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8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8篇

时间:2022-09-03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8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科技产业182 2016年9月02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阮子文 石红敏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8篇

篇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产业 182

 2016 年 9 月 02 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阮子文

 石红敏 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对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6)9-0182-01

 新能源汽车主要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或者是利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并借助车辆驱动与动力控制方面的先进技术,以此形成具有新结构与新技术、先进技术原理的汽车[1] 。通常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十分之多,如醇醚汽车、燃气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直接关影响着我国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汽车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制定该产业的短期任务及目标,如《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但是这些政策的战略性不强,难以从整体上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缺乏发展的路线与重点,导致资源的分散,影响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机、电池与电控技术,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从国外进口,缺乏能创新、有实力的技术团队。这样不仅会提高技术成本,还会影响该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三是没有建立清洁新能源供应体系。一般交通能源转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寻找能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利用新能源汽车量产来科学利用新能源[2] 。如果仅仅只是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即便能成功示范运行,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能以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为前提,往往会导致主流产品缺乏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清洁新能源的供应体系,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是缺乏充足的发展资金。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发展需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并且在设施设备与技术研究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产品样车、性能样车、功能样车以及技术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生产工艺准备等都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的生产成本。

 2 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首先,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政府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任务与中长期目标,为其发展指明方向,使其少走弯路。其次,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政府需要通过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标准、安全法规等,尽早出台完整的国家技术标准,为企业提供规范的操作标准。再次,合理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建设前期的外部性较强,风险高且投资大,这就需要政府对其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同时纯电动汽车面临着更换电池与充电的选择问题,需要以试点为前提来优选方案[3] 。最后,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我国需要对现有的相关制度加以重新审视,防止部分企业骗取国家科研与补助经费;同时对自主技术与自主品牌加以明确,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将经费分配给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速度。

 (2)加强技术创新。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其创新发展的本质就是技术创新,要想实现该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环节,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与实践来加强自主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品产品的研发,增加电池循环周期,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是以传统汽车为依据,因此需要强化传统生产技术的研究,重视传统技术的转型升级,并对相关零部件生产成本加以降低,以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为组,这就要求主体企业与国家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如充电站、加气站和加氢站的建立。这样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拓宽企业的商业发展领域,扩大就业范围,增加财税,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4)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宣传推广与制造研发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融资难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我国相关金融机构应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方便,对具有明确发展目标与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给予融资支撑。同时企业能够积极了解与走进证券市场,通过上市来吸收社会闲散的资金,以此来提高自身在管理、生产和技术等方面的水平[4] 。此外,政府需要对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加完善,降低相关企业的税收,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解决该产业的资金问题。

 3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建立清洁新能源供应体系、发展资金不足等,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与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从而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超.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6(07):227. [2]李晓英,李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68-76. [3]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5(01):10-13. [4]刘学元,孙敏,WujinChu.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中德日韩美五国的问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77-83.

篇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工程技术169理论研究1 新能源汽车分类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主要是依靠蓄电池提供的动力行驶的。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已经可以在正常的电压环境下完成充电过程,而且也能够满足人们长距离驾驶的需求。纯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电池类型比较是锂电池,这种电池的材料比较轻,减少了汽车驾驶的阻力,但是单位质量的锂电池的储电能力有限,如果进行长距离驾驶,就需要多次充电,而且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充电桩。我国充电桩的建设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地区都没有建设规模化的充电桩,使得纯电动汽车发展受阻。1.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一般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来源,天然气的燃料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环保价值。与此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相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补充燃料的过程方便快捷,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将燃料加满,而且燃料电池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了改善,使得汽车运行过程中非常平稳,不会产生噪音。1.3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零排放的环保汽车,太阳能汽车将太阳能转化成所需的电能,然后驱动汽车运行,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物质。而且太阳能汽车中不会安装内燃机,因此太阳能汽车还具有低噪音的特点。但是由于太阳能的生产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形成实用化的规模。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困境2.1 市场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中充电设备比较充足,政府给予的补贴力度比较大,而在二、三、四线城市中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二、三、四线城市中的充电设备不够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不太方便;另外一方面是政府给予的补贴力度不够大,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远远高于燃料汽车。由于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上存在市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2.2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进入 21 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从实践认知阶段,发展到开拓创新阶段、市场推广阶段、联合发展阶段,经历这几个发展阶段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程度不断增加,受到了许多环保人士的欢迎。但是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依然很多,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所掌握的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比较少,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但是我国电池技术的研究工作远远落后与美国,虽然我国成立了许多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但是数量还是远远不及美国。另外,我国电池的集成技术也比较薄弱,导致新能源汽车会出现电池短路或者自燃的情况。2.3 缺乏政策扶持  前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到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但是2019年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便迅速回缩,可见目前国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颇深。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缺乏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扶持政策没有形成体系,虽然政府在扶持和推广上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却不够集中,使得扶持政策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2016 年上海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出台的比较慢,导致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无法上牌。第二,扶持政策与发展的需求不太一致。例如,在汽车销售税的计算过程中,一般都侧重于汽车的购买环节,而忽视了使用环节,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阶段就需要承担较重的税负压力,而使用阶段的税负压力并不明显;而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相对于燃料汽车而言比较高,使用阶段的成本偏低。这就导致使得不少消费者都无法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所在。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由于不少城市中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普及程度不够,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不少消费者担心能源补充不方便,而放弃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想法。因此,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二、三、四线城市的应用,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速公路、购物中心、住宅小区等建设足够数量的充电装置,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3.2 大力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和安全性是限制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成本与安全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可以与国外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建立中外合资企业,主力研究汽车的电池技术。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属于我国车企的核心技术;其次,我国应该集中多方面的资源建设更多的研发中心,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为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存储力量;最后,鼓励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加大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断降低汽车制造成本,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3.3 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前提,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政府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的影响,消费者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会有许多顾虑,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上牌、路权、税收等。因此,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应该调整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另外,政府应该监督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防止出现地方保护行为,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扶持力度。参考文献:[1] 王文兵 , 王启玘 . 基于财政补贴退坡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J]. 经济研究参考 ,2020(03):110-119.[2] 袁博 . 后补贴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3):58-64.[3] 王小峰 , 于志民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J]. 科技导报 ,2016,34(17):13-18.浅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李仲忍(广西动力技工学校 , 南宁 530001)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石能源越来越紧张,使得人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一种可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兴能源上,新能源汽车在此背景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政府各种补贴政策的扶持,从2014年到2018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但是 2019 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补贴政策的扶持,而是应该寻找新的出路,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分类,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当前市场形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境;对策。

 。. .。

 。

篇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王志玲 概念与意义 新 能源汽车是指采用 非常规的车用燃 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 控制 和驱动方 面的先进 技术 ,形成 的技 术 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新 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 动汽车(BEV ) 、燃料电池汽车(FCEV) 、氢 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 、醇醚汽车等。

 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 国新 能 源 汽 车 产 业 始 于 21世 纪 初 。2001年 ,我 国启动 了“ 863”计划 电动汽 车重大专项 ,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 :纯 电动 、混合动力和燃料 电池 汽车 ,并 以这j 类 电动汽车 为“ 三纵” ,多能源动力 总成控 制 、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 二三横” ,建立 “三纵 横 ”的开发布局 。

 2006—2007年 ,中 国新 能源 汽 车产 业 取得了重大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 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 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 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 燃料 电池轿车研 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2007年 12月,长安汽车 自主开发的中国首 款混合 动力汽车——杰 勋 HEV 量产下 线 。2008年 ,新 能源汽车 在国 内已呈全 面 击之 势 。2008年 1月一6月 ,中国新 能源 2 0 CHUANGXINKEJ I 20 1 2.08 汽车 累计销量 366辆 ,同比增加 107.95%。

