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最大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范例推荐)

《最大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30 16: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1  今天,我在上课时学了一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篇文章就是《最大的麦穗》。  这个故事讲了:在古希腊有一位大哲学家,他叫苏格拉底。有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弟子们去麦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最大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范例推荐)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1

  今天,我在上课时学了一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篇文章就是《最大的麦穗》。

  这个故事讲了:在古希腊有一位大哲学家,他叫苏格拉底。有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弟子们去麦地,让他们寻找最大的麦穗,到了最后谁也没有找到。他想通过这件事来告诉弟子,要学会把握好机会。

  想想我们,时不时的错过了机会,就说我吧。有一次,我去买作业本,看中了一个米老鼠的封面,刚拿起,我就想说不定下一家还有hellokitty的呢!我急急忙忙地跑到了下一家,果真有hellokitty的。我又想了想说不定第三家还有多啦A梦的呢,那就更好了!于是,我就这样的挑来挑去,等想好买那个本子时,那个本子已经被卖掉了。这就是生活中最*凡不过的事例了。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的,错过了再也没有了。把机会让给了他人,自己就会一无所获。

  世上没有后悔药,应追求最完美的,但要捉住眼前的机会,这才是事实在在的。所以,只有把握住现在的机会,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2

  最大的麦穗这一文主要讲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在麦田里挑挑拣拣,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结果两手空空的"回来了。这一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浮想联篇,在现在生活中,像苏格拉底弟子这样的人还很多,都丢失了眼前的机会,就举个例子吧!比如说考试,很多人都认为小考试没有什么,就算考得不好,也没什么,又不是大考试,考的在差也没关系只要在大考试时考得好一点不就好了吗!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完全错了!这样想是不对的,我们如果在大考试时考得好就应该在小考试时认真努力,心里自己想着,我这一次一定要考好,只有小考试的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下,才会有好的成绩,就像一句名言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朋友们,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抓住它,如果让机会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岂不是太可惜了吗?很多人认为被人机遇好,机遇多,自己却不幸运,没有什么好机遇,读了《最大的麦穗》这一文,你应该很清楚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大多数人都是有很多机会却没有珍惜,没有抓住机会。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请我们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遇,成功就必将属于我们。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1)

——《最大的麦穗》读书笔记3篇

《最大的麦穗》读书笔记1

  《最大的麦穗》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为了让弟子认识到深刻的道理,便把弟子领到麦田边,让他找麦田中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麦地里,因为那时正是成熟的季节,所以麦地里都是大麦穗。弟子们找了一株又一株,认为都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在前头,他们找到地边,仍然是两手空空。 苏格拉对弟子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是你们未必能碰得到;即使碰到了,也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有的人总认为人生道路的前头。这就是他们缺少判断力,不敢大胆尝试,所以一再地错过良机,道人生的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人生中最大的“麦穗”,就是人生中实实在在的事。不论大事、小事,不都是为祖国建设作贡献吗?就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工作学习,而不是等待;同时,也要尽力找到人生中最大的“麦穗”,这样的人生既充实,又有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犯过同样的错误,那就是犹豫不决,我也有过同样的错误。以前,我做事都在心中有个打算,可到了该做事的那天,又有新的事等待着我去做,每到了这个时候,我就犹豫不决,总是在问自己,到底做哪件事好,或是做哪件事有意义。

  我真希望我是神仙,没有烦恼,知道哪件事该哪天做。直到读到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意义的。 朋友们,人生中最大的“麦穗”,就在你的人生中,等待着你去摘取。人生中既有得,也有失。所以你要不怕失败,努力去追求你人生中的目标,不断摘取人生中的大“麦穗”。做实实在在的事,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最大的麦穗》读书笔记2

  它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它如数奉献。它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它都一视同仁。如果你不抓它,它就会化成一股青烟,消散的无影无踪。它就是“机会”。今天,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从中我收益匪浅。

  这篇文章叙述了有一次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地走到麦地的尽头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说出了通过挑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最大的一穗,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三遍读完后,我的脸一阵白;一阵红;一阵辣;一阵热;我的头也渐渐的低了下来。惭愧极了。因为我曾经也失去了一次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好机会。

  记得那是一次主持升旗仪式。老师要在我们班挑选两位同学做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我特别想去参加,当升旗仪式的主持人,那多光荣呀!而且,作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我应该是老师首选的对象。可老师偏偏不指定人,还要举行什么竞选活动。正当我在心里想着的时候,已经有三位同学上讲台竞争了。其中,有一位可是我们班的“胆小鬼”。我想连她都敢上,更何况我呢?我又不比别人少些什么,凭什么别人敢而我却不行?这次……我正要举手竞争,唉!晚了一步,老师已经挑好人了。我真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做决定,失去了一次这么好的机会,唉!

