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工作总结 >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7篇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7篇

时间:2022-09-07 15: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7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市卫健委2020年中医药科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2021年03月31日 2020年我市中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中医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7篇

篇一: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卫健委 2020 年中医药科工作总结和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 年 03 月 31 日

 2020 年我市中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意见及具体举措精神,按照《2020 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要求,认真履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情汇报如下:

 一、2020 年工作总结

  ( 一)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中医馆(国医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共有 1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 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 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国医堂)的目标任务。

 2.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四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依据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10 月份数据分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

  务占比均为 100%,全市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占比也在98%以上。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 6 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年底内达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及 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 4 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3.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有序开展。受疫情影响,2019 年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已于 9 月在市中医院完成。2020 年全市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已于 11 月启动,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操作训练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质效。市县中医院主动承担培训任务,金寨县、霍邱县、舒城县、叶集区都对辖区内基层医疗人员开展 10 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4.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顺利完成。霍山县、金寨县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舒城县也于今年 10 月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复审。并获得了较好评价,等待评审结果颁布。

 (二)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1.市县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市中医院二期项目已建成使用,编制床位数增至 2100 张,三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拟于年底内动工。6 月 8 日金寨县中医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设置批准,正式迈入三级医院创建行列。裕安区中医院正在建设中。

 2.完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2019 年度考核工作。受省

  中医药管理局委托,4 月 6 日,我市组织开展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第二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2019 年度考核,按照国家及省级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期间的师承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材料报送至省卫健委。

 3.“四名”工程持续建设。为加强我市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经过筛选上报省级审核。市中医院李道昌、市中医院喻怀斌、金寨县中医医院方履兵等 3 个工作室泪如省级(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霍山县中医院脑病科、霍邱县中医院推拿科列入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六安市中医院清膈养阴颗粒、养阴清咽颗粒、盆炎舒颗粒 3 个制剂列入省特色中药制剂项目。同时推荐 7 位中医工作者,候选第三届皖西名医。

 4.中医药改革不断深化。市中医院与叶集区人民医院、霍邱县第六人民医院、裕安区西市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叶集区史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叶集区平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5家医疗机构建成紧密型中医医疗联合体。同时成立了六安市重症医学、肿瘤防治、肾病、心血管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6 个专科联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金寨县中医医院、霍山县中医院组建医联体。叶集四方医院与安徽省创面与显微外科技术研究院附属中医骨科医院组建医联体。各县中医院继续加强紧密型的县域医共体建设。

 (三)继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为提升中医药队伍素质,我市多措并举开展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传承工作。一是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中医业务培训。今年来已选派 5 名中医护理人员参加 2020 年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4 名中药工作人员参加 2020 年安徽省中药特色技术人才项目等。二是加强基层人才培养。为充分发挥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和确有专长人员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2019 年安徽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审核工作已完成。今年 41 人通过中医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

 (四)切实做好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1.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六安中医药全程参与防治工作,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深度介入的理念,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防治领导组和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竭力做好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同时广泛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科普宣传,市县两级中医药专家积极投入到全市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中医药防治知识科普,中医药救治技术支持,中医药专家驻点救治,省市级专家多形式会诊,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拟定中医诊治方案,中药汤剂统一配送,中西医结合救治全覆盖。人民网报道文章《中药战“疫”,六安来了!》,肯定了中医中药在此次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保障了皖西人民的健康。

 2.中医医院应急服务能力建设逐渐强化。市中医院完成PCR 实验室建设,迅速达到核酸检测条件。市县中医医院认

  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级以上中医院发热门诊改造已经完成,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及人才资源储备,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五)大力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

 1.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我委高度重视省《具体举措》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开展中医药相关调研,赴霍邱县、叶集区、裕安区等调研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征集中医药相关意见建议。霍山县组织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构建霍山县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推动霍山县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2.推进《六安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实施。《行动方案》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意见精神,是深入贯彻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的实际体现。我委积极推进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对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并拟于 11 月底召开六安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实施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3.积极申报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研能力,经省局统一安排,我市积极筛选上报 11 个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候选。2020 年又有 12家中药材相关企业入选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六)其他工作

  1.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根据省小康办及省卫健委下发文件要求,我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全力以赴完成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经过核查系统摸清底数,去除 2015 年寿县因素,测算年终规划目标值。预计我市中医药资源类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中医服务指标占比超过规划目标要求。

 2.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有序进行。积极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纳入全国绩效考核系统。2018 年三级中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结果已公布,市中医院查缺补漏,以评促建,进一步规划医院发展路径及目标。2019 年二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我市金寨县中医医院、霍山县中医院、舒城县中医院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将此 4 家公立中医院推荐纳入2020年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2019年度病案首页上报、满意度调查和数据质控工作顺利完成。市县中医院,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上报数据,完成绩效考核工作。

 3.积极完成国家、省布置的工作任务。完成 2019 年度中央财政中医药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在线填报及评价现场核查工作。督促落实市中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中医院签订 2020 年帮扶合同,每月定时向省里汇报工作进展。

 4.宣贯《安徽省中医药条例》。5 月 19 日印发了《六安市学习宣传贯彻<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工作方案暨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实施方案》,把握条例正式实施前后时间节点,组织学习宣传活动。现场活动内容在皖西日报、安徽中医药网、