 中国的传统汽车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至 少十几年,然而,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 领域 ,罔产车在这方面毫不逊色 ,有些技术 甚 至还走在发 达 国家前 面 。不过 ,目前 新 能源汽车产业化仍面临三个瓶颈:技术 、市 场 、配套设施 。

 1.技术难度 和实现低成本的矛盾 研究 发现 ,混合 动力汽 车可 以大 幅度 提 高燃油效 率 。不过也 存在两个 问题 ,一 是系统复杂化,能效大幅提高将导致系统 非 常复杂 ;二是 如果实现 复杂系统 的动力 装置 ,成本将非常高,难以产业化。而如不 这样 ,将技术标准维持低水 平的话 ,能提高 的效率空间则比较小,没有多大利润,从而 形成能效 、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之间的 矛盾。类 似的问题也 现在新能源汽车其 他领域中,如燃料电池汽车已具备很好的 能量转化效率,但是由于其催化剂和质子 交换膜 的耗费太 高 ,目前 也难实 现大规模 生产。

 2.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 立起来 按照科学 划分 ,交通 能源转 型有三个 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 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 量产有效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新能源汽车 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进行示范运行, 并不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 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 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即使企业在新能 源汽车技术 方面也许会 领先 ,但 丰流产品 会 没 有 竞 争力 ,从 而将 置 身 于 危 险 的境 地 。问题是 ,日前 中同大规模 的清 洁能源 供应体系远未建 ,国家也还没有制定 新 能源 大规模供应和能源基本转型的具体 计划,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腱缺 乏新能源供应这一物质基础 。

 3.汽车合资企业多 ,核心技术少 进入 世纪 90年代 以来 ,我 同多数汽 车企业走上 j" 合资发展的道路 ,如一汽和 德国大众汽车合资 、二汽和El 本本H1汽车 合 资等 。合资一方面解决 r 我 汽车企业 发展资金来 源问题 ,方便 了我们 了解 世 界 产业发展动态。但是 ,也导致一些严重的 问题,那就是我国汽车企业越来越依赖同 外技术 ,造成本 国技术空心化 ,多数企 业成 为“洋汽车 的打 1二厂” 。在 当前发展新能源 汽车的潮流下 ,部分企业又想走这一老路 , 必将造 成 自身核 心技术缺失 ,丧失追赶 吲 际先进 的机会 。

 4.政 策扶持力 度还 不够 ,较 少 直接 惠 及消费群体 新能源 汽车 的发 展靠 的足 Ih场需 求 , 而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消费群体。

 日前 , 家对新 能源汽 车产业有一部 分政策 支持 , 但是 ,这些政策大体上都是针对源头生产 企业的,对于广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1小, 国家并没制定完善的政策 ,及 时给予补 贴 。由于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 比传统汽车 高 l_ 2倍 ,这种情况下 ,如果 国家补贴缺 位 ,市场需 求无法兴起 。

 万方数据

  5.市场 宣传力 度还 不够 、民众 需要 持 开放性心理对待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要形 成强大 的生命 力 ,就需要 在大众 中普及 认 识 ,形 成消费心理 。

 目前 ,我国在新能源汽 车宣传推广方面作了一定的_厂作 ,但是,还 未形成一个 大的社会 潮流。普通民众对于 新能源汽车大多还是持保守心理。

 6.资金 、人才均有较大缺 口 资金方面: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 新能 源汽 车的研发 仍处 于初级 阶段 ,要 真 正实现产业化 ,尚需大量资金。一方面,在 基础技 术研究 、关键部 件和材 料研发及 产 业化方面 ,需 要大量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 , 充 电站 、加氢 站的广 泛建设需 要大量 资金 投 入 。第i,新 能源汽 车的产业 化发展 离 不开大 量 的示 范推广 丁 作 ,这 些也需要 大 量 资金投入。

 人才方面 :目前 ,中国新能 源汽 车正 处 于起步 发展 阶段 ,在新能 源汽 车的基础 研 究 、关键零部件 和材料研 发方面 ,需要 大量 的相关科技人才。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T 作在全同十几个城市大规模展开,新能源 汽车产业管理 人才也将 现较大 的空缺 。

 当然 ,新 能源汽 车产业 发展涉 及 的面 很厂‘,其他各个层 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 ,这里 就不再做一 一说 明了。

 对策与分析 新 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 中出现 的上述 问 题已经危害到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稳定的 发展 ,努力去解决这些 问题很需要 ,也很迫 切 。针对上 述 问题 ,我个人认 为可 以从 以 下几方面人手去进行解决 。

 1.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形成 自主核心 技术 新 能源 汽车 的产业 化 ,涉及前 期市 场 调研 、研究 开发 、新 能源安全 测试 、销售 网 络的构建、市场推广以及服务维修等多个 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作为行 业主体,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是企 业生存的需要 ,也是保持企业强大持续发 展动力的需要。同时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 业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大对这一 领域的投资,也是国家履行职能,兑现节能 减排 承诺 的重要方 式 。要 加大科 研力 度 , 走一条吸收——引进——创新的道路,形 成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防止产业发 展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要把新能源汽车技 术的研发当做是一次赶上世界汽车先进水 平的机会,争取在几个点 上有世界级的创 新 ,形成 中国 自己在技术领域的影响。

 2.逐步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俗话说 ,兵 马未动 ,粮草先行。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发展要能够长期 、持续和稳定 , 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少不 了。国家 和业界 主体企业要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起清洁能 源供应体系 ,比如 ,建立一批加氢站 、加气 站和充电站 ,这样既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准 备能量供应来源,也为企业 的发展拓宽商 业领域,对于国家来说,则可以扩大就业领 域 ,增加财税 。

 3_力口强国际问合作,参与同际分工 新能源汽车涉及的面很广 ,需要我们 积极参 与 国际间的交 流 与合作 ,参 加世界 范隔内产业的分工,减小 自身风险。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分1=‘是指在较高层 次的分 工 ,不是在高 耗能 、劳动 力密集 、附 加值小的生产环节的参 与,是在核心技术 和高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面进入,中囝 新 能源 车企 要尽 量避免 成为 “洋汽 车的打 厂 ”。

 4.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分区化 在新能 源汽车 的发展 过程 中 ,涉及两 个主要的利益体,一个是生产企业 ,另一个 是消费群体。目前,周家对于新能源汽车 的支持主要在源头生产企业,而在下游的 消费群体 老 百姓 由于是分 散个体 等原 因 , 国家很少有 资助 和补贴 。但是 ,从市 场稳 定需求来说 ,老百姓的购买欲才是根本。

 所 以 ,应该将政 府 的支 持与鼓励 分成 两个 区,企业一个区 ,消费群 体一个区。在两个 区分别给予一定的资助和补贴,从而形成 稳定的市场消费热情和生产热情,促进产 业 良性发展。

 5.业内相关机构和人士做好社会宣传 和推广工作 宣传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工 程 ,单靠一 两家企业 或者少 量 的研 究机构 是不够的,需要业界的整体参与。作为业 内的利益 方 ,包括政 府 、企业 、研究 机构和 相关新闻媒体要整合宣传力量 ,做好新能 源汽车的宣传推广工作。可以开展一些平 民参与的活动和公益广告 ,将推广使用新 能源汽车和宣传节能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社会认知度,培育崇尚 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

 6.金融结构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给予一定的融资方便 目前 ,在研发 、制造、宣传 、推广等领 f创新论坛.研究II 域 ,新能源汽车_牛产企业都需要大笔的资 金 ,融资难的问题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瓶 颈。为此 ,国内的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几 大日有银行应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融 资方 面给 予一定 的方便 ,对于那 些拥有 自 主核心技术 ,且发展 目标明确的企业 ,要 给 予 融资支持 。

