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0篇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0篇

时间:2022-09-06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0篇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7年6月 269初探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陈超 重庆市巫山县白云小学,重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0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0篇

篇一: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 年 6 月

 269 初探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陈 超

 重庆市巫山县白云小学,重庆 4047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留在家乡,他们的教育问题变成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当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有关部门要有目的性的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51(2017)06-0269-0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城市务工,长期分离使得他们非常缺少家庭的关怀和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的期间缺少家庭的教育。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但他们的子女在家乡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环境不是很乐观,长期缺少家庭的教育下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1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1 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长期与父母分离两地,他们的父母不能见证他们的成长过程,对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更是不能直接了解,也不能对他们进行亲子教育,父母关爱的失位是当下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大问题,因此这也是让人们为留守儿童担忧的问题,担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心理健康。孤僻、自闭、腼腆、羞于交往等这些心理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来自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则不然。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这时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会使孩子身心发展失衡,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不利于个性发展,而隔代教育又影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由于祖辈教育与父母教育存在差别,过于对孩子溺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1] 。

 1.2 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的成长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的身边,非常缺少家庭的关爱教育,导致他们常常出现自卑的心理,而且没有安全感,而且很敏感,有的留守儿童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出现逆反的心理等,这些表现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常常出现的性格特征。此外,对于 12 岁到 16 岁的留守的孩子他们正是出于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出现早恋的现象,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不在身边进行引导和照顾,会使他们出现叛逆的表现,出现厌学现象。长期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让他们感到孤独,心里话也不知向谁说,这就会造成性格出现偏差。

 2 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2.1 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正确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是教育的手段,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用平常心来教育孩子,重视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困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爱心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有爱的沟通桥梁,进而营造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农村的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开办老年培训班,对村里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辈进行思想的沟通,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教育孩子的信心,组织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他们学到的理念体现在活动中,这种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进而补位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2] 。

 2.2 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推进寄宿制教育方式,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投入,要排除万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条件,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可以接受到家庭氛围的关怀,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好的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利用好假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回家的家长与孩子能够一起进行活动,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能够感受的父母的爱,感受亲情,弥补亲情的缺失。

 2.3 妥善解决外地决务工子女就学问题

 留守儿童非常渴望与自己的父母团聚,因此能和父母一起进城是他们的希望,所以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让留守儿童进城能够接受教育,和父母不在分离两地,所以进城务工的父母也非常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城市里上学,所以政府要改变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外地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要大力整合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城市务工子女争取上学的条件,此外,还可以专门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创办学校,使得留守儿童能够上学。同时,在学费方面,要给留守儿童优惠,免除学杂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等。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留守儿童,不要歧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真正的解决留守儿童就学问题[3] 。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只有在政府的帮助下,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2]杜明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7). [3]庞懿,郭微.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1).

篇二: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性格、道德行为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对最优方式和最现实手段。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培养和教育子女。”因此,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接受习染的最早环境。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任责任人;家庭应当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习智慧的培训基地。尤其是对于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异于一般儿童 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其家庭教育现状并深入提出解决措施,在当前来看有极其重要而长远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状况及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庭监护状况

  1、隔代监护。

  虽然隔代监护让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学习知识层面上承担不了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培养,使孩子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祖辈大多只负责孩子的饱暖,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无能为力。

 很多老人都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怕苦怕累,因而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十分懈怠样子。

  (2)祖辈中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例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学校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托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根本无暇顾及,所以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因而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乱吃零食、沉迷网络游戏、编造谎言甚至逃学等坏习惯。

  (3)祖辈们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也几乎为零,所以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2、寄养监护。

  寄养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寄养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因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法适应周遭的生活环境。

  3、单亲监护。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留在家里的单亲父母普遍知识水平低,农活多,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外

 出单亲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教育的方法不当;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因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

  1、 教育管理时间不足。

  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村数以万计的农民远离家乡,纷纷涌入城市经商、打工,而在他们身后,却出现了一个个“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在祖辈以及相关亲戚的监护下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时间,他们大多有许多的农活儿要干,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2、 教育方式不够科学。

  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有的选择以金钱为诱饵,有的以打骂为主。很多父母根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成绩差则一顿暴打,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

  3、 教育上重智轻德。

  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却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和名次。总认为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拓展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4、 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孩子就是学校教育,孩子成绩不好就都是老师的责任。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我对此真的深有感触。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例如:一位在外务工的妈妈把孩子托付给奶奶管教,这位妈妈常常叮嘱奶奶关注孩子的成绩,要求孩子每次考试一定要考 90分以上,一旦在 90 分以下,孩子的妈妈立马就开始数落奶奶没教好孩子,把错全怪在奶奶的头上,奶奶则立马就打电话来质问我是如何教育她的孙女,怎么成绩下降了?我真的是很无奈。

  5 教育上过分溺爱。

  “留守儿童”过多地受到祖辈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少同情心,骄横任性等小皇帝心理。由于缺少约束,在生活上,缺少自立、懒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在学习上,怕吃苦,不努力学习。孩子的自觉性,自律能力很弱。常常有时因为看电视或是贪玩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过多的看电视,睡觉过头,无法按时到校等情况,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面对这些情况,长辈们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改正缺点,反而想着孩子还小,一点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为帮孩子逃避老师的处罚还帮着孩子撒谎。使孩子养成撒谎,逃课,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无法管教。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1、强化父母履行监护职责的教育。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应当履行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能推卸自身的责任。要帮助父母懂得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亲情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委托亲属或其他人照顾孩子,必须提供孩子的基本生活和受教育的费用,尽可能与孩子多见面,在离乡外出前,返乡探亲时进行集中教育普及监护人法律常识和家庭教育知识。敦促父母在外出时,以各种方式保持和委托监护人,学校教师的联系和沟通。

  2、加强委托照顾孩子的成年人的教育。

  有针对性的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家教培训班”等,针对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指导;敦促被委托人保障孩子的生活需求和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及父母。

  3、促进学校、社会和相关机构监督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的履行,及时弥补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缺陷。

  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为留守儿童父母了解孩子和有关方面有的放矢开展提供第一手素材;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主动性沟通和经常性联系;敦促留守儿童定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家长经常对儿童进行指导,不断增进儿童与家长的感情联系;动员社会资源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子,进行生活关怀,心里咨询,学习辅导等。

  三、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关注。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

  学校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设立本校的课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例如,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强化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设立道德教育课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这些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教育家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教师寄语: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家庭是重点,学校是关键,社会是推力,只有三者之间协调联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三: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较快,吸引着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城市的种种条件限制,只能将其子女留在老家,这部分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加上代理监护人、学校、社会对这个弱势群体关怀不够,以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严峻,亟待解决。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的各行各业得到蓬勃发展,吸引更多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但由于这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本身就很艰苦,再加上地域户口的限制,导致其子女在城市里出现了比如上学难、看病难等各种问题,所以只能把子女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的亲属代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指导和照顾,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 概念阐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 21 世纪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业收入的入不敷出,使得更多的农村中青年人进城打工。农业投入的增加,农村的人情世故,子女上学的费用,日常用度的增多等,迫使“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变贫穷的生活,开始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全部家庭成员都带入到城镇中,所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双方父母或者亲属代为照看,这部分儿童便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1]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哥哥或姐姐照顾,基本上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长辈在家庭里对留守儿童进行的教育,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传递,也包括心灵精神的慰藉。”[2]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里,则由这一方负责教育子女;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把子女留给代理

 监护人,则由代理监护人负责教育。不过,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由代理监护人教育,他们只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并且不过多关注其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使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这部分儿童渴望感受父母温暖的怀抱,拥有完完整整的父爱和母爱,让父母知道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儿童家庭教育是人启蒙的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开始,对人一生影响深远,因此,应从各方面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家庭教育,关爱他们,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造成留守儿童的数量成直线上升。家是人启蒙的第一所学校,是爱的摇篮,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子女的向导。由于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亲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影响其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少的问题。

