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

时间:2022-08-14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安全观,供大家参考。

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5 月 19 日, 习近平在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 全国国家安全机关要以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党的事业,与时俱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在此次会议上, 习主席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 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未来的考试中会很重要。

 为此中公考研老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作了相关梳理, 希望能够给广大的考研学子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指出,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 又重视内部安全, 对内求发展、 求变革、 求稳定、 建设平安中国, 对外求和平、 求合作、 求共赢、 建设和谐世界; 既重视国土安全, 又重视国民安全, 坚持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 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既重视传统安全, 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构建集政治安全、 国土安全、 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社会安全、 科技安全、 信息安全、 生态安全、 资源安全、 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既重视发展问题, 又重视安全问题,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富国才能强兵, 强兵才能卫国; 既重视自身安全, 又重视共同安全, 打造命运共同体, 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 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二、 知识拓展

  从哲学角度来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国家安全一定是内部外部, 传统和非传统国土和国民等安全搞好了, 国家才能从总体上看是安全的,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从毛中特角度来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环境, 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美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内容

 习近平指出, 我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这符合我们双方共同利益。

 去年 11 月, 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我同他的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富有成果。

 今年 9 月我将应他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我期待届时同奥巴马总统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继续进行坦诚、 深入沟通, 进一步拓展两国合作,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习近平指出, 当前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不少"早期收获"。

 两国贸易、 投资及人员往来去年均创历史新高, 双方在能源、 两军、人文等重要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就重大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与协调。

 新形势下,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多积累成果。

 双方要不断拓展务实合作, 打造合作亮点。

 同时, 双方要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分歧, 避免两国关系大方向受到干扰。

 习近平指出, 我曾多次讲过,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希望中美双方相向而行, 多沟通多对话, 增信释疑, 深化合作, 确保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发展形势和环境

  (1)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2)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3)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二、 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 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 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基本方针是:

 (1) 创新驱动。

 (2) 质量为先。

 (3) 绿色发展。

 (3) 结构优化(4)人才为本。

 (二) 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2)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3)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4) 自主发展, 开放合作。

 (三) 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 立足现实, 力争通过“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

 力争用十年时间, 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 2020 年, 基本实现工业化, 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 2025 年, 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

 到 2035 年, 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 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三、 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统筹谋划, 突出重点; 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2)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3)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4)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5)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6)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7)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8)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9)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 战略支撑与保障

  建设制造强国, 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动员各方面力量, 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 营造良好环境; 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3)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4)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5)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6)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7) 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8)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亚洲安全观一. “亚洲安全观” 的提出

  2014 年 5 月 21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 作主旨会议, 并提出要“积极树立国家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局面” 。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倡导亚洲国家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和积极响应。

 亚洲各个国家的安全问题极为复杂, 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 跨国犯罪、 环境安全、 网络安全、 能源资源安全、 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因此, 在大家共同生活的亚洲这个大家园里, 利益交融、 安危与共, 日益成为一荣俱荣、 一损俱

 损的命运共同体。

 安全应该是普遍的。

 安全应该是平等的。

 安全应该是包容的。推进亚洲安全观的建设应该是亚洲每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二. “亚洲安全观” 具体内容

  第一, 坚持综合的眼光来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 多管齐下、 综合施策, 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 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 避免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第二, 坚持对话合作的方针。

 通过对话合作, 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

 有句谚语说得好:

 “力量不在胳膊上, 而在团结上。

 ” 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 增进战略互信, 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 和睦相处。

 第三, 坚持可持续的方法。

 亚洲各个国家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 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

 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 发展就是最大安全, 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

 三. 提出“亚洲安全观” 的意义

  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 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 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亚洲安全观的提出, 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 引领了亚洲安全合作的新方向, 对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信任与协作, 共建和平、 安全、 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与此同时, 亚洲国家在加强自身合作的同时, 要坚定致力于同其他地区国家、其他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努力实现双赢、 多赢、 共赢。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2015 年 5 月 9 日, 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庆典活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 赴莫斯科出席这一盛大庆典, 同俄罗斯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庆祝这个神圣的节日。

 出访之前,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上发表《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的署名文章文中, 回顾波澜壮阔的战斗岁月, 表达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心, 指明合作共赢的前进方向。

 文中指出:

 70 年前, 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 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及其他地区的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和浩劫。

 在那场正义与邪恶、 光明与黑暗、 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 中国、 俄罗斯等 50 多个国家的人民联合在一起, 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 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 浴血奋战, 并肩战斗, 终于打败了 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

 70 年前, 俄罗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主战场。

 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为赢得卫国战争胜利, 付出了牺牲 2700 万人的惨重代价,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70 年前,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条件最艰苦, 付出的牺牲也同俄罗斯人民一样是最惨重的。

 中国军民不屈不挠、 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 以伤亡 3500 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 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70 年前,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并肩战斗, 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 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合则强, 孤则弱。

 ” 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

 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 树立双赢、 多赢、 共赢新理念, 坚持同舟共济、 权责共担,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资源安全、 网络安全、 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

 当年, 我们患难与共, 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

 今天, 中俄两国人民更将携手前进, 同护和平, 共促发展, 继续为巩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亚投行带来“鲇鱼效应亚投行带来的“鲇鱼效应” 意味着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可能会遵循着“以竞争求合作” 的原则, 多边组织之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缓和了大国竞争, 淡化了地缘政治竞争的色彩。

 亚投行的意向成员国就亚投行的章程进行的谈判意外的顺利, 年底之前将投入运营, 从倡议到实施再到运营, 亚投行也成为了多边金融合作平台的高效率的典范。

 与此同时, 日本首相安倍宣布未来 5 年将投入 1100 亿美元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也宣布在未来 3-4 年向印尼提供 110 亿美元贷款, 支持该国的公路、 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亚投行、 亚行和世行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 对于这种局面, 亚洲国家当然是乐见其成。

 就在半年前, 这种场景是难以想象的, 亚投行的出现就像一条鲇鱼一样, 让世行和亚行放下了傲慢与偏见, 为亚洲的基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亚投行的倡议得到了 50 多个国家的响应, 而且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章程的谈判。而日本和美国最终拒绝加入其中, 自我孤立于亚投行所代表的变革。当亚投行已经尘埃落定了, 日本和美国显然是着急了, 必须扳回一局。

 世行和亚行的背后是美国和日本, 对亚洲国家实施的基建贷款带有明显的竞争色彩, 就世行来说, 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世界, 除了亚洲之外, 非洲、 拉美都需要基建的投入, 但对印尼的慷慨显然是为了与亚投行争夺影响力。

 日本首相安倍则有些“气急败坏” 了, 未来五年投入 1100 亿美元, 其中亚行的贷款有 530 亿美元, 这一数额也是针对亚投行 1000 亿美元资本金来的。

 亚投行至少在两方面刺激了日本:

 一是推动亚行的增资和投票权的改革, 亚洲经济形势与亚行成立时已经迥然有别, 日本和美国把持着投票权, 显然让亚行的“亚洲” 属性大打折扣。

 二是中国居然可以号召起如此之多的国家加入到亚投行, 自视清高的日本则“自我孤立” 了。

 为了重塑亚行和日本在亚洲经济中的地位, 安倍的 1100 亿美元的决策带有强烈的竞争色彩, 而且在其...

推荐访问: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