  后来,我想:失去一次机会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把握以后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机会。要记住“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趁未来还属于自己的时候,抓住它吧!”今天读了《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它给我的感触很深,教育很大。它让我明白:时来易失,赴机在于速度。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2)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麦穗》教案1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书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2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案4

  一、 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1、师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丰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二、抓住重点,师生共学

  1、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2、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为什么呀?

  三、学习2—4小节(投影出示第三小节)

  1、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示和动作。

  2、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同学考虑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

  (板书:埋头 看看……;看看……又……。)

  3、再读这一段。

  4、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5、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四、学习苏格拉底的话1、过渡: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你认为用怎样的口气呢?为什么。

  2、同学自渎体会、交流。

  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讪笑”。

  4、齐读2—5小节。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

  5、(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同学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丰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现傅祭识琳舛位啊?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同学们,含蓄地告诉同学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同学听懂了吗?

《最大的麦穗》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学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议。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1、走进麦地,一边看,一边选择最大的麦穗。注意:看到你认为最大的麦穗,就马上站起来示意。看谁选得最大!

  2、揭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大声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三、品读对话

  你从故事中,找寻到哪些答案?准备一下,通过朗读表达自己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品:

  1、描写弟子们行动与心理的句子。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苏格拉底认为该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

  4、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弟子们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同学们又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写下来。交流、评议。

  5、多元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我们是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感悟苏格拉底。

《最大的麦穗》教案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最大的麦穗》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指名说)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演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 欣赏创作,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3、创作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案9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弟子们听懂要求了吗?

  过渡: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他们可能会说)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显示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评读,体会其语重心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他可真是一位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多媒体显示内容,指读。

  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欣赏多媒体课件)

  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些什么送给刚才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学生写。

  大组交流。

  机动: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最大的麦穗》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背诵最后一小节。

  教学活动:

  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问大学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低头深思的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诉我们做人应懂得谦虚!

  *淡的话语中折射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就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他们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学生为荣。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智慧大师的学生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次苏格拉底又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朗读,随机正音,理解词语。

  3.苏格拉底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你知道吗?

  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

  1.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我们一起把苏格拉底的要求读一读。

  2.你听懂这样的要求吗?你说说呢?

  3.弟子们也听懂了老师要求,走进了麦地,结果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自读课文你是从文中的哪里知道的?

  4.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弟子们走到尽头,却一无所获。他们所有人竟然没有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原因呢?

  5.是麦地里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文中有关句子。

  6、交流探讨,读书明理

  相关原因的分析

  ①不是地里没有最大的麦穗

  l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长得多好呀,个个都颗粒饱满,这其中怎么会没有一个最大的呢?

  我听你强调了……,为什么这么读?

  你一眼就看出来了,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一下麦子丰收的景象吗?

  真好,仿佛看了到满眼的金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一望无垠,密密层层,一颗颗鼓胀的麦穗晃着脑袋像是在说:“我是最大的,你们怎么没有看到我呢?

  你还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l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正因为地里的麦穗是一个比一个饱满,一个比一个大,弟子们才会在麦田里挑得眼花缭乱。

  l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

  过渡:地里有这么多大麦穗,里面肯定有最大的,可他们没有找到。是他们找得不认真?从哪里看出他们在很认真地找,再去好好读书,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②学生们不是找得不认真

  l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采得很认真,还在作比较。这是一群认真的学生。

  l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l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过渡:地里有那么多大麦穗,学生又是如此认真用心,投入地寻找,可学生为什么就是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呢?

  7.请你仔细研读课文,用心去思考为什么摘不到最大的麦穗?可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自主学习,指导。

  8.充分交流: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这段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能读懂吗?联系学生是怎样摘麦穗,读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l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开头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

  不能后退,最大的麦穗有可能不在你经过的路上,(不在你经过的麦垄里)在你的眼前出现。正如狄更斯所说,机会不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l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l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小结:弟子们虽然也在认真地挑选麦穗,但由于眼界不开阔,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机会面前,缺乏敏锐的判断力,犹豫不决或者轻易地放弃机会。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因此,最后两手空空。

  苏格拉底的这段话非常有哲理,再次诵读。

  9.同学们,苏格拉底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到麦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吗?弟子们真的无所获吗?