  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同时推进省中医药条例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百姓活动。举办中医(专长)医师岗前培训班,开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专题讲座。各县区积极响应,组织学习及宣传义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5.深入推进“西山药库”建设。今年来我委积极推进“西山药库”建设,十大皖药我市道地皖药品种增至 6 个:霍山石斛、灵芝、茯苓、断血流、黄精、天麻。霍山石斛正式载入2020 版《中国药典》。标志着霍山石斛正式拥有了国家药品标准,为霍山石斛产品的质量控制、市场规范及深度开发等提供了法律保障,给产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5 月 13 日我委陪同市农业农村局赴省推进霍山石斛进入“药食同源食品目录”。

 6.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火热开展。根据省中医药条例规定,9 月第二周为中医药宣传周。我委积极响应号召并印发了《六安市 2020 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于 9 月 8 日上午在万达广场组织中医中药中国行—2020 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六安站启动仪式大型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全市各县区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活动,金寨县、霍山县、金安区组织中医药专家进校园活动等系列报道在安徽省中医药微信公众号刊载。

 二、2021 年工作安排

 1.持续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2.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

  措及实施方案。

 3.继续推进《六安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实施。强化组织考核,阶段性完成行动目标。

 4.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推广“西山药库”品牌。

 5.完成委领导和省中管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篇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健委 2 2022 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

  现将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1.压实四方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提高疫情防控工作运行机制,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转换,进一步细化组织架构,细化属地、领域管控点,切实压实“四方责任”,将责任落实个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确保我市各级防疫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完善方案、预案的制定程序,科学调整指导意见,按照第八版防控方案完善了我市新冠肺炎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头,成立消杀队伍、流调队伍、核酸采集队伍。为进一步高效率、高质量开展疫情流调、消杀、核酸检测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2.强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提高能力需求预判,加大了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人、财、物投入准备。二是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目前我市已建成**个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提升至**万管,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三是扩展医疗救治能力。设置了*家定点救治医院和*家后备定点医院,设置床位**张,建成**张床位的方舱医院,随时可以启用,人员水平、设备配置均满足国家方案要求。四是加强防控队伍能力建设,在“三公”部门组成流调专班的基础上,选调医学院和医疗机构有公卫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流调队伍,确保流调内容精准、专业。

 3.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一是督促各重点场所、各商家店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防疫措施不到位的严格督促立即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停业整顿等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是全面强化“三站一场”等各类卡口管控,加强出入我市各公路卡口交通管控,认真查验行程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配齐配强查验人员、转运力量,确保风险

 人员不脱管不漏管。三是持续强化城乡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个体诊所、药店等“哨点”预警监测作用,不断规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患者的信息登记和接诊处置流程,强化医护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演练,确保高效应对处置突发疫情。四是在人物同防方面,持续强化对冷链和快递行业的监管,持续抓好“人物环境”同防。凡进入市域进口冷链食品严格执行“六个一律”,“**冷链”追溯平台进行首站赋码,其他冷链食品必须经“**冷链”平台赋码。做到从源头追溯、核酸检测、全面消杀到企业责任落实,全链条闭环监管。

 4.多措并举,做好新冠疫情防治准备工作。按照省疫情指挥部最新要求,定点医院设置在**市第一医院,床位**张(重症监护床位**张),其中**市第一医院北院设置定点医院床位共**张(重症监护床位**张),**市第一医院南院残康楼设置定点医院床位共**张(重症监护床位**张)。在相关县(市)建设五个方舱医院,救治范围覆盖全市九个县,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设置床位共**张。同时,按照《关于印发新冠肺炎亚(准)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号)文件要求,将亚(准)定点医院设置在**市方舱医院,总床位**张,按照总床位数的**%设置重症监护床位**张,进一步提升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5.积极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岁以上人群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基础疾病较多,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2022 年上半年重点推进老年人接种对象,为尽快建立我市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截至*月*日,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万剂次,**万人,**周岁以上人群接种*万人,按照七普人口计算,老年人第一针接种率为**%。

 (二)扎实开展卫生健康工作 1.持续开展健康**行动。一是进一步明确健康**行动实施方案与工作机制,完善议事协调机构。二是努力营造全民健康行动氛围。依托利用各类电视广播栏目、报纸、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旧媒体,定期开展宣传,创办健康科普知识专栏,上半年共发布健康科普知识**条。电视台与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专家联合打

 造健康栏目,上半年播出*期。在市电视台《健康**》、《**大医生》等健康类节目中,邀请市中西医专家及运动专家走进直播间,传播健康知识,上半年讲座*次。组织市、县(区)两级专家团走进中小学校园、社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等开展健康知识现场宣传、讲座、义诊等**次。三是积极全面推进健康素养促进,开展素养监测项目。积极推动健康县区创建工作,截止 2022 年*月,我市建成*个健康促进县。四是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我市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按要求设计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修建体育场馆设施。指导公共体育设施适时免费对社会开放。构建了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投建沿江景观带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建设项目,在沿江步道创新投放智能健身设施、冰球主题雕塑、环境监测、心律检测等智能设施。

