院,实施x 个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新建农村民族文化活动广场 x万多平米、民族舞台 x 个,配备广播、体育器材 x 套,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x 人,组建民族文艺队 x 支,通过各级组织和传承人、文艺队利用民族节日宣传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引导群众深化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认识,广泛传承发展彝族“跳宫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我们村里,汉族尊重彝族传统,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团结汉族乡亲,邻里之间非常和谐。这不,没事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散步、聊天,民族大家庭的氛围在普阳村蔚然成风。”村民王武丽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走进 xx 这个边陲小镇,民族团结之花炫丽绽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像一颗颗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在党的光辉普照下,携手走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

 维护民族团结践行美好教育 ——记 xx 区 xx 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2)

 xx 市 xx 区 xx 小学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小学生x 余人,近年来 xx 小学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以四个“度”为抓手,教育引导各族各族师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认识,把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认知深深种在每一个学生心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加大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xx 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计划中,并配套工作资金,通过在校园内悬挂横幅、编写宣传材料、丰富民族知识读物、设置民族知识读书角、打造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廊道、民族活动功能室等措施,营造良好民族团结共建的氛围。学校每年 9 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民族常识问答、民族主题演讲、民族团结小故事等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经常性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征文、班级外文化墙设计等比赛。开展民族团结争创活动,促进同年级所有蒙、汉学生互相“结对

 子”,并先后开展了“班级联谊”、“两校特色运动会”、“艺术谊”、“科技比赛”、“校园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思想。

 二、挖掘深度,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xx 小学开设了马头琴、民乐、民族舞、民族声乐等民族特设课程且已初具规模;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介绍民族风俗,提高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学校的蒙古族教师开设了蒙语口语社团;xx 小学和手拉手学校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还联合开发了蒙语口语校本教材,让蒙古族师生、家长学习民族母语并实施 xx 民族园班本课程计划。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每个班级安排一到两方面的民族知识内容。一系列的民族教育,使各族学生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进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三、提升高度,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xx 小学将“五个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把“五个认同”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其更贴近生活和学习,让主题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我们的节日”、“日行一善”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和学习,让德育教育更加丰富,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各类竞赛、校园广播、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

 好校园,共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四、体现温度,校内外共建推进 一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如鼓励学生和家长参加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了解摔跤、射箭、骑马等传统项目。二是走进民族校园。组织师生家长前往蒙古族学校了解学习祭火节知识,品尝美味的手把肉和祭灶饭,欣赏美妙的歌舞;前往市蒙古族学校参观校园文化和儿童节文艺汇演,感受蒙汉情谊的深厚。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结对活动。更与“手拉手”学校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手拉手”结对活动。

 薪火绵延促团结 师生同心共筑梦 ——xx 民族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典型经验(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陲,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急需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血肉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边疆稳定,xx 县省立民族小学应运而生,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不忘“团结进步”的建校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征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传颂校史,树牢师生感恩心 作为 xx 省解放后第一批寄宿制民族学校,xx 市唯一的寄宿制民族小学,与其他普通小学相比,民族小学的创办具有深刻的政治历史

 背景,发展更具有时代意义。新生入学了,校史是民族小学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向何方。

 传颂学校创办史。1952 年 5 月,时任 xx 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 xx军政委员会主席 xx 提议,经 xx 省人民政府批准,在 xx 县 xx 镇 xx村创办了省立 xx 县民族小学。建校初,主要招收云、贵、川三省八县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短期文化速成教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南地区工作,成为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民族工作骨干,为西南地区的解放、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讲述学校发展史。民族小学创办后的数十年间,曾经历从创办、停办到恢复、发展;校址从村乡迁移到县城;校舍从数百平方米扩展到 3 万多平方米;教师从 5 名增加到 x 名;学生从 x 名增加到 x 名;民族类别从 3 种扩展到 x 种,三次搬迁,三次扩建的发展历程,先后投入...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示范户 先进事迹 民族团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