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16篇

2023年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16篇

时间:2023-07-17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1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1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
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授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观察书中第6页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

三、巩固运用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课堂演练。

(1)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教后随笔: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从而得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及谁和谁同样多,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点掌握也不错。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与训练。且学生的常规还没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4篇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 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 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 教学安排:

1、 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一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纸

教学方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板书设计:
上 下

教学反思:

二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方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 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 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 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 小组内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 小组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前 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5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
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
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8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大米25粒。

2.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练习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师准备卷尺1把,实物投影仪1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齐答后,教师在该数上方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已经会读、会写一亿这个数了。但你们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吗?这节课就来开展几项活动,让大家了解这“一亿”究竟有多大。(在“一亿”后面继续板书“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簿的活动。(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簿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簿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06页上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如果刚才求得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秒数的平均数接近90,则用书上表格中的原数;
如果出入较大,如“80”或“100”,则要将表格中前两栏的秒数改过来,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内。)

(4)探究。

提问: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90秒,则转换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将得数保留整数。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80秒或100秒,则转换成多少分、多少时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也要将得数保留整数,书上的等号就要改成约等号。

然后由各组交流计算的最后结果,并交流看了这一结果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2.“排一排”。

(1)教师请出10个学生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拉手地站成一行(也可在教室内手拉手地分站两三行)。再请几个学生和教师一道量出这一行(要从左端学生的左手尖到右端学生的右手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取整米数)。

(2)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少米长?(要求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采推算,并把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3)探究。

告诉学生:地球赤道全长是40 000 000米。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在这项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刚才量得10个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不是14米,则要将第106页图上的数据和第107页表格“米数”栏中前两个数据修改为实际数据,并让学生按实际数据进行推算。

②如果学生所带的计算器的显示器上只能显示8个数位,则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把被除数、除数的米数都转化成千米数。例如,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000000米,即是140000千米;
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即是40000千米。140000÷40000=3.5(圈)。由于学生对一位小数已有认识,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约等号改成等号,商用一位小数表示,不必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一结果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事实,在长度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3.称一称。

(1)以小组为单位,数出100粒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大约重多少克。由于100粒大米的实际重量大于2克,小于3克,可能有的学生在操作时发生困难。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在小组里对操作方法作出具体指导,让学生用移动天平上游标的方法,称出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然后像上面活动那样,推算出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填在表格里。

(2)探究。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前,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对于第(1)个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求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时,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为全国大约有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13亿人就节省13亿粒米;
而1亿粒米重2500000克,13亿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亿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2500000×13就可以了。

对于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共有两问:先求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约合多少年。对于第二问,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计算,不仅要让学生用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吨)的事实,在重量上感受“一亿有多大”,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说一说。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谈一谈“一亿有多大”,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切体验。

三、全课总结(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9篇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同学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俺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同学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同学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同学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同学书空,再齐读,

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同学回答,老师小结)

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 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同学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同学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同学完成第11页的1――――4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0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
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来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
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
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 、 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习“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习“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

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3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7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师准备

练习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台,卷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数一数

⑴全班分两大组,每组选几人数100本练习本,并选两人计时。

⑵各组汇报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两组数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取近似数90)。

⑶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用多少秒

⑷让学生结合放大的表格边计算,边校对,边填写。

⑸讨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多少年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让学生边计算边填在书上,得出大约要3年才能数完一亿本。让学生在时间上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排一排

⑴请出10个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约长多少米。

⑵如果一亿个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按实际量的米数修改表格,再计算填表,单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学生站成一列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三圈半)

让学生从长短上感受"亿有多大"。

称一称

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完成这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⑵学生共同探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题用什么去乘13

⑶通过计算要让学生了解一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吨),在轻重上感受"一亿有多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一亿有多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4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习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5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平?(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比才公平。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习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第1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推荐访问:人教版 单元 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1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通用1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内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