 (一)代理监护人方面的问题分析 1、隔代监护的问题 隔代监护也就是由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多在 50—70 岁之间,知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与孩子的年龄相差悬殊,不能准确把握孩子对外界的认知和心理上的需求。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纪过大,只能保障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要求,有时甚至需要这些留守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很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采取粗放式的教养方式,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其精神需求过问较少,久而久之,有的留守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甚至是喝酒、打架斗殴来放纵自己,使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精神慰藉。

 2、上代监护的问题 上代监护也就是由留守儿童父母的兄弟姐妹照看。这种方式虽然减小了年龄差距,但监护人仍没有意识到要像孩子的父母那样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认为只要不犯错就行。此外,保证孩子的基本吃穿,感觉就完成了任务。而“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归属感,总是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使他们在外人的监护下不能很坦然地去接受他们的照顾。”[3] 这样,留守儿童容易形成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产生一种自卑感,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同代监护的问题 同代监护也就是由留守儿童的哥哥或者姐姐照看。留守儿童的哥哥或姐姐大

 多正处于青春期,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经验,对留守儿童未形成有效的权威,不能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另外,青春期的哥哥或姐姐有一些叛逆的行为,如不能正确引导留守孩子的行为习惯,反而会被留守孩子学习,形成叛逆的行为和心理。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分析 农村学校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并且教学条件落后,使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每年开学时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及时准确地了解在校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班主任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不能做到个个进行辅导。有的老师只顾自己的教学,不管孩子有没有听懂,会不会做题,这些孩子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写作业。有的留守孩子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亲接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放学,常常会对自己说:“为什么我的父母亲不能接送我上学、放学呢?”有些留守儿童压抑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梳理,严重者会得抑郁症。有时候留守儿童会遇到一些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而自己的父母又在他乡,不在身边,感觉自己无依无靠,内心感到孤寂,缺少安全感。

 (三)社会方面的问题分析 有些社会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较重,甚至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并对其进行不切实际的大肆渲染,在留守儿童心理上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台球厅、KTV 等,吸引着留守儿童前去“醉生梦死”。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和心理上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鼓励,转而投向社会,小小年纪参加社会小团体,经常打架斗殴,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惯。

 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切实解决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各方支援。“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参与主体多元,能够保证资金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时间的持续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多元参与主体之间也要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否则就不能良性运转。”[4]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的父母、代理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做到经常通过电话联系自己的子女,每周至少两到三次,不要以为把孩子托付给自己信任的人就放心了。此外,在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奖励的同时,也要重视其精神抚慰,放弃原来的那套“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观念。尽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多一些互动,给孩子真正的温暖的家。其次,代理监护人要有自己的角色转换。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自己相当于他们的“父母”,应做到父母般的关怀,给他们更多家的温暖。代理监护人不仅要保证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需要,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做到多与留守儿童谈心,知晓他们的心中所想,发现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引导他们快乐成长。最后,留守儿童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虽然父母远在他乡,不在身边,但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免得父母担心。学习上的问题,应多与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请教。心理上的问题,应多与父母和代理监护人沟通。留守儿童要放好心态,有一颗自强之心,不屈服,不后退。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留守儿童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5] 因此,学校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做好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新学期开始之时,要求各位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的统计工作,具体到留守儿童个人。这样,老师可以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留守儿童,且与代理监护人建立长期联系,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共同关爱他们。第二,培训专门化的留守儿童辅导教师。学校应积极请回退休的并且有精力辅导的这部分老教师,运用学校的资源加以培训,专门来辅导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觉到教师的理解和关怀。第三,开设心理咨询屋。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有问题及时解决,让其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第四,组织各种班级课外活动。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班级课外活动,让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克服自己的孤寂感,在班级大集体中感受家的欢愉。

 (三)政府方面 政府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高度关注,实行合理的行动。首先,政府深化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对立壁垒。“姚忠旺建议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的城乡隔离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

 流动,为异地求学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6] 如此,便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其次,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给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营造自由的就业环境,使其留在家乡,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最后,引导社会舆论真切地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舆论应传播正能量,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赋予他们信心,给他们留一片自由的空间。时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必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助其渡过难关。对农村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淡然。

 四、 总结 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但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可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共同携手解决,建立“留守儿童——家庭——学校——政府”关系网,为留守儿童打造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还留守儿童一片爱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杨鑫雨.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郝世杰.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6,(09). [3]金映雪.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J].科教导刊,2016,(03). [4]黄文丽,杨恩丽.社会支持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启发和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 [5]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工作研究,2012,(04). [6]杨梅,王小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述评[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8).

篇四: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研究上旬刊09/2019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杨鹏(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在这些问题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尤其突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成长环境。【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我们西北贫困地区,因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发展,将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给父辈或其他亲属帮助监护。

 这些孩子因此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基层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厌学;性格行为孤僻、自卑懦弱;不善交际交流……这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成长的沃土。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强、灵活多样的特点。

 这种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是人生阅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留守儿童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导致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情感上的交流,留守儿童长期在这种状态中生活学习和成长,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遇到问题和困惑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遇到困难和挫折得不到情感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形成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些本应健康成长的儿童出现了各种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全社会特别是儿童家长和教师的认真思考。1. 缺少 父 母 的 关 怀, 影 响 儿 童 性 格 发 展 和 智 力成长。2. 代理监护人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滞后,孩子学习习惯差。3. 因无人监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4. 出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1. 留守儿童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监护职责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让他们铭记一生的烙印。

 在未进入校园学习之前,他们在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

 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家长一方或双方长年在外地务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极少,造成子女家庭教育上的拖欠,失去了孩子家庭教育的最佳机会。2. 祖辈抚养或亲属代替监管的不足。

 在广大留守儿童家庭中,孩子是由隔代长辈抚养,或由其他亲属代为监管。

 祖父母年龄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化知识水平低,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不会刻意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况。

 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少对孩子的约束和教导,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会体谅家人的付出,不会关心别人。3. 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地方因为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留守儿童开始向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县镇学校流动。

 这样他们就有了第二重身份 -- 寄宿生。

 而大部分校外寄宿学生租住的房屋,寄宿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

 而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可塑性很强,在缺少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很多不良习惯,甚至成为问题儿童。4. 学校教育相对滞后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当家庭教育出现短板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就应理所当然承担这一责任。

 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县镇学校教学压力大、教师精力有限,因此无法完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学校教育本身就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功效。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 家长要主动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1 )陪伴孩子成长。

 陪伴就是一种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呵护。

 家长要尽最大努力亲自照顾子女,为子女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如果没有条件,也要利用节假日回家或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

 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弥补家庭教育的欠缺。( 2 )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改变命运,留守儿童家长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经常保持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心理变化。

 也要多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下转第 5 页)3万方数据

 中国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研究上旬刊09/2019一原则始终要贯彻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在焊工教学的安全教育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围绕着某一焊工作业过程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焊工作业时所需要着装的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口罩、安全头盔、绝缘靴,等等。

 除了自我防护装备,也需要配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器材,如灭火器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进行安全事故应对的演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业现场的安全应急的紧张感,增强其安全防护意识。

 此外,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实训操作环节培养起良好的安全隐患排查意识,要使其养成焊工作业前的安全检查习惯。(三)组织多种形式的焊工安全教育活动在焊工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第一,教师可围绕着焊工安全生产这个主题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制定安全生产宣传海报,或者制定焊工安全生产规划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安全生产这个主题的深刻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制作海报或规划方案时,感受到安全生产与安全规划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制作焊接安全操作手册,让学生将焊工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行为、安全排查、安全监督等等多种内容都融入其中,形成一份完善的安全规范操作手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发现自己的安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相应的完善。

 这一做法可以有效提高焊工安全教育效果。

 第三,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安全教育入手,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结合真实的案例制作相应的焊工安全教育漫画,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的参与度,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漫画制作的过程中感到一定的愉悦感,这对提高焊工安全 教育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四,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焊工作业现场。

 这一活动属于室外活动,教师可以与学校的合作企业相互沟通,让学生可以真正走进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去感受焊工作业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教师可以要求合作企业中有经验的焊工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分享安全防护经验,可以穿插一些真实的经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安全防护在 实 际 工 作 中 的 重 要 性,增 强 学 生 的 安 全 防 护意识。三、结束语综上所述,焊工作业具有不少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必须要实现焊工的安全生产。

