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蹲苗干部心得体会(15篇)

蹲苗干部心得体会(15篇)

时间:2022-11-19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蹲苗干部心得体会(15篇)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蹲苗干部心得体会(15篇),供大家参考。

蹲苗干部心得体会(15篇)

篇一: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

  1

  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

  2

  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

  3

  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4

  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

  5

  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6

篇二: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1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3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

  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三: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

  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

  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

  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

  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

  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

  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篇四: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在防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心得体会900字

  在防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心得体会900字2月23日,习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防控疫情工作路长且艰,因此党员干部要谨防“三种心态”,避免过早出现“心理拐点”。谨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劲心态。当前,各地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定程度上造成“疫情防控已经结束”的错觉。因此,要持续捂热捂实防疫思想“口罩”,加强对防疫一线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采取走访慰问、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形式,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疏导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舒缓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厌倦心态。同时,深入开展“业务再培训、思想再动员”活动,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和形式变化,教育引导一线党员干部咬紧牙关、再接再厉,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谨防“和尚撞钟、守摊看院”的回避心态。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到了最吃劲的关头,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面对重复、琐碎、繁重的工作,要持续栓紧栓牢防疫责任“链条”,强化督查考察力度,继续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插现场、直奔基层,蹲点守候、明察暗访等方式,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督促一线党员干部全员用心履职尽责,落实相关问题整改,强力推动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指令的落实。同时,要引导各地统筹防控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细化人员分工,优化一线力量配备,通过强制休息、轮班轮岗等形式,保障一线党员干部身心健康,保持防疫阻击战最高效率、最佳效果。

  谨防“无心蹲苗、坐等收成”的浮躁心态。当前,各地普遍采取评先评优、火线提拔、一线关怀等激励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心态失衡。因此,要持续优化细化防疫激励“机制”,建立“疫”一线精准识别干部机制,注重了解群众对干部履职表现的真实评价,多渠道、全方位把在疫情面前勇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优秀干部和不敢担当、不胜任现职的负面典型考察识别出来。同时,建立一线干部疫情表现特别档案,对成绩突出、因防疫工作需要提拔使用的,实行“一事一报”,大胆及时使用;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召回,严肃追责问责。

篇五: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基层年轻干部的墩苗成长记工作感悟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98年基层选调生,从家门到校门再进乡镇机关门,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这时候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好像"幼苗〞的成长历程。而"墩苗〞可以帮助幼苗更好的生长,因而基层年轻干部要在"墩苗〞的过程中领悟与自身成长的联系,稳稳扎根,吸取各方养分,茁壮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在夯实幼苗"根基土壤〞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加强理论学习。"墩苗〞的第一阶段,就是培育好种幼苗的土壤,土壤肥沃,才能有足够的营养输送给幼苗;再将周围的土压实,筑牢生长根基,进而为幼苗生长提供稳定条件。作为刚到基层的年轻干部,要想成长得又快又好,就需要打好成长根底,由表及里,夯实"根基土壤〞,防止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干部。因而基层年轻干部首要的就是调整心态、放低姿态,褪其外在锋芒,要花大精力,加强思想理论和农村专业知识学习,让自己"墩〞得结实。首先要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各级农村农业脱贫政策,牢牢把握农业实事动态和政策方向,增强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储藏;其次要深入理论学习,研究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用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指导实践、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多渠道进展学习。为真正深入、沉入、融入基层,为人民更好地服务于做铺垫、强根基。在控制幼苗"茎叶长势〞的过程中,由虚入实,强化实践锻炼。长得好长得壮的树苗往往都是被精心呵护,在需要的环境中,跟着设定的轨迹稳步

  成长。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控制,而任其野蛮生长,它会短时间吸收所有的营养物质,土壤根基跟不上枝干的生长速度,这样的结果"幼苗〞会在短时间长得枝繁叶茂,然而营养一直供应缺乏,最后必然导致枝干空中,长成"病苗〞"歪苗〞。如今,很多年轻干部大学一毕业就通过招录渠道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他们中大多本科学历起步,书本知识丰富,但根本没有进过基层和实践的磨炼,工作经历缺乏成为了这类干部成长的"鸡肋〞。如果没有及时除掉这个"鸡肋〞任其自由开展,那么这类年轻干部那么会走偏路子,工作忽略实际,甚至脱离群众,进而构成"闭门造车式〞工作,完全没有实际操作性。因而,基层年轻干部得在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根底上,强化实践锻炼,变虚为实,以做到学以致用。