 2.医改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聚焦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制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齐医改领发〔2022〕*号),明确了重点推广的*项三明医改成功经验和*项试点探索经验任务,建立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任务台账,按季度跟踪监测各有关部门、县(市)区和公立医院工作进展。二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印发《**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齐医管会发〔2022〕*号),明确*方面*项重点任务,建立高质量发展任务台账,跟踪改革成效。组织公立医院开展章程修订,成立公立医院章程核准委员会,对公立医院章程提出审核意见,推进公立医院依规办院。强化运营管理,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运营管理委员会,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运营管理员和价格协管员;加强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以市中医院为试点,通过开展使用节能炉灶、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措施,节能减排,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元以下。三是完善院长年薪制管理。制发《关于印发**市市直公立医院院长责任目标年薪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齐医管办发〔2022〕*号),组织实施 2021年度院长年薪制考核,指导公立医院开展副院长目标年薪考核。四是推进医防融

 合。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明确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的部门;创新医防融合模式,实行分区包干,将印有医务人员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服务类别等内容的公示牌张贴于社区楼道,群众可随时根据服务需要进行电话预约、健康咨询等,已有**个县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公示牌”进楼道工作。

 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一是推进城市医联体工作。深化和规范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医学院附属第一院与梅里斯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市中医医院与昂昂溪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选树培育医联体典型,建成一个城市医疗集团,齐医附属第一医院和梅里斯区人民医院深度融合,在医院建设、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是继续创建名医工作室。通过“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人才,截至目前,在我市先后建立名医工作室*个,让**百姓不出市区,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也带动了我市科研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持续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2022 年,结合我市院前急救机构实际情况,本着“就能力条件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全市急救电话为“**”,通过**市卫生应急调度指挥平台,以受理席远移模式与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连接成急救网络体系,市急救中心现有调度指挥平台已升级至可以承载各县(市)区电话的容量,达到端口对接、功能对接、监控对接等功能,实现“一分钟内电话接通,三分钟内派车完毕”,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我市院前急诊急救效率。

 4.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工作。一是推进预约诊疗工作。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到两种预约诊疗方式,三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种以上预约诊疗方式,并继续推进网上挂号、网上诊疗、错峰诊疗、网上付费,有效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分时段就医,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在政府网站和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公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预约诊疗方式,截至到 2022 年上半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中医医院共计**家全部设立预约诊疗电话,设立微信公众号**家,在健康龙江平台开通预约诊疗的有*家,有*家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方式达到三种以上。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达**%以上。二是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我市有**市第一医院、**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依安县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

 *家互联网医院,为本地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自主设计研发了在线诊疗系统、处方中心系统、电子病历和云药库系统,现已形成行业领先的在线诊疗体系。今年以来,我市互联网医院接诊量约**人次。三是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继续在**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家单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市第一医院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推进延续性护理服务,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母婴人群、终末期患者及其他居家有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慢病管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目前协议已签署,完成首批*个项目的定价及走单流程。

 5.推进生物经济领域交流合作。**第一医院与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新一代富血小板技术(sPL)用于骨伤骨病治疗,该技术是一项基于自体血液中血小板来源生物活性因子的临床再生医疗技术,能够有效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难治性骨科疾病。该技术**年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品牌发展工程”的创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市第一医院院开展百余例,应用期间患者疗效反馈良好,无安全事件发生,弥补了骨伤骨病保守再生修复疗法的临床空白。

 6.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督促开展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工作。2022 年*月,指导国家级 2 个试点县(**县、**县)和其他*个新增省级试点县,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上填报**-**四年**类监测和基本特征数据、评判标准指标数据及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基本信息等。二是推进医共体内延伸科室建设。进一步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实现人、财、物、信息等共享。目前,市卫健委已起草《关于进一步推动发展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通知》,正在征求市医保局意见。三是**县医共体经验得以推广。2022 年*月**日,我市**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资源沉下去服务提上来》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截止 2022 年*月,全市共建立**个紧密型医共体,我市累计共下派医务人员**

 人,下派医务人员在基层累计服务时间**小时,累计下转患者**人,累计上转患者**人,累计上派医师**人,累计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次数**次。

 7.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工作,积极鼓励通过“家约健康”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运用互联网手段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签约2,**,**人,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线上手机签约家庭医生**,**人。全市共有家庭医生签约合同数**万人,其中线上签约约**万人;全市共有家庭医生团队*,**个。

 8.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向上争取资金**万元,为**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的村卫生室中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家公立专科医院,*家设置了中医科。*家二级妇幼保健院中,*家设置了中医科,其他*家年底前完成。二是打造“龙江医派卜奎系”中医药文化品牌。经过*年查找资料、实地寻访总结出龙江医派卜奎系发展史略。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并总结卜奎地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传承发扬龙江医派卜奎系前辈学术精华,并出版《陈景河学术经验集》著作一部,发表论文*篇,研究课题*项。建立了**地区学术交流平台,依托**市中医医院成立“龙江医派卜奎工作委员会”,建设学术交流平台,宣传**医派文化及寒地养生科普,共举办*届学术年会,讲座**场次,义诊*余次。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共有**人入选**省第二批省级青年名中医,省级重点专科*个,朗笑飞等*人为第二批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医院入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名及学术继承人*人。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人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在职西医临床**名医学人员学习中医。四是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向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中医药服务监督工作指南(试行)》信息化推广项目,对市辖*个区的中医药服务行政执法相对人全部建档监督,并配备信息化执法设备,开展中

 医药服务监督。五是组织开展 2022 年度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支援医院市中医医院向受援单位**中医院、**县中医院各派驻医生*人,共*人。同时,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继续做好 2022 年定制药园工作的通知》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开展定制药园工作,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种植关防风、白芍等**个品种,签约种植总面积**亩,同比增长*%,帮扶**人。六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中医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拟申请2022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万元,现在未进行拨付。已取得相关文件的批复,现在已经陆续开工,部分项目正在组织招标过程中。

 9.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一是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有序...