 而在当前的焊工教学中,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将其渗透在焊工课堂教学中。

 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方式。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加强实训操作,并且组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技能,保证学生在未来从事这一职业岗位时,可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参考文献:[ 1 ]徐金凤 . 中职学校焊工生产实习安全教育探讨[ J ] . 河南科技, 2013 ,( 22 ):

 267.[ 2 ]陈兴华 . 在焊工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J ] . 海峡科学, 2013 ,( 04 ):

 81.[ 3 ] 宫 仁 . 安 全 生 产——电 焊 工 [ J ] . 建 筑 工 人,2017 ,( 3 ):

 26.(上接第 3 页)

 2. 学校要主动承担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缺失的责任。( 1 )办好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的监护人。

 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举办知识讲座、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家庭教育的能力,以便更好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2 )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功能。

 基层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大都建成使用,要利用项目资源扎实开展工作,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关怀和帮扶。

 通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精准扶贫“一生一规划”等形式,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解决学习困难。( 3 )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工作。

 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进行正确疏导和教育,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4 )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引导作用。

 学校做好心理咨询室建设,利用心理健康讲座、爱心电话、爱心驿站信箱等活动和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培养儿童积极上进、乐观进取的性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帮扶作用。( 1 )发展农村经济。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在经费投入,在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3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要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各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惩处,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崇尚真、善、美的良好风气,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基础作用,结合社会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5万方数据

篇五: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教育缺失“留守儿童” 的偏差行为与社会工作对策/ 刘为地 赵 磊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下形成的突出社会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被留在家乡, 原因主要是城市户口有限制并且教育成本高,从而形成“留守儿童”这样中国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

 相比其他儿童,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偏差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塑造健康心理、减少偏差行为,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模式。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偏差行为;社会工作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改革层层开展,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 社会结构迅速变化。其中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生,形成了“农民工” 这一特殊群体。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 进城农民工自身的社会保障不完善、工资被拖欠问题严重; 而且, 农民工离家后留下的子女即“留守儿童” 抚养与照顾的问题突出。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 28.29%, 目前, 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

 由于父母均不在家, 家庭教养的缺失使留守学生行为失范相对比较严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的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可总结为以下四种: (1) 隔代监护; (2) 单亲监护;(3) 上代亲戚朋友监护; (4) 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二元结构下出现的特殊现象,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二、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偏差及原因留守儿童往往相比其他儿童更加自卑, 不会和老师同学沟通, 甚至过分封闭自己、 抵制交际。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孤独、 焦虑、 烦躁、 恐惧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障碍使得他们在待人处事上表现出胆小、 懦弱、 易怒、 暴力、 孤独等性格倾向,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 也给厌学逃学、 打架斗殴等行为埋下伏笔。寄养的成长环境、代养人的不恰当教养方式,使得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被纠正和引导。有关研究显示,30%左右的中学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偏差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比父母均在家的儿童具有更多的打架、旷课等不良行为,少数留守儿童甚至受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出现偷盗、 勒索等犯罪现象。缺失家庭关系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出现较多的主要原因,并且监护人由于在外打工没有尽到监护义务,隔代抚养问题重重,他们无力或不懂如何去教养下一代。一项研究显示, 14.3%留守儿童表示 “父母经常打我、 骂我” ; 造成了抚养着和儿童的对立和敌对有 24.1%的留守儿童表示无法“跟父母很好的交谈” ;31.2%很少 “跟父母一起做有趣的事情” ;在节假日或过生日时; 45.5%的留守儿童表示 “父母不能经常带我去玩” 。亲情的缺失,关爱的缺乏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必要的家庭关系和亲情氛围,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大多数留守儿童随着年纪增长开始担忧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自身安全, 强烈需求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因而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三、针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对策关爱留守儿童, 使其塑造健康心理、减少偏差行为,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模式。1.展开社会工作服务, 维护留守儿童温暖的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 农民工多数工作非常忙碌, 从而亲子关系疏离。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关注这一敏感、 弱势的群体需要, 通过小组活动来引导儿童的父母建立更好教养儿童的教育性小组、相互情感支持的互助小组、呼吁与推动留守儿童权利保障的民间组织等,通过争取社会资源为特殊儿童的父母提供喘息服务与各种积极支持等, 从而间接保障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2. 开展偏差行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要把握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注重同伴相互支持作用, 这才能符合儿童、 青少年的发展要求。收集、 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 社会有爱心人士、 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留守儿童建立亲密联系,向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援助。更重要的是要和留守儿童建立感情联系,让他们真正感到温暖。这种替代式的父母与家庭可以一定弥补家庭的缺失。3.发挥社会工作机构优势, 积极改善与其他社会机构、 政府建立合作关系, 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机构具备与政府、 组织、 家庭、 个人等各方面协调行动、 共同合作的能力, 可以联合这些机构、个人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该积极宣传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发展争取社会资源,为政府决策与社会公众了解留守儿童提供信息,从而能够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有利氛围。4. 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才能直接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都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高特殊儿童情感支持、心理疏导、 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要。参考文献[1]周福林,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6(03):60-65.[2]朱永新.中国教育蓝皮书:2004 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79-180.[3]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5):351-352.[4]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02):83-85.[5] 熊亚.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32-34.(作者单位:

 刘为地, 澳门大学;赵磊,广州大学)社会调查47--

篇六: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交流21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在农村。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儿童的教育。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逃学、盗窃、抢劫等多种身心问题,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刑事案件。这极大地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探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专业、有效的方法和技能。随着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儿童社会工作领域涌现出许多的专业学者和实践先行者,为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一)父母缺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频发儿童的成长需要健康安稳的家庭环境,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照顾,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频发。他们在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无人能问;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人能帮。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父母的缺席影响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孩子自私、冷漠甚至极端。父母的缺席很容易导致孩子自我封闭,孤独感增加,不愿意与外界接触,胆怯,害怕事情,自怜自怜。父母的缺席导致孩子自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下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农村教育成本高,留守儿童发展受阻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村教育收费高,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学习权。高昂的教育成本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对贫困家庭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不得不去有更好机会和工资的城市工作的原因。高昂的学费也是孩子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他们不得不选择进退两难。高昂的教育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三)不良风气渗透,留守儿童发展走入歧途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和诱惑的干扰和影响。据调查,学校周边随处可见网吧甚至校园附近还可以看到舞厅。对于控制力相对较差、没有有效监管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无非是诱发他们问题的“定时炸弹”。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打架、赌博、盗窃、早恋、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影响其终身发展。暴力、盗窃等社会现象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一)监护人缺乏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教育能力缺失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现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高的监护人比教育程度低的监护人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社会交往等,也更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本论文认为,监护文化水平低,缺乏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使得教育知识、教育意识缺失以及教育行为出现不当。在某项调查研究中,90%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学业知识方面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使他们无法帮助孩子学习知识。(二)

 “隔代教育”代沟现象突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子女教育是最重要的家庭事务。许多圣人都有家训和书信来教育他们的孩子。受传统的影响,家庭教育在中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当父母外出打工时,本应负责教育子女的父母却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祖父母。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差距较大,孙辈不守纪律,容易形成代沟。农村留守儿童“代际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祖父母观念老化,对留守儿童的发展缺乏正确认识。一些不适合留守儿童发展的要求往往被提出,无形中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制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老人承担了家庭的所有工作。他们身体不好,不能照顾孙子孙女。同时,往往忽视孩子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只满足孩子基本的生存需要。(三)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家庭结构不完整,注重物质照顾而忽略心理健康目前,城乡二元制尚未打破,户籍制度也在改革中。剩余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高风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制造业转型转型,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不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关爱留守儿童,妥善解决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对于我国新型农村文化建设以及促进新型农村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结构的残缺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衡,因此,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成为文章的研究核心。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工作作者简介:高风华(1995— ),男,汉族,山东安丘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