  在撤除幼苗"保护支架〞的过程中,由被为主,培养独立担当。在幼苗的根茎刚开始生长的时候,经不起风吹雨打,人们普遍会在它的茎干旁边固定一些支架,帮助它度过生长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时期。不过,被支架固定住的树苗,在获得保护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成长的空间,安全与限制并存,反而不利于树苗的长期生长,这就需要在树苗有支架保护的情况下,聚集能量,强茎干,培养抵抗风雨的能力。等到一定时候,就需要把支架对树苗成长的限制打破,独立生长的树苗才能真正经得起风吹雨打。年轻干部做基层工作,前期肯定存在各方面成熟度不够,经历缺乏的问题,这需要前辈还有领导的关注和引导,在有"保护伞〞的时候,尽可能积累更多的的工作经历;有意识培养自己独立担当的本领,主动给自己压

  担子,变被动为主动,尝试去到不同的岗位上去体会艰巨困难的工作,持续锤炼自己,提升能力,补齐短板,成长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才能行稳致远。

篇六: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心得体会汇编

  通过这段时间的跟班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想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就要常怀“八心”。

  工作上,要“用心、细心、公心”。秘书科作为“办公室中的办公室”,日常服务工作看似琐碎,但要想把每件事做实、做细、做好,就必须提高责任意识,贯彻好“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

  学习上,要“上心、专心、耐心”。既要学好业务工作、提升能力水平,更要从周围领导、同事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

  生活上,要“热心、宽心”。要严于律己,懂得知足,从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始终谨记自己是一名党办干部,一举一动代表市委的形象。按照“六如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贯彻好“慎独”的理念,不去依靠他人监督,做好自我监管。

  信息室跟班干部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跟班已3个月,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这是一群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办公室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大家仍然蓬勃朝气,遇事敢担当,做事有魄力。说办公室里工作不苦,太矫情,但苦里有一点甜,好像完成任务后,稿件被采用批示后,心里还是甜甜的;

  这是一个有温度、有党性的集体,从报到第一天的生活起居关照到现在微讲堂、微调研、微体会的锻炼,甚至为我们搭建党办微先锋微信公众号的展示平台,我很幸运能进入到这样一个集体学习。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好比香料,捣的越碎,磨得越细,香得越浓烈。在这个特别优秀的集体里面,我很感恩,未来也会好好努力。

  综合科跟班干部

  第一季度内转瞬即逝,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工作有专业度,活动交流有新鲜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工作有专业度。以文辅政是党办人的“吃饭手艺”,由于在综合科,对材料写作专业度的要求体会更是深切。总书记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所以我从研究往期抚办通报和领导讲话文稿入手,细心揣摩,边写边改,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协助完成了领导讲话文稿的起草、讲话录音的整理以及抚办通报的印发等工作。

  活动交流有新鲜度。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党办组织开展的党办讲堂、读书交流会以及走访调研等有意义的活动,这令我们的跟班生活格外的丰富。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如数家珍般大方地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和个人体会,分享的书籍既有《秘书工作》这样工作指导性很强的实用书籍、期刊,也有《月亮与六便士》这样谈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活泉”。

  组织关怀有温度。市委办各位领导秉持锻炼、培养之心,工作上指导帮助;生活上,秉持关心和关爱之心及时解决我们食宿等问题,这些都令我深切感受,感觉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机关党委跟班干部

  转眼跟班一个半月,借此机会汇报自己的几点体会。

  找准定位,志存高远。把自己看小,扎根“蹲苗”,蓄足养分,多想自己缺什么、还要补什么;把自己看大,不雪藏于角落,不置身于事外,多想自己会什么、还能干什么。

  以苦为乐,精益求精。说办公室工作不苦,那是虚伪;只说办公室工作苦,那是矫情。然而,有多苦才有多甜。见识高手文章,才知十年磨一剑,字字珠玑;经历几次练笔,才知文不厌改,山外有山。精益求精,雕刻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自己。

  慎始慎初,善始善终。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对我们跟班干部而言,克己在于能否时时处处以高的政治站位、严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在于能否稳稳当当以刚接手的心态对待领导布置的大小任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保持干事恒心,才能行千里、成大功。