  (1)学生读第7的自然段,发现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人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麦穗”指什么?颗粒饱满的“麦穗”中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不失良机的摘下它“摘下”是什么意思? “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圈画思考。

  (2)小结:是啊!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板书::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机会

  (3)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和苏格拉底一样对机遇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机会造访每一个人,能够及时活用的人却少之又少。------李顿最大的一穗

  请同学们读一读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3)

——读书《最大的麦穗》心得体会参考 (菁选3篇)

读书《最大的麦穗》心得体会参考1

  “这块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我在《最大的麦穗》一文读到的一段话,令我颇有感触。

  《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弟子开始寻找,他们认为机会很多,一路上挑挑拣拣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两手空空,最后受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我在生活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和他买衣服。刚一进商场,我就看上了件蓝色的外套,那件蓝的那件外套十分漂亮,可是太贵了,我们想看看有没有比这个更便宜更好看的。于是我和妈妈在商场里转了大半天,可是直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令我满意的,于是我们回去把那件外套买回来,可是他回到那里时,发现那件外套已经卖完了。我当时真是后悔不已,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能说我错过了那原来就属于自己的最大的麦穗。

  读完《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后,我决定以后要把握住出现在眼前的每一个机会,不再错失良机。

读书《最大的麦穗》心得体会参考2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有许许多多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课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课就是《最大的麦穗》了。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事后苏格拉底教导弟子们抓住眼前的一穗,当机立断,早作定夺。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错失良机。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神往的机遇,而实际上,机遇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应该时刻为把握机遇做好准备。每一个机遇都要珍惜,也要敢干尝试,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机遇就是希望,要重视每一分机会。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生活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人常常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留下永久的遗憾。若想成功,就必须在*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把握机会。

读书《最大的麦穗》心得体会参考3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最大的麦穗》,学过之后,我深有体会。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结果弟子们一个麦穗也没有摘到。苏格拉底想通过这件事,来教育他的弟子们,要学会抓住机会。

  其实,最大的一穗就在弟子们的眼前,但是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所以都没能抓住眼前的机遇。

  我曾在一本书上读过《小猴下山》这个故事。小猴看见西瓜想摘西瓜,看见桃子又想摘桃子,看见小兔子就又想去追小兔子……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小猴完全可以在西瓜田里摘一个西瓜,美美吃上一顿,然后再去追兔子。即使没有追到兔子也已经吃了个大西瓜。

  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于这样的事例。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买本子。在第一家店里,我看中了一本米老鼠封面的,刚刚拿起,我就想:说不定下一个文具店里有小熊的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到下一家文具店,果然有小熊的,刚想买下,又想到:也许下一家店里有我最爱的哆啦a梦的,那就更好了!于是,我就这样挑来挑去,等到我真正决定时,想买的本子竟已被别人买去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追求应是最大的,但抓住眼前的机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只有把握住现在,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最大的麦穗》主要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有的看看这株摇摇头。有的看看那株,摇摇头。有的摘了几穗,又随手扔掉,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4)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0篇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二、 教学要求

  1、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教育学生有独到之处,这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书:“最大的麦穗”)

  二、

  1、 这一天,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到麦地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2、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其他学生当弟子(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 你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当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你会怎么想?(指名答)(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每一次机会。)

  学习2—4自然段

  1、 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寻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现和动作。

  2、 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学生思考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埋头看看……;看看……又……。)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

  生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 再读这一段。想想、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 师: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如梦初醒)

  4、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弟子,你在麦地里,你会怎么做?

  学习§5、§6

  1、 过渡: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话,你认为应用怎样的口气说?为什么。读后说出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2、 学生自读体会、交流。

  3、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嘲笑”。

  4、 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5、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6、反复诵读文章第六自然段,理解:事物是比较出来的,有小的就有大的,有最小的就有最大的,因此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麦地太大,麦穗太多,所以弟子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判断不出来。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摘到那真正最大的一穗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学习§7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

  1、 读中大家能领悟到什么呢?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人组合作学习,要求:⑴抓重点词语感悟到了什么?⑵把感悟到的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板书:要抓住机遇)

  2、 再次理解苏格拉底的要求“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联系下文理解:如果没有这个要求弟子们定会出现进进退退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要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也是不可重复的。下文指第七自然段部分内容:人的一生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3、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4、 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世人处世的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老师已经将其融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师示范背诵)

  5、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将它也融入你的生命里,将它牢牢地记在心中呢?