 。. .。

 。

 经验交流212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父母与子女分离,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而且承担着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责任。留守儿童父母进城务工,跟孩子分隔两地。父母缺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观念和行为偏差上的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变淡,在电话的沟通中,也只是关心孩子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需求,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同时留守儿童父母普遍存在缺少陪伴用物质金钱去补偿,直接导致了留守儿心理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使得孩子性格扭曲、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结论和建议按照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的要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网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四位一体,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以,只有这几个方面提供互有联系的资源支持,才能使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得到提高。(一)微观家庭层面本调查认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之所以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便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本调查认为,在多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第一,从家庭环境上给予孩子最大的关怀。若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那么父母就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沟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提供精神支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照顾。由本调查可看出,留守儿童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还有很多的问题。本调查认为提供社会化的基本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比如日常作业辅导、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人正直等。专制型和放任型都不利于孩子的价值观养成,因此监护人应该转变老旧的教育方式,多跟学校老师联系,多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管理方式,多用正能量思维引导儿童思考问题,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除此之外,监护人自身也要多加努力,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二)学校系统作为专业社会化场所之一的学校在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社会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机构,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农村社区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与非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学校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在课程设计方面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特有的身体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设置专项课程,一来让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正常的学校教育,二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家庭教育造成的缺失。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亲子类型的互动交流,比如开展亲子运动会等,便可借机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让父母走进校园,从而使父母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学校里的表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图书馆、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等,多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面,通过增加体育设施建设进而增强身体素质,使留守儿童可以学习到更多心理教育知识,同时身体素质也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根据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学校老师应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联动机制。家长应多多向老师学习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发现儿童在家的异常表现时,应迅速反馈给老师,进而才能让老师针对反馈开展专项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老师还应该重点加强心理健康及思想教育、感恩教育等,让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三)社区支持系统村委应当随时关注社区留守儿童数量变化,根据变化及时建立留守儿童特殊照顾管理系统,在社区范围内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程度,平时社区村委的工作人员可以安排专职人员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和慰问,督促监护人采用正确家庭教养方式,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社区对家庭教育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外界资源开设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能力提升课程,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知识,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进行全方位提高。(四)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当今社会,政府购买服务俨然已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大趋势。在农村社区长期驻扎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状况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从而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性价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家庭问题,进而改善整个环境系统。小组、个案、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都在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工作组织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还是解决了不少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更加健康,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上运用社会工作还是非常有效的。四、结语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关爱留守儿童,妥善解决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对于我国新型农村文化建设以及促进新型农村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查阅大量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剖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得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1]陈听苗,郭三玲.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2):1-5.[2]蔡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2):22-23.[3]张美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4]鹿克新.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D].济南:山东大学,2016。

 。. .。

 。

篇七: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调查分析依据美国社会学家戴维· 波普诺的 人格发 展理论展开 , 该 理 论 主 要 包 括 乔治· 赫伯特· 米德的角色置换理论, 埃里克· 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理论和让·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种人格分析理论的共同特点就是认为 0-12岁 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阶段中, 与孩子们相处密切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自 我发展影响最大[1]157。

 调查报告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对样本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找到影响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家庭教育因素, 进而寻求解决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路径, 帮助留守儿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象严重, 且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阻碍着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正常发展。

 此外, 传统上被认为可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方法受到质疑, 如务工父收稿日 期:

 2009- 11- 19作者简介:秦艳艳 (1984-)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闫军印(1972-)

 ,男,汉族,山东聊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2010 年 3 月第 19 卷第 2 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010Vol.19No.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郏县长桥镇为例秦艳艳1,闫军印2(1.河南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2.河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系,河南 焦作 454003)摘 要: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郏县长桥镇的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五种模式,及由此引起的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新型途径。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人格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2463(2010)

 02- 0022- 05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Rural Areas of China—Taking Changqiao Town as an ExampleQIN Yan- yan1,YAN Jun- yin2——(1.School of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2. Department of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Abstract:Throughrandomsamplingmethod, asurveyofprimaryschools is made inChangqiaoTown, QiaCounty, HenanProvince.The result of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are five models about the missing family education forleft- behindchildren, andmanyproblems inthe personalitydevelopmentofthe left- behindchildrenare causedbythem. Thepaperintendstofindanewwaytosolvetheseproblems.Key words: left- behind children; familyeducation; personalitydevelopment· 22 ·

 母带农村留守儿童进城。

 然而, 一些新型的途径更有待尝试, 如利用 “股份制”模式建立留守儿童学校, 建立“四老”培训学校等。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河南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的留守儿童。

 该镇位于平顶山市北部, 距郏县县城 10 公里, 全镇总面积 50 平方公里,4.9 万亩耕地, 是郏县的农业大镇之一, 常年烟叶种植面积为 2 万亩以上。

 全镇 5.1 万人, 劳动力 3 万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为 1.2 万人,外出 10 年以上的农民工近 6 000 余人, 农民工常年外出务工产生的留守儿童也居多。此 次 调 查 的 样 本 是 根 据 简 单 随 机 抽 样 的原则 从长桥镇的两所小学显忠小学和镇二中附属 小学中 抽 取 8 个 班 级 , 考 虑 到 学 生 年 龄 较小, 认知 程度和书写 能力 在填写 调 查问 卷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 8 个样本班级全部来自 五、 六年级的高年级, 从而确保问卷填写的有效性。调查过程中, 主要采用集中填答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调查实施之前分别与两所学校的校长及有关老师取得联系, 获得校方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 调查问卷由 本人负 责, 并在班级负责老师的帮助下, 依次发给各个班级, 现场作答现场收回。

 同时, 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多方面情况, 对部分学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无结构访谈法, 对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用观察法和当面访问法收集资料。

 在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 Excel 数据分析程序。

 两所学校 8 个班级共 480 人, 只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其他学生作为数据参考, 实发调查问卷 200 份, 回收 199 份, 无效问卷 1 份,有效回收率为 99.50%, 留守儿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 例 为 41.46%, 显忠 小 学 的 留 守 儿 童 比 例 为38.97%, 镇 二 中 附 属 小 学 的 留 守 儿 童 比 例 为44.71%, 均高于全国平均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28.29%, 结果表明河南省郏县长桥镇的留守儿童比较多, 对其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结果与分析(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五种表现模式目 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

 1.“单亲”教育模式。

 指父母其中一人在外务工, 使子女长期处于母亲或父亲单一教育下的家庭教育模式。

 2.隔代教育模式。

 指父母两人都外出 务工, 鉴于多种主客观原因不能照顾子女, 由 祖父母隔代照管的模式。

 3.委托教育模式, 指父母把留守儿童委托给祖辈以外的亲戚, 朋友甚至老师照管。

 该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难以找到家庭归属感, 易产生心理问题。

 4.同代教育模式。

 即留守儿童由 哥哥姐姐等同 辈人监护的模式。

 同 代监护人很难在留守儿童面前树立家长的权威, 给家庭教育带来困难。

 5.自 我教育模式。

 主要指留守儿童没有他人监护, 自 我进行监护。

 这种模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影响较大,存在着心理、行为、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隐患[2]。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 郏县长桥镇两所小学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结构状况如表 1 所示。因父母外出 打工( 父母双方或一方)

 的 留守儿童数量最多, 共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88%, 父母一方外出 打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单亲”教育模式的比例为 44%, 父母双方均外出 打工而形成的 留 守儿童隔代教育模式的 比例 高达 52%, 其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也有, 较少。

 5 种家庭教育 缺 失模式 对留 守 儿 童产生 不 同 的 心 理影响, 在整个调查问卷中 103 人次提到由 于家庭缺少劳动力 , 妈妈担负 的家务劳动过多, 对自 己学习情况关心不够。

 124 人次提到自 己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之间年龄相差大, 代沟较深, 特别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 对自 己学业方面指导不够。

 有 33 人次提到爸爸不关心自 己的生活,19 人次提到其他亲戚不关心自 己 , 15 人次承认害怕独立生活。

 以“单亲”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模式为主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众多功能缺陷是常见现象。表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分布家庭模式比例(%)父母均外出打工52%父亲外出,母亲在家36%母亲外出,父亲在家8%单亲家庭4%· 23 ·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1.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信息受阻。