 同时 ,新 能源汽 车企业也 可 以走人证券市场,积极 L 市,吸收社会闲散 资金 ,从而推动企业在技术、生产和管理等 方面的提高。

 7.相关科研机构做好人/jJ培养 、引进 _[ 作 由于在技术 、生产和管理等领域都存 在较 大的 人才缺 口,新 能源汽 车产 业 发展 受 到限制 。加快人 才培养力度 ,狠抓人 才 培养质量 ,应当成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机构的共识。一方而要做好国内人才的培 养 ,另一 方面也要 注意世 界先进 人才 的弓I 进 ,通过本土培养和筑巢引风相结合 ,确保 国内新能源产业人才供应体系的稳定。

 8.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 家战略和技术路线 新 能源 产业 的 发展 不 只是 企 业 的发 展 ,也是一种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作为 新能 源领域 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国家战 略在这 一方 面不可忽 略。

 同时 ,要 明确 园 家 的技 术路线 ,不 能老跟 在发达 国家后面 跑,要有 自己的技术路线。我们必须成为 世界新 能源汽 车产业发 展 中的重 要力量 , 这是 形 成 中国号 召力 和影 响 力 的必备 条 件。

 9.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使产业发展 有章可循 目前 ,我 国已经初步 建立起 自己的新 能源 汽 车 标 准体 系 ,但是 随着 形 势 的 发 展 ,现有 的标准体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 整 ,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标 准体系,使其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准 入机制的重要参考标准,使产业发展有法 可依 、有规可循 ,走一条健康 、有序的发展 道路 。

 新能源汽车由于节能和环保的优点 , 很符合我国目前秉持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建 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理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 国履行世界大国责 任、共同抵御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水平 的提高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发展 得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HUANGX INKEJI 2012.08 2 1 万方数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志玲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刊名:创新科技英文刊名:年,卷(期):2012(8)

  引用本文格式:王志玲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创新科技 2012(8)

篇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le;i 篡‘ 瓤簿-冀=||i|;篓鬻鬻j:》rA0尊.≮冀.慧赣慧:≯誊藜囊萋:≯:,.o甏:鬻i毫、I雾i;薹叠:黪j.I:粪鬻!鬻,攀i攀粪鬻j.i麓;鬻渗奠j戮黪攀j 剥麟鬻:攀纂鬻剿蘩萋蓼鬻g囊辫甍薹繁鞫黎萋;鬻:;簧潮豢i 蠢辫蠢;萋警篓萋臻鬈“囊糍鬟誊jj:瓣鬻蒸攀鬻≥纂≮冀舞髓。萋攀誊爰魏皇蕞i● 。_◆白辰陈瑞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其次对当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进行阐述。最后,在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E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我国石油消耗量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加大。根据始自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需要控制在61%以内,然而目前的数字正在逼近这一红线。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已突破50%的警戒线;至2012年,该数据升至56.4%,2013年更是高达关键词瓣黼一爹蕉家“ 十二五” 环保规划中,对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求加快淘汰老旧车辆,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1) 市场现状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75万辆,同比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 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 290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76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3038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较快,但整体销量规模较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新车的拉动,且以小型车为主。由于近几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和扶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增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车型也开始丰富,但总体而言车型依然较少。国内目前在售的主要新能源汽车如下页表1所示。( 2) 政策环境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2014年中央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为5.7万元,虽然较2013年减少3000元,但是补贴力度依然较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补贴3.325万元,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除了购车补贴之外,中央进一步强化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 含增程式) 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车型,免征车辆购置税。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财政补贴政策有望出台,总补贴规模或达千亿元级别。整体来看,财政补贴持续到2020年,部分省市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新能源汽车不限购、公务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万方数据

 表1国内当前在售的主要新能源车型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以及企业内郡。在这几类客尸人群中选择企业t要车喇车型级别燃料种类用车路线相对固定、用途相对单一的用户。北汽新能源北汽E150EVAo纯电动以降低对汽车续驶里程和充电的要求。绅孟EV比亚攀6碉w秦启苎E30B纯电动此模式的代表公司为江淮汽车。江淮在比亚迪汽车纯电动推广新能源产品的初期,通过集中向企业的A插电式混合动力上游零部件企业、江淮汽车内部和合作伙伴奎竺!!A纯电动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等单位推广,取得江淮汽车奇黼车I EVA纯电动一疋竺双。②融资租赁模式Q Q 3’A 00纯电动。。、。+上海汽军荣威550A插电式混合动力砧南拍纯电动为推动E6在出租车领域的使用,比亚迪巷/或E50荣A00汽车使用了这种商业模式。该模式下I的参与o~干瞰厂n J 地1.r阃业偎风。以偎风’ 口,爹司众泰汽车众泰E20A00纯电动主体包括比亚迪、南方电网、金融机构以及出租车公司。比亚迪负责新能源汽车的生大幅增长。但是除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之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南方电网负责充电设外,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施建设。由合作的金融机构出资购车,出租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且新能源汽车产业车公司承租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出租当前仍缺少来自消费者的自发需求,因此仅车运营公司一次性资金支付压力问题。靠政策刺激无法取得长久发展。企业不应以③分时租赁模式分时租赁是新能源汽车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推广模式,是指以小时、天、月计算提供I汽车的随取即用租赁服务,消费者可以按个!获取政策补贴为目的,应该发挥主动性,寻找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市场需求。( 3) 主要商业推广模式面对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售价高、续航人用车需求和用车时间预订租车的小时数,{其收费按小时来计算。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i赁模式具有用户使用成本较低、易于运营管l理,对充电站的规模要求不高等优势。④电商销售模式目前,网购成为消费者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用户流量、流通环节少、成本低廉l等原因使得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对外宣称要利用l短、充电难等制约,除了在政策上推动外,还需在更新大众观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破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各种难题。为突破现实瓶颈,中国车企开始探索分时租赁、定向购买等多重商业模式。④定向购买模式定向购买模式l}}}}主要是对终端消费表2 2013年与2014年单辆新能源汽车补贴对比表者采用定向销售的蓑蒌乏嚣按霁薹蠹除国家、地方政府纯电续驶里程J t( 1二况)· 芝鳞挈车髅型猫潜2013R瑙。鲤嘲。公墼成本定价,并在扣( 150公里<250公里“ ’ 。” 厶坐托声烈忪星l纯电动乘用车2014201320142013201420132014及企业补贴后,对3.50Zr3.325Zi5.00万4.75zJ "6.00zj5.70Zr3.50?Y3.325Zi}}}}特定人群进行销售。插电毳曩翕蓄l嚣用车3.50万3.325万定向购买模式主要。。+、。;。+燃料电池乘用车20132014面向三类客户人群:鬻繁;溪鬻溪蘩繁纂蒸繁瀵蒸溱溱20.00万19.00万。,i0,一≥、.|I,一≯.t0薹薯i鬻;鬻黎≤鬟鬻=__褰§ 鹈簧囊i薹鬻万方数据

 纛麟瓣蘩豢;鬻鬻爹琴黧羹鬟蘩辫0鬻勰≥囊骥、^√■ h- ;o■{电子商务平台来销售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j 业,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快,这与电商销售汽车的目标用户{相契合。北汽和上汽均提出要分别通过电商{{销售模式来实现对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以上为当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模式,不同商业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破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难≯一>>阄读提示进入了世界动力电池制造业的配套体系,但是在电池单体大规模制造和电池系统的成组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仍需攻关突破。制造工艺水平落后制约产品能力提升。制造装备水平、制造工艺水平、质量控制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品质和使用体验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3) 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当前国内缺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方针,尚未制定基于长远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已经建成的充换电设施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面向广大私人消费者的停车位充电桩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讲,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商业开发及运营模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程度,保障运行安全和市场发展的空间。部分城市存在着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建设规划与示范车辆推广数量不协调、盲目建设充换电站的现象,造成充换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停车位充电桩推广缓慢,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出台明确的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停车设施配电方案,部分地区电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面临无处充电的尴尬。( 4) 技术资源缺乏整合,产业链互动模式尚未形成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存在分头研究、各自为战的现象,未能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管理,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建0黧藤一设.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严重。已建立的产业创新联盟还处在磨合过程中,联而不合、重复分散、技术共享困难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万方数据