  6、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有感情朗诵。

  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写在书上。如,有追求的人,一定会有好机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均等的……)再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而且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自信,变得更有创造性!咱们不虚此行。谢谢同学们!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学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议。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再读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哲人声音,聆听品读

  让我们听听苏格拉底都说了什么?[逐一出示读]

  (一)品读第一句话

  1、读第一句话。

  师:读得真流利,谁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生再读。师:你知道了什么?(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时间、人生)

  师:谈到时间、人生,我们会感慨万千,此时,你会想起哪些名言?

  出示名言: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

  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读一读)

  2.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

  3.再来读这一段。

  (二)品读第二句话

  1、谁来读一读苏格拉底的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这声音像什么?(像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像惊天动地的雷声。像给人们敲起的警钟……)

  师:再去读一读这句话,你又能读出什么话外之音?(你们已经走到麦地的尽头了。麦地到头了。时间到头了。)

  2.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划出弟子们的表现。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仔细抓住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低着头”的: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

  (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直摇头的: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两手空空的:他们总认为……)

  7、假如你就是麦地中的一株小麦,你会如何"嘲笑"弟子们呢?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三)品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苏格拉底用麦地在模拟人生,麦穗*会的。)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三、循循善诱,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学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小结语: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四、课堂小结,名言明理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这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机会是每个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要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巴尔扎克)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再读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哲人声音,聆听品读

  让我们听听苏格拉底都说了什么?[逐一出示读]

  (一)品读第一句话

  1、读第一句话。

  师:读得真流利,谁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生再读。师:你知道了什么?(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时间、人生)

  师:谈到时间、人生,我们会感慨万千,此时,你会想起哪些名言?

  出示名言: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

  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读一读)

  2.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

  3.再来读这一段。

  (二)品读第二句话

  1、谁来读一读苏格拉底的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这声音像什么?(像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像惊天动地的雷声。像给人们敲起的警钟……)

  师:再去读一读这句话,你又能读出什么话外之音?(你们已经走到麦地的尽头了。麦地到头了。时间到头了。)

  2.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划出弟子们的表现。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仔细抓住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低着头”的: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

  (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直摇头的: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两手空空的:他们总认为……)

  7、假如你就是麦地中的一株小麦,你会如何"嘲笑"弟子们呢?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三)品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苏格拉底用麦地在模拟人生,麦穗*会的。)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三、循循善诱,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学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小结语: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四、课堂小结,名言明理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这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机会是每个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要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巴尔扎克)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背诵最后一节。

  2、引导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麦地,明确要求

  1、(出示课文插图)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还记得面对满地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吗?

  课件出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齐读。)

  2、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

  3、 “只许进不许退” 意味着什么?

  (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暗示弟子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珍惜这个机会,摘取“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的要求很清楚,没有商量的余地。)

  4、你来读读这句话。(如学生读得不够理想,可启发: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弟子们回头重选的机会或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读?)

  (苏格拉斯提出要求时的语气是严肃的、不容置疑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二)、读中批注,总结原因

  1、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他们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结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

  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学生读,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时间到。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没有)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两手空空)

  3、忙了大半天竟然是——两手空空。难道是找得不认真吗?(不是)

  4、你怎么知道的?(从两个“看看”和“用心地挑挑拣拣”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5、老师很好奇,既然找得这么认真,怎么还两手空空?如果现在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我要问问你了。

  (1)采访学生甲:

  你是怎么找的?(我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再看看那一株)

  看你刚才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你在想什么呢?(我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看来你以后做事要当机立断啊。

  (2)采访学生乙:

  问问这个弟子,你刚才好像摘了几穗,怎么又扔掉了?(我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你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抓住现在。

  (3)采访学生丙:

  再来问问你,你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怎么也是两手空空啊?(先前摘的我不太满意,认为前面还有更大的)

  你一直低着头,所见有限哪!