篇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2022年5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工作总结情况汇报谋划安排经验做法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医疗基地、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服务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口市出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医疗基地、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服务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优化资源布局 ——在市级区域,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类医院)达到 7 家以上;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 1 个县办综合医院和 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

  2 推进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口区位优势,以口半小时交通圈为依托,建设以肿瘤筛查、全周期诊疗和康养为主攻方向的国际医疗基地。做深、做透、做强肿瘤诊疗和康复服务,推动以肿瘤治疗为核心的药物和设备研发、中医药运用、康养疗法等研究成果在口转化,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口优质医疗资源在口布局。“十四五”期间,着力推动口市儿童医院、市第一中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申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口大学附属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口省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实施名医、名院、名诊所“三名”工程,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带动全市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通过提升、新建、引进、托管等形式,在市级区域,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类医院)达到7 家以上。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 1 个县办综合医院和 1 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责,统筹规划专科医院。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实质性运作,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推广口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

  3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支持口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选择 1 至 2 个综合医院有针对性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对现有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升级。县域内依托 1 个县级公立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加快技术模式创新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 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等临床专科,探索精神卫生等临床专科发展。充分发挥省市级重点专科行业领军作用,借助对口帮扶、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提高专科辐射能力,带动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质控中心建设,强化区域质控协同。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

 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

  4 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提供集医疗、治未病、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建立和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完善网络布局,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

 推进医学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全市公立医院聚焦疑难杂症,推进医学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50%的比例用于奖励;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 50%的比例用于奖励。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 50%。

 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2022 年 1 月底前,至少建成 2 个互联网医院并有效提供服务,全市 80%的县(市、区)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2022 年 2 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

  5 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 4 级。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强化中西医协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有条件的可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和支持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做优做强专科专病,针对 5至 10 个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提升中医药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加强治理效能 ——建立灵敏有序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推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对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年度全省中位值。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加快审核。

 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工作。实行按床日付费、门诊按

  6 人头付费,科学制定付费标准。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规范医保协议管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严格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强化医学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争创省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每年从三甲医院或市级重点学科选派骨干医师研修深造。组织推荐有关人员参加多层次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篇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 发展行动方案( 2022 —5 2025 年)

 为深入实施健康广东行动,推动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动方案。未纳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地市可参照本方案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对县域医共体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以强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总院+分院”组织架构,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县域内上下信息联通、医防协同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的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 15 个地市 70个县(市、区)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大部分县(市、区)的县域内住院率达 85%左右,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 65%以上。全省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县域内财政保障和医保支付可持续,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患者逐渐回流县域、下沉基层,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工作任务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加强党对县域医共体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效有力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领导体制,由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管委主任,医管委日常工作由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承担。县(市、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题研究县域医共体建设事宜。选优配强县域医共体领导班子。完善县域医共体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支持县域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主动联合社会办诊所等组建县域医共体,作为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康复

 院、护理院加入县域医共体。(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二)实现人员统一管理。认真落实《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粤府办〔2019〕18号)关于统一人员管理各项要求和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拥有对各分院负责人的任命权。大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到 2024 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内部人员统一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三)全面落实财务统一管理。落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中医药局印发〈关于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卫规〔2021〕9 号)要求,建立县域医共体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统一管理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积极推进成本和绩效管理,加强资产的统筹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到 2023 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财务统一管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省级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县域医共体结余留用资金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县域医共体人员薪酬或奖励。患者在县域

 医共体内部转诊医保起付线连续计算。各级医保部门要强化医保基金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工作,从事后稽核转为事前提醒和事中监管,对推诿病人、降低服务质量、转移医疗费用等损害参保人利益行为开展重点监督,动态监测县域医共体医疗费用、转外就医、基金运行等情况,设置预警阈值并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向县域医共体反馈信息并加强业务指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督促县域医共体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完善内控约束、绩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监督、合作高效的利益共同体。(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五)着力推动总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大省市三甲医院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帮扶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总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进一步发挥总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县域服务体系整合为抓手,提升总医院专科能力,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与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百县工程”、“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医院等各项行动紧密结合,以利益共享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升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到 2025 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中 80%的总医院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国家推荐标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六)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 18 项运行指南,将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串联,引导县域医共体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构建县域医共体“总院+分院”“专科+全科”“全县域运作、上下贯通”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到 2025 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县镇一体化的分工协作、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七)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拓展服务项目,通过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获取合理报酬,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到 2023 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 70 个县(市、区)全部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八)建立县域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构建全县域分级分层分流的疫情防控体系。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公共卫生统筹管理机制,各医院要明确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加强基层防控能力。要完善县域医共体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全专融合,提升县镇村一体化的慢病服务能力。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县域医防协同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疾控中心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九)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各地要根据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际情况和县域内居民疾病谱,结合诊疗需求,按照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实施各医院特色科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要通过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方式,下沉人力、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推进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完成特色科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的门急诊量或住院(手术)服务人次、诊疗技术服务性收入,要分别达到该机构年对应指标总量的 20%—40%。到 2025 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 70 个县(市、区)中7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建成 1 个特色科室。(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种资源共享中心在县域内全域运行,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各分院检查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培训。到2023 年,基本实现县域医共体各分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形成“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格局。(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一)加强药事同质化管理。建立县域医共体药事同质化管理机制,落实总药师制度。鼓励总医院建立审方中心,