 一溱鬻萎鬻瓣! i 管鬟鬃篆i 霉藿爹鬻鬻鬻鬻整车企业在核心零部件开发与选购上基本采用当前合作伙伴,无法有效带动产业整体发展,而且不少企业在新能源开发中仍采取跟随方针,研发热情不高,推出的新能源产品由传统车型衍生而来,创新性不强。E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跨越发展的关键。国家应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市场促发展。要突破传统期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把推广新能源汽车放到绿色交通发展和新兴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着力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正处于整体提速期和产业变革期。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企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水平,努力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尽快完成战略技术储备,实现技术升级转型。对关键性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进一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加强动力电池及模块安全技术的研究,聚焦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支持产业化制造、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提升产品可靠性、一致性,并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多元化投资尽快出台国家及地方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相关细则。完善城市规划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明黼一{滋l确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预留l豢鋈鬻豢饕攀鏊辫i攀篓≥::≯鬻≥。j>>糕寥溱爹囊充电设施建设条建和扩建停车场停车场及高速公路收费节点和客货运交通枢纽周边有序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倡导多元化投资,通过批准特许经营等优惠政策,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发展模式。对投资规模较大、资本需求较高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性补贴,依靠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模式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3) 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加强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尽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中欧、中德、中美、中日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高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化的工作技术水平。争取实现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标准化,同时配套出台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和验收标准,利用强有力的标准法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制定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以及充电接口、汽车安全、能源加注基础设施等标准。( 4) 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确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找准市场化发展的突破口,综合考虑地域因素和技术水平,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针对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汽车推广模麟黍廉囊麓;笺瀚麓囊繁冀熏l 鞴嚣鑫鬟鬻鬻瓣瓣黧鬻||||麓黼黍鬻蒸鬻豢』鍪懑鼍蔫鬻?j 爹器薹萋萋毒象鬟蘩慧万方数据

篇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却愈发严重。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优点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矛盾,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需要政府颁布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于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了国家战略。随后,中央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包括财政补贴、研发补助、消费者购买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来维护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在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后,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从 2009 年的不到 500 辆增长到 2020 年的 136.7 万辆。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缺乏专业核心技术、企业研发效率不高等,甚至一些企业在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之下形成了“补贴依赖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全面分析,紧接着提出目前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发表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一)政策状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萌芽期(2001~2008 年):这一时期中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概念被提出,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并制定行业标准。然而,这一阶段国家还没颁布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财税政策。代表政策为《关于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通知》。该政策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规划。2、推广期(2009~2014 年):这一时期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同时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新能源汽车被正式推出。在这一阶段,示范推广的试点在进一步的推广和加深,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代表政策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通知》。3、高速发展期(2015 年至今):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与推广期类似,涉及推广试点、政策补贴等主要方面得以完善,但不同的是,这一阶段政策扩充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对动力电池要求更高。自 2015 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标准在不断调整,呈现出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的额度不断退坡的变化趋势。代表政策为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 2016耀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该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在 2016耀2020 年继续实施,补贴逐年退坡。(二)市场状况。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从产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 1999 年不足 500 辆增长到2020 年的 136.6 万辆,同比增长 7.5%,平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66.7%。从销售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 2010 年不足 1 万辆增长到 2020 年的 136.7 万辆,约是 2010 年的 136.7 倍。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全球销量的 41%。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从产销量还是种类来说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技术状况。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战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电池技术水平和电机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能力密度大幅度提高。2019 年纯电动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为 362 千米,与 2017 年的202 千米相比提升了 79.2%。许多新推出的纯电动车车型平均续航里程已经超过了 600 千米,如比亚迪的汉 EV 采用三元锂电池,最高里程达 605 千米。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零件之一,电池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还决定着汽车的安全性。随着三元材料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池生产商将电池的原材料升级为高镍三元材料,极大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2017 年平均电池能量密度为 100Wh/kg。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 / 程骁凡1杨凯雯2潘志洋3谭江龙3(1.广西财经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广西·南宁;3.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提要]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政策状况、市场状况、技术状况和充电基础设施状况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企业盈利困难、研发投入结构失衡、监管机制不健全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产业政策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内部控制视角下促进企业绿色环保投资主体的实证与对策研究” (编号:17CGL017);广西 2020 年哲社课题:“地方政府生态治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研究”(编号:20BGL00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项目:

 “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平台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0JGZ146);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通讯作者:杨凯雯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1 年 7 月 1 日经济 / 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 No.11x 圆园2120 - -

 2019 年,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 151Wh/kg。目前,我国的电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2019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池销量前五的厂商中,有三个是我国电池品牌,其中宁德时代以 25%的市场份额排在销售榜的第一名。电机也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汽车的加速、上坡等功能依赖于机电系统。机电系统的性能水平越高,汽车的加速、爬坡等功能越好。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电机的供应已经不再依赖于进口,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供应。(四)充电基础设施状况。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设施。2015 年我国公用充电桩的保有量为 57,792 台。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保持快速的增长,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公用充电桩的保有量达到了 516,396 台。短短 4 年的时间,我国公用充电桩的数量几乎翻了 9 倍。其中,2018 年和 2019 年的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超过 14 万台和接近 13 万台。预计在未来几年,我国公用充电桩的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车桩比也在持续提高。2015 年车桩比为 7.84颐1 到了 2019 年达到了 3.50颐1。从公用充电桩的分部状况来看,公用充电桩的分布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分布状况保持一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盈利出现困难。2009 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不到 500 辆,在中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行大力支持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年销量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120.6 万辆。这表明了新能源车企对政府的补贴有很强依赖性,很多车企的报表净利润为正,但是在扣完政府补贴后,净利润则为负数。这是因为政府补贴属于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对利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应当不断调整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问题和补贴标准。补贴呈现出技术门槛标准不断提高、额度不断退坡的变化趋势。近年来,补贴政策的调整致使新能源车企的政策环境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财务业绩大幅度下滑。受到政府补贴调整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维持销量,仍然维持原来的售价,这使得新能源车企的利润降低,业绩不断恶化。(二)研发投入结构失衡。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政府补贴通过补贴标准的设置来引导新能源车企研发投资方向。目前,政府补贴标准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2019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数和电池能量密度分别达到 362 千米和151Wh/kg,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对汽车的其他方面没有设置补贴标准,导致许多车企将重点只放在续航能力和电池能量密度上面,而忽视了车辆的结构、安全性能等方面,导致研发结构失衡。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件之一,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由于三元锂电池在续航能力和电池能量密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的电池,政府补贴大量提倡使用三元锂电池。但是,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所有电池中表现最差的。当受到外力撞击时,极易容易造成爆燃事件。由于制造技术不太成熟和不完善的安全规范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参差不齐。盲目追求续航能力,而不顾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三)监管机制不健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高额“骗补”、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由于受到高额财政补贴的影响,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一些车企利用政策漏洞,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并以此申报补贴,非法获得“利润”。在“骗补”行为中,最为典型的是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引起的案件。由于有大量的“骗补”行为,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汽车的安全性能也确实令人担忧。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让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汽车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大量的“骗补”行为严重危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的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等相关监管制度来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充电不方便。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充电装置的接口都不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很不方便。传统的燃油车把油箱加满一次就可以平均续航 600 公里左右。即使现在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可以达到 600 公里以上,但是传统燃油车加满油一次只需要几分钟,而使用快充新能源汽车最快也要 2 个多小时,可见充电速度却无法和传统燃油车相比。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规划:到了 2020 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和充电桩数量要接近达到一车一桩。但是,从现在的数据来看,车桩数量离规划目标还差得很远。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和充电设备不兼容,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四、对策建议(一)积极创新提升盈利能力。持续高额的补贴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补贴调整可以实现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在补贴调整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由最初的政策驱动转向由市场力量推动。面对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一方面政府需要制订合适的补贴退坡方案,给予企业充足的调整时间,以平缓递减退坡方式退出,实现平稳的过渡;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创新尤为重要,面对补贴标准的提高,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努力达到补贴的标准,以此来减少补贴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二)调整研发投入结构。由于补贴标准指标过于片面,造成研发投入的失衡。虽然我国在电池方面的一些技术已经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其他核心零部件方面,我们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政府在制定补贴标准时应该增加多维度指标完善补贴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不应该过分追求政府补贴,而是应该以消费者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来调整研发方向。根据市场反馈情况,不断完善车型的设计等方面,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完善监管机制。面对产品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来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促进产业健康的发展。为了防止“骗补”行为,政府应该提高对车企的信息监管水平。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政府补贴诚信档案库,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补贴发放之前对企业的诚信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降低政府补贴被骗取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进行编码,对关键零部件的来源进行跟踪,防止企业循环利用这些零件来骗取补助。此外,对于“骗补”行为,政府部门应予以严惩,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四)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再好的电池在续航里程方面都存在一个极限,因此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有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流程进行优化,从而缩短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二是建设产业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提高各品牌之间的兼容性和资源利用的效率,使消费者在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变得更加方便,避免21 -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把农业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明确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绿色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伴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农业中的实践不断深入,农业绿色发展俨然成为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提取的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油质优于橄榄油,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之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农村委员会张建龙表示,预计到2025 年,我国油茶产业种植面积将达到 9,000 万亩,茶油产量 200 万吨以上,占食用油消费量 5%以上,提升食用油自给率 3耀4 个百分点,解决 2 亿人口吃油问题。2019 年,习近平在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会议上明确指出:

 “茶油是个好东西,要大力发展好油...

篇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原行政班级:

 _______学号:

 __________

  分方向班级:

 _______________序号:

 __

  姓名:

 ____ 指导教师:

 __

 定稿日期:

  2015 年 7 月

 3 日

 摘要 近年来, 随着国际原油供应紧张的现实以及原油价格的高起, 伴随着全球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呼声不断的高涨和科技的进步, 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为主, 辅助以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氢动力混合动力汽车、 生物能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车型不断涌现出来,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厂商的重视, 以日本、 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角逐于这片新领域, 力争获得掌控未来汽车产业的先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被赋予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围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开, 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其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然后对我国日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剖析, 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在最后给予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 对策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new energy hybrid synergy vehicle emerges out, gain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supplies and crude oil prices keeping the high level, with the glob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voice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hybrid synergy cars, complementary with pure electric cars mainly,, new energy vehic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es’ attention. In Japan, Europe and Americ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China, an a representativ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piece for positive new areas, strive to gain control over the future of the auto industry of opportuni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as endowed with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Revolves a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ts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to our country,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at are find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 the final to give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health quickly.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其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1 新能源的概念.......................................................................................... 12.2 新能源汽车产生的背景.......................................................................... 12.3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基础.......................................................................... 2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1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的发展现状.......................................................... 3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43.2.1 研发与生产的问题....................................................................... 43.2.2 相关标准体系缺乏....................................................................... 53.2.3 产业链尚不完善........................................................................... 53.2.4 销量低........................................................................................... 54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1 政府产业政策布局建议.......................................................................... 64.1.1 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和发展方向 ..................................... 64.1.2 合理利用税收、 补贴等政策机遇产业扶持 ............................. 64.1.3 拓宽融资渠道以实现产、 学、 研等资源整合 ......................... 64.2 技术研发体系布局建议.......................................................................... 74.2.1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汽车品质的提高................................... 74.2.2 依靠掌握和提高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降低汽车价格............... 74.2.3 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企业生产率............................................... 74.2.4 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并建立人才储备库................................... 74.3 其他建议.................................................................................................. 85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 1 引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量的能源消耗也随之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 能源供求和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制约瓶颈。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新需求、 新技术的产生, 美国、 日本、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将节能、 低碳、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其振兴经济、 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抢占世界经济的重要突破领域。

 而我国也随后加入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的步伐。

 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起步较晚, 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但在部分领域也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产业政策制定方面起步也比较晚,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主导下, 我国制定了以法律法规、 指导政策、 研发和应用体系为主, 配合财政税收和其他措施共同形成产业政策格局。

 因此, 总体上来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既有潜力又有制约, 既有相关政策扶持又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困难。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 本文对新能源汽车诞生的重要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建议进行了研究。

 2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其综述 2.1 新能源的概念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 包括太阳能汽车), 增程式电动车、 混合动力汽车 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 氢发动机汽车、 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

 汽车等。

 2.2 新能源汽车产生的背景人们往往觉得石油危机的影响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然而事实是石油危机会严重影响世界经济。

 前三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出现在 1973 年、 1979 年和 1990 年,这三次石油危机都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

 目前, 世界范围内石油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旧紧张, 多个石油生产国已经满负荷开采, OPEC 也不得不启动石油库存。面对这种石油危机的困境, 汽车作为全球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 在提高人们出行效率、 促进物资流通的同时, 庞大的汽车数量对石油的需求量十分惊人, 使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传统汽车能源的大量消耗已经成为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所以汽车驱动能源的转移,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是世界各国寻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

  2 除了石油危机, 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另一要因就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像慢性病毒一样侵蚀着我们的生活。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然后放出大量 CO2进入大气造成的。

 气温升高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 海平面承上升趋势。

 如果 CO2排放量不加以控制, 许多沿海城市、 岛屿或者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 甚至被海水吞没, 其中有代表性的城市包括:

 纽约、 上海、 悉尼和东京[2]。

 再是大气污染导致臭氧层空洞, 其阻挡太阳能紫外线的能力被削弱, 使得地表生物受紫外线照射的强度空前上升,能直接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 严重影响地表生物的生存[2]。

 传统内燃机汽车其主动驱动能源来自汽油, 其燃烧排放物除氮、 氧和燃烧产物、 水争取为无害成分, 其他都为有害物质。

 一种清洁的、 使用绿色能源的汽车,成了减轻以上两种重要污染的重要解决方法。

 新能源汽车是在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下, 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中诞生的。

 2.3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基础传统内燃机汽车, 以化石能源为燃料, 发动机为驱动,

 1886 年诞生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 20 世纪 30 年代实现量产。

 燃料来源为石油, 处于技术成熟期。

 平均最高时速 180km/h 左右, 平均百公里油耗 7L, 平均加油时间1min。

 混合动力汽车, 拥有电动机和发动机两个动力系统。

 1997 年, 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普锐斯推向日本市场, 2007 年全球累计销售突破 100 万辆。

 其燃料来源是石油和电力, 处于技术成熟期初期, 尚有待完善。

 平均最高时速 180km/h左右, 平均百公里油耗 5L 较传统低, 平均节油 30%。

 纯电动汽车, 以车载电源为动力, 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

 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制, 2002 年, 能源危机进一步推动其研究发展。

 燃料来源为电力, 在技术成长期, 在动力系统尚有技术瓶颈。

 平均最高时速 120km/h左右, 平均续航里程 150km, 平均百公里油耗 22kwh, 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充电。