  (4)采访全体:

  你们都是两手空空,知道原因了吗?(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不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现在”。)

  6、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懊悔、失落、遗憾、羞愧……)为什么?(已经到头了,可我还没有摘到麦穗。真有些羞愧啊!)(没有最大,只有比较大。只顾找,没有把握时间和机会。我们没有完成老师的要求,真可惜。)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的角色中,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理解下面重要的语句打下了基础。】

  7、 课件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引读: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是啊,就连那无数株小麦也——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8、 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苏格拉底也感到十分惋惜。

  课件出示: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引读:他用那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9、意思就是说——(直接点名答)(时间到了,你们也已走到了麦地的尽头,失去了机会)

  (三)、读中比较,感知“最大”

  1、 面对弟子们疑惑的神情,苏格拉底会怎样说?谁能加上提示语读一读。(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课件出示:

  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 这句话你能理解吗?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最大的”(点击变色)——“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它们是同一个麦穗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真正最大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指弟子们刚刚在麦地里见到的、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的,心目中认为最大的,是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板书:手中的一穗

  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是啊,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苏格拉底告诫弟子说:“——(齐读这句话)

  (四)、结合实际,感悟哲理

  1、你看,到底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点就通,他们听了这番话后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课件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读完同桌讨论讨论,看从中能读懂什么?有什么疑问?

  【这一段写弟子们悟出的人生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让他们参与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通过阅读然后进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量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3、讨论,交流:

  (1)(第一句)比喻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人生追寻理想,就像弟子们在麦地里选取最大的麦穗一样。(人生哲理)

  (2)(第二句)这里的“麦穗”指的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机遇。理解“麦穗”和“时机”的关系,“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及时采摘;“有的人则东张西望”,“错失良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3)(第三句)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

  ①“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板书: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机遇)

  ②为什么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板书:追求 把握)

  ③ 谁来联系生活实际,举事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正、反两方面事例)

  【本课揭示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4、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需要脚踏实地,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做好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地积累起来,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5、让我们大声对自己说——让我们记住这段话——让我们用这段话激励自己——(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蕴含的道理)

  (五)、延续中心,尽情书写

  1、关于机遇,老师这里有两则名言送给你们,请你读一读。

  课件出示: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2、 我看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你们肯定也能创作许多有关机遇的名言,快把它写下来吧!(播放音乐,学生写)

  【凡人凡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创作有关机遇的名言,这是一种自己对人生道理的诠释,一种精神的提升,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经受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两大洗礼,切切实实地提升了语文素养。】

  3、交流,师生评价。

  4、大家都说得这么好,可见你们真聪明,个个都是最优秀的。苏格拉底临终前曾留下一句名言: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这句话与同学们共勉。让我们去寻找心中那一颗——最大的麦穗,做最优秀的自己!

  5、课文已经学完,但我们对于机遇的思考仍在继续,请看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学习了《最大的麦穗》后,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将自己的感受用“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我手写我心”。学完课文,相信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这一做法既务实有效,又返璞归真。】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是 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有谁知道天与地之间有多高?有人回答:“三尺。”

  人都有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

  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们公认的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的回答。他这样解释:“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

  *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来做一回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最大的麦穗,看看这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呢?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思考题:苏格拉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课的?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轻轻读课文并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组织讨论。(“大熟的季节”“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说明什么?)

  2、这节课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了一个什么要求?速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等你们。”

  谁当苏格拉底?其他同学当弟子,你们要听明白老师的话。

  问:听明白了吗?你们认为抓住老师要求中的哪些关键词才算听明白了呢?(“最大的麦穗”指什么?从“只许进,不许退”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把关键读清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3、“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最终怎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嘲笑他们。”突出“两手空空”)

  4、为什么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而弟子们却“两手空空”呢?让我们看看他们在摘麦穗时的表现。

  默读第3、4自然段,用不同记号标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

  交流讨论。

  可见,弟子们摘得很认真。谁能把弟子们的专注、用心读出来,让大家再来体会。

  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呢?(“总认为……总以为……)

  原来他们还很犹豫。谁还想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你能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一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吗?

  5、认真地寻找,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大家能想象弟子们的心情吗?(羞愧、后悔、遗憾)

  谁来读读,让大家感受这种心情。

  6、苏格拉底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也很遗憾,他又是怎样开导他们的呢?

  指名读,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你们刚刚摘下的。”

  讨论:“有一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师: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有总比没有好,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里,才是我们需要的最大的。)

  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这件事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面可加一个什么词?交流读。

  追问:(1)如果你是麦地边的一个过路人,当你看到这些学生挑挑拣拣,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替他们着急吗?你会给他们提醒吗?提什么醒?(注意麦地尽头要到了;你眼前的一穗够大了:手中的一穗怎能扔掉呢;不要犹豫不决……)

  (2)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打算给他的弟子们第二次选麦穗的机会,你准备怎样选最大的麦穗?