 规范处方点评,实现药品的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加快药学服务下沉基层。加强合理用药同质化培训,加快药学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县镇远程药学服务,切实提高各分院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到 2025 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内部全部实现药事服务质量同质化管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二)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激励制度,完善签约服务费、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方案。允许总医院全科、其他临床医师(含中医类别)在各分院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医院要为家庭医生提供绿色通道,将 30%以上的专家号源、预约检查、床位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要推动资源下沉,通过联合病房、联合门诊、远程医疗,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入签约服务全过程。推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增强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到 2025 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 70 个县(市、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 80%以上。(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中医药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三)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落实《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粤卫〔2021〕10 号)要求,着力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省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院内制剂研发和推广使用。充分发挥县级中医院的积极作用,推动县级中医院协定处方在县域内统一使用,总医院可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中药制剂进行调剂使用。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学服务下沉至各分院,实现县、镇、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同质化。(省中医药局牵头,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四)强化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快总医院和各分院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助力落实总医院对分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县域医共体各类业务进行分析、监管、评价。依托省远程医疗平台,通过远程心电、影像、视频系统,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及诊疗指导,让县域内居民就近享受二级以上医院诊疗服务。提升县域医共体智慧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县域医共体,支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辅助诊疗、人口健康、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应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到 2025 年,打造一批上下联通信息共享的数字县域医共体示范县域。(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

  (十五)做实镇村一体化管理。各地要在县域医共体组织结构下,利用县镇一体化管理带动镇村一体化管理,按规定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担任公建村卫生站的法定代表人,落实对镇域公建村卫生站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村卫生站

 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到 2025 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 70 个县(市、区)形成更加优质高效的县镇村一体化三级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连续、综合、上下贯通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医防融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级政府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制定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指导各地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推动相关重点工作,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监测评估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省有关部门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列入省乡村振兴及深化医改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各地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化医改等工作一并部署落实,加强统筹协调。要充分运用监测评估与绩效评价结果,定期通报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对真抓实干的县(市、区)和地市予以通报表扬,对建设进展落后的县(市、区)予以督促推动。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关政策,统筹用好上级相关转移支付经费及本级财政资金,形成政策和财政补助的合力,按期完成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

 (四)加强宣传总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部门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重宣传的引导性和时效性,积极宣传推介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区卫生健康局 2022 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提纲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三)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五)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六)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管理

 (七)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八)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的建设

 (二)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三)做好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准备工作

 (四)继续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管理

 (五)抓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落实

 (六)抓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落实

 (七)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项目筹建

 (八)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建设

 (九)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正文: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抓党建、强基层、筑高地、促医改、重预防、引人才、优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一 、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一是做好与病毒长期斗争的准备,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七个方面要求,持之以恒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输入、不反弹,严防社区传播、多代传播、医院感染发生,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二是做好...绿地康养居酒店隔离点防控管理。落实好集中隔离场所的消毒隔离、工作流程和人员管理。三是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配齐配强人手,落实岗前培训,严守接种工作规范,强化医疗救治保障,优化接种便民服务流程,保质保量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四是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分层分级督查制度,持续改进辖区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管理的质量控制。继续落实分片包干、定点联系、各方责任清单、督导员制度,严格实施预检分诊、完善发热患者转诊机制,落实病区规范设置、清洁消毒工作,细化具体操作方案和指南。

 (二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调整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区医改(建设卫生强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强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二是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在加强党建的基础上实行院长负责制,强化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三是稳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目前,...区人民医院均已制订医院章程,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及总会计师制度。四是巩固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成果。执行《...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效果评估工作的通知》,...区人民医院作为样本评估医院,配合参与取消

  医用耗材加成后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效果评估工作。五是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根据《...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规划(2019-2025年)》,网格化规划布局医联体建设,...市人民医院挂 7 家机构(分别是:...区人民医院、双捷镇卫生院、埠场镇卫生院、城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岗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医院挂 4 家机构(分别是: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是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工作。...区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审核并参与 2020 年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工作。

 (三 )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通过将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三融合”工作紧密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持续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不断提升。

 (四 )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扎实开展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全区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2021 年 1-5 月份...区艾滋病疫情总体上稳中有升,新发病例数比去年同期增加 12 例,同期比上升 92.3 %。二是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提供。2021 年我区将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依托市妇幼保健院为全区 5124 名孕产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6405 名新生儿提供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 缺乏症(蚕

  豆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疾病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三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推进。成立并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及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深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每年和...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我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 )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全区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并进行系统使用培训,试运行阶段良好,基本建成了区、镇、村三级中医服务网络,积极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提高全区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中医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并指导村医开展中医药工作,为开展优质、有效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管理 一是持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共向市卫生监督所报告线索 1 条。二是持续做好科技教育和宣传工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丰富形式,强化宣传效果,充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公众微信号、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多形式开展政策宣传。三是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养老医疗一体化。目前,...区人民医院为我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机构。四是有序实施“互联

  网+医疗健康”战略。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上级卫健部门统一部署下扎实推进,12 家基层医疗单位实现远程医疗网络全覆盖。5 条省定贫困村配置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项目全部完成。二级公立医院...人民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并开通微信支付。