  民声通道室跟班干部

  在市委民声通道室跟班三月有余,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是珍惜机会,提高学习领悟的能力。“心挂苍生冷暖,情系人间炎凉”。民声通道工作事无巨细,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单靠各单位反馈材料是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深入了解反映的具体事实,更要加强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保障群众的利益。

  二是脚踏实地,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不扎实、不深入,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引发社会矛盾的教训并非个案。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只有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办出群众满意的结果。

  三是持之以恒,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年轻干部必须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脚步往下迈,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搞明白症结,破解难点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

篇七: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

  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篇八: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

  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

  曲”。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

  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

  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

  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

  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

  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

  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

  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

  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

  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3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政策,新时期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乡村发展,要充分认识关键在少数这一重要观点和论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批具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投入基层、奉献基层,为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采取“授人以渔”的模式,利用夜间、午间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破解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

  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乡村振兴,根本要抓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4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

  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篇九: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挂职跟班学习锻炼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跟班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想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就要常怀“八心”。

  工作上,要“用心、细心、公心”。秘书科作为“办公室中的办公室”,日常服务工作看似琐碎,但要想把每件事做实、做细、做好,就必须提高责任意识,贯彻好“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

  学习上,要“上心、专心、耐心”。既要学好业务工作、提升能力水平,更要从周围领导、同事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

  生活上,要“热心、宽心”。要严于律己,懂得知足,从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始终谨记自己是一名党办干部,一举一动代表市委的形象。按照“六如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贯彻好“慎独”的理念,不去依靠他人监督,做好自我监管。

  信息室跟班干部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跟班已3个月,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这是一群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办公室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大家仍然蓬勃朝气,遇事敢担当,做事有魄力。说办公室里工作不苦,太矫情,但苦里有一点甜,好像完成任务后,稿件被采用批示后,心里还是甜甜的;这是一个有温度、有党性的集体,从报到第一天的生活起居关照到现在微讲堂、微调研、微体会的锻炼,甚至为我们搭建党办微先锋微信公众号的展示平台,我很幸运能进入到这样一个集体学习。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好比香料,捣的越碎,磨得越细,香得越浓烈。在这个特别优秀的集体里面,我很感恩,未来也会好好努力。

  综合科跟班干部第一季度内转瞬即逝,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工作有专业度,活动交流有新鲜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工作有专业度。以文辅政是党办人的“吃饭手艺”,由于在综合科,对材料写作专业度的要求体会更是深切。总书记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所以我从研究往期抚办通报和领导讲话文稿入手,细心揣摩,边写边改,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协助完成了领导讲话文稿的起草、讲话录音的整理以及抚办通报的印发等工作。

  活动交流有新鲜度。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党办组织开展的党办讲堂、读书交流会以及走访调研等有意义的活动,这令我们的跟班生活格外的丰富。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如数家珍般大方地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和个人体会,分享的书籍既有《秘书工作》这样工作指导性很强的实用书籍、期刊,也有《月亮与六便士》这样谈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活泉”。

  组织关怀有温度。市委办各位领导秉持锻炼、培养之心,工作上指导帮助;生活上,秉持关心和关爱之心及时解决我们食宿等问题,这些都令我深切感受,感觉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机关党委跟班干部转眼跟班一个半月,借此机会汇报自己的几点体会。

  找准定位,志存高远。把自己看小,扎根“蹲苗”,蓄足养分,多想自己缺什么、还要补什么;把自己看大,不雪藏于角落,不置身于事外,多想自己会什么、还能干什么。

  以苦为乐,精益求精。说办公室工作不苦,那是虚伪;只说办公室工作苦,那是矫情。然而,有多苦才有多甜。见识高手文章,才知十年磨一剑,字字珠玑;经历几次练笔,才知文不厌改,山外有山。精益求精,雕刻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自己。

  慎始慎初,善始善终。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对我们跟班干部而言,克己在于能否时时处处以高的政治站位、严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在于能否稳稳当当以刚接手的心态对待领导布置的大小任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保持干事恒心,才能行千里、成大功。

  民声通道室跟班干部在市委民声通道室跟班三月有余,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一是珍惜机会,提高学习领悟的能力。“心挂苍生冷暖,情系人间炎凉”。民声通道工作事无巨细,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单靠各单位反馈材料是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深入了解反映的具体事实,更要加强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保障群众的利益。

  二是脚踏实地,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不扎实、不深入,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引发社会矛盾的教训并非个案。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只有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办出群众满意的结果。