 天然气燃料汽车, 以天然气代替汽油提供动力驱动。

 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全世界天然气汽车总的保有量约 650 万辆。

 其燃料来源为天然气, 燃烧更充分,安全可靠, 成本低廉, 处于技术成熟期。

 生物燃料汽车, 用燃料和乙醇或生物柴油用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 并且迅速运用到车用燃料。

 其燃料来源为粮食或非粮食农作物、 动植物油脂, 处于技术成熟期。

 氢燃料电池汽车, 将氢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来进行动力驱动。

  3 1965 年, 氢燃料电池汽车诞生, 只有一只处于研究阶段, 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绝大多数国家, 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投入期和实验期。

 其燃料来源为电力加氢燃料[3]。

 表 2-1 各技术轨道汽车优缺点比较 项目 技术轨道 技术优势 技术瓶颈 缺点 传统内燃机汽车 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能量密度高、 动力性强 ------ 依赖化石燃料, 高排放, 噪音高 混合动力汽车 持续工作时间长、 动力性好、 低噪音 ------ 成本高, 比同类传统车型成本增加 30%-40% 纯电动汽车 无污染。

 低噪音、 能量效率高、 结构简单 续驶里程、 充电站建设 成本比同类传统车型成本高 40%-50%, 续驶里程短,电池寿命短 天然气燃料汽车 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燃料利用率高、 成本低、易维修 加气站建设 尚未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物燃料汽车 燃料资源丰富、 环境污染较低、 寿命长、 维修费用低 燃料来源 无法保证充足的燃料供应 氢燃料汽车 零排放、 高能效、 动力性好、 低噪音 技术应用难度较大、 成本高 目前其基础配套设施贫乏

 3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的发展现状2001 年 9 月 30 日, 由科技部召开了“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 电动汽车专项将正式启动。

 2004 年 12 月 17 日, 科技部召开了关于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座谈会, 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北京、 上海、 深圳、武汉 4 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

 2006 年 2 月 7 日, “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国家验收, 12 月成立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家组, 重点落实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集成和协调工作。

 2007 年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负责召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 截止这次会议结束, 全国相关会议共制定了电动汽车的标准达 32 项。

 2008 奥运期间, 科

  4 技部和北京市组织一汽、 东风、 长安等团队结合背景公交, 圆满完成了奥运电动汽车赛时示范运行。

 2010 年, 相关政府部门称...

篇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沈航

  摘要; 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一百多 年以来, 汽车的进化时刻提高着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已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 危机。

 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费导致的能源危机, 传统燃油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 使得人们不得不研发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并非个新概念, 国外汽车公司 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研发了 新能源汽车, 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是日 益严重,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变得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1、 绪论 1. 1 引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 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 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 期间的“863 重大科技课题” , 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 向新能源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近年来, 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在此背景下, 国内外的车企们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 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 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 新车挂牌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

 那么, 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呢?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否支持其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吗? 下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前景无限,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技术短期内可以获得突破的领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 . 2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有:

 混合动力汽车(HEV) 、 纯电动汽车(BEV) 、 燃料电池汽车(FCEV) 、 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 .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 . 3. 1 国外相关技术及研究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汽车电池的研究上走在最前沿的美国, 英国都有各自的不同技术。

 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名为 “SmartChargerController (简称SCC” 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 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

 英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被称为 Elektrobay 的路边充电站, 它不仅可以为微型电动车充电,也可以为大功率的电动车快速充电。

 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兴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 混合动力汽车、 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 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

 美、 日、 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各有侧重。

 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根据各国政府导向、 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 分别走出了以美国、 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三条路线。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 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

 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 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 对于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 并取得良好成效。

 混合动力汽车已成功实现商业化, 销量稳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 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 已经在北美、 日本和欧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1 . 3. 2. 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动态 我国在低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重要论述, 上海复旦大学的罗少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催胜民所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 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 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 液化石油气汽车、 甲醇燃料汽车、 乙醇燃料汽车、 二甲醚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 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书中内容既有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 也有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 21 世纪初。

 2001 年, 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 期间的“863” 重大科技课题, 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 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十一五” 以来, 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战略, 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

 2009 年 6 月,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 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了细化。

 到现在,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八九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发展到何种程度? 相关产业链发展如何?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何种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容量又有多大? 本报告将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捕捉市场最新消息, 结合全球发展状况, 解答上述问题, 为我国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战略规划与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1916 年 8 月:

 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诞生。

 1916 年 8 月, 世界第一辆电油混合动力汽车问世。

 这款双排座的轿车使用操纵杆代替踏板来控制油门。

 即使在 1916年, 燃料使用的高效率也是汽车营销的一个亮点。

 1920 年 1 月:

 第一辆充电式汽车问世。

 1920 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发明家在早期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电动马达直接被安装在后轮轴上, 同时车辆滑行时发电机能直接为蓄电池充电。

 此外, 安装在车前的 4 缸汽油发动机也可以在行驶途中为汽车充电。

 1975 年 9 月:

 涡轮电动车向世人走来。

 动力来自独立的两套传动系统:

 一台燃油涡轮机和一台电动马达。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 始于 21 世纪初。

 2001 年, 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 期间的“863” 重大科技课题, 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十一五” 以来, 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 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 年,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2008 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

 2008 年 1-12 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 1-12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899 台, 同比增长 117%, 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 1536 台,1-12 月同比下滑 17%。

 2009 年, 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 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

 2009 年 1-11 月,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 61. 96%,至 310 辆。

 2009 年 1-11 月, 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 液化天然气客车、 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 178. 98%, 至 4034 辆。

 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 “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 年, 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 2010 年 6 月 1 日起, 国家在上海、 长春、 深圳、 杭州、 合肥等 5 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0 年 7 月, 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 20 个增至 25 个。

 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011-2015 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 混合动力轿车、 小型电动车。

 “十三•五” 期间即 2016-2020 年, 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 多能源混合动力车, 插电式电动轿车, 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2. 1 新能源客车的机遇

  最近, 河北、 湖北、 安徽、 江苏、 河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文件,全面开展农村城市化改造工作。

 虽然这样一场“新农村运动” 也引发了各界诸多褒贬不一的声音, 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讲, 如果能够处理好未来发展过程中面

  临的挑战, 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将必然会给带来不少的发展机遇。

 有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去年底, 我国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率)已经达到 46. 6%。

 而未来五年, 中国城镇化进程更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到 “十二五” 末城镇化率将突破 50%。

 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 到 2020 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进一步达到 58. 7%。

 而与此同时, 我国又是人口大国, 虽然在人口总量上有所控制(根据我国 2020年人口规划目标, 2010 年人口总量控制在 13. 6 亿以内, 2020 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 5 亿以内) , 但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庞大。

 如果按照 2020 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8. 7%, 人口总量为 14. 5 亿来计算, 则 2020 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 8. 5 亿。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按照人口规划目标, 我国的人口增长态势被控制在一定幅度以内, 但平均家庭人口数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 作为购车单元的家庭数量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而如果以现在的家庭人口数估计, 到2020 年, 我国将有 4. 5 亿户家庭。

 应该说, 汽车消费城市要领先于农村, 城市人口和家底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潜在购车人群的增加。

 如果仅以每一个城市家庭购买了一辆车计算, 到 2020 年我国仅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将达到 2. 6 亿辆, 这还不包括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的购车数量。

 而根据 2010 年 2 月 25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的数据显示, 截止 2009 年底,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 0. 76亿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1331 万辆) 。

 也就是说, 未来 10 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城市化率都将给我国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但是, 应该清醒的是, 中国城市化进程虽然会给汽车市场带来机会, 也必然要面临诸多挑战。

 而这其中, 除了会带来交通和环保压力外, 更大的挑战将是汽车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压力。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 2010 年《世界能源展望》 显示, 中国在 2009 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 估计 2035 年中国占世界能源的需求将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的五分之一, 并预测原油价格将从 2009 年的每桶 60 美元上升到 2035 年的 113 美元。