 (七 )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一是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二是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区的高额补充险、大病保险(二次补偿)由有关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参与基本医保的经办服务工作。

 (八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根据《...市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已落实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工作,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向群众供应“廉价质优”药品,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目前,我区间二级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超过 38.65%,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

 二 、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办公场所。如城南、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租赁办公,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紧缺。

  二是引进、留住人才困难。由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学科带头人少,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如 2020 年 12 月...区人民医院唯一 1 名在职麻醉师因工资待遇问题辞职,造成住院手术等业务难以开展。

 三是全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离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区疾控中心机构还在筹建中,暂时借用市公共卫生医院职工之家临时办公,人员有待招聘,业务工作未能有效开展。

 五是卫生监督体系不健全。...区没有卫生监督所,现有工作依托市卫生监督所开展。

 三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 )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全力打造“和风送暖,化苦为甜”党建品牌助力卫生健康服务。通过开展好“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三亮是“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争创“名医先锋岗”;三比是“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争创“名医先锋队”;三评是“自己评、患者评、社会评”,争创“群众满意单位”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引领广大党员同志为群众或患者提供优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系统医疗卫生单位院长、局机关股长以及业务骨干到区党校培训学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2021年在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部署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引导系统全体党员强技能、改作风,

  优服务、树形象,着力营造了“党员齐带头、人人做表率”的生动局面。四是深入开展卫生健康系统庆祝建党 100 周年系列活动。五是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强化措施,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问责,坚定不移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 )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根据省的工作部署,科学精准做好下一阶段的接种安排,全面开打第一针,继续推进第二针,做好第一针和第二针的衔接。同时按政策做好 60 岁以上人群的接种工作,加强医疗保障和专业评估,保证接种安全。

 (三 )做好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采样场所和检测人员信息排查情况收集汇总工作。二是做好踩点(场地)进行现场核实,合理规划采样点。三是做好医疗防控物资采购工作,确保物资储备充足。

 (四 )继续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管理 一是按省的最新防控要求,严格落实所有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后 14 天以上的,每 7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或完成接种未满 14 天的,每 3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二是提高隔离人员核酸检测质量,对入境人员隔离期间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开展核酸检测,其中第 14 天核酸检测采用2 种试剂,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三是加强密切接触者和

  次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四是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登革热、疟疾等防控工作,严防登革热等疫情发生。五是加强集中隔离场所消毒管理,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建立消毒台账、务必及时规范消毒、务必做好污水处理和务必做好垃圾处理。六是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应急储备扩充工作。

 (五 )抓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落实 制定全年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完善考核体系,加强项目落实情况督查督导,全面推动项目工作上台阶。

 (六 )抓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落实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 )加快推进... 区疾控中心项目筹建 加强与市公卫医院沟通协调,解决好区疾控中心临时办公用房问题,尽快开展业务工作。同时,加快我区疾控中心新建选址工作。

 (八 )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一期建设挂网招标工作,拟于 7 月 11 日挂网,7 月 22 开标,尽快开工建设。

 (九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和岗位需求,计划公开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补齐人才技术短板。

  (十 )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对照标准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复审迎检工作,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文明健康素养,打造新市民健康新生活。

篇六: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潭政办发〔2022〕25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和经开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推进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健康湘潭提供坚实基础,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21〕79 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81 号)等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基本医疗卫生公益属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 5 年努力,实现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大于 95%,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大于65%。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全面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构建“防、治、管、教"四位一体的医防融合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推进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责任单位: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人民政府)

  2.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在大型物业小区、企业和高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到 2025 年前,行政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率和标准化建设率达到 100%。湘潭县、湘乡市各遴选 1~2 家中心卫生院加大投入进行重点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支持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二级医院,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3.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启动新一轮基层卫生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力争到 2025 年前,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建筑面积、床位设置、科室设置、设备配备、技术准入、特殊检验检查等方面达到国家有关建设要求。巩固拓展基层中医药全覆盖、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项目成果。开展湘潭市基层医疗机构多机构版云 HIS 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卫生信息平台、相关业务

 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4.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和疫情应对能力建设。到 2022 年 6 月底前,各行政村、社区均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开展传染病和重大疫情防控处置,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辖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困难家庭成员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到 2025 年前,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至少配备 1 名公共卫生医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和患者转运能力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设置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疾控能力,提高应急反应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二)健全公益高效的基层卫生运行机制

  5.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和补偿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按政策规定落实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行经费,其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建设规划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基层医疗机构按“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水平尚未达到 80%的,要在 2022 年底前达到 80%,以后逐年增加 10%,在 2~3 年时间内全面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6.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管理。2022 年,在县市区编制总量内,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基数,重新核定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总量,以后每 5 年进行动态调整,允许编制在县市区内统筹使用,用好

 用足空余编制。对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连续工作 5 年以上且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的临聘人员,可通过考核考评择优办理入编手续。严禁违规借用基层医疗机构在编在岗人员,清退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委编办)

  7.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立“县聘乡用"人员使用机制。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新招聘临床、中医类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完成规范化培训后 5 年内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工作至少 1 年;无基层工作经历的中级职称执业医师类人员,在申请副高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1 年。原则上各县市当年“县聘乡用"人员数量不得低于当年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含总量备案制人员)总数的 80%。各县市区、园区分步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编外聘用的方式,招聘乡村医生到行政村卫生室工作。“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由其所属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工资和福利待遇。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强化履约监管。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