  7、两手空空的弟子们真的两手空空吗?其实他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引读

  重点理解:“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又指的是什么?

  (师:苏格拉底不只是让弟子们摘麦穗,他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会,告诉弟子们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当前。)

  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做生意、炒股票、找工作……)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可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一辈子都没有出息呢?原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了它,于是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于是只能独自吞咽失败的苦水。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三、总结延伸

  1、关于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很多人都有体会。出示名人名言。

  你能用上“犹豫、珍惜、把握、果断、秘诀”等词语自创一两条“名言”吗?

  拿出纸和笔写写,再交流。

  2、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板书:

  24、最大的麦穗 不失时机 眼前的一穗

  远大目标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7

  第二课时

  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二、 教学要求

  1、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教育学生有独到之处,这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书:“最大的麦穗”)

  二、

  1、 这一天,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到麦地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2、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其他学生当弟子(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 你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当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你会怎么想?(指名答)(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每一次机会。)

  学习2—4自然段

  1、 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寻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现和动作。

  2、 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学生思考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埋头看看……;看看……又……。)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

  生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 再读这一段。想想、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 师: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如梦初醒)

  4、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弟子,你在麦地里,你会怎么做?

  学习§5、§6

  1、 过渡: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话,你认为应用怎样的口气说?为什么。读后说出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2、 学生自读体会、交流。

  3、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嘲笑”。

  4、 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5、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6、反复诵读文章第六自然段,理解:事物是比较出来的,有小的就有大的,有最小的就有最大的,因此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麦地太大,麦穗太多,所以弟子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判断不出来。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摘到那真正最大的一穗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学习§7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

  1、 读中大家能领悟到什么呢?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人组合作学习,要求:⑴抓重点词语感悟到了什么?⑵把感悟到的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板书:要抓住机遇)

  2、 再次理解苏格拉底的要求“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联系下文理解:如果没有这个要求弟子们定会出现进进退退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要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也是不可重复的。下文指第七自然段部分内容:人的一生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3、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4、 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世人处世的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老师已经将其融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师示范背诵)

  5、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将它也融入你的生命里,将它牢牢地记在心中呢?

  6、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有感情朗诵。

  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写在书上。如,有追求的人,一定会有好机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均等的……)再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而且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自信,变得更有创造性!咱们不虚此行。谢谢同学们!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都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述中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二)精读课文:

  1、出示一幅丰收麦田图,教师叙述:古人说“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这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黄灿灿的麦田里流光溢彩,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来到了麦田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答)

  4、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播放录音:“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5、你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吗?弟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明确几个要点:必须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让学生明确苏格拉底的规则是让弟子们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

  6、弟子们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走在麦田里,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三、四小节,圈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用一个词来形容。(犹豫不决、坚定不移)

  这样复杂的情感你能读好吗?(出示相关段落,自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弟子们的认真和犹豫。)

  8、可事情的结果令大家始料未及,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播放录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9、这时,弟子们两手空空,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

  10、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麦垄”指的是哪儿?什么叫“嘲笑”?

  11、光阴白白流淌,最大的麦穗在哪儿呢?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弟子们的心情吗?(后悔、惭愧、沮丧)

  12、从哪里看出来的?练读第五小节。

  13、请全体男生读一读第六节苏格拉底的话。

  14、他的这段话你读懂了吗?(指名答:不一定能碰到最大的麦穗;碰到了不一定能正确判断。)

  15、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出示第七小节。自己读一读。

  “眼前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有什么不同?带入文中思考。

  (最大的一穗: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机会)

  文中告诉我们,遇到机会,我们就该“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切不可“错失良机”,这两个词你能理解吗?

  16、你答的很好,老师送你一句名言。出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抓住它。——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17、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对文中最重要的这句话有什么感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

  18、苏格拉底一生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伟大的却又像谜一样的哲学家。让我们换个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你对苏格拉底有了怎样的认识?

  (指名答:循循善诱、满腹经纶、很会育人。)

  (三)总结课文:

  1、教师结语: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让我们通读全文,将它也作为今天我们所收获的一束“饱满的麦穗”吧!

  2、布置作业:征文《握住手中的麦穗》

  板书设计:

  24、最大的麦穗错失良机 最大的一穗 眼前的一穗不失时机 远大的理想 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9

  一、导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诞生过许多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让我们感受两千多年前他的哲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

  二、初读: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垄:投影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把植物种在上面。

  三、精读:

  1、苏格拉底不愧是一位大学者、大教育家。生活中随处可见他的课堂。今天这个故事,苏格拉底的课堂就设在一块麦地里。那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读出麦穗的“沉甸甸

  2、多诱人的景象啊!这不,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投影: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大教育家这句话中的要点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由此你还想到哪些事情只能进不能退呢?