 由于处在以上 5 种缺失的家庭教育情况下, 亲子关系淡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也影响着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 即家庭结构)的稳固、和谐健康发展, 更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2]476。

 调查表明, 农村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离的时期早, 分离的时间长, 主要在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0-6 岁。

 样本中农村儿童初次被留守的有 146 人, 占样本总数的 73.37%,比例相当高。

 该时期(0-6 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不能从其父母那里得到言传身教的社会信息。由 表 2、表 3、 表 4 可以看到 , 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关系淡化有一定的原因 :

 首先, 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家外出 务工的时间较长, 且每次返家的时间间隔也较长, 每 1-2 年回家一次的父母居多, 占 41.71%, 每 2 年以上回家一次的父母占到 9.55%。

 其次,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机会也不 多 ,每 一 周 联 系 一 次 的 占 53.77% ,剩 余31.66%的留守儿童每一个月 , 或生日 、节假日 才能和父母联系 一次,14.57%的 留 守儿童几 乎不和外出 的父母联系。

 再次,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 返家次数较少, 留守儿童与其联系的机会较少, 从而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较少, 并且交谈内 容单调。

 56.78%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谈学习 情况, 只简单询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情况, 看进步与否的父母占 33.67%, 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的父母占 2.51%。

 由 于长期分离,与父母不怎么说话, 感觉不熟悉的留守儿童竟有7.04%。

 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接触较少, 沟通较少, 亲子关系淡化, 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在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社会化信息受阻, 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进程。2.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认知问题。

 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一书中指出 :

 “人格常指人的社会技能, 是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社会和文化力 量的 产物, 主要包括认知 ( 思想、 知 识水平、知觉和记忆), 行为(技能, 天赋和能力水平),情感(感觉和感情)。

 ”[1]160调查表明, 家庭教育缺失制约着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突出 表现在人格认知问题上。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集中 表现在 对知 识 的 接受 、 理解 和 运 用 能 力 方面。

 表 5 表明 ,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 状况不容乐观, 学习程度居中下等的留守儿童高达 65%之多,22.11%的留守儿童学习程度较好, 仅有12.56%的留守儿童的学习 程度优秀。

 可见 大 多 数 农 村留 守 儿 童 面 临 一 个 共 同 的 认 知 问 题 :学 习困 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于农村家庭教育在保证留 守儿童接受相 应义务教育的 同 时,表 5 留守儿童学习程度状况班级学习程度前 5 名第 5 名至 15 名第 15 名至 25 名第 25 名之后人数 (人)比例(%)2512.56%4422.11%6633.17%6432.16%表 4 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内容统计人数 (人)比例(%)11356.78%52.51%6733.67%147.04%交流量交流内容较多主要谈学习让他们给自己买衣服和好吃的较少就问问考试情况,看进步没有不怎么说话,好像不熟悉一样表 3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频率统计联系频率 (次)一周一次一月 一次过节时才联系几乎不联系人数 (人)比例(%)10753.77%3919.60%2412.06%2914.57%表 2 留守儿童父母返家的频率统计返家频率 (次)1- 6月6- 12月1- 2年2年以上人数 (人)比例(%)4020.10%5728.64%8341.71%199.55%· 24 ·

 未能很好地发挥功能。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居, 缺少父母的 管教, 自 觉能力 较差, 得不到 他人的督促与教导, 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学习 兴趣较低, 学习 困 难, 甚至一些留 守儿童放任自 流,最终厌学、 逃学、 辍学, 如 表 6 显示, 有厌学 、 逃学经历和辍学打算的 留 守儿 童有 107 人次, 情况相当严重。3.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行为问题。

 表 6表明家庭教育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日 常行为,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日 常行为状况不佳,在行为养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如留守儿童的习惯, 道德行为每况愈下, 行为问题普遍存在[4], 但极端行为( 如留守儿童犯罪)

 问题在样本调查地区比较少。留 守 儿 童 日 常 行 为 状 况 分 析 表 表 明 由 于亲 情 关 爱 和 家 庭教育 的 缺 失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的 道德行为 较差 , 由 此 引 起的 不 良 行 为 也经常发 生 , 表 6 显示, 在校破坏课堂纪律、 抽烟喝酒、与同学打架斗殴的留守儿童有 66 人次。

 由于 留 守 儿 童 自 我控 制 能 力 不 强 , 习 惯 行 为 不良, 乱花零钱的 留 守儿童有 66 人次; 部分留 守儿童习 惯行为较差, 不听家长和老师教导, 与家长顶嘴, 撒谎欺骗 同 学 、 老师、 家长的 留 守儿童有 37 人次。4.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情感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家庭情感缺失所引 起的心理问题。

 通过表 7、表 8、表 9、表 10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性格孤僻、自 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外在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调查显示:1. 留守儿童人格封闭现象严重。留 守儿童受委屈 或难受时, 选择“谁也不说, 憋心里”的同 学最多, 占 49.75%; 与父母和老师交流的留守儿童最少, 共占 20%; 其余 30%的 留 守儿童选择与自 己 同 学交 流。

 2.留 守 儿 童性 格孤僻现状不 容乐 观 。

 有 40.70%(81 人)

 的留守儿童承认自 己 性格开朗 活泼, 剩 余近 60%的 留 守儿 童中 50 人内 向 不爱 说话, 60 人说不 清 自 己的 性格状况, 还有 8 人整天忧郁伤心。

 性格孤僻从而导致留 守儿童的 自 卑心理严重, 70.85%(141 人)

 的 留 守儿 童认为 “ 自 己 做得很一般”,12.06%(24 人 )

 的 留 守 儿 童 认 为 “ 我 做 得 比 很多 人差 ”, 2.52%(9 人 )

 的 留 守 儿 童 认为 “ 我 做表 7 留守儿童交流对象统计分析人数比例(%)2814.07%6030.15%126.03%打电话和父母说同学老师9949.75%谁也别说,憋在心里交流对象表 6 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状况分析日常行为内容有时候不想学习,感觉学习没意思有时逃过学,家长不知道人数 (人)554有不想上学的打算自己违反过课堂纪律有时候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还顶嘴撒谎欺骗过同学老师或家长48382710抽过烟或喝过酒在学校和同学打过架,或吵过架6627表 8 留守儿童性格分析人数比例(%)8140.70%5025.13%84.02%开朗活泼话多内向不爱说话整天...

篇八: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02-2020 年第 48 期︵总第 248 期︶理论探索LILUNTANSUO引 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农村过剩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的产物。父母外出打工,不能回家照顾孩子,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有社会发展的影响、学校工作的缺位,最为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失责。一、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探索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特殊的农村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留守儿童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一种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无异,甚至会比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成熟,他们懂事坚强,乐观坦荡,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关心家人。而另一种就是社会与教师极为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孤僻独行,常常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或肆意妄为,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这类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就是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体现[1] 。1.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是儿童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父母”这一抚养者角色被其他人代替。但“父母”这一家庭教育角色是无法被取代的,其他抚养人无法为孩子营造真正的家庭教育氛围,这也就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其弱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家庭教育次数的减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忙于挣钱,也就没有时间或只有很少的时间去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质量下降。父母长时间在外,见到孩子的机会本来就少,在有限的见面时间内,也会更多地包容孩子的缺点,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弥补。出于这种心理,大部分父母会更加容忍他们的放肆行为。而小学留守儿童身心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这种弱化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2.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功能的弱化家庭是社会群体组成部分的基本单位,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家庭成员之间频繁、面对面的情感互动[2] 。它不仅满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理与安全需求,还满足了孩子对父母依赖的情感需求。可以说家庭情感功能对孩子正常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家庭却因为父母的情感缺位,无法正常发挥情感功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或沉默寡言,或肆意妄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饥渴”的现象,特别是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又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时,或者内心委屈无处哭诉,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情感支撑时,他们很容易把内心的委屈憋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出现缺陷,如寡言、忧郁、性格偏激、不自信等。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情感的缺失。缺少父母的关爱,不仅让他们与父母产生了心理隔阂,也导致他们与社会产生了隔阂。3. 留守儿童家庭安全功能的弱化家庭是孩子最温暖也是最安全的避风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无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还是单亲监护,这样的家庭结构都是不完整的,留守儿童家庭安全功能都会弱化,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3] 。这里的安全感是多方面的。一是卫生健康安全。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不佳,卫生意识不强,再加上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的卫生情况得不到保障,虽然能穿暖,但无法保持干净整洁,这造成很多学生不愿意和留守儿童同桌,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耍。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二是饮食健康安全。虽然现如今农村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不会出现食不果腹的情况,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身体成长急需营养。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很少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农忙季节时,他们甚至会面临冷锅冷灶。这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不利的。4.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功能的强化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多挣钱,改善生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但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孩子的关爱也往往体现在买玩具、给零花钱上,这也让留守儿童形成了攀比的心理。例如,笔者班里的一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回来都会给孩子带昂贵的礼物,而这位学生每次都会带到学校炫耀,这引起了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及对策罗君兰(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甘肃天水 741300)摘 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教育、心理、品德、安全等方面都面临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根本,想要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由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以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农村小学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02-02