  三是持之以恒,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年轻干部必须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脚步往下迈,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搞明白症结,破解难点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

篇十: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心得体会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

  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篇十一: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P>  直面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短板,我们渴望“蹲苗”。“蹲苗”的重心在扎根、在蓄养分、在打基础。我刚到县上时,主要工作都在面上,因情况不明、经验欠缺,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和难题,时常会有本领不足、恐慌之感。今年,县上先后给我安排了包抓贫困村、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等任务,这为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了条件。

  只有经历发现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积累经验、增长本领。我的建议是:第一,以制度化手段,将年轻干部安排到一线岗位、重点部门、前沿领域实践锻炼;第二,提高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领域间的流动频率,全方位锻炼,综合性成长。

  锻造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的品质,我们渴望“提苗”。在今年3月份县上组织的植树活动中,我学到一个技术口诀,即“三埋两踩一提苗”。大致意思是,种树时要盖土3次、踩实2次、提苗1次。如果说“蹲苗”的目的是让年轻干部成长得更稳、更实,走得更远,那么“提苗”则能够让年轻干部的成长更顺、更直,走对方向。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一是经常性开展教育座谈、专题培训、外出交流等活动,从思想上引导年轻干部坚持阳光正道;二是建立市县镇三级“传帮带”机制,选配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老干部,对口帮带年轻干部,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篇十二: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P>  访惠聚工作队是百姓的安全员感言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个人心得或许我们在时光里,总是看惯了太多的日升月落,日夜更迭,看惯了繁星满天,闪烁遥远,看惯了天空湛蓝,彩云如海,太多美好,只因为习惯,所以不经意,不在乎。我是一名安全员,当接到组织安排,派我开展“访惠聚”工作时,我的心里非常激动,但更多的是不自信。我担心自己的语言不过关;我害怕自己无法融入一个陌生的基层环境;我更犹豫:我有能力做好群众工作吗?村民会信任我吗?所有的问题在我加入“访惠聚”队伍之后,时间给了我答案。走进阿拉多斯村最初的印象“村委会的内部装潢只有简单的办公桌和档案柜,两台办公电脑为整个房间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这就是我第一眼走上基层工作岗位的感触,至今仍记忆犹新。从未想过,从这一天开始,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的成长和蜕变,从这一刻开始了。“早派工、晚研判”是每天的必修课,徒步入户走访更是家常便饭。正是在同村民们面对面的接触和了解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村民生活清贫,条件艰苦,生产条件简陋,土地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文化娱乐设施较少。但是他们脸上永远不缺少真诚的笑容和友善的言行。他们尽情绽放的明媚笑容好似夏日暖阳,在寒冷的冬日,让人倍感温暖。渐渐适应了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阿拉多斯村工作、生活将近一个月的时候,基本上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与生活环境,逐步融入到村里的生活中。

  “阿帕,你坐在那休息,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做顿饭。”从开始的不熟悉当地语言,到如今可以用简单的维吾尔语进行交流,在肉孜节当天,我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到“结亲户”家中,和我的“家人”一起做抓饭。基层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是我们在和村民一起劳动、学习和交流中,彼此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村民的家中、田间地头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忘初心坚持为民服务的原点“不负重托、履职尽责,为人民谋幸福,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想每一名基层干部,尤其是“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对于扶贫工作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基层的`磨练,让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看作是墨玉的儿子,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想如何为村民服务。我的“结亲户”中,其中一家经济条件非常差,虽然没有主动需求帮助,但是我在入户走访的时候,主动送去了300元钱,并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拿到钱,非常激动,他用不太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告诉我:“谢谢哥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你放心!”听完之后,莫名的感动,竟惹得我眼角泛泪……了解到他们家中靠种植核桃维持生计,我又以高出市场核桃收购价两倍的价格,买了他们15公斤核桃。我想通过这种形式,告诉他们,不论贫困与否,我们都是平等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通过这样一件件的小事,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近了,感情真了,他们像

  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同我相处。突破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砥砺前行每天认真写好民情日记,详细记录村民家中的难题和自己的感

  受。每个月将驻村工作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和提升,将自己了解掌握的村情民情、推进发展的好方法以及服务群众的好载体等进行梳理提炼。

  在“回头看”和总结的过程中,对“访惠聚”驻村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体会:作为年轻干部就应该经过基层“蹲蹲苗”的磨练,需要亲身感受基层的苦,经受基层的累。只有吃过基层的“泥土”,才会懂得群众的“疾苦”。