  做一次苏格拉底吧!把要点清楚地读出来。

  3、他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从哪儿知道的? 投影: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哪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4、他们醒悟到了什么,让我们从他们追求最大麦穗过程中去探知。让我们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投影:自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前后两个一穗的区别。

  (2)师小结: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6、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弟子们摘麦穗吗?

  投影: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与“麦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最大的一穗”指什么?(板书:远大的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板书:眼前的机会,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这段说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抓住机会和错失机会的都行。

  让我们朗读这段话,一生记住这个道理。

  7、很多人送给我们珍惜机会的名言警句投影

  8、教师小结: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业:小练笔选择一题练习。

  1、写一句珍惜机会的凡人名言在书上。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远大的理想)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机会)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是 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有谁知道天与地之间有多高?有人回答:“三尺。”

  人都有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

  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们公认的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的回答。他这样解释:“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

  *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来做一回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最大的麦穗,看看这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呢?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思考题:苏格拉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课的?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轻轻读课文并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组织讨论。(“大熟的季节”“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说明什么?)

  2、这节课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了一个什么要求?速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等你们。”

  谁当苏格拉底?其他同学当弟子,你们要听明白老师的话。

  问:听明白了吗?你们认为抓住老师要求中的哪些关键词才算听明白了呢?(“最大的麦穗”指什么?从“只许进,不许退”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把关键读清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3、“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最终怎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嘲笑他们。”突出“两手空空”)

  4、为什么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而弟子们却“两手空空”呢?让我们看看他们在摘麦穗时的表现。

  默读第3、4自然段,用不同记号标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

  交流讨论。

  可见,弟子们摘得很认真。谁能把弟子们的专注、用心读出来,让大家再来体会。

  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呢?(“总认为……总以为……)

  原来他们还很犹豫。谁还想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你能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一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吗?

  5、认真地寻找,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大家能想象弟子们的心情吗?(羞愧、后悔、遗憾)

  谁来读读,让大家感受这种心情。

  6、苏格拉底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也很遗憾,他又是怎样开导他们的呢?

  指名读,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你们刚刚摘下的。”

  讨论:“有一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师: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有总比没有好,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里,才是我们需要的最大的。)

  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这件事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面可加一个什么词?交流读。

  追问:(1)如果你是麦地边的一个过路人,当你看到这些学生挑挑拣拣,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替他们着急吗?你会给他们提醒吗?提什么醒?(注意麦地尽头要到了;你眼前的一穗够大了:手中的一穗怎能扔掉呢;不要犹豫不决……)

  (2)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打算给他的弟子们第二次选麦穗的机会,你准备怎样选最大的麦穗?

  7、两手空空的弟子们真的两手空空吗?其实他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引读

  重点理解:“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又指的是什么?

  (师:苏格拉底不只是让弟子们摘麦穗,他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会,告诉弟子们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当前。)

  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做生意、炒股票、找工作……)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可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一辈子都没有出息呢?原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了它,于是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于是只能独自吞咽失败的苦水。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三、总结延伸

  1、关于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很多人都有体会。出示名人名言。

  你能用上“犹豫、珍惜、把握、果断、秘诀”等词语自创一两条“名言”吗?

  拿出纸和笔写写,再交流。

  2、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板书:

  24、最大的麦穗 不失时机 眼前的`一穗

  远大目标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5)

——《最大的麦穗》评课3篇

《最大的麦穗》评课1

  今天,有幸听了《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很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进入到了曼妙绝伦的境界。从她的极具个性、极具魅力的教学之中,似乎可令我们有如下的思考和启发: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的确,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台,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最大的麦穗》评课2

  今天听了周老师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再想想前两天在实小听的课,我觉得周老师的课不比那些名师差,就这节课我以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在这点上,周老师做的很好,指导朗读有针对性,如:学习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周老师启发“你能读出洪钟一般的声音吗?”“面对嘲笑,弟子们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三句话,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如此富有启发性的言语还有很多……

  2、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字词句的训练,教者紧抓住这种训练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如: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地说,让学生针对那一段的内容填入适当的词语,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挑战。

  3、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学生付出了四十分钟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他们的收益是: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文章内涵:要抓住眼前的机遇。

  4、作业具有针对性,高年级阅读教学,很注重读写结合。周老师在最后给学生留了个作业:写一写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不过,针对这节课,我有三个小问题想提出来与周老师共同探讨:

  1、如果把开始的“学生读课文”的板块去掉,这节课是不是显得更完整?

