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

时间:2023-07-15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第1篇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1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
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
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
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
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
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
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
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
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2篇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
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
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
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5、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
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
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
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3篇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勤于操作,课堂纪律严明,能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进行探究。同时,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都能以小组合作为必要前提,所以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预期的增强。

但是还是有问题存在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课时作业经常只能放在课后完成,更无法及时订正全班性的作业错误,还好上学期早自修增多,但是本学期早自修时间马上要恢复一周一节,所以本学期在提高活动效率和养成作业习惯上尚需努力。

本学期学生将种凤仙花和养蚕宝宝,根据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们总是沉浸于具体的亲历过程中,不善于阶段性的小结或整理,能参与写科学日记的学生非常少,导致课堂上交流反思提升的效率不高,课内外探究活动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拟与语文老师商量,通过写语文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对活动过程进行及时的整理反思,同时着力于提高日记的科学含量,即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如何进行科学的提问及资料搜索等。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8周,共计36课时,教学时间十分紧张。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所以把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四单元“磁铁”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两个单元进行穿插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2.单元简析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4)“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本册重点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
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
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
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
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

1 2.22—2.26一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一2种植我们的植物

2 2.29—3.4一2种植我们的植物三1温度和温度计;

3 3.7—3.11三2测量水的温度;
三3水结冰了;

4 3.14—3.18一3我们先看到了根;
三4冰融化了

5 3.21—3.25三5水珠从哪里来;
三6水和水蒸气

6 3.28—4.1三7水的三态变化;
一4种子变成了幼苗

7 4.4—4.8四1我们知道的磁铁;
四2磁铁有磁性

8 4.11—4.15二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一5茎越长越高;

9 4.18—4.22四3磁铁的两极;
四4磁极的相互作用

10 4.25—4.29五一小长假;
机动

11 5.2—5.6二2蚕的生长变化;
四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2 5.9—5.13四6指南针;
四7做一个指南针

13 5.16—5.20二3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复习和测验

14 5.23—5.27一6开花了,结果了;
二4蛹变成了什么

15 5.30—6.3二5蚕的生命周期;
二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6 6.6—6.10二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二单元复习和测验

17 6.13—6.17一7我们的大丰收;
第一单元复习和测验

18 6.20—6.24总复习;
期末考试

注: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及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所以把三、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两个单元进行穿插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第四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4、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3、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科学课程内容也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3、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5、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2 常见材料

3-5 声

6-8 光

9-10 电

11-13 磁

14-16 信息与通信

17-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核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
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
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 分离混合物

4 研究土壤

5 了解空气

6 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8 种子变成芽

9 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 果实和种子

11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5 冷水与热水

16 热胀冷缩

17 温度和温度计

18 测量物体的温度

19 期末总结和测验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所教四年级2个教学班。这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我们吃什么: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以后探究人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知识打下基础。(包括1、2、3、课)

(二)水里有什么:

本单元是在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度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小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包括4、5、6、7课)

(三)植物的生活: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科学探究的经历,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编排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包括8、9、10、11、12课)

(四)空气和水的力:

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及水的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包括13、14、15、16,17课)

(五)热的传递:

本单元主要选取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如杯子变热了,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游动等进入相关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18、19、20、21,22课)

(六)探究与实践: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植物的身体结构,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

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
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
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虽然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

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回顾和分析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提出问题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问题、作岀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方面。以要素形式来提出,提示我们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流程的顺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都涵盖全部八个要素,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问题不一定是由学生自己提岀来的。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那么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就有了自主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并发展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科学方法,这些被称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来逐个培养,而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得到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是科学教入学的重要目标。

本套教材以专项学习的形式,设置“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程师那样”单元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专项技能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单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专项学习的选题,选取有利于凸显清晰的探究过程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素及其关系。对学生认识探究活动过程要素的教学,并非仅在本专项学习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全年段教学过程中。因此,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认识本套教材专项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年段以后,进一步增加了查阅文献。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下雪以后,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工业盐”的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三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的方法,通过对比“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够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案,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结论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证据)来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分享交流时要结合证据介绍结论以及在交流质疑时也要提出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对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设、处理信息,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二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
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
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
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10篇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猜 猜 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 3、小心!有电;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七、教 学 进 度 表(每周2课时)

周 次教 学 内 容

1第一单元《猜 猜 猜》1、猜猜看2猜对了吗

23、猜猜猜

3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1、起风了

4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

5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

63、磁铁的妙用

7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

83.沉与浮

9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1、生活离不开电

102.电灯亮了

113、小心!有电

12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1.白天与黑夜

13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14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1.漂移的大陆

152、我也能当科学家。

16复习

17复习

18考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11篇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勤于操作,课堂纪律严明,能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进行探究。同时,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都能以小组合作为必要前提,所以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预期的增强。

但是还是有问题存在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课时作业经常只能放在课后完成,更无法及时订正全班性的作业错误,还好上学期早自修增多,但是本学期早自修时间马上要恢复一周一节,所以本学期在提高活动效率和养成作业习惯上尚需努力。

本学期学生将种凤仙花和养蚕宝宝,根据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们总是沉浸于具体的亲历过程中,不善于阶段性的小结或整理,能参与写科学日记的学生非常少,导致课堂上交流反思提升的效率不高,课内外探究活动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拟与语文老师商量,通过写语文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对活动过程进行及时的整理反思,同时着力于提高日记的科学含量,即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如何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如何进行科学的提问及资料搜索等。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8周,共计36课时,教学时间十分紧张。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所以把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四单元“磁铁”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两个单元进行穿插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2.单元简析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4)“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本册重点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
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
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
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
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第12篇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605班和606班。相比较而言,605班课堂纪律比较好,探究活动比较认真有序,作业也比较自觉,但605班的后进生教多。而606班因为有几个调皮好动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经常无法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两个班的共性在于——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也有较多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但对科学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层面,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分析往往不全不到位。还有部分学生态度很不端正,对科学学习很不重视,科学综合表现很差,需要采用恰当方法强化辅导。

二、复习目标

1、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3、发展能力、综合提高。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复习内容

1、四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整理。

2、各个单元的科学探究题。

3、作业本中的难点题型,课时特训提高练习。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对比实验的技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难点: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六、复习安排

1、知识回顾:分单元内容进行复习。

2、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3、测验讲评:出一些综合类试卷,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

4、针对练习:查漏补缺,针对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再一次补充复习。

推荐访问:下册 小学三年级 热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热门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