  通过在基层一线锻炼,为像我一样的基层干部搭建了成长的平台,综合素质在多层面、多岗位锻炼和处置突发事件、应对复杂情况中不断提升,处理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干部主动到基层一线、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磨练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

篇十三: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P>  2022年度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是灯塔、是航标、是“北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么,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如何在工作中履职尽责、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要做到心中有、不畏惧、踏实做,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点燃信仰之火,成就时代使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青年干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舍我其谁”的抱负,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志气,可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有时一个短短的小目标却敌不过一个小小的现实问题,但,我坚信,我能行,我必行!初心已有,前路必将风雨无阻。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当下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通过在基层“蹲苗”,学本领,练真功,用一件件小事强化担当,用一次次委屈强大内心,时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融化工作中的苦和累,感化群众的埋怨和不理解,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而自豪,以打通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而骄傲,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让青春之火在基层尽情燃烧,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

  点燃实干之火,孕育民族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干部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使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勿纸上谈兵。工作中碰到疑难杂症,不要投机取巧,病急乱投医,唯一解决办法是实干。实干就是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把握实情,就是要研究透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为群众送去国家的支持、关怀;就是要通过各方材料汇总,了解群众所急所想所需;就是要放得下架子,主动与群众拉家常,与有“怨气”的群众交心,习惯听“粗话”,喜欢听“怨言”,真正抓准群众的需求。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只有了解群众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让实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燃拼搏之火,厚植为民情怀。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守初心、拼搏奋进换来的。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勇接接力棒,奋力做好“奔跑者”,走一线,解民忧,要善于保持“空杯”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自觉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向前辈学习,向群众请教,经受住“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考验,战胜“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厚积薄发的收放自如。青年干部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气概,用实践磨炼自己、充实自己,以扎实的工作能力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初心担使命,拼搏奋进解民忧,为民服务根坚固。

篇十四: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P>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强化实践锻炼,注重基层磨砺

  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是实践。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惦着群众、脚下沾满泥土,深入基层磨砺,常在一线成长,才能在实践中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

  注重基层磨砺。不经历非常之事,难以成非常之才。基层距离群众最近、困难矛盾最集中,既是成长锻炼干部的最好舞台,也是检验能力水平的最佳平台。要把到基层一线“蹲苗”列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在基层实践中明XX、转作风、强担当,在艰苦环境中历练才干、磨砺意志、锤炼品性,树牢群众观念,提升群众工作方法,让群众观念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强基层磨砺、促进成长进步的体制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基层学习进步有“想头”、成长发展有“盼头”、工作生活有“甜头”,沉淀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找到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

  注重多岗交流。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方能成钢。党员领导干部往往处在事业的中心、权力的中心、矛盾的中心,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要实行岗位交流、通过多岗锻炼来丰富工作阅历,提升领导能力。要培养性交流年轻干部,对经历单一、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放到急难险重的地方,接一接

  -1-

  “烫手的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要制度性交流领导干部,对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定期轮换或交叉任职,使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经受锻炼,不断提高全面领导能力。要经常性交流重点干部,对长期在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一个岗位担任要职的干部进行轮岗,促使干部汲取新知识、激发新热情。

  注重一线成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一线工作法,以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等为重点,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一线,把更多政策和资源向一线倾斜,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攻坚克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以工地为阵地,以现场为考场,始终坚持视XX为生命、凭发展论英雄、以项目比能力、从担当看品格,让一线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平台、干事创业的平台。

  提高综合能力,练就过硬本领新XX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必须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淬炼真才实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能力素养紧跟上时代步伐、担负起历史XX。增强善于学习的本领。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本领作为第一位的本领和提升能力的基本保障,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习惯,

  -2-

  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特别要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敢于扬弃旧思路、老观念,主动研究新特点、新规律,积极谋划新思路、新方法,铸就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内在动力。

  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要主动作为抓落实,把XXXX变成党员领导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走就走在前列。要攻坚克难抓落实,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争当出头鸟”的胆识,以钉钉子精神把纸上写的、口头讲的、会上部署的东西落实落细,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要久久为功抓落实,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领导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心前移,全面提升应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预判力、把控力,知风化险、防微虑远,科学应对重大风险矛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提高识别风险能力,科学预见发展趋势、洞见风险挑战,使风险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3-

  要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化险为夷、变危为机。要提高管控风险能力,善于运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正确选用有效的预案和办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战。