 而与此同时,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则推算, 全球石油资源枯竭的时间有可能会比可替代能源在全球普及的时间早 90 年。

  也就是说, 巨大的交通、 环保和能源压力可能会迫使政府适度控制汽车总量, 高企的燃油价格和可替代能源的迟迟不能普及可能会让消费者放弃购买汽车。

 因此, 对于汽车企业来讲, 虽然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仍将取得巨大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果不积极投身于节能、 环保及新能源车型的研发, 不积极参与督促政府不断完善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 则这种发展机会将必然会大打折扣。

 2.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 目前我们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而排斥其他技术, 我不赞同这种方案。

 我认为, 现阶段发展电动汽车只适合在少数城市运营, 不可能大范围普及, 所以这个产业至少在十年之内不可能产业化。

 首先, 电动车的成本在十年之内不可能有明显的下降。

 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因为要形成一个大产业, 必须是以个人消费主导。

 其次, 电动车的提速技术和充电设施在短期内无法完善。

 所以如果只支持电动车这种单一的技术路线, 而排斥其他的技术路线, 那么新能源汽车在十年之后也不可能实现产业化。

 所以, 我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推广不同的新能源技术。

 比如在现阶段, 就应该主攻混合动力技术。

 第二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自主研发。

 强调自主研发是对的, 但是如果把自主创新、 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问题都绝对化, 就会阻碍这个产业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国外的新能源并不在一个起点上, 如果盲目的骄傲乐观, 只会加大我们与国外的差距。

 比如, 我们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电池隔膜, 只能做单体, 隔膜还需要完全进口。

 目前, 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机遇, 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 就会导致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都处于落后地位。

  如果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依靠政府来加大力度扶持, 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整个市场都强调自主开发, 排斥外来技术, 就会加剧市场的混乱。

 因为汽车更多是一种应用技术, 所以, 有先进的技术为什么不用呢?为什么不集成创新呢?日本人把这种情况称为逆向工程。

 日本的汽车产业是非常领先的, 我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应该向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借鉴学习

 3 新能源汽车种类及其特点

  按照汽车动力种类, 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以下几类:

 3. 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 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 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国内市场上, 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 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目前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由比亚迪生产的“秦” 以及概念车“汉” , 已经量产的“秦” 在中国市...

篇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22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分析

  1、新能源汽车是“碳中和”愿景的应有之义 1.1 汽车电动化对“碳中和”愿景意义重大 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多国提出了“碳中和”主旋律,我国也提出了“2030 碳达峰”目标和“2060 碳中和”宏伟愿景,彰显了我国的大国担当。据 UNEP 数据显 示,陆地运输是交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动力,占比约为碳排放总量 10%,燃油车作为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动化的推进无疑对“碳中和”愿景意义重大。

 1.2 电动车产品力提升引领汽车消费升级,2022 预计全球销量 968 万辆 回顾 2021 年,包括中美欧在内的全球主力市场新能源汽车需求量迎来快速增长,政 策和产品力形成共振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中国市场,我们认为产品力 的提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动力从政策推动 演变为需求拉动,政策指引的 2025 年达到 20%渗透率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1.2.1 产品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细分市场中 A 级车待发力 按终端,非运营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 2017-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运营类型占比逐步提升,2020 年后受疫情的影响加之补贴 减少导致运营类新能源乘用车缺乏市场竞争力,其占比逐渐降低。而非运营类新能源汽 车主要是个人消费,在疫情爆发之后,公共交通运行受阻,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人们开 始选择私人交通工具出行。因此,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家庭短途代步和家用第二辆车的 首选,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非运营类型占比走高,预计 2022 年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占比。

 按城市,限购、非限购城市都迎来高速增长:2021 年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对于 2020 年有全面大幅度的增长,苏州、重庆、郑州、杭州等城市增长较为迅猛,上海作为新能 源汽

 车销量第一的城市,2021 年前十个月销量达到 18.6 万,形成了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由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存在燃油汽车限购的问题,因此在这些城市 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其中 2021 年前十个月累计销量最高的前五名均为限购城市。目前 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主要是在上海、北京等限购严厉的特大城市,深圳、广州、杭州 等城市限购表现也相对较强。

 按车型,小车渗透率较高,A 级车有待发力:2021 年 1-11 月新能源 A00 级轿车批 发销量 75.9 万辆,在同级别乘用车中的渗透率高达 98.3%;A0 级车批发销量为 31.7 万 辆,同级别乘用车渗透率为 19.0%;A 级轿车批发销量为 82.3 万辆,在同级别轿车中渗 透率较低,仅为 8.5%;B 级轿车批发销量为 77.8 万辆,同级乘用车中渗透率为 19.6%; C 级轿批发销量为 6.5 万辆,渗透率仅为 8.4%。

  A00 级新能源电动车自 2021 年初因季节性销量低迷后迎来了回升。除此之外,A0 级、A 级等小型轿车的销量都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疫情之后 A00 级微型轿车以其随 走随停、物美价廉等优势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新能源汽车在家庭中的使用较多,尤 其是用于短途代步和家用第二辆车,而 A00 级轿车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出行的需求, 因此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渗透率较高。

 目前 A 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高:A 级车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主要是消费者 在 A 级车市场对安全性,经济性,通用性考量较多。由于 A 级车应满足消费者的全场景 使用需求,且受到家庭居住条件的限制,传统燃油汽车仍然是目前的

 A 级车主力。A 级 车占乘用车市场的 40%,我们认为 A 级车具有较为广阔的电动化市场,并且有望带动电 池需求的拉升。

 未来电动车将在 A 级市场中发力:11 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排行榜中比亚迪汽车以 90,142 辆的成绩排名榜首,其中搭载其自主研发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秦 Plus DM-i 车 型自上市以来,实现连续 9 个月销量递增,稳居 A 级轿车市场的主流阵营。乘用车 A 级 市场多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例如卡罗拉、轩逸等的爆款车型,未来 A 级车市场中将频现爆 款电动车的身影,预计电动车的渗透率将在 A 级市场中不断提高。2022 年新能源汽车市 场将多元化发力,传统车企例如上汽依旧保持较强的表现,亮点突出;比亚迪纯电动与 插电式混合动力双轮驱动表现仍将较强,比亚迪推动平价插电式混合动力增长将成为新 亮点。

 1.2.2 全球视野下,海外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2021 年 1-11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53 万辆,相 较于 2020 年全年的 33.3 万辆有了较高的增长,预计 2021 年全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 突破 60 万辆。在渗透率方面,11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5.6%,相比上半年的不足 4%,有了一定的提升。2022 年,美国市场迎来车型+政策双驱动,我们看好美国新能源 汽车的销量。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维持高位:欧盟 2021 年的碳排放标准为 95g/km,在如此严 格的碳排放标准的约束下 2021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增长。2021 年 1-11 月欧洲主要新 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 165.5 万辆,相较于 2020 年全年的 136.7 万辆有着较大的增长。

 2021 年 7、8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受严重缺芯的影响有所下滑,到第四季度缺芯带来的 影响有所减缓,销量开始回升。在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一直维 持高位,其中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 91.2%,高居全球榜首。

 全球来看,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有望实现 968 万辆左右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其中中 国 554 万辆,产品力推动下消费

 保持强劲增长;欧洲碳排放考核放松,预计增速放缓, 实现 264 万辆;美国市场在排放考核和车型双重共振驱动下有望实现 132 万辆以上的销 量。

 1.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先全球,“出海”擦亮“中国知识产权”名片 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先的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发布了自己的电池集成 化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基于其擅长的磷酸铁锂技术,使电芯形状更加扁平、窄 小,形成“刀片”状,多个“刀片”捆扎成电池包模块,使用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 技术来保障电池安全。刀片电池的问世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引领全球动力 电池达到安全新高度。