 -003-2020 年第 48 期︵总第 248 期︶理论探索LILUNTANSUO其他小学生的攀比心理。家庭经济功能的强化,应该用在外出打工的初衷上,改善孩子的生活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家长如果一味地带着亏欠之心去满足孩子的欲望,将会适得其反。二、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1. 从学校角度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虽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来自家庭,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建立成长档案。学校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有责任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逐一登记成册,建立关于留守儿童进步与不足的身心健康成长档案,并进行及时的跟踪了解、建档归类。这不仅能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还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经验。其次,学校应开通留守儿童家长专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也更为便捷,QQ、微信等软件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视频聊天。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联系,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情况。这样也更有利于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最后,学校应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开展培训,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学校要与当地的乡、镇政府合作,定期开展“四老”监护人培训班,改变他们溺爱孙辈的习惯,让他们提高对孩子的心理、品德、安全等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整体提升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养,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不断得到改善。2. 从家庭角度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1)提高留守儿童家长教育素质,重视榜样的力量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其文化素养较低,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提高家长的知识水平,但可以在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时,向他们渗透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大多都是从其父母处模仿来的,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应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渗透:家长自身的审美素质,影响着孩子的审美眼光;家长的价值取向,引领着孩子的价值追求;家长的胸怀,决定着孩子的心胸气度。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让他们重视榜样的力量,以此来优化自身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必要前提。(2)转变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教育观念,就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在孩子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持有的教育观点[4] 。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弱化与缺失,因此改变这种现状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策略就是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只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要培养一个有家教、懂礼貌、讲文明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必不可少。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摆脱狭隘的育儿理念,使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3)改变家长与留守儿童的交往方式,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主要包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能力、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家庭教育中各类问题的能力等。很多留守儿童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如每天能否吃好、吃饱,对学习也有所关心,如考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等,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完全不在意。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能力,“重智轻德”是他们常有的表现。所以留守儿童家长应加强对教育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懂得换位思考,这样孩子才能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会进一步加深。结 语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虽然留守儿童的成因非常复杂,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其根源之一,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只有真正解决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占国军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08):23-24.[2] 旷菊红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探讨 [J].科研,2016(12):71.[3] 陈俊锋 .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J]. 赤子,2018(15):21.[4] 李志锋 . 农村小学分教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探究与对策 [J]. 当代家庭教育,2018(03):12.作者简介:罗君兰(1974.7—),女,甘肃天水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篇九: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突出问题,认為其教育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监护意识缺失,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的局限,家长对私立学校、封闭管理学校的过分信任。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是:打破地方教育制度壁垒,普及家长教育,培养和扶持留守儿童服务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在城市化全方位改变人口和财富流向的时代大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焦点。这些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庇护和关爱,在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失管、失教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出现的突出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证,生活没希望。”这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是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典型写照。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以下问题产生:

 1 1 、安全隐患

 农村监护人往往比较忙,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加之农村的半坍塌状危房多、堆放的柴火多、池塘水渠河流多,自然安全隐患多。据统计,中国每年有将近 5 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多地频发留守儿童遭性侵、溺水意外事故。

 2 2 、冷漠、厌学

 留守儿童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孩子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淡、学习缺乏热情的问题。再者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不重视学校教育,孩子的潜意识里却以为大人们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一样能挣钱生活,所以厌学是留守儿童普遍的问题。

 3 3 、“ 帮派化” 倾向

 据《新华每日电讯》所载,《底层少年“帮派化”背后的农村问题》显示数据:调查的样本学校有 75%的帮派化少年属于留守儿童。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不得不

 去寻求一种外在的保护体系和归属感,“帮派化”是一种实际的保护需求,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依靠。

 4 4 、花钱无节制

 一方面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主动给孩子提供过多的金钱物质以弥补缺失的爱所造成;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祖辈,隔代教育常常会用物质代替教育,给孩子的钱没有规划,养成了留守儿童肆意花钱的习惯。

 5 5 、偏激、放纵、早恋

 这是留守儿童缺少归属感,缺少至亲的情感引导所造成的,早恋更是寻求精神慰藉的产物。偏激、放纵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离家出走、被人贩子拐卖,早恋导致一些孩子早早走进婚姻,耽误了学业、事业。

 6 6 、犯罪及暴力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有效监护,难以在关键期形成明晰的是非观念,所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 70%,且有上升的趋势。XX 年 10 月湖南邵东县三名留守儿童杀害女教师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固然与社会大背景有关,但家庭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再教育,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再教育”的难度自然增大,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教师面对数十个学生,他无法像母亲那样为一个个学生营造相适宜的心理子宫。如果一定要把孩子不确切地比喻成病人,那么学校不过是个诊所,而家庭则是孩子的随身大夫。学校虽然能缓解一时的症状,但不可能贴心地对待每一个细微症状,是可能会误诊的。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低估的本源力量!可现实令人失望,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1 、家长监护意识缺失

 一些农村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本来在家乡发展也可以解决生计问题,但为了能更轻松地获得更高的收益选择外出打工。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却牺牲了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母误子一轮,便误子一生”,一生之计在于童。一个人如果从小被剥夺了愉快情绪的体验,引起“情绪饥饿”,必然有碍他的身心健康,而且这种影响是终生的。

 2 2 、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的局限

 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为祖父母,一方面老年人精力跟不上,本人都需要照顾,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对现代社会的感知了解有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意识匮乏,重物质满足,忽视心理健康、人文教养。只顾“给”的溺爱,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孩子的素养令人担忧。

 3 3 、家长对私立学校、封闭管理学校的过分信任

 一些家长在外打工将孩子寄宿在自认为“条件好、管理严”的私立学校,一周甚至一月接一次,认为学校是全能的,能代替家庭的关爱。岂不知,正是这种全托心理是其丧失了家长对孩子最起码的引导和关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阴影。留守儿童没有享受到正常的亲情,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鼓励,缺少亲人的关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形成,再加上青春期遇到的一些问题孩子难以自己解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同伴关系不融洽等极端心理,这样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三、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且因其庞大的数量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各个家庭、整个社会、

 各级政府都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此提出四点建议:

 1 1 、打破地方教育制度壁垒,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力求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本着让留守儿童享有同等教育权益的原则,完善进城务工子弟受教育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强化监督落实。同时,改革学籍管理方式,建立农民工子弟流动学籍,不能强求异地学生回原籍地参加中高考,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力求降低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门槛。

 2 2 、普及家长教育,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模式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教育行为,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一些城区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的家长课堂活动应该在农村家长中推广。将家长教育普及到农村,采取的形式应多样,首选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协作,再者政府拨款

 妇联或关工委牵头推进也比较可取。家长学校在课堂上应特别突出两个问题:

 (1)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强调父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一些家长监护意识缺失使留守儿童的生存困境更加凸显,所以应强调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亲与母亲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特别是父亲的重要性。父亲事实上是向孩子提供了这个世界的一个范式,孩子正是从父亲那里学到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规则的,“养不教,父之过”,教育中父亲缺席是孩子成长的一大缺失。