  营造干事环境,激发创业热情坚守XX,担当XX,党员领导干部既需要加强自身修炼,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面对难题敢闯敢试,处理矛盾敢抓敢管,迎战风险敢作敢为。为担当者遮风挡雨。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打造一个遮风挡雨、共担风险的宽松环境和干事氛围,使之挺直腰杆、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以开展“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好“三个区分开来”,全面建立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的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改革、征地拆迁、重大事件处理中科学界定符合容错免责减责条件的具体情形,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党员领导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一心一意成事。为实干者加油鼓劲。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4-

  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脱颖而出,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守XX、担XX、有作为的干部开启始终奋斗、永远奋斗、不懈奋斗的“最美绿色通道”。

  为失误者指航引路。容错与纠错是建立激励干事创业机制的“一体两翼”。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谈话函询纠错止错的独特作用,对苗头问题早发现早提醒,对失误错误早纠正早补救,帮助党员领导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注重把握谈话函询的“尺度”,进一步明晰使用情形,严格工作程序,增强谈话函询的严肃性、规范性。始终保持谈话函询的“力度”,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线索处置、抽查核实,相关结果与干部使用、考评相结合,增强谈话函询的威慑力。着力提升谈话函询的“温度”,推进了解反馈常态化、形态转化常态化、通报澄清常态化,构建谈话函询了解情况反馈长效机制,消除想干事却担心犯错误被问责的顾虑,让党员领导干部吃下“定心丸”。

篇十五: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P>  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心得体会汇编

  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心得体会汇编通过这段时间的跟班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想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就要常怀“八心”。

  工作上,要“用心、细心、公心”。秘书科作为“办公室中的办公室”,日常服务工作看似琐碎,但要想把每件事做实、做细、做好,就必须提高责任意识,贯彻好“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

  学习上,要“上心、专心、耐心”。既要学好业务工作、提升能力水平,更要从周围领导、同事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

  生活上,要“热心、宽心”。要严于律己,懂得知足,从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始终谨记自己是一名党办干部,一举一动代表市委的形象。按照“六如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贯彻好“慎独”的理念,不去依靠他人监督,做好自我监管。

  信息室跟班干部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跟班已3个月,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这是一群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办公室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大家仍然蓬勃朝气,遇事敢担当,做事有魄力。说办公室里工作不苦,太矫情,但苦里有一点甜,好像完成任务后,稿件被采用批示后,心里还是甜甜的;这是一个有温度、有党性的集体,从报到

  们的跟班生活格外的丰富。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如数家珍般大方地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和个人体会,分享的书籍既有《秘书工作》这样工作指导性很强的实用书籍、期刊,也有《月亮与六便士》这样谈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活泉”。

  组织关怀有温度。市委办各位领导秉持锻炼、培养之心,工作上指导帮助;生活上,秉持关心和关爱之心及时解决我们食宿等问题,这些都令我深切感受,感觉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机关党委跟班干部转眼跟班一个半月,借此机会汇报自己的几点体会。

  找准定位,志存高远。把自己看小,扎根“蹲苗”,蓄足养分,多想自己缺什么、还要补什么;把自己看大,不雪藏于角落,不置身于事外,多想自己会什么、还能干什么。

  以苦为乐,精益求精。说办公室工作不苦,那是虚伪;只说办公室工作苦,那是矫情。然而,有多苦才有多甜。见识高手文章,才知十年磨一剑,字字珠玑;经历几次练笔,才知文不厌改,山外有山。精益求精,雕刻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自己。

  慎始慎初,善始善终。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对我们跟班干部而言,克己在于能否时时处处以高的政治站位、严

  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在于能否稳稳当当以刚接手的心态对待领导布置的大小任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保持干事恒心,才能行千里、成大功。

  民声通道室跟班干部在市委民声通道室跟班三月有余,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一是珍惜机会,提高学习领悟的能力。“心挂苍生冷暖,情系人间炎凉”。民声通道工作事无巨细,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单靠各单位反馈材料是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深入了解反映的具体事实,更要加强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保障群众的利益。

  二是脚踏实地,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不扎实、不深入,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引发社会矛盾的教训并非个案。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只有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办出群众满意的结果。

  三是持之以恒,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年轻干部必须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脚步往下迈,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搞明白症结,破解难点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

推荐访问:蹲苗干部心得体会 蹲苗 心得体会 干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