  8.拓宽基层医务人员晋升通道。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打捆"统一进行基层医疗机构岗位设置,统筹使用岗位数,参照相关规定按照中级职称增加 5 个百分点、高级职称增加 3 个百分点调整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不作外语、计算机和科研方面的要求。对引进的高层

 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如无相应等级的空缺岗位,可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通过设置特设岗位予以聘用。对符合申报条件且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 年的医务人员,可对应申报中级职称,国家有特别要求的除外。(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9.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在核定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突破现行绩效工资调控水平,给予重点倾斜,具体倾斜幅度由各地按照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合理平衡的原则,结合公益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人员结构、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确定。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年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扣除成本(不包括人员经费)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增发单位当年的奖励性绩效,增发部分纳入单位当年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绩效工资基数,具体提取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由主管部门对其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基层医疗机构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加大医保政策对基层倾斜力度。全面落实“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2025 年底前实现建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殊病种门诊统筹定点全覆盖。优先在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配备执业(助理)医师的行政村卫生室开通普通门诊统筹和部分特殊病种门诊工作任务,提高门诊统筹可及性。适当增大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省、市级

 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在县域医保费和医疗费预算范围内,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对于上一年度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医保基金预算支付总额占县域住院医保基金年度预算支付总额比例低于 20%的县市区,不再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年度住院人次总数、年度住院医保基金总额等控制指标,逐步将县域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医保基金年度预算支付总额占比提高至 45%及以上。基层医疗机构新开科室或实施新的医疗服务技术,应提前向所在地县市区医保部门备案,所产生的住院医保基金费用实行单列管理,因信息系统暂时无法进行单列管理的,在年终费用清算时,根据基金运行情况给予倾斜。按国省文件精神,对在县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目录内病种,由医保基金按 DRG 支付标准进行补偿。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加强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监管,严肃查处欺诈骗保行为。(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

  11.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管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基层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扩大医保报销范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提升系统连续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12.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同质化诊疗能力。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与评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医、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慢性病等专业科室。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开展限制类医

 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三级及以上手术。(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

  13.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充实家庭医生签约队伍,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必须有医共体、医联体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参与,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生、退休医生参与签约服务,根据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和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提升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服务协议有效期为 1~3 年。从 2022 年开始,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 1~3 个百分点。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的务实应用,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签订协议、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落实签约居民医保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

  14.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四有"全覆盖工作成果,提质建设一批中医馆。2025 年前,20%以上中医馆达到“旗舰中医馆"标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师至少掌握 40 个中医优势明显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知识和 20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力争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 25%以上;市、县两级中医医院按照网格化布局,与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占比大于 35%,每个县

 市区至少建设 3~5 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层卫生评价体系

  15.建立适合基层卫生特点的等级评审评价体系。启动基层医疗机构一、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评审成为一、二级医院后,保持现有财政投入和补偿、医保待遇保障水平不降低,人才梯队、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和结构、医疗技术、药品配备等方面,按照相对应的一、二级医院的相关政策标准执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

  16.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持续改进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到 2022 年 6 月底前,各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要设置基层卫生管理科,统筹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同质化管理。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市、县两级质量控制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常态质控评价。(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

  17.健全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各县市区、园区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实行目标年薪制,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主动将考核结果通报同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部门,作为相关部门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医保基金支付、薪酬水平等政策的依据,并与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聘任、奖

 罚、薪酬挂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各县市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牵头协调部门要牵头抓总,制定各地具体目标和实施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督导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责任分解,市、县两级要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动态监测,定期调度通报实施情况,市人民政府每年开展评估督导。

  (三)总结推广经验。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指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 年 5 月 27 日

篇七: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卫医字〔2022〕221 号)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北京市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医疗机构:

  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262 号)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 系 人:张 强

  联系电话:0471-6944743、6944931(传真)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联 系 人:代玉龙

  联系电话:0471-4925746、4935005(传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 系 人:杨琴、罗培林

 联系电话:010-83970603、0604,83560322(传真)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联 系 人:林文慧

  联系电话:010-83970039、83970034(传真)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22 年 6 月 30 日

 “十四五”时期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26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基础上,以

 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满足县域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巩固和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

  --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帮扶工作机制平稳转型,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

  --统筹规划、扩大范围。统筹协调医疗资源,以脱贫旗县为重点,兼顾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自治旗、边境旗县、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旗县,合理调整对口帮扶关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公立综合医院帮扶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帮扶工作。

  --需求导向、确立目标。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聚焦医疗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确定精准帮扶内容,新签或续签对口帮扶协议,并明确考核指标。

  --分层分类、优质发展。从内蒙古自治区受援医院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的思路开展具体工作,推动旗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利用 5 年时间,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建强分级诊疗体系的旗县域龙头,努力实现一般病在旗县解决的目标。到 2025 年,对于常住人口超过 5 万人的旗县,至少有 1 所旗县

 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常住人口不足 5 万人的旗县,力争有 1 所旗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或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旗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支援三级医院要根据受援旗县医院情况,以及当地卫生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帮助受援旗县医院拓展业务范围,增加诊疗科目,提升外转率高、就医需求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中心建设。提升受援旗县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受援旗县医院为中医医院的,要帮助其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条件的旗县可以依托旗县医院,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促进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