 (2)对父母或监护人从心理学角度多做辅导。农村大多数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社会适应性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意识,也缺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基本常识和有效方法。所以从心理学角度多做辅导,能帮助家长理解、信任孩子,给孩子以正确评价,这样推广开来,所產生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比如,儿童的迷茫度和烦乱度与和父母见面及联系的次数相关,所以要求留守儿童父母每年至少应与孩子见面 1-2 次,每月联系至少 3-4 次等。

 3 3 、扶持建立优质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社会组织虽然不能代替家庭功能,但政府的帮扶是责无旁贷的。在当前情况下,具备儿童服务

 能力的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规避农村家庭功能缺失带来的弊端。各级政府应以良好的政策,培养和扶持以行政村、学校、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建设留守儿童关爱站,力求做到留守儿童回家有人带,离校有人管。

 4 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容易孤僻、冷漠、散漫等,所以帮扶活动不只要有物质上的帮助,更应该有真诚的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咨询、与孩子亲切互动,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举措。现在不少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聘请专家培训教师、定期开展咨询,组织阳光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做培训,与孩子深入交流,这都是很好的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X 年全国摸底排查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 X 万余人,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政府打破制度壁垒,让留守儿童有同城市孩子受同等教育的条件;教育系统重视家长教育,让家长们有重视孩子教育的意识和科学指导的能力;学校及社会组织能设身处地创设条件关爱教化留守儿童,让其快乐、健康地成长。社会各界携手推进,农村留

 守儿童的问题就一定能够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教育大国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篇十: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寄宿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T H EIN L IU E N C E0 FT H E A B S E N C EO FF A N 虹L YE D U C A T l0 N0N 咖M O R A LD E V E L O P A 伍N T0 FC H I L D R E N INR I瓜A LB O A R D I N G A N DIT SC O U N T E R 姬A S U R E S作者姓名:

 许勇B yX uY o n g指导老师:

 蔡志良S u p e r v ise d b yP r o f . C a i Z h iL ia n g申请学位类别:

 法学硕士A c a d e m iCD e g r e e A p p Iie d f o r :

 M a ste r o f Ia w s学科(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id e o Io g ic a I a n d p o Iitic a I e d u c a tio n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Z h ejia n gN o r m aIU ni v e r s ity二零一三年五月一等一二年丑月M a y , 20 13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寄宿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 IIlY 2 4 1354 1摘要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教育布局均衡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乡村小学因此遭到大规模撤并。

 为解决部分学生家校距离过远的问题, 寄宿制小学随之出现。

 在学校布局调整带来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取得规模效益的同时, 一个隐性问题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家庭教育缺失影响了农村寄宿儿童的道德成长。在个体生命的早期, 儿童在家庭中最早开始经历情感体验, 学习人类社会文化, 并将其规范、 价值内化。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早期的道德判断主要是受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观点被儿童内化并且成为以后自律功能的源泉。

 道德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在与人交往的生活实践中主动建构起来的。

 无论是人的道德认知、 情感、 还是行为等因素的发展都不是在真空中的, 它们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氛围中, 通过主客体之问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虽然农村寄宿制学校有着方便学生上学, 促进师生交往、 而且也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等诸多优点, 然而封闭式管理却将父母与子女隔离开来, 缩小了儿童的生活范围, 不利于其社会关系的形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师资队伍力量有限、 硬件设施配套不全等原因在弥补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方面鲜有作为; 在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方面进行“批量化” 引导, 虽然可以解决一些普遍性问题, 但难以细致具体, 缺乏个别针对性。

 由此造成寄宿儿童在道德发展的早期阶段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以及完整的道德生活, 导致部分寄宿儿童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等出现偏失, 阻碍其道德的正常发展。本文在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力图展现出一副农村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完整厕面。

 针对家庭教育缺失带给寄宿儿童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 以可行性为原则, 从提高家庭的道德教育能力, 发挥寄宿学校的道德教育功能、 提升儿童自身道德能力三方面入手, 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试图构建家庭——学校——儿童三维立体式体系,以期有效促进寄宿儿童的道德发展。关键词:

 寄宿儿童; 家庭教育; 道德成长

 T H EIN L IU E N C E0 F1啦A BS E N C E0 FE U 沮L yE D U C A r I O NO N 咖M O R A LD E V E L O P Ⅳ匝N T O FC H I L D R E NINR I瓜A LB O A R D I N G A N D IT SC O U N T E R M 匮A S U R E SA B S T R A C TW ith th ep o p u la r iz a tio no fn in e - y e a r c o m p u lso r ye d u c a tio n inC h in a , th e jo bs o fp r o m o tin gq u a litye d u c a tio na n db a la n c in ge d u c a tio nla y o u th a v ed e v e lo p e dw ith inth e en tir eco u n tr y . T h er ef o r e, m a n yr u r a lp r im a r ysc h o o lsh a v eb e e nm e r g e d . T or e so lv e th ep r o b le mth a t so m e stu d e n ts’ h o m e a r ev e r yf a r f r o msch o o l, th e b o a r d in g p r im a r ysc h o o ls h a v ea p p ea red . W h ileth esc h o o ls’ la y o u t a d ju stm en tsle a d to th eo p tim iza tio na n din te g r a tio no fe d u c a f io n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a c h ie v e th e e c o n o m ie s o f sca le, th ere isa h id d e np r o b le ma p p ea r in g g ra d u a lly . T h is p r o b le mis th a t th e la c k o ff a m ilye d u c a tio nin f lu e n c e s th e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o f th e c h ild r e ninth er u r a lb o a r d in gsch o o ls.Inth eea rlyo f o n eJif e, ch ild renin af a m ilyb e g intoe x p e r ie n c eth ee m o tio nf ir stly ,lea r nth e c u ltu r e o fh u m a nso cietya n din tern a lize th e n o r m s a n dv a lu e s. T h eth eo r yo fc o g n itiv ed e v e lo p m e n th o ld s th a tch ild ren ’ S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 p r o c e ssis o n etr a n sf o r m a tio np r o c e ssf i'o m h e te r o n o m o u sm o ra lity sta g eto a u to n o m o u sm o r a lity sta g e , a n dm o r a lju d g m en tinth ee a r lyism a in lyin f lu e n c e db y p a ren ts. P a ren ts’ o p in io n sw ill b e in tern a lizedb yc h ild r e na n dla ter b e c o m e th e s o u r c e o fa u to n o m icf u n c tio n . P sy c h o lo g yo f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believ esth a t ch ild ren ’ S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is n o t b u iltb yin n a te in stin ct a n d ex tern a l en v ir o n m en ta lf o r c e s, b u tb yth e c o m m u n ic a tio n s b etw eenth esu bjecta n d th esu rro u n d in g s. E ith erm o r a lco g n itiv e, em o tio n a l, o rb e h a v io r a l f a c to r s a le n o t in av a c u u m , th e ya le in th esp ecif ica tm o sp h e r eo flif e, a n d d e v e lo p e d b yth e in te r a ctio n betw eenth esu bjecta n d th eobject.A lth o u g h b o a r d in gsc h o o ls in r u r a la I'e a a s h a v em a n y a d v a n ta g es, su cha sf a cilita tin gth estu d e n tsto sch o o l, p r o m o tin gth e c o m m u n ic a tio n betw een te a c h e r s a n dstu d en ts, a n dim p r o v in gstu d en ts’ self - ca rea b ility ,th ec lo se dsty leo fm a n a g e m e n tiso la tes th e ch ild renf r o mth eirp a ren ts. S och ild ren ’ lif esc o p eis n a r r o w e da n dit isd etrim en ta l toth e f o r m a tio no fII