 宁德时代的 CTP 电池技术基于高镍三元锂架构,减少模组数量,由多个大容量电芯 组成标准化电池包,再灵活堆叠成更大的电池模块以适应不同车款储能需求。宁德时代 以其优质的电池技术与国外各大车企签署了合作协议:2019 年 10 月,与大众(拉美)卡 客车公司(Volkswagen Caminhões e Ônibus)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引入 CTP 技术;2020 年 4 月,与荷兰 VDL Bus&Coach 签署合作协议,为其提供电动巴士供应基于 CTP 技术 的电池系统;2020 年 8 月,与奔驰达成协议,其 EQ 系列轻型商务车产品采用 CTP 技术; 2021 年 10

 月,与现代摩比斯签署技术许可协议,授权给摩比斯使用 CTP 技术,并支持 摩比斯在韩国乃至全球范围的 CTP 相关电池产品供应。

 2、2022 年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高景气将在 2022 年延续 2.1 电动车需求旺盛带动全产业链高景气 “超预期”一词贯穿了 2021 年始终,强劲的电动车销售数据不断刷新人们对全年销 量的预期,预计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实现 100%左右的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实现 330 万辆以上的销量,对应 140%的增速。面对迅速崛起的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产业链的供应 端显然准备不足,多数锂电池材料供不应求,价格涨幅超出人们想象。据鑫椤锂电统计, 2021 年 1-12 月,六氟磷酸锂价格涨幅超 400%,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涨幅超 33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涨幅超 130%,5 系三元正极材料涨幅约 90%。电动车需求的旺盛带动了全产 业链的高景气,部分环节的盈利水平来到了历史高位,引得无论一二级市场在内的资本 对锂电材料项目的“追捧”。

  展望 2022 年,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968 万辆,较 2021 年仍有 50%以上 的增速,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超过 550 万辆,实现 68%的同比增长,并卫冕全球 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同时,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超高速”增长切 换为“高速”增长,但由于 2021 年相较 2020 年更大的基数,以及储能市场,两轮车市 场,电动工具市场的迅速放量,我们仍然看好 2022 年全球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情况。

 但是相应的,我们认为投资故事将会重回“成长”,随着产业链本身玩家的扩产,以及其 他行业奔涌而来的跨界资金的涌入,部分材料将更多表现出商品的属性,而淡化由制造 壁垒带来技术溢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成长”和“成本管控”。

 2.2 对需求的论述 2.2.1 整车环节:电动车市占率是核心,新能源积分、其他成本下降是消化电池涨价和补贴退坡的缓冲垫 市场上担心补贴退坡/电池涨价带来电动车价格上涨,影响终端需求。我们认为(1)

 现阶段对主机厂来说市占率是主要关注点,未来电动汽车作为个人移动空间,是重要的 物联网端口,考虑远期流量端口带来的收益,短期的造车微利或容易被接受;(2)利润 端新能源汽车积分创造价值,成本端销量上升摊薄成本;(3)智能化转向要以电动化为 平台,大方向上电动化趋势不改。因此,虽然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在补贴退坡和电池涨价 的双重因素下,成本压力上升,但考虑整车厂打法,以及其他材料/销量上升带来的单位 固定成本的下降,亦可以为车企提供利润安全垫。后面即使成本压力过大,我们乐观的 认为新能源汽车涨价也会以增配的形式变相覆盖成本。

 (1)

 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商业模式与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区别较 大,有别于传统汽车工业的制造业属性,智能汽车行业高科技属性或更高。智能 汽车作为流量的端口,软件的载体,能提供的产业链后端价值或将大于汽车本身。

 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 年汽车行业利润中,服务经济将占总利润的 56%以上。因 此考虑远期作为流量端口,以及智能驾驶软件搭载平台所带来的利润,车企业对 成长初期带来短期的微利接受度较高。

 (2)

 利润端考虑新能源积分,成本端销量上升摊薄固定成本:根据中汽数据和行业 15 家正负积分头部企业线上发布的 2021 年积分价格预测联合研究成果,2021 年新 能源汽车积分主流价格区间为 2600~2900 元/分。这较 2020 年的 1204 元/分以及 2019 年的不足 500 元/分将有较大提升。2021 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市场紧俏的原 因是 2020 年 6 月工信部修改双积分政策,积分获取难度增加。其中积分公式 0.012 ×R+0.8 调整为 0.0056×R+0.4,(R 为续航里程)且增加对于续航里程的考核更 加严格,100km 以下,100-150km,150-200km,200-300km 分别给予 0.7/0.8 和 0.9 的系数折扣,续航大于 300km 系数为 1;此外增加了能量密度和单位电耗等指标。

 新能源积分的紧缺使得其价格大幅上涨,我们测算续航在 410km 的车型在 2700 元/分的价格下将取得 7200 元以上的新能源积分潜

 在收益,这甚至高于许多主机 厂的单车利润水平。新能源积分收益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利润安全垫。而 2022 年,严苛的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将延续,且新能源积分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2 个百分 点至 16%,这会增加新能源积分的需求。

 此外,成本端上,我们同样要考虑限电缓解下,钢铁,铝等材料价格下行为车企贡 献的正向利润,同时要考虑销量带来的固定成本的摊薄。

 因此综合考虑规模效应,其他主材的原材料成本,以及新能源积分带来的潜在收益, 我们认为主机厂利润水平或未必如市场想象的悲观,因此对电池价格涨价的容忍度或更 高。

 2.2.2 电池环节:成长性和产业链统筹布局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市场担心原材料价格压力带来的利润下移。我们认为电池降价是长期的确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电池企业单位利润下降同样是确定的。而成长性的“量”会弥补“利”的 损失,此外在产业链的布局统筹能力也为企业创造额外的利润。这都是成长性和超额收 益的来源。

 2.2.3 电池材料环节:部分环节仍将紧张 市场担心过高的价格导致下游需求接受度变差进而停产的“负反馈”。我们认为电池 产业链中,To C 是电池及电池材料的需求终端,若最下游需求向好,中游电池企业未必 会“停产观望”,等待材料价格下跌,因为最下游持续向好的需求不等人,对电池企业而 言市占率以及和主机厂的良好合作或许更为重要。而需求决定价格大的方向,供给决定 价格弹性,明年材料端的供给释放会削弱材料的价格弹性,但在需求支撑下,不会出现 价格中枢的急速下移,对材料企业而言,量的

 释放带来的成长性将平抑价的波动带来的 周期性,我们仍看好材料端 2022 年的整体盈利。

 2.3 电池:重视成长性和产业链的布局统筹能力 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明显,头部企业逐渐跑出:2021 年 1-10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 216.2GWh,同比增长 116%。格局上宁德时代 10 月单月市占率为 34.2%,亿纬锂能市占 率达到 1.2%,头部企业合计份额达到 88.6%。行业洗牌加速,同时头部企业凭借先发优 势地位逐渐稳固。

 全球产能扩张激进,关注头部优质产能:据产业信息网统计,若公布的扩产计划如 期实施,预计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 2500Gwh,我们看到除了传统电池制造企 业有

 较为明显的扩产动作之外,整车厂也非常在意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供应安全,规划 了相当规模的产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头部企业的优质产能将具备稀缺性。

 规模效应和对上下游的统筹能力是核心优势:如许多制造业一样,动力电池成本的 下降来源于规模效应的释放和对原材料成本的管控,产能利用率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 我们根据宁德时代回复函中对于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一期 30Gwh 项目的盈 利测算,满产对应单 Gwh 折旧约 0.2 亿元,对应单 Gwh0....

推荐访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新能源 浅析 中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