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

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

时间:2023-12-20 13: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供大家参考。

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快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人大监督的实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XXX为组长的调研组于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先后深入到全市各县区,就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在调研前和调研期间,XXX同志结合“四不两直”的要求,到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随机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成效 

  (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得益于脱贫攻坚“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的实施,以及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止2023年5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11人,其中执业医师335人占22.17%、执业助理医师230人占15.22%,注册护士536人占35.47%、药剂师(士)96人占6.35%、检验师(士)44人2.91%、医学影像技师(士)13人占0.86%,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02人占26.61%、大专853人占56.45%,较5年前分别提高9.2%和13.6%。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1050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有执业医师资格证12人占1.14%、有助理医师资格证106人占10.1%、有乡村医师资格证932人占88.76%;
大专26人占2.48%、中专939人占89.43%、高中及以下85人占8.1%。25岁以下20人占1.9%、25-34岁119人占11.33%、35-44岁294人占28%、45-54岁420人占40%、55-59岁111人占10.57%、60岁以上86人占8.19%。乡村医生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师带徒”方式培训、“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现场教学及视频培训等广泛开展了业务培训,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持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卫生监督所等县级单位负责业务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负责开展建档、重点人群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上报、卫生监督协管等具体工作,村卫生室协助卫生院开展各项工作,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防控模式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控模式逐步建立,儿童孕产妇保健服务机制日趋稳固并有效发展,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格局正逐步建立。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全市5个县(区)人民医院、56个乡镇卫生院、421个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均稳定达到XX省贫困退出标准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全市421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面实施药品采购周转金制度,市县财政为每个村卫生室安排1万元药品采购周转资金,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不少于80种的药品,扭转了村卫生室“少药”现状。 

  (三)实施乡镇卫生院创等达标工作推动了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创等达标工作,通过创等达标整体提升乡镇卫生院软硬件建设。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4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及以上,占比68.75%,其中2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3.13%。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建设了手术室,开设了口腔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计划全市新增达到基本标准暨以上机构11家以上,新增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机构2家以上,力争1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 

  (四)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城乡联动发展 

  5个县(区)组建县域医共体7个。其中,3个医共体(XX区、XX县、XX县)落实了人员统一管理,2个医共体(XX区、XX县)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4个医共体(XX区、XX县、XX县、XX县)落实了统一考核和绩效统一核定,7个医共体落实了双向转诊标准和规范,实现了医保统筹管理和统一支付,3个医共体(XX县、XX县、XX县)落实了财务一体化管理。 

  (五)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全市6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中医馆”,其中16个达到省级“示范中医馆”标准,能够提供6类及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中医诊疗区”30个,有349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及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占81.92%。 

  (六)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加强 

  6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发热哨点诊室,自2022年12月19日开始统计以来,截至2023年6月4日,全市6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诊患者20.18万人次,其中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5.65万人次,发现新冠阳性患者7627人。村卫生室接诊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2.89万人次。全市13.03万65岁以上老年人已全部完成调查并建立信息档案,按照重点人员、次重点人员和一般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并开展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监测、用药指导、随访转诊、急诊急救等服务。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防疫包发放已基本全覆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 

  一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不够。全市6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还有20个服务能力未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要求,全市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的机构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市还没有达到“社区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二是基层医疗机构设施陈旧、设备配置不足、更新不及时。尤其是非脱贫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较为突出,目前全市还有24家未配备救护车、39家未配备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仅有2家卫生院配备了CT。全市还有37个乡(镇)卫生院未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部分还未配备除颤仪、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等急救设备。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全。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总体上只能满足基本服务功能,大部分还不能提供口腔、儿科、心理、眼耳鼻喉、康复、外科手术、放射等服务,与为群众就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全市虽然有63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慢病管理中心,但还未建成标准化的慢性病诊疗专科,仅有4家开设了“康复专业”,离“康复回基层”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医疗服务内涵不足、质量不高,运行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感染防控还不到位,基层发热哨点诊室管理还不规范,离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还有较大差距。 