 so cia l r e la tio n s. O n th e b a sis o ff ieldin v e stig a tio n s, w e f in d th a tb o a r d in gsc h o o ls in r u r a la rea s h a v e n o ef f ect o nm a k in gu pth eb o a r d in gc h ild r e nf a m ilye d u c a tio nb e c a u seo flim itedf a c u ltysk e n g th , in su f f ic ie n c yh a r d w a r e f a cilities a n do th e r r e a so n s. T h u s th o se c h ild r e n a r ela c k o f c o r r e c tg u id a n c eo f a d u lt a n dc o m p le tem o r a l lif e in th ee a r ly sta g e so f m o r a ld ev elo p m en t, S Oth a t th e r e a leso m e d e v ia tio n sinso m eb o a r d in gch ild ren ’ s m o r a la w a ren ess,m o r a l e m o tio n , m o r a l b e h a v io r a n d o th e r f ie ld s. T h o sed e v ia tio n s w iUh in d e r th e n o r m a ld e v e lo p m e n to f th o se ch ild ren ’ Sm o ra l.C u r r e n tly ,th e r ea ref e w e rstu d ie s o na v o id in gm o r a l b lo c k e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c h ild r e n inru ra lb o a r d in ga n dm o ststu d ie s a r ef o c u s0 nth ep r o b le m so fstr e n g th e n in gb o a r d in gsch o o l’ Sm a n a g e m e n t. B yth eo retica la n a ly sisa n df ieldr esea r ch , th isp a p e rw ill tr ytosh o waco m p letep ic tu r ea b o u tth em issin gf a m ilye d u c a tio no fr u r a lb o a r d in gc h ild r e n . T h isp a p e rw ill a ima tth en e g a tiv e im p a c tsw h ic hth ela c k o ffam ilye d u c a tio nm a k e s o nth e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 c h ild r e nin ru ra lb o a r d in g b yth ef ea sibilityp r in cip le. Ina d d itio n , th ise ssa yw illp r o p o secir cu m v e n tio nm e a su r e s f r o mth r e ea sp ects:

 im p r o v in gth ea bilityo ff a m ilym o r a led u ca tio n ,p la y in gth e f u n c tio n o fm o r a l e d u c a tio n in th eb o a r d in gsc h o o l a n dstr e n g th e n in gch ild ren ’ So w n m o r a lca p a city . A n dth isp a p e rw illtr yto b u ild af a m ily - sch o o l- ch ild r end im e n sio n a lsy ste mtop r o m o teb o a r d in gch ild ren ’ S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 ef f ectiv ely .K E YW O R D S :

 B o a r d in gC h ild r e n ; F a m ilyE d u ca tio n ; M o r a lD e v e lo p m e n tIII

 目录摘要………………. ………. ……………. ……………. ……. IA B S T R A C T . ……………. ……………. ………. ……………. ……II目录………………. ……………. ………, ……………. ……IV绪言…. ……………. ………………………………, …………1( 一)问题的提出………. ……………. ……………. …………l(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 ……………. ……. 21. 研究目的………………………. ……………, ………. 。

 . 22. 研究意义………………………. ………………………. 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 . . 32. 研究方法……. ……………, ………. ……………. ……. 3( 四)文献综述……. ……………. ………. ……………, ……. 31. 关于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意义…. ………………………. 42. 关于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 . 43. 关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 ……. 54. 关于农村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补救………………………. . . 6( 五)概念界定………………………………………………. . 71. 家庭教育……. …………………………………………. 72. 道德成长……. ……………. ……………………………83, 道德能力……. ……………. ……………………………8~、 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成长的价值…………, ………………………9( 一)家庭教育:

 儿童道德成长的起点………………………………91. 家庭教育对儿章品德发展的奠基作用……………. ……………. 92. 家庭教育有利于儿童道德情感与意识的形成………………, ……lO3. 家庭教育为儿童道德行为提供最初指导……. 一………………. . 11( 二)家庭教育:

 构成儿童道德认识的实践基础………………………ll1. 家庭环境的熏陶…………………. ………………………12IV

 2. 家庭教育的推动…………………………………………123. 生活经验的升华…………………………………………13( 三)家庭教育:

 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后作用” ……………………. 13二、 农村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 15( 一)家庭德育功能缺失………………………………………. . 15( 二)家庭美育功能缺失………………………………………. . 16( 三)家庭劳动教育功能缺失……………………………………. 17三、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寄宿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 . 19( 一)寄宿儿童道德认知方面的偏失………………………………. 191. 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受限……………………………………192. 道德概念掌握片面化、 表面化………………………………213. 道德信念混乱…………………………………………. . 22( 二)寄宿儿童道德情感方面的偏失………………………………. 231. 寄宿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受阻………………………………. . 232. 寄宿儿童道德情感作用弱化………………………………. . 23( 三)寄宿儿童道德行为方面的偏失………………………………. 241. 寄宿儿童道德生活内容不完整………………………………242. 寄宿儿童越轨行为增多……………………………………253. 寄宿儿童问题行为频发……………………………………26四、 农村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补救策略……………………………. 29( 一)提升家庭的道德教育能力…………………………………. . 291. 提高家长自身道德素质………. …………………………. . 292. 改变家庭教育模式………………………………………. 303. 改变家长道德教育观念……………………………………3】( 二)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道德教育整体功能…………. …………. . 321. 充分重视学校老师的道德教育作用…………………………. . 332. 构建具有家庭情境的“学校之家” …………………………. . 343. 丰富寄宿生的课外生活内容………………………………. . 344 . 避免社会不利因素对儿童造成负面影响………………………. 35V

 ( 三)完善家——校联系机制……………………………………. 351. 办好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

 …………. 362. 拓宽联系渠道, 密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 36( 四)发挥儿童主体性, 促进其道德能力的成长………………………371. 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372。

 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38结语…. ……………. …………………………………………39参考文献………………………………………………………. . 4 0附录A 调查问卷…………………………………………………. . 4 3附录B 访谈提纲…………………………………………………. . 4 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 8致谢………………. ………………………………. . ………. 4 9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50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50V I

 绪言20 世纪朱, 我国基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国家发展教育的重心开始转向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教育布局的均衡。

 20 0 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结合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 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 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20 0 0 年到20 10 年, 全国农村小学由257 4 10 所减少到210 8 9 4 所, 10 年里, 农村小学平均每年减少4 6 51. 6 所。

 回大规模的学校撤并造成部分学生家校距离过远, 从而选择寄宿制的学习生活方式, 进而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家庭教育在几童道德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寄宿制儿童的道德成长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布局调整的进行伴随着中小学校的大规模撤并, 许多村办小学因为师资力麓有限,学生人数较少, 被撤掉合并到乡小或镇小。

 这样农村地区就出现部分学生出家门口的村小搬到离家较远的乡镇小学或中心小学上学的情况

 因家校距离远, 孩子免法正常进行学业, 家长不能按时接送等原因致使家长选择将孩子寄宿在t≈校, 进而出现学生周一至周五在校生活学习, 周末回家的情况。小学寄宿生年龄从8 岁到12岁不等。

 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发展未完成性, 在道德认知发展方面还处于早期阶段, 尚未形成正确的、稳定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情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在儿童道德成长历程中,父母的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寄宿制的出现, 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 削弱了“家。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网.

 绪言教” 这一作用的产生机制。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 一些研究者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 批判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从农村小学寄宿制造成学生与家庭之间情感交流匮乏以及寄宿制小学机械、 落后的管理水平等方面论述寄宿制造成的寄宿生隋感缺失; 武海英和马国义等人通过调查, 运用《儿童社会焦虑量表》 ( S A S C )、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 P H C S S )、 《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量表》 ( S R C M )等研究工具对农村寄宿儿童缺少家庭生活, 其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①陈彦芳从寄宿生自身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对寄宿儿童的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述评。

 圆受到这些研究的点拨, 本人最终将关注目光聚焦在农村寄宿制儿童的道德成长因其家庭教育缺失而受到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 结合理论分析, 探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 缺失家庭教育的寄宿儿童其道德成长是否会受到影响, 并就其消极影响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增加对我国农村q u ,j、 学布局调整后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情况的了解。

 农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成为有效实现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途径, 但随之出现的寄宿制小学却改变了我国农村儿童长期以来的学习生活方式、 亲子关系, 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地调研两方面研究农村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以增加对寄宿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了解。丰富农村寄宿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研究。

 目前, 国内对...

推荐访问: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留守 浅析 家庭教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