  2、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学生读得不到位,你一种反问的语气评价:“洪钟是这样的声音?”有点让学生不好意思,教师的话语应该是亲切的,哪怕是带着反问的语气,你说,对吗?

  3、最后你让学生把理解写到相对应的文字旁边,在学生写好后,是不是该请两个学生读读自己的所写,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最大的麦穗》评课3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获得作品的原义;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这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在《最大的麦穗》教学中,苏格拉底以麦地当教室,以麦穗当课本。马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而是让学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讲得少,引得巧,效果好。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果。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

  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6)

——《*》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读书心得体会1

  新年伊始,我坐在书桌前,合上书页,《*》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思绪却久久没有理顺,心里波澜起伏。

  这本《*》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用讽刺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在基因设计与药物麻醉下,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思考能力,只是消极被动服从于一种统治秩序。

  这是一部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强烈质疑了表面科技进步的社会是否真的是美好未来。在本书中,新世界的人们像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被分成几个阶级,他们从小就被灌输某某(自己所处阶级)最好的概念,他们没有父母。“父亲”和“母亲”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最下流的词汇,他们通过基因设计,一次可以培育出一万五千个以上的*,再通过不同阶级的标准将他们催化至不同类型,各司其次的工作。正如他们世界邦的座右铭:社群,同一,稳定。

  书,知识。在这里是严禁传播和翻阅的,没有人想看书,在他们刚出生时,他们会接触各种书籍,当他们扑上去准备看时,便会遭到电击,久而久之,他们心中就有了一个印象,会本能地痛恨书本。说到这里,这个世界的性质已经不言而喻了——一个依靠科技手段维持统治的极权主义世界。“人人都属于别人”这句在他们社会关系上被奉为公理的格言也让这个世界显得更加荒谬。

  但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有他们,野人,或者说“我们这样的人”约翰与西欧管制官的对话让我们知道,除了约翰,这个世界的统治者同样知道莎士比亚,知道文学,知道快乐,知道英雄。而对于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来说,约翰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存在的。因为当人们有了情感之后,社会将不再稳定。在“没有幸福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幸福”中,《*》只是后者的一个体现。而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未来,社会必将在这两者中作出一个选择。

《*》读书心得体会2

  阿道司·赫胥黎,英国著名作家、学者、诗人,赫胥黎家族杰出的成员之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以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作品闻名于世,看着他在书中描绘的批判性文字,眼前也已然浮现出了他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他心中的社会道德,他为人处世的标准以及对于理想的拷问。他是一个人道主义战士,人文主义者,同样的他也是一个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家。我想他和比他早半个世纪的罗曼罗兰也许是同样的人,他们有“人”的思想,而非“神”的思想,他们有自己信仰的东西,但绝不单单只信仰宗教,他们不盲目,是标新立异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赫胥黎一家在英国历史上可谓是名门望族。从托马斯·赫胥黎到奥尔德斯·赫胥黎三代中,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他们在生物学、人类学、工程学、物理学、文学、商业、艺术、外交、教育、国际事务等领域作出了卓著贡献,可谓真正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之家,这不仅在英国,就是在全世界也罕见。赫胥黎家族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也正是因为他出生于这样一个家...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扩展7)

——最大的麦穗教案 (菁华20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1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

  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

  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

  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

  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预设)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才是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案2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指名说)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演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 欣赏创作,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3、创作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案5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弟子们听懂要求了吗?

  过渡: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他们可能会说)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显示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评读,体会其语重心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他可真是一位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多媒体显示内容,指读。

  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欣赏多媒体课件)

  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些什么送给刚才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学生写。

  大组交流。

  机动: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最大的麦穗教案7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

  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案9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10

  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体会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小结: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学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议。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12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指名说)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演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 欣赏创作,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3、创作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案14

  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体会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小结: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15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3、背诵积累。

  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

  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二)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

  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

  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

  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

最大的麦穗教案1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最大的麦穗教案17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教案18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书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案1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最大的麦穗教案20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推荐访问:麦穗 心得体会 读书 《最大麦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1 《最大的麦穗》读书心得体会1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