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理综高考知识点21篇【精选推荐】

2023年度理综高考知识点21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18 1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理综高考知识点第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2、真菌细菌放线菌。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综高考知识点21篇,供大家参考。

理综高考知识点21篇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篇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细菌放线菌。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0、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5、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9、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4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2篇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3篇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4篇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5篇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7、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8、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9、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0、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1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1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1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1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1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16、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17、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8、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19、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20、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2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2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2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25、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6、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7、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28、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29、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30、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1、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32、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33、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0XX高考理综必背知识点相关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6篇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细菌—放线菌—。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0、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5、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9、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4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7篇

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 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

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8篇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9篇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细菌放线菌。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0篇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俗名 学名 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 C

酒精 乙醇 C2H5OH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醋酸(熔点℃,固态称为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木酒精、木醇 甲醇 CH3OH

干冰 固态CO2 CO2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胆矾、蓝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氢硫酸 H2S

亚硫酸 H2SO3

盐镪水(工业名称) 氢氯酸、盐酸 HCl

水银 汞 Hg

纯碱、苏打、面碱 碳酸钠 Na2CO3

纯碱晶体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酸式碳酸钠、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毒盐、硝盐(工业名称) 亚硝酸钠 NaNO2

氨水 一水合氨 NH3·H2O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1篇

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总结 相关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2篇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3篇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7、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8、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9、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0、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1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1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1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1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1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4篇

1、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4、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5、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6、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7、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8、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9、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0、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11、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12、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13、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14、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

内质网。

15、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0XX高考理综必备知识点相关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5篇

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细菌放线菌。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6篇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4、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5、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6、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7、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8、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9、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10、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11、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12、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13、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4、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15、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7篇

1、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2、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3、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6、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7、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8、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9、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10、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11、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12、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13、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14、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15、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8篇

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19篇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7、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8、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9、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0、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1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1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1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1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1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16、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17、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8、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19、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20、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2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2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2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25、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6、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7、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28、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29、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30、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1、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32、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33、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20篇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理综高考知识点 第21篇

1、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4、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5、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6、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7、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8、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9、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0、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11、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12、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13、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14、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5、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推荐访问:高考 知识点 理综高考知识点21篇 理综高考知识点(推荐21篇) 理综高考知识点总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