  (二)培养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支援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要招收受援医院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充分利用远程平台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受援旗县医院医务人员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每年为受援旗县医院培养至少 3 名临床骨干医师或医技人员。

  (三)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通过人才、技术下沉,帮助受援旗县医院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填补技术和业务空白。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大力推广临床适宜技术的应用,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医疗技术短板,不断充实医疗服务内容和项目。

 (四)不断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帮助受援旗县医院优化管理架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支援的三级医院可采取委托经营管理、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由派驻人员担任受援旗县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科室主任,建立紧密的上下联动机制。

  (五)丰富对口帮扶形式。对口帮扶主要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三级医院向旗县级医院派驻至少 5 名医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医院可派驻 3 名),其中包括 1 名院长或者副院长,每人连续驻点帮扶不少于 6 个月。双方医院要加强人员统筹安排,保证受援医院全年均有派驻人员驻点帮扶。多家三级医院共同帮扶一家受援旗县医院的,由受援医院会同各支援医院共同协商、统筹规划,做好具体工作安排。“十四五”时期对口帮扶关系原则上保持稳定,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具体工作可结合“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项目一并推进。日常工作中应当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查房、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等,拓展远程医疗服务内涵,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五、职责分工

  (一)北京市各区卫生健康委按照辖区管理负责协调、指导相关支援三级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受援旗县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监督指导支援医院落实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任务。

  (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卫生健康委负责协调、指导辖区内相关支援三级医院和受援旗县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监督指导辖区内

 相关支援三级医院和受援旗县医院落实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任务。

  (三)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乡村振兴部门协调旗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为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四)各支援三级医院要充分了解调研受援旗县医院实际情况,针对受援旗县医院存在问题、难点和需求,按照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一院一策”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五)受援旗县医院要抓住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工作契机,积极主动配合支援三级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为支援三级医院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生活保障等,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

 六、工作步骤

  (一)2022 年 6-7 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对口支援医院之间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对口帮扶关系(见附件 1),进行对接联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实际,采取适宜的形式,签订受援旗县医院、支援医院、旗县级人民政府三方对口帮扶协议书(见附件 2),并明确总体目标、年度任务等。对口支援医院之间在协议模板基础上,细化帮扶目标、时间节点、任务内容、责任科室、具体项目技术等,签订具体的补充协议。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盟市、旗县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加强上下级和部门间沟通对接,督促受援旗县医院、支援医院、旗县级人民政府做好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相关事宜。北京市卫生健康

 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协调、指导相关受援旗县医院、支援医院、旗县级人民政府签订三方对口帮扶协议书。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盟市卫生健康委于 2022 年 6 月 20 日前将辖区内相关旗县医院签订的对口帮扶协议书及具体补充协议扫描件电子版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二)2022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支援医院和受援旗县医院按照签订的帮扶协议,认真落实年度各项帮扶工作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盟市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要监督指导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落实工作任务,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开展年度成效评估,形成年度报告分别报送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乡村振兴局。各支援医院在本次协议签订前已按本方案对口帮扶关系派驻帮扶的,纳入本年度工作统计。

  2023 年-2025 年,每年第一季度支援医院和受援旗县医院在认真分析总结一年度工作基础上,确定和完善本年度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和各医院要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将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级医院作为重点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和体现公益性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对口帮扶目标。

  (二)完善分工协作与保障机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中

 医管理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卫生健康委按照辖区管理负责指导地方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乡村振兴部门协调旗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乡村振兴局就支援工作进展和情况要主动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积极协调本地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保障机制,为对口帮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各地对口帮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对口帮扶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乡村振兴局要完善考核制度,细化考评机制,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支援医院要保证派出人员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补贴。对口帮扶工作优秀人员,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提拔任用、各项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受援旗县医院要为派驻帮扶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挖掘、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群众知晓率,营造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的良好工作氛围。

  附件:1.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关系表

  2.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协议书(模板)

  附件 1

  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关系表

 序 旗县 受援旗县级医院 支援医院

 号 1 武 川 县 武川县人民医院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武川县中医蒙医医院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2 托克托县 托克托县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3 清水河县 清水河县医院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4 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 北京老年医院 内蒙古肿瘤医院 5 固 阳 县 固阳县人民医院 包头市第四医院 6 土默特右旗 土默特右旗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7 达 茂 旗 达茂旗医院 内蒙古包钢医院 8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中蒙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9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中蒙医医院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医院 10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 准格尔旗中心医院 扎兰屯市人民医院 11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人民医院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 满洲里市人民医院 12 阵巴尔虎旗 陈巴尔虎旗人民医院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13 鄂温克自治旗 鄂温克自治旗人民医院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14 额尔古纳市 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15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16 扎赉诺尔区 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 京煤集团总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7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兴安盟人民医院 阿尔山市蒙中医院 兴安盟蒙医医院 18 科尔沁右翼前 科右前旗蒙中医院 兴安盟蒙医医院

 旗 19 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右中旗中医医院 兴安盟蒙医医院 20 扎赉特旗 扎赉特旗中医医院 兴安盟蒙医医院 扎赉特旗蒙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兴安盟蒙医医院 21 突 泉 县 突泉县人民医院 房山区良乡医院 兴安盟人民医院 突泉县中医医院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医院 22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民医院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通辽市医院 科尔沁左翼中旗蒙医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科尔沁左翼中旗中医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23 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

推荐访问: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中医药 工作总结 提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