  (二)基层卫生人才配备还有较多问题 

  一是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优。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以大学专科学历为主,村级以中专学历为主,高层次、高学历人员匮乏。二是乡村医生执业化推进缓慢。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中高级职称医技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科室卫生技术人员引进难、招聘难、留住难问题普遍存在。截至2022年底,全市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仅11.24%,远低于全国41.5%、全省21.46%的平均水平。三是发展不平衡,队伍结构不合理。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卫生机构设置、设备配置、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坝区卫生院业务发展普遍好于山区卫生院,地处乡镇中心位置和人口多的村卫生室业务多、收入状况较好,地处偏僻位置和人口少的村卫生室业务少、收入低。受地域限制,乡村医生设置分配不均衡,部分存在乡村医生执业地点与家庭居住地点相隔较远的情况。四是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全市乡村医生年龄整体偏大并存在断层现象,以45-54岁人员为主,占40%,55岁以上占18.76%,部分年龄偏大人员难以适应网络系统或手机软件应用要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救治水平和重症识别能力、急症处置能力严重不足。 

  (三)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不明显 

  一是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对医共体政策知晓率不高,尤其是对分级诊疗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农村群众外出就医随意性强,转诊机制难以奏效。县级总院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对乡镇卫生院的带动不够,对乡镇卫生院技术和设备等进行帮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做得还不够。XX县医共体建设流于形式,还未实施性推进。二是在管理体制和人、财、物隶属关系等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山区乡镇卫生院人员闲置较多,业务量不足,普遍存在总院不能合理调配医务人员的情况。三是医共体医院推进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牵头单位受到市级以上三甲医院“虹吸”效应的影响,本身就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加上乡镇卫生院担心合作会造成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和自身的弱化,牵头单位不能坚持派驻医疗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和培训,乡镇卫生院也担心选派到牵头单位培训学习的医护人员“有去无回”,造成自身人才流失。四是双向转诊受限因素较多。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医疗人才紧缺、承载服务能力不强,许多诊疗科目难以正常开展,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认可度不高。分级诊疗系统与转诊平台建设滞后,分级诊疗推进困难。 

  (四)医保用药和基药政策不能有效衔接 

  一是两种目录药品招标采购未实现并轨。基药大多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而医保目录药品采购则是面向大医院,两种目录药品招标采购不一致造成同一地区“同药不同价”。二是两种制度用药目录不兼容,部分基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村卫生室可使用的、符合医保报销的药品种类较少,一些常用的、价格低、群众容易接受的基本药物未列入报销范围,乡村医生开具处方受限,导致群众就医用药不方便。基药目录频繁调整,有的按目录购进的药物还未使用完就已变为非基药,乡村卫生机构负担加大。 

  三、意见建议 

  (一)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卫健委等7部委《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继续开展好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为基层健康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二是继续实施好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加大对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积极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高执业(助理)医师占乡村医生的比例。三是实施梯队培养,明确培养任务,强化跟踪监督,努力实现“送出去培养一人回来后能够带动一方业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市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指导,提高分工协作水平,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二)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和各项待遇 

  一是稳步提升乡村医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医补贴,加大对乡村医生各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以及各项待遇落实情况督导检查,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二是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探索符合实际的在岗乡村医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并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基层一定倾斜。 

  (三)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 

  一是推动医保用药和基药政策有效衔接。优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目录,统一医共体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用药种类目录,切实满足慢性多发病、恢复期下转患者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治疗用药需求,有效落实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共体建设落地见效。二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共体,整合专科力量形成专科优势、分级诊疗,实现县域内补位发展,逐步健全“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分级诊疗格局。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平台,将医保系统、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有效对接整合,利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四)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创等达标工作 

  进一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工作,积极推进等级达标卫生院创建。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等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软硬件建设,重点推进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和基层常设科室、中医馆建设,按照等级创建标准,对病区病房进行升级改造,推动乡镇卫生院高质量发展。二是借力等级创建,不断增强为患者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努力在质量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三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以开展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卫生整体发展,协同推进“县域强”“乡级活”“村级稳”,全面加强“上下联”,有效落实“信息通”,使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信任度。 

  (五)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医共体成员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医院的专科特色、医疗水平,让群众能够放心看病。要加强相关政策、制度宣传,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医保报销政策等的宣传,让群众明白到医共体医院就医,促进区域内就诊率的提升。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制定和完善医共体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指标的考核,针对区域内就诊率及医共体内就诊率、次均费用、可报费用占比、实际补偿比、单病种付费执行率、双向转诊环节和群众的满意度等重点指标和环节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推动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加强对民营医院和个体医生经营行为的监督,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三是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协同效率。建立健全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机构分工协作、医疗资源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等机制,实现医共体内部机构联而互通。四是提高诊疗水平,增加群众满意度。要将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督促医共体牵头单位下沉技术力量,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人才交流,形成良性互动。

推荐访问: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 